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学习目标1.对比古代世界各地的联系情况与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的直接交流;分析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之间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商品直接流动和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改变,理解“全球联系”的内涵。2.通过地图、文字等多种材料,从时间和空间上确定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史实,理解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及随之而来的西欧力量的增长;了解被殖民地区的情况以及西欧殖民者在当地的活动方式,在此基础上解释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双重影响掠夺当地的资源,造成巨大的灾难,客观上也加速了欧洲文化技术在当地的传播。最后,学生能解释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世界格局变化,即世界各地从孤立均势到密切联系,以西欧国家为主导。二、学习重点全球联系的内涵;世界格局的演变;“整体的世界”的含义。三、学习难点全面分析全球联系的内涵;全球联系怎样改变了世界格局;解释“整体的世界”。四、教与学活动【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分析:这一课论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第6课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就是对单元主题“整体世界”内涵的表述,那具体怎样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呢?我们下面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学习新课】(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1.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状况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各文明间的交流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限制,呈现十分明显的闭塞性。全面的文明交流是不可能的,局部文明交流的传播速度也十分缓慢,辐射的强度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始于751年,此后经历500余年才从中亚传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1276),到1494年才传至英国,但是地理大发现以后,传播速度明显加快。1576年传至莫斯科,1586年传至荷兰,以后很快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在地理大发现以前,大海对于人类交往来说是天堑而非通途。骆驼、马驴、非机动车辆、徒步的陆上交往,是沟通各地区的主要途径。海上交往虽有一些,而且在有些地区还比较发达,如地中海地区、黑海到波罗的海的欧洲沿岸、阿拉伯海、南海等,但基本上都属近海近岸航行。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0页。教师设问:当今学者普遍认为新航路开辟初步建立起了全球联系。那么,在此之前,世界各地之间难道没有交流么?如果有,那又是怎么样的呢?参考答案: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非常局限区域的、局部的,文明传播速度慢,交通以陆路为主。【设计意图】对核心素养的指向是时空观念水平三,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过渡:回顾第6课学习的内容,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的交流发生了什么变化?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商人直接走海路到达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打破了交流的区域限制,此后世界各地的交流以海路为主。这样一来,各地交流的速度会提升,规模也会增大。那么,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主要体现在哪些具体事情上呢?2.人口与物种交换材料二表1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时间1500185018501945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摘编自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340344页。教师设问:结合表格和教材相关内容说明15001850年间,全球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迁移?参考答案:从欧洲、非洲向美洲迁移。欧洲人主要是去美洲进行殖民掠夺,非洲人口大量迁移到美洲是因为黑奴贸易。材料三新大陆的猪、马、牛、羊等大牲畜,也都是从旧大陆引进的。当时人戏称:有三大动物引领着大征服西班牙贵族、猪和马。哥伦布的船队里有猪,猪在新大陆上岸后,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在土著人口纷纷死于病菌时,猪却大量繁殖。殖民者随处放养的猪,几乎是他们早期的唯一肉类来源,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美洲第一批马随哥伦布于1493年登陆。马令印第安人感到异常惊恐,他们从未看见过这种高大而快捷的动物。马为欧洲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一定的军事优势。据一位殖民者记载,一名骑在马上的士兵,一小时可以戳死2000名印第安人。马作为畜力的使用,改变了新大陆以人力为主的劳动模式,这种影响是深远的。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345346页。教师设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材料三,分析人口和物种交换造成的影响。参考答案:改变了传入地的饮食结构,高产的玉米、甘薯、土豆等使得欧洲和亚洲人口大大增加,猪在美洲维持了殖民者数量的稳定;牛的传入改变了美洲的劳动方式;马提升了殖民者的军事优势;欧洲疾病传入使得当地人口大量减少,便利了欧洲人的殖民统治。【设计意图】学生知道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大量的人口迁移,以及由此带来的物种交换的情况,能够对比此前世界各地的交流,进一步理解“全球联系”的内涵世界各地之间直接频繁的交流以及交互影响的加深。对核心素养的指向是:唯物史观水平二,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②历史解释水平二,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过渡:西欧人乘着远洋船只来往于世界各地,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改变。3.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材料四15世纪,西欧人获得了托勒密的《地理学》。托勒密把世界描述成球体,它被分割成相似的360度经度。托勒密认为世界是由三大洲组成的亚洲、非洲、欧洲和两大洋印度洋和西洋(WesternOcean)。地图被人物环绕着,这些人物代表着众多气流,这对于航海世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在洲的数量上托勒密犯了两个主要的错误:他低估了海洋的面积,认为陆地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并且他错误地把地球大小计算成为真实面积的六分之五大。