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课件_第1页
社会保障学课件_第2页
社会保障学课件_第3页
社会保障学课件_第4页
社会保障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保障概述第一节社会保障定位

第一节社会保障定位一、各国对社会保障界定二、社会保障界定要素三、社会保障主要特征一、各国对社会保障界定美国:根据社会保障法制定的社会保险计划,对于因年老、长期残疾、死亡或失业而失掉工资收入者提供保障;同时对老年和残疾期间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障。德国:社会保障旨在使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受灭顶之灾,并能获得重新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为那些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困难而不能参加竞争的人,提供生活保障。一、各国对社会保障界定日本:国家来救济国民生活之缺损的制度,国民在生活上蒙受诸如失业、伤病、高龄等各种风险,通过社会保障机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其最低限度的收入。英国:社会保障是一项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它应该遵循普遍性的原则,对全体国民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的安全保障。四国对社会保障界定的比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侧重点共性美国《社会保障法》强调社会安全,视社会保障为社会安全网,强调自助性强调国家或政府在实施中的主体责任;当社会成员遭遇各种风险时为其提供帮助德国《社会保险法典》强调社会公平,主张各行各业互助共济,国家承担有限责任英国《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强调公共福利与全民福利,是国家的经济保障日本《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劝告书》强调收入保障,是国家救济国民生活之缺损的制度概念界定的多样化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机构制度的多样化制度实践的差异研究视角的差异二、社会保障界定要素责任主体:政府实施依据:国家立法规定实施手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制度目标:满足公民基本生活需要三、社会保障主要特征保障性社会性公平性互济性福利性强制性小链接:社会保障——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达成政治目标

社会保障起于社会问题并止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但不同的社会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社会保障会优先解决该发展阶段的焦点问题。社会保障的经济手段最主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即钱从哪儿来、怎么管钱、如何花钱。最后社会保障所要实现的政治目标包括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体系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体系一、不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四、社会保障体系与其他体系关系一、不同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美国社会福利系统:一系列对低收入阶层和贫困的社会成员进行救助的项目。社会保险系统:通过替代机制来减缓或补偿非福利阶层因不可控外力造成的收入损失。英国社会保险系统:其宗旨是使国民在遭遇困难或不幸事故是能够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国民健康服务系统:其宗旨是改进国民的健康状况并提高其身体素质个人生活照料系统:其主要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提供个别服务一、不同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新加坡是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代表。社会保障构成体系包括:公积金制度、公务员社会保障、雇主责任制和其他保障计划中央公积金制度是其代表。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公积金设四个账户:普通账户、专门账户、医疗储蓄账户和退休账户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通常被称为“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项生活保障政策。社会福利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生活质量的福利措施和社会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社会优抚政府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具有社会救助、保险和福利多重性质。小链接: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低保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现阶段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保障又有了新的要求:从过去的“广覆盖”变成“全覆盖”;从过去的“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变成“全面建成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出“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完整性:保障项目齐全,保障内容完整协调性:强调各子系统或项目间发展水平、功能的协调发展,要避免遗漏层次性:社会保障需求的共性和个性、社会保障项目的目标定为和作用小链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失业保险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模式和动力的变化,给劳动者更好的保障?针对制度结构的变革,制度如何具有更强的统一性、更好的衔接性?社会结构的变化上,如何解决好城乡待遇差距问题,更好地体现公平?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四、社会保障体系与其他体系关系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合理的初次分配格局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基础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从全社会筹集资金,对遭遇各种风险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缩小贫富差距,弥补市场分配的缺陷。与公共财政的关系社会保障已成为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财政资金是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政府承担公共责任、主导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体现。四、社会保障体系与其他体系关系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体制均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但它事实上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社会乃至道德与文化。当代经济体制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基本上是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社会保障体制的基础;而社会保障体制又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安全保障系统。小链接:2014年我国社会保障参保人数及变化情况

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8.42亿人,比上年末增长2.8%。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1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1亿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5.97亿人,比上年末增长4.7%。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83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15万人,另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9%;其他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工伤保险2.06亿人、失业保险1.70亿人、生育保险1.70亿人,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6%、3.8%、3.9%。第三节社会保障制度原则与功能

