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拟设计“2023·成长志”纪念手册,宣传委员小新请你和他一起完成相关任务。【任务一:完善文案】1.草拟前言文案时,小新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帮助他。(4分)冬至阳生,岁回律转。时光辗转如歌,立于岁末年初之际,细细咀嚼①这一年,苦sè②有之,甜蜜亦有之;踌躇③有之,坚定亦有之;沉郁有之,洒脱亦有之……这一切,丰富着我们的经历,rú④养着我们的精神,并化作时光的力量,谱写一部名为“成长”的史篇。请你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咀嚼① 苦sè② 踌躇③ rú④养2.下面是手册中“成长印记篇”的文案,小新想引用一些古诗文,请你帮他补写。(8分)2023年,“成长”刻印在班级活动的每一个时刻。“①”(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春天,我们在操场上挥洒汗水,传承奥运“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②”(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夏天,我们在烈士陵园献花扫墓,缅怀英雄“③?④”(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忠义;“篱下黄花开遍”的秋天,我们在班级里对诗咏月,领悟“⑤,⑥”(苏轼《水调歌头》)的人生哲理;在“万里雪飘”的冬天,我们在国旗下立中考誓言,坚定自己“⑦,⑧”(李白《行路难》)的信心。【任务二:制作二维码】3.小新想制作一个班级视频播放链接的二维码附在手册上,请你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制作操作流程图。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8个字;步骤完整,3—5个步骤;逻辑清晰。(3分)在网上搜索并选择一个二维码生成工具,导入视频播放链接,点击相应的选项后,工具将生成一个二维码,使用二维码扫描应用程序,扫描生成的二维码,测试它是否可以正确识别并导航到目标页面,确定无误后,根据工具提供的下载选项,下载生成的二维码,粘贴在班级手册相应位置。【任务三:撰写后记】4.小新号召同学们创作一首小诗作为后记,纪念2023年的成长,邀请你参与创作。要求: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主题突出;借助合适的意象;3—5行,总字数50字左右。(3分)【任务四:设计封面】5.小新为班级“2023·成长志”纪念手册提供了三种封面插图设计构想,选择你认为最恰当的一种并说明理由。(4分)第一种:封面插图是一张照片。照片正中间是全班学生和老师穿着印有班徽的班级文化衫,在阳光下摆出“2023”字样。第二种:封面插图是一张拼接图。图中有2023年不同地点的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生活情景,并在底部穿插配上“成长”字样。第三种:封面插图是一幅漫画。漫画主体是班级人物的卡通头像,表情丰富且灿烂,左上角是“2023,让希望生长,有梦可期”字样。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6~9题。(共16分)信鸽的归途黄颖诗①它迷路了。②没有人会相信一只成年的、经历过训练的信鸽会迷路,信鸽自己也不相信。可这一切就那么发生了。③这是一个战火四起的时代,弥漫的硝烟熏得它眼疼,鲜血与火药的气息堵塞了它的鼻腔;它回鸽舍的路途变得更遥远。④它归心似箭,一日日的奔波让它瘦了下来,它终究是饿坏了,向一个已无人烟的村子飞去,企图找到可以果腹的谷米。它飞入一家农户,在稀疏的稻秆中翻找着稻谷或者小虫。突然,炮弹落地掀起的一股热浪向它涌来,将它吞没。它的世界,突然寂静……那一刻,信鸽失去了家的位置。⑤“奶奶,奶奶!这里有只鸽子!我们有肉吃了!”一双小手将它捉起。“哎呦,一只信鸽!”一道苍老的气息靠近。“信鸽?它身上有信么?是爹的信么?我要看信!”信,它脚上的竹筒里,那封自走进炮火前便已写好的信,被一双长满老人斑的手取出。“好,别急,我们看信,奶奶读给你听。”信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那苍老的气息变得潮湿酸苦起来。⑥老太太清楚,这是一只走丢的信鸽,它的脚上绑着的是陌生人的信。她的老伴早早离她而去;她的儿子,走入了战场;她的儿媳,在某个出门采野菜的早上,失去了消息。她不敢告诉孙子,她只能说:爹爹要去干大事,你娘亲她收到了信,找他去啦。她骗得了孙儿,却骗不了自己。老太太不愿贸然偷看他人的书信,但孙子催得紧,她默默道了声歉,轻轻将书信展开,看着那字,眼眶渐渐红了。“展信佳……家中如何……母亲身体可安康……”老太太将问候的话语一字字抠出,念给孙子听,将那“孩儿不孝,无可报亲恩”等告别之词咽下。⑦这是一封遗书。⑧“奶奶,你怎么哭了?”⑨“奶奶这是高兴呢。”⑩当信鸽醒来,它发现自己躺在鸡笼里,身上的伤用草木灰敷着,碎瓦片里装着一点儿泡了水的米糠。周围的环境黑极了,似乎是防空洞。它知道这种地方,有受伤的战士,沾满鲜血的子弹,有挤在一起的村民,艰难地活着。它总会收到村民们奇怪的视线:哀伤的,怜悯的,悲痛的……不管怎样,信鸽很高兴村民没吃了它。在老太太的照顾下,鸽子渐渐好了起来。一天早上,孩子在信鸽另一只脚上绑了根布条,将信鸽放飞。⑪信鸽重新回到它的征程,但它不知道该向哪儿飞了。向北方吧,它记得,家乡总是比这里要冷一些的。它熟练地绕过硝烟,向北方的城市飞去。它飞过城郊,一声枪响,它急急躲避,却仍被子弹擦伤了脚。