由于只有托勒密地图的指导,后来的探险家认为往东旅行的距离比真实距离短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大发现时代,托勒密的理论在面对经验世界时逐渐淡出了。[美]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著,陈恒、洪庆明、钱克锦等译:《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从古代城邦到现代都市》中册,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第528页。教师引导分析:通过阅读材料四与第7课导入部分,观察《15世纪的世界地图》和《16世纪的世界地图》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人的地理观念,托勒密的地理学说逐渐为人所抛弃。随着新大陆的发现,欧洲人新的世界观念逐步形成。【设计意图】通过文本阅读培养学生汲取信息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观察地图并将地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文字,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4.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材料五根据官方的保守数据,在15211600年间,仅秘鲁和墨西哥的矿山就出产了1.8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这些金银以“合法”的途径涌入到西班牙,进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西欧几个重要国家。16世纪中叶欧洲在美洲殖民地采掘的金银比美洲被征服前的采掘量多4倍。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18119页。教师设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真正连为一体,商品交易也不再局限于邻近地区,而是开始了世界性流动。从材料五及教材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吗?这种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从教材中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欧洲的商品运到非洲,非洲的黑奴运到美洲,美洲的商品运到非洲和欧洲,不同地区的商品开始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从材料五可以看到,大量的白银和黄金涌入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新航路开辟后带来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六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人首先进入的是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1496年,他们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今该岛东部为海地,西部为多米尼加共和国)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圣多明各;1508年到1509年,又占领了波多黎各和牙买加等岛屿。到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殖民者已经在美洲沿海基本站稳脚跟。至16世纪中叶,西印度群岛的主要岛屿完全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此后,西班牙人开始把殖民势力的触角从沿海伸向内地。到1550年为止,西班牙已经征服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南美洲、整个中美洲以及北美洲的部分土地。葡萄牙早期的海外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在美洲的殖民活动基本局限在今天的巴西。葡萄牙人到达东方后,面对着当时亚洲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军备完善的专制帝国,根本无法像在美洲那样拓土殖民,只好采取在亚洲各地建立商站的办法,以控制商路,垄断贸易。1510年,葡萄牙人占领了印度西海岸的果阿,其后又入侵锡兰(今斯里兰卡)。1511年,葡萄牙人控制了从印度洋通往东南亚的交通咽喉马六甲海峡······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建立的商站总数已经达到50多个。15641571年西班牙对菲律宾群岛的入侵和征服,是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势力向太平洋西部的延伸。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244245、254255页。教师引导分析: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在美洲地区,还有亚洲的菲律宾。葡萄牙的殖民地主要在非洲和南亚、东南亚沿海地区。材料七表216世纪中期以后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主要航线航线主要商业活动白银流动情况澳门一果阿(今属印度)一里斯本葡萄牙人将美洲产的白银经果阿运至澳门,换取从广州运至澳门的中国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麝香、朱砂等15701644年,美洲所产白银有大约一半流入中国续表航线主要商业活动白银流动情况澳门一长崎葡萄牙人夏季将中国商品从澳门运往长崎,秋季装载日本白银及特产返回澳门15401644年,日本所产白银绝大部分流入中国,约7500吨左右澳门菲律宾马尼拉一墨西哥葡萄牙人及华商将中国的生丝等商品运至马尼拉,西班牙人将这些货物运至墨西哥,换取大量的墨西哥及秘鲁白银,其中的绝大部分又运回澳门,最后流入中国大陆15701644年,美洲所产白银有大约一半流入中国摘编自王天有、高寿仙著:《明史》,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第348350页;万明主编:《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30246页。教师设问:阅读教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子目,结合材料七及教材中的马尼拉大帆船图片,概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活动的特点,分析中国在当时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参考答案:特点:在非洲和美洲欺诈抢掠,垄断从欧洲到东方的商路。地位:中国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商品行销世界,全球所产白银大量地流入中国。材料八南洋地区是中国与西方贸易通道的中间段,中国很早就与这一地区有贸易往来。马来半岛很早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和集散地。中国隋代曾派遣使节出访马来半岛,并进行贸易活动。宋代,马来商人直接到中国的广州和泉州贸易,用香料、象牙、犀角等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和米酒等。到了元代,由于东西方贸易的发展,马来半岛的新加坡和马六甲成了东西方航线的要冲,也是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除了中国和南洋商人,还有来自开罗、麦加、亚丁、拜占庭、土耳其、亚美尼亚等地的商人。