第三节社会保障制度原则与功能一、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一、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保障水平适度的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所发挥出的实际效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分为经济性功能、社会性功能和政治性功能等。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经济性功能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社会性功能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政治性功能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缓和社会矛盾小链接: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调节器”和“稳定器”社会保障是世界各国首选的“稳定”机制。社会保障能够预先防范与及时化解社会成员因生存危机,如人口老龄化、自然灾害、工伤、失业等可能出现的对社会、政府的反叛心理和行为,进而有效地缓解乃至消除社会震荡风险。社会保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领域发挥着“调节”的作用。政治上调节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冲突;经济上调节公平与效率、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社会发展领域调节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问题。案例分析:中国全民社保的时代到来了吗?

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为中国描绘的“全民社保”图包括: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郑秉文教授曾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提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人数最多、保障项目基本齐备的国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保大国。党的十八大还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但何文炯教授认为我国医保制度虽然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全覆盖,但离覆盖全民还有距离。医疗保险数量上,虽然覆盖人数已达14.25亿人,但包括重复参保的人群;享受水平上,大多数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扭转;养老保险公平性上,覆盖率仍然不包括大部分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案例分析:中国全民社保的时代到来了吗?案例思考:

1.中国为实现全民社保的目标做出了哪些努力?(如:保障项目、对象)

2.中国的全民社保等同于福利国家的全民福利吗?

3.依据我国社保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谈谈为什么说“我们现有的成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变迁

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一、社会救济制度产生阶段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三、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四、社会福利制度形成时期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期一、社会救济制度产生阶段背景——古代慈善事业的积累、英国16世纪圈地运动大批城市乞丐和流浪者的产生标志——英国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

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

英国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旧《济贫法》)

济贫事业属于教区的义务历史贡献——解决贫困、稳定秩序;立法实施,政府责任小链接:英国早期“万恶”的济贫制度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济贫的法律是1601年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又称旧济贫法。《济贫法》最初设立的目的是遏制乞讨、流浪等不体面行为,减轻社会的贫困现象,但其在执行上却出现了许多残害人的行为。例如法令规定:治安法官有权对流浪者当众鞭笞,在流浪者肩上烙印并强迫其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并有权判处流浪者死刑。法令还要求每个郡都必须建立感化院,院中必须有磨坊、搓麻坊等必须的劳动场所及劳动设施,使得所谓的流浪者能够工作;地方官员有权对流浪者进行搜查,等等。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背景——工业化发展、劳资对立、新历史学派的兴起标志——德国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历史贡献——示范作用;明确了政府、雇主、个人的责任体现互助共济;基本生活保障的稳定作用三、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背景——1929年的经济危机、失业加剧、社会矛盾尖锐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标志——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罗斯福“新政”)

保障内容:老年保险;失业保险;各种津贴

社会保障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加完整和统一历史贡献——解决失业和老年问题;保障项目系统,立法完整;小链接:各国人眼中的“社会保障”

SocialSecurty一词在各国的含义不尽相同。英式英语中该词包含的内容很广,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但美式英语里这个词仅指养老金。在比利时南北就有明显的不同特征。南部讲法语,人们一般持有社会福利的观点,即我是这个国家的人,无论我有没有工作、有没有为社会服务,我都要得到社会福利;而北部讲荷兰语,人们一般持有工作福利的观点,即你之所以能向国家要求一些福利是因为你工作了,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以失业救济为例,人们在英国和美国几乎拿不到失业补助,而在法国或德国人们可以拿到高额的失业补助。

四、社会福利制度形成时期

背景——经济发展、社会观念变革、贝弗里奇报告出台标志——英国1948年正式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社会保障项目全面化

社会保障制度全民化

政府主体地位强化

保障水平攀升化历史贡献——示范作用;普遍福利政策深入人心;