飞了一段距离,它听到女人哀切的哭声,近了,就闻见那酸苦的气味,让它想起老太太,于是它向那哭声飞去,去瞧一瞧吧,它累了,正好也歇一会儿。⑫那是一对夫妇。女人是位年轻的母亲,她曾有个四五岁的孩子。她是极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在这种世道下,养一个孩子太难了。没有钱,也没有大夫,一场病就把她孩子的命夺去了。她跪在小坟包前痛哭,丈夫在身边安慰着,突然,一只鸽子停在她旁边。她看向信鸽,这只瘦削的、受了伤却极有精神的信鸽,看到它脚上的竹筒,和那条沾了血的布条。“爹爹,娘亲……想你们……”布条上歪歪扭扭的字像火一般灼痛了女人的眼。她打开竹筒,将另一封信取出来看。沉默在风中流淌着。女人将信放回竹筒,将布条攥在手心,从衣服上撕下新的布条替鸽子包扎伤口。⑬女人包扎好后,它再度向北方飞去,它仍不确定它的家在哪儿,但直觉让它继续向北飞。⑭好养信鸽的老人,在家里设了不少鸽舍,可如今这兵荒马乱的,家里的信鸽渐渐少了,鸽舍空了。他想起那只信鸽,小儿子执意加入军队,离家时,他硬要小儿子带上信鸽。“带着,饿极了烧了都行,别让它自己飞回来……”⑮回不来了啊,老人想。几天前,封了几年的城终于开了,走进了一群士兵,带来了胜利的消息。他盯着那一张张脸,想要找到他熟悉的那张,但是……没有。他恐惧地等待着,直到昨晚,敲门声响起,等来了小儿子的死讯。一年又一年,他其实早有了心理准备。⑯老人坐在门槛上,茫然地望着天,他不知道自己还在祈盼什么……(选自《小小说月刊·校园版》有删改)6.信鸽的归途曲折又充满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图。(4分)7.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3分)“展信佳……家中如何……母亲身体可安康……”老太太将问候的话语一字字抠出,念给孙子听,将那“孩儿不孝,无可报亲恩”等告别之词咽下。(“抠出”和“咽下”两个词语用得好,请分析好在哪里?)8.信鸽归途中的第二站与第一站情节有些相似,是否是赘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5分)9.如果让你续写小说,你会让信鸽回到鸽舍吗?请从内容和主题两方面,说明理由。(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0~12小题。(共11分)【文本一】①目前关于语文学习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语文难学论;第二:语文无用论。②首先,语文难学吗?③语文的世界包罗万象,其内涵之丰富至今仍未探究到底,其外延之广宽至今也尚无定论,涵盖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与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领域,即使浓缩成文史哲三家,也依然是难以吃透;那么再浓缩为文学如何?这虽然已经很接近我们现阶段中小学的学习内容了,但依然存在上述问题。语文学习内容繁杂,思想丰富,而且学习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听、说、读、写,要想真正学好还需要判断力和经验。难,太难了!④其次,就是当下社会流行的一种观点:语文无用论。⑤按照时下流行的观念,所谓“无用”“有用”,功利心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简而言之,“无用”是指无法获取物质上、名利上的好处;“有用”是指可以获取物质、名利上的好处。这样的社会潮流下,滋生出“语文无用论”的观点。如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据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摘自《彬彬语文课堂》,有删改)【文本二】①中学语文教育承担着给予学生“精神的底子”和对语言美的感受的责任。②中学语文教育给我们第一重要的能力是阅读的能力。不要觉得“阅读”很容易,你试试你能不能做到打开一本书就立刻能读下去并汲取到思想?有效率地致知(获得新知)的阅读,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自小语文教育中的训练。阅读某个文本,不是只需要去找“中心思想”“写作目的”,找标准答案,而是沉浸其中与作者去对话,在对话中获得愉悦并习得新知。③第二重要的能力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是让人去批评、否定、反驳,而是一个有能力在别人停止思考的地方(答案、结论、教条、权威、常识)往前再走一步,提出探索性疑问,在证据中分析推理,最后作出某种独到、有说服力判断的过程。你拿什么去“批判”?批判性思维是以充分的阅读为基础的,有了阅读形成的积累,你才能站到更高处去“批判”。歌德说“只知其一,等于无知”。掌握多元的材料和角度,是批判的前提,很多人之所以缺乏批判性思维,就因为只有“一元思维”,满足于接受一个标准答案,陷入“无知的确定性”。通过阅读积累,知道很多事情有两种以上的可能性,才能形成对比、辨析、辩证的思考,创造力就被驱动了。语文教育要通过丰富的阅读给学生打开思维阀门,举一反三,进行创造。④第三重要的能力是写作。要想让思维变得清晰,没有比把它表达出来更好的途径了。清晰的思维与活跃的写作互相成就,写作是对思维的激活与整理,让脑、手、口形成一种流畅协同状态,想到了,就能清晰地写出来,进而畅通地说出来。写作也能锻炼出一种对话和讲理人格,思考停留在自己脑子里,只是一种“自以为是”,而写出来,就要接受他者的审视与批评。