在马来半岛,中国商人还开辟了到印度尼西亚的航线······菲律宾是太平洋商路的中转站。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70171页。教师引导:材料八说明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方贸易是通过中转完成的。结合教材内容,可以发现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人在世界贸易的主要活动轨迹在大西洋进行三角贸易,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成一体。总体梳理下来,西欧商人通过新航路来往于世界各地之间,追逐巨额商业利润,这种利润是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根本动力,而各地之间直接的贸易往来也是全球联系的最主要表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代表的即是世界性市场的形成,并且能够通过对比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各地之间的商业贸易区别来深刻认识世界性的商业贸易网络。对核心素养的指向有:历史解释水平三,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系列史事作出解释。过渡:那么在这种建立了全球联系的整体世界里,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世界格局的演变1.早期殖民扩张材料九西班牙、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掠夺的道路,这时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它们的殖民政策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的色彩,它们对殖民地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经济上推行种植园奴隶制,并强迫土著居民开采金银矿产,掠夺贵金属。15211600年间从美洲运到西班牙的白银有18000吨,黄金200吨。随后兴起的是荷兰、英国,由于此时资本主义比以前发达得多了,所以商业垄断公司是进行海外殖民的基本组织形式。英国从1553年到1680年间,组织了49个商业垄断公司,投资额由1558年的1万英镑增加到1695年的400万英镑以上。法国从1599年到1789年至少建立了75个商业垄断公司。荷兰最著名的垄断公司是1602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它在1606年拥有军舰41艘、商船约3000艘、雇员10万人,它不但垄断东印度的贸易,而且统治印度尼西亚和其他荷属殖民地。这些后起的殖民国家同样采取血腥的手段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如从事黑奴贸易、剿灭土著居民等。资本原始积累充满着腥风血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其他地区人民被殖民和奴役的基础之上。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77178页。教师引导分析: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的特点兼具商业性和暴力性。【设计意图】学生能概括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情况。对核心素养的指向有:时空观念水平三,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说明。家国情怀水平三,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过渡:西欧国家的这种殖民扩张,会对世界格局造成怎样的影响?2.殖民体系开始形成教师讲述: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给西欧带来了商业革命,内容包括:第一,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加;第二,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出现;第三,欧洲贸易(商路)中心的转移;第四,贵金属流入,物价上涨和价格革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材料了解价格革命。材料十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西方殖民者从殖民地,特别是从美洲掠夺和开采的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仅16世纪内,欧洲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金银贬值,物价相应上涨,出现了价格的“飞跃”(“革命”)。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四倍半,谷物涨价五倍,英、法、德等国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在“价格革命”的过程中,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及和市场有关的或采取某些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贵族和富农都获得了暴利。反之,劳动人民因日用品价格上涨,实际工资下降而日益贫困化。例如16世纪时,法国的物价上涨120%,而工资只提高了24%。“价格革命”对于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是不利的,促使城乡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修订版)》中世纪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19、421页。教师引导分析:阅读教材“问题探究”中的两段材料,结合材料十说明,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对西欧和被殖民地区分别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对被殖民地区:奴役屠杀当地人,掠夺当地财富,阻断了当地经济和文明的正常发展;对西欧:从被殖民地区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进而有利于后来的社会变革。过渡:这样的不同结果对世界格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材料十一大发现、大航海、大探险时代全面交往的结果之一,是国际劳动分工首次大规模地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世界由此逐步变成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劳动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产出。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给西欧带来无限的经济利益。西欧是世界贸易的指挥者和受益者。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及烟草种植业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取最大的利润。最重要的是,新的全球贸易刺激了欧洲经济,正是在这个时期,欧洲在世界经济中跃居先进地位。而且,海路畅通所促成的全面交往除了物质文明以外,还有思想、制度、观念、宗教、文艺、科技等精神文明。因此,新的世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是以往的交往所无法比拟的。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0121页。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