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期背景

——经济滞胀;高福利削弱了市场竞争力;高水平加重

了财政负担;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主要措施——开源与节流并举

提高缴费上限,征收社会保障税等,扩大经费来源;

改革社会保险给付制度,节约社会保险经费;扩大就业

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从政府负担养老保险逐步转向自我储蓄式的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并由私营机构经营,降低政府风险等历史贡献——增强社会保障的调控能力;个人责任回归;发

挥市场机制;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小链接:对社会保障制度如何进行评价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状况?如何有效地判定社会保障目标的实现程度?首先需要解决评价维度和指标等问题。有学者指出,可以从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适应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着手。社会保障从非正式制度的慈善事业发展到正式的制度安排,源于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理念。社会保障制度不仅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也要与国情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的合理性、运行的规范性、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资源的利用率等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此外,社会保障还必须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性,制度的稳定性、发展性等内容。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条件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与模式一、社会保障发展规律二、社会保障发展模式一、社会保障发展规律协调发展规律社会保障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社会保障还要保证自身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一、社会保障发展规律阶梯式膨胀发展规律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之后福利阶段多样化发展规律各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乃至伦理因素都会对该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产生综合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规律:政府机构统一管理、公众机构管理和私人机构管理等二、社会保障发展模式各国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社会保障目标与保障水平、范围等存在差异将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方面加以提炼和分析,总结主要特色,即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二、社会保障发展模式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等时间: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特点:责任分担以劳动者为核心权利与义务相对统一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代表国家:英国、瑞典等时间:起源于1948年特点: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全民保障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高待遇与高税收代表国家:新加坡、智利等时间:起源于1955年特点:强调自我负责以工薪劳动者为对象以养老保障为主充分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保障水平取决于个人积累投保资助模式福利国家模式储蓄保险模式小链接:智利模式是否代表了新的改革趋势所谓智利模式,是指智利实行的由个人缴费、个人所有、完全积累、私人机构运营的养老金私有化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劳动者的养老问题完全由个人负责,同时将政府的管理责任转移给私人管理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有偿运营。智利模式摆脱了传统保障模式的负担,为广大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纷纷效仿学习。但这种模式因缺乏互济性、投资风险高、管理隐蔽等问题,在国际上受到质疑。总之,智利模式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保持理性与警醒仍然是必要的。

第三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变迁第三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变迁一、以劳动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形成阶段(1949-1980)二、以社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改革探索阶段(1980-2002)三、以统筹城乡为目标的全面发展和制度创新阶段(2002年以后)一、以劳动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形成阶段(1949-1980)发展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是尽快医治战争创伤,解决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严重的失业问题,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实践过程:建立了城镇职工的劳动保险制度

建立了农村的合作医疗

建立了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制度重要意义: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开始了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二、以社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改革探索阶段(1980-2002)改革背景:

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开始关注社会保障的改革和社会化问题;社会保障单位化的烙印开始消除。实践过程:社会保险制度相继出台开展农村养老和医疗的新尝试逐步扩大社会救助和福利事业重要意义: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责任共担的保障制度;国民的社会保障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纯的依赖政府与单位转化到责任分担。小链接:从“国家—单位”保障制走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史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基础,分为“国家—单位”保障与“国家—社会”保障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强调国家—单位—个人利益高度一致的原则,由国家和单位承担共同责任,扮演着社会保障供给的角色,是一种典型的国家全面负责并由单位包办,群体间板块分割的国家—单位保障模式。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国家仍主导着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但各社会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团与个人等)必须共同分担社会保障责任,通过社会化方式来加以实施,形成一种责任共担、互助共济的社会保障系统。三、以统筹城乡为目标的全面发展和制度创新阶段(2002以后)创新背景: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流动就业者和进城农民所面临的风险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带来的全面保障需求增强实践过程:

大力推动农村医疗、养老的发展开始探讨城镇居民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重要意义:

逐步建立了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以满足中国各类群体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小链接:中国社会保障——从试验性改革状态走向成熟定型在我国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十二五”期间可以说是我国社保改革力度最大、投入规模空前、发展速度最快、惠及民生最广的时期。