一边写、一边与他人对话的过程,是培养自己形成常识感、逻辑、效率、修辞、说服的过程。⑤语文教育的“精神底子”,在读、思、写的日常训练中塑造着一种与自我和社会形成密切联系的饱满人格。(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本一第⑤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语文无用论”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B.文本一认为“语文难学”,是因为语文的内涵之丰富和外延之广宽至今尚不明确。C.文本二第④段加点词“没有”表达严谨,强调写作对清晰思维的重要作用。D.两个文本都围绕“语文学习”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文本二重在强调其作用。11.文本二第③段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请简要分析。(5分)12.请依据文本二和链接材料,根据格式要求,从“语文难学论”“语文无用论”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反驳。(4分)格式示例:我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接材料】①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②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复旦大学前校长苏步青先生自述:每晚睡觉前,总要花二三十分钟时间念念诗词。真是乐在其中也。一个人一天到晚捧着数学书或其他专业书,脑子太紧张了,思想要僵化的。适当的调节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专业。③鲁迅文学院研究员何镇邦先生自述:记得上初中和高中时,我把伙食费和零花钱节省下一部分,陆续买了几十册书,成为我的小书库,除了有《水浒》《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外,还有苏联、西欧的文学名著,这些文学作品就成了我最早的文学养料,当然,我也读了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这些散文作品对我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似有更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我还办黑板报和墙报,参加演讲比赛和辩论,到革命老区进行采访并收集民歌,以至于导演多幕话剧,这些活动的开展或参加,对于我当年学好语文课起过积极的作用。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小题。(共12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乙】“一尺雪”为芍药异种,余于兖州①见之。花瓣纯白,无须萼②,无檀心③,无星星红紫,洁如羊脂④,细如鹤翮⑤,结楼吐舌,粉艳雪腴。上下四旁方三尺,干小而弱,力不能支,蕊大如芙蓉,辄缚一小架扶之。大江以南,有其名无其种,有其种无其土,盖非兖勿易见之也。兖州种芍药者如种麦,以邻⑥以亩。花时宴客,棚于路、彩于门、衣于壁、障于屏、缀于帘、簪于席、茵于阶者⑦,毕用之,日费数千勿惜。余昔在兖,友人日剪数百朵送寓所,堆垛狼藉,真无法处之。(选自张岱《陶庵梦忆·一尺雪》)注:①兖(yǎn)州:今属山东省。为明代鲁王藩邸。②须萼(è):花须、花萼。③檀心:浅红色的花蕊。④羊脂:山羊或绵羊的油脂。又白色美玉名羊脂玉。此状花白而脂润。⑤翮(hé):鸟羽的茎。⑥以邻:相连接。⑦茵:席,垫。阶:台阶。13.下列对两个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语境意义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百废具兴”的“具”同“俱”,译为“全”,“湖中人鸟声俱绝”的“俱”与之同义。B.查字典,“强”有“特意”“竭力”等义项,“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强”应选择“特意”。C.“粉艳雪腴”的“腴”本义指腹下的肥肉,在这里指花朵的饱满,应译为“丰腴”。D.“花时宴客”根据句子结构可判断,“花时”作状语,其中“花”译为“开花”。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5.请结合下面的句子,分析景物描写的妙处。(4分)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6.《陶庵梦忆》记录着张岱浪漫生活的种种得意,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理解。(4分)(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7小题。(4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7.结合作者的复杂情感,分析三处发问之间的关系。四、整本书阅读。(5分)18.阅读下列材料,任选一题作答。(5分)(1)请从下列诗歌中任选一首,结合具体内容,提供两种阅读现代诗歌的方法。