《社会保险法》《军人保险法》等专门的社保法律得以制定,同时强化了对社保监督的职能,进入了走向法制化时代的初级阶段。同时,普遍性养老金制度确立,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得以形成,补充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推动我国进入了全民社保的新时代。“十二五”既是我国各项社保事业全面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社保从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走向成熟定型的重要过渡时期。案例分析:从“三步走”战略看中国社会保障未来发展第一步,2008-2012年期间,构建起“二免除一解除”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架(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为建设健全、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步,2013-2020年期间,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定型、稳定发展。这一阶段既要完善各项制度,又要推进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及补充保障的发展,实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运行。第三步,2021-2049年期间,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国民的生活质量,全方位满足国民对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的需求,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案例分析:从“三步走”战略看中国社会保障未来发展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实际发展进程,契合了三步走战略,并在其指导下提前完成了第一步的战略目标进入了第二步战略阶段;但也有学者指出,按照“三步走战略”的改革任务,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第二步的基础条件,如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依然很低,不利于进一步的衔接和整合。案例思考:1.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我国社保未来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看法。2.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的理解,你理想中的社会保障未来是怎样的。3.根据当前国内外的新形势,谈谈社会保障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难题有哪些?社会保障理论第一节社会保障发展相关理论

第一节社会保障发展相关理论一、新历史学派二、福利经济学三、凯恩斯理论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五、中间道路社会保障思想一、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主要观点:国家拥有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能;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问题和伦理道德是密切相关的;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提倡社会改良,主张通过赋税政策实行财富再分配,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历史价值:被政府接受,是德国率先实施的依据;被制度学派加以吸收和发展,在美国及其他国家传播。二、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卡尔多(新福利经济学)主要观点:

旧福利经济学: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

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理论——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历史价值:将社会福利与国民收入联系在一起,是

福利国家产生的理论依据三、凯恩斯理论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主要观点:在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是引起失业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要想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就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通过累进税和社会福利等办法重新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由此提高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历史价值:被美国政府接受;需求管理成为很多国家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小链接: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限”保障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的,最终是为了维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维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实施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措施,只是为了刺激需求和保护生产,以实现充分就业,其政策并非出于对民众福利的真正关心。

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充分强调个人责任,国家承担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社会保障仅是“有限”保障。

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詹姆斯·布坎南、阿瑟·拉弗阿瑟·拉弗、马丁·费尔德斯坦主要观点: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直接插手社会保障事业,认为那会束缚组织的手脚,不利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市场才是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历史价值:引发私有化、市场化倾向;观点对于社

会保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小链接:哈耶克与诺贝尔经济学奖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哈耶克与瑞典福利国家的理论创始人之一贡纳尔·缪尔达尔一起获奖!哈耶克是现代福利国家最激烈的批评者,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就指出,这是“通往奴役之路”。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们还是决定让他们联袂获奖。他们觉得,诺贝尔奖是一项纯科学的奖项,所以政治立场上的对立不应该影响两人一起走上领奖台。

哈耶克一辈子都在坚定地捍卫自由市场,他的获奖意味着坚持自由市场原则的经济学逐渐受到重视了。自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始评选以来,获奖的经济学家都普遍地信奉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他们都相信,国家干预对于经济事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哈耶克却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位自由市场经济学家。自此之后,不少倾心市场的经济学家陆续获奖。五、中间道路社会保障思想代表人物:安东尼·吉登斯主要观点:主张“积极福利”,公民个人以及政府以外的其他机构也应当为这种福利作出贡献强调市场自由与国家干预之间以及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平衡,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支持再分配,倡导政府参与下的福利经济的多样化。历史价值:对英国工党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中间道路社会保障思想还在其他西方国家具有广泛影响。第二节社会保障发展关系处理

第二节社会保障发展关系处理一、公平与效率关系处理二、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一、公平与效率关系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理解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方式,其领域的公平主要是指与分配密切联系的经济公平。经济公平指的是在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的情况下,个人的贡献与其收入相一致。对于社会保障来说,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既定的资源配置格局下,如何通过合理使用,使产出最大或成本最小。一、公平与效率关系处理——公平

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公平或效率的增加,都要以对方一定的损失作为代价;增加效率就必然产生不公平,增加公平就要牺牲效率。公平优先论效率优先论

公平与效率是相互补充的效率是基础,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有公平的质的增进,损害效率终将损害公平。反过来,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一、公平与效率关系处理——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公平是主要目标: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诉求、基本价值理念。效率为次要目标:不论是追求效率还是避免非效率,根本目标都是为实现保障社会公平的最高目标。效率虽然是社会保障领域的次要目标,但是不能忽视效率。小链接:警惕“公平”旗帜下社会保障错误的观念社会保障领域强调公平的思想成为共识,然而在“公平”的旗帜下,社会舆论中多多少少夹杂了一些民粹主义的东西。比如说一些舆论常常将经济不平等与经济不公平混为一谈,在反对经济不公平时可能将合理的经济差距也否定了,这就可能导致我们又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又比如当下的一些舆论在公平的旗帜下过多强调政府的责任,而忘记了政府履行责任是要以收税为前提的,税收和转移支付又是最容易损害效率的。一、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市场失

灵与社会保障市场失灵在社会保障中的表现收入分配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商业保险的“逆向选择”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作用政府可以运用社会保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政府承担社会风险能力高于市场政府失灵在社会保障中的表现无法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权利义务不对等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低效率没有其他机构与之竞争结论市场与政府都不是万能的,必须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一、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政府失

灵与社会保障一、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社会保障领

域中的政府与市场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道德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社会保障中的市场责任市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起到的是基础调节作用和补充作用结论现阶段政府在社会保障体制中其最优的定位是通过适度选择机制,建立有效政府。有效政府具体就是指这样一种政府,它既能最大限度地校正市场失灵,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自身失灵和自身非效率。案例分析:贝弗里奇报告是如何出台的1942年11月时任牛津大学教授的贝弗里奇接受政府委托,经过18个月的调查研究,向英国政府提交了《社会保险与相关服务》问题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公布以后,引来英国社会的巨大反响,对英国建成福利国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贝弗里奇报告》继承了新历史学派有关福利国家的思想,立足英国现实,旨在消除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惰这五大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的障碍。贝弗里奇在勾画社会保障计划时遵循了三条指导原则。第一,既充分运用过去积累的丰富经验,又不拘泥于这些经验,避免被经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部门利益所限制和驱动;第二,把社会保险作为提供收入保障、消除贫困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第三,确定国家提供福利的原则是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某些群体的局部利益,明确社会保障必须由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通过国家和个人共同的合作来实现。报告指出,社会保障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即社会保障应该满足全体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二是保障基本生活原则,即社会保障只能确保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三是统一原则,即社会保障的缴费标准、待遇支付和行政管理必须统一;四是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即享受社会保障必须以劳动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为条件。这些原则的提出和实施使社会保障理论更加丰富和趋于成熟。案例分析:贝弗里奇报告是如何出台的贝弗里奇报告是一个关于全方位福利问题的报告。它从人们的需要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福利体系。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提出国家将为每个公民提供九种社会保险待遇,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并根据个人经济状况提供国民救助。九种社会保险待遇分别为:失业、伤残和培训保险金,退休养老金,生育保险金,寡妇保险金,监护人保险金,抚养补贴,子女补贴,工伤养老金,一次性补助金(包括结婚、生育、丧葬和工亡四种补助金)。贝弗里奇报告的理论价值在于提出了构建福利国家的思想,它的实践价值在于根据报告的建议,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随后,瑞典、芬兰、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也先后建立了福利国家,是社会保障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案例思考:1.《贝弗里奇报告》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出台的?2.《贝弗里奇报告》对英国社会保障实践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3.《贝弗里奇报告》问世,各社会阶层态度不一。现在福利国家正面临国家负担过重的难题,请问当时的担心是否有意义?您觉得应该怎样面对福利国家目前的“福利陷阱”问题?4.《贝弗里奇报告》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何借鉴意义?实训:如何让中国的社会保障更公平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进展,从选择性制度安排走向了普惠性制度安排,从长期自下而上的改革试验状态开始通过顶层设计与顶层推动走向逐渐成熟、定型的新发展阶段。然而也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事实上又面临着日益扩张的社会风险、制度风险与信用风险。近些年,公平性不足导致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加剧的社会风险在不断积累。目前的社会保障虽已具有了普惠性,但并不等于实现了公平性,局部领域的差距还在扩大。从广受诟病的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双轨制”,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地区分割统筹情形下的缴费负担不公,以及城乡居民社保待遇的巨大差异,都表明城乡分割、地区分割、群体分割的制度安排有问题,造成的是社会保障资源配置失衡与社会保障权益不公,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的加剧,正在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社会生态的日益重要的因素。这种风险最终会影响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学者关于社会保障公平性有哪些具体观点?你对社会保障公平性怎么理解?你认为中国社会保障目前还存在哪些不公平的表现?如何改进中国社会保障的公平性?请以“如何让中国的社会保障更公平”为主题,选择任何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实践,开展分组研究和讨论。实训:如何让中国的社会保障更公平