参考文本:《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光的赞歌》(2)《水浒传》中的不少人物都颇具争议,请你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为其设计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论题体现的争议点。(5分)A.林冲 B.武松五、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1)“奔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词汇,请以“一场爱的奔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我向你奔赴而来,你就是星辰大海,我眼中炽热的恒星,长夜里照我前行。”这句话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1)①jué②涩③chú④濡【评分细则:一空1分,共4分】2.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⑤人有悲欢离合 ⑥月有阴晴圆缺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 ⑧直挂云帆济沧海【评分细则:一空1分,共8分。】3.示例一:搜索并选择工具→导入视频链接→生成并检验二维码→下载并粘贴二维码示例二:选择工具导入链接→生成并检验二维码→下载并粘贴二维码示例三:搜索并选择工具→导入视频链接→生成二维码→检验并下载二维码→粘贴二维码【评分细则:语言简洁1分;步骤完整1分,含有工具选择、链接导入、二维码的生成、检验和下载等操作即可;用箭头或其它符号表示流程,1分。共3分。】4.示例:我们种下希望的种子用汗水浇灌用奋斗呵护终于收获成长的果实【评分细则:选择合适的意象1分,“成长”主题突出1分,语言表达和格式1分。共3分。】5.示例一:(4分)我选择第三种。漫画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班级人物的表情丰富且灿烂,表现我们精彩、美好的生活;左上角“2023,让希望生长,有梦可期”字样,表达我们对2023年成长的肯定和对未来逐梦的期许。示例二:(3分)我选择第一种。照片具有纪念意义;照片中间班级学生和老师穿着印有班徽的班级文化衫体现了班级的文化;学生们摆成“2023”字样体现了班级手册的年份。我选择第二种。拼接图内容丰富;图中有2023年各种学习、活动、生活情景,记录了丰富的校园生活;底部穿插配上半透明“成长”字样体现了班级手册的主题。【评分细则:第三种能够结合插图的形式、画面内容、班级属性、年份、主题等任意四个方面,得4分;第一种能结合插图形式、画面内容、班级属性、年份等任意三分方面,得3分;第二种能结合插图形式、画面内容、年份、主题等任意三分方面,得3分。分析不全面,酌情扣分,大意对即可。共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16分)6.①农户家②奶奶精心照顾受伤的信鸽,孙子绑上写了字的布条后将它放飞③被恶意中伤/被子弹擦伤了脚【评分细则:第①空1分;第②空2分,分别从奶奶和孙子的角度回答;第③空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7.“抠出”和“咽下”两个动词有力量,表现奶奶选择问候语言和隐瞒告别之词时的刻意和困难,凸显奶奶强抑悲伤(担忧、期待)也要给孙子安慰的复杂情感。【评分细则:能从奶奶选择言语分析1分,复杂情感两方面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8.示例一:不是赘笔。①第一站信鸽的停留给孙子带来了新的希望,奶奶悉心照料让信鸽能够继续传递亲人间的联系;第二站信鸽的停留,让孙子的字条给年轻夫妇带来了慰藉,夫妇悉心包扎信鸽使其继续传递遗书。第一次停留为第二次停留埋下伏笔,情节前后照应、情感互补,信鸽传递的内容更加丰富。(从整体上看,信鸽多次停留,不仅表现归途路远、曲折,而且表现战争波及的范围广。)②第一站信鸽遇到的祖孙二人,生活在亲人参战而死的痛苦中;第二站信鸽遇到的年轻夫妇,生活在孩子无医可治而死的痛苦中。两次停留,表现无人能逃脱战争的迫害(不管是否参战,战争都带给人们沉重的伤害),更加凸显战争的残酷性,表现作者对战争的痛恶。示例二:是赘笔。第二站遇到的夫妇二人与第一站遇到的祖孙二人都在遇到信鸽时照顾了信鸽并放走了它,情节上有重复,都表现了战争的无情和人与人、人与动物的温情,主题也相似,因此是赘笔。【评分细则:能结合第一站、第二站描写的内容分析和产生的效果分析,得3分;能从两次停留分析战争迫害性,得2分。共5分。如果从是赘笔角度分析,结合文章内容,最多可给2分。】9.示例一:信鸽会回到鸽舍。从内容看,信鸽经过专业的训练,且传递书信是他的使命,纵然它迷路也受伤了,但是极有精神,可见回到鸽舍是信鸽心中的精神支撑;而且它遇到爷孙、年轻妇人,这些人都帮助信鸽恢复,且将遗书放回竹筒,暗示信鸽肩负送信的使命继续活着向北飞,它必将回家。从主题看,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战乱,战争残害无数人的生命,信鸽能回到鸽舍,得益于路途中他人的帮助,暗含对人性善良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作者让信鸽途径的每一站都给予受伤人类以希望或慰藉,信鸽回到鸽舍不仅完成送信的使命,也将给老人带来安慰,传达出“信鸽—书信”是战争中人类精神的支撑;信鸽在战争胜利时候回归,也暗示了对和平的渴望。示例二:信鸽不会回到鸽舍。从内容看,信鸽北飞的途中环境恶劣,每次北飞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人尚且无法在战争生存,何况一只鸟;最后一次北飞,插入了老人儿子死去的信息,文中对老人“别让它自己飞回来……”“早有了心理准备”的描写,都暗示了信鸽将不会回来的结局。