实训目的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内涵及关系处理,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中不公平的表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分小组探究如何让我国社会保障更公平,锻炼同学们收集与分析材料、团队合作、个人表达、理论分析现实等能力。实训组织以“如何让中国的社会保障更公平”为主题,分组分别分析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的现实状况、不公平的表现,看其未来发展。班级同学自行进行分组,由组长负责具体分工。以课堂讨论或PPT展示的形式进行汇报。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第一节社会保障基金及筹集模式第一节社会保障基金及其筹集模式一、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与作用二、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原则三、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一、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与作用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起来、专款专用的资金。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和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而建立的物质保障。特点:强制性、储备性、互济性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优抚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按社会保障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功能划分:按社会保障基金的调剂范围可分为:社会统筹基金:主要体现社会成员之间的横向收入调剂和风险分担个人账户基金:主要体现职工一生收入的纵向调剂和风险分担按基金运营方式可分为:财政性基金:各类社会保险基金中的社会统筹基金一般要纳入国家预算外管理,建立财政专户市场信托管理基金:由基金受托人按市场竞争原则选择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具体运作公积金: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记入个人账户,产权归个人所有,按规定用途和条件支付的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对全体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实现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基金的及时给付能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消除这种不安定因素,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生活,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发挥基金资源要素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基金作为一种货币形态的资源,通过各种资金融通渠道,不仅能实现自身的保值增值,而且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链接:我国现有养老基金体系中国存在三个相互独立的养老基金,各自遵循不同的管理模式: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我国最大的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目前实际上处于混账管理模式;企业年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信托管理的运营模式,委托相关的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二、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原则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必须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积累与消费基金比例的确定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要保证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