从主题看,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战乱,信鸽因为战乱而迷路、受伤,以悲剧结尾,表现任何生物都会受到战争的伤害,不仅能够深度表现战争的残酷性,而且能够警醒人们要尊重生命、反对战争。【学生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得2分;结合主题分析得2分。只从一方面分析且分析充分可得2分。共4分。】(二)(11分)10.B(2分)11.①首先,直接提出本段论点“语文学习教育给我们的重要能力是批判性思维”。(1分)②其次,从正反两面论述什么是批判性思维(2分)③接着,通过道理论证论述凭借什么“批判”(如何“批判”)和“批判”的重要意义。(1分)④最后,总结语文教育通过批判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思维打开,进行创造。(1分)【评分细则:一点1分,其中②须答出“正反两方面”分析。逻辑清晰,内容概括正确,得5分;逻辑不清晰,内容概括正确最多得2分。】12.示例一:①我反驳语文难学论。我认为采取合适的方法语文学习并不难。②因为首先语文难在范围广,但是目前中小学的学习范围看,语文学习内容已经有压缩,即使依然存在内容繁杂的问题,但是多多涉猎也有助于我们学好语文,如何镇邦先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对其学好语文都有积极作用。③其次语文难在学习方式多,还需要判断力和经验。但是语文综其重要学习途径是“阅读”“思考”“写作”,而且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紧密,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一点一滴积累,并用于生活实践,语文也并不难学。(2分)示例二:①我反驳语文无用论。我认为语文学习大有益处。②因为《中国青年报》官方媒体也曾发表文章论述语文的三重作用——培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而这些能力与我们的生活、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③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如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每天睡觉前都会念念诗词,适度调节,以更好地学习自己地专业。【评分细则:能够正确树立自己的观点1分,能够结合文本二和链接材料,论证观点2分,语言表达有逻辑1分。共4分】三、古诗文阅读。(16分)13.B14.(他们)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他们)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评分细则:大意对即可。共2分。】15(1)运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点出长堤、亭子、小舟及舟中人,作者置身苍茫一片、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天地之中,显得如此渺小,营造了人景相融、物我合一的美妙意境,表现了作者对西湖雪景的痴迷,映射出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评分细则:能结合白描手法、写景顺序、数词量词等任意2个角度分析3分,1个角度分析2分;能结合景物描写分析人物的心境、情感等1分。共4分。】16.【甲】文中作者在大雪连下三天的夜晚前往湖心亭看雪;“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表现张岱的特立独行;描写了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体现了高雅浪漫的生活。【乙】文中作者描写了珍奇美丽的一尺雪,表达了对一尺雪的赞叹;在开花时节,用“一尺雪”装点宴客,表现了作者曾经浪漫得意的生活。【评分细则:能分别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各从两个方面,分析生活的浪漫、得意得4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17.示例一:第一问“何处望神州”是词人登临远望时由眼前美景引发的家国之思,表现了词人对沦丧的中原故土的怀念,奠定了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是后两问的发端。第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是词人在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是第一问的延续,诗人思绪的绵长也引起了下一问。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是词人在前两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用问句来突出对千古英雄人物孙权的仰慕之情,暗含渴望收复失地的情感和对南宋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