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障碍。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式:不同人群的代际收入再分配,完全积累式: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部分积累式: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的结合现收现付制——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内涵:按照一个较短的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支平衡来确定费率,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即完全依赖本期的收入满足本期的支出,以支定收,略有结余。优点:收支关系简单清楚,管理方便,成本低;没有过多的基金积累,免受通货膨胀的风险,同时没有基金保值增值压力;调节收入再分配,同时体现了养老保险的互济性与福利性。缺点:由于缺乏资金积累,在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提高现收现付制的收支平衡难以实现,从而产生巨大的财务困境;由于其本质是代际互济,易产生代际间的矛盾。完全积累式——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内涵:在任何时点上积累的社会保险费总和连同其投资收益,能够以现值偿清未来的社会保险金给付需要,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积累来满足个人未来的保障需求。特点:费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可以由有关管理当局通过投资活动予以保值、增值。优点:社会保险的支付水平与个人在职时的工资和缴费直接相关,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强制储蓄,有利于个人实现自我保障,减少代际冲突与矛盾;大量的储备资金有利于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缺点:强调个人自我保障,缺乏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和互济功能;大量储备资金易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贬值风险,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大,对一国的市场发育水平与基金管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管理和运营成本较高。部分积累式内涵:将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实行有机结合,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现收现付,另一部分完全积累。特点: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有机结合作为指导的基金管理方式。实践: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的就是部分积累模式。小链接:我国的社会保障缴费是否全球最高2012年,清华大学教授研究称,中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甚至更高,这一比例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有媒体解读为中国的社会保障缴费全球最高。对此,人社部表示,在美国社保局最新发布的173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研究报告中,有12个国家的社保名义缴费率高于中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非全球最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当前一些地区和单位的实际缴费基数远低于参保者的实际收入,也就是说实际缴费率较名义缴费率要低得多。同时,他也承认我国社保名义缴费率也具有调低的空间。第二节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第二节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一、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分担方式二、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形式三、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原则四、社会保障基金支付条件五、社会保障基金支付标准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与分担方式国家财政资助:国家财政资助实质上是将国家积累的财富进行二次分配,将资金用于缓解社会矛盾。国家财政资助主要分为直接资助和间接资助两种方式。用人单位缴纳:用人单位为保证劳动者获得社会保障权利,有必要为劳动者承担一部分缴纳保险费的义务。劳动者个人缴纳:就劳动者个人而言,既是社会保障的受益人,也是社会保障资金的负担主体,劳动者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二、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形式社保基金筹资形式征税形式征费形式自由筹集模式小链接:我国“费改税”的争议2010年时任财政部部长的谢旭人在《求是》杂志撰文提出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赞成者认为,费改税不仅有利于扩大征收范围,还可以解决当前双重征收的矛盾,有助于解决我国社保资金缺口的问题。反对者认为,社会保障缴款具有有偿性,这与税收的无偿性相矛盾,同时,社会保障税的公共性质与我国实行的部分积累制中的个人账户的私人性质不相容。三、社会保障金的支付原则相关性原则:社保基金支付与一定的特征发生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风险覆盖原则:社保基金支付通常与风险范围及大小相关。公正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必须按照公正性原则,依照法定的程序严格执行,以保证社会保障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

四、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条件

年龄性别被保险人及受益人身份工龄与就业年限缴费年限及金额

居住年限给付条件:指的是一系列要素的组合,满足要素的组合的社会成员有资格获得相关社会保障项目待遇的给付。五、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标准薪资比例制(工资比例制):

其保障金给付标准是以被保障对象在停止工作前某一时期上的平均工资收入或某一时点上的绝对工资收入为基数,根据被保障对象资格条件的不同,乘以一定的百分比而确定的。绝对金额制(均一制):其保障金给付标准不以被保障对象停止工作前的工资收入为计算基数,而是规定某些统一的资格条件,凡符合规定条件者,可按同一的绝对额标准付给社会保险金。第三节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第三节社会保障基投资运营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重要性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原则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向与工具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重要性是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投资收益是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来源社会保障基金促进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原则

安全性原则:最基本原则。安全性不仅仅包括其名义价值的不降低,更应该考虑实际价值的安全。收益性原则: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营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流动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用于社会保障待遇支付资金需要时能应付自如。流动性的衡量标准是资产变成为现金的能力。三、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向与工具-国债-银行存款-有价证券-贷款-投资股票-基础设施投资-国际投资-投资基金小链接:2000—2014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投资运营情况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中央政府集中并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自2000年成立至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规模逐步扩大,基金投资范围不断拓宽。到2014年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以来的权益累计投资收益5580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36%,比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高出5.94个百分点。第四节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与内容第四节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与内容一、社会保障管理含义与内容二、社会保障管理原则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一、社会保障管理的含义与内容社会保障管理含义:社会保障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由国家和政府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组织社会保障的专业人员,对各项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过程。

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管理内容行政管理基金管理对象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包括以下内容:-设置高效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配备精干的社会保障管理人员;-贯彻、组织和实施各项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并负责监督、检查;-拟定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和计划,统筹协调社会保障政策,统筹地区以及人群间的利益和矛盾;-受理社会保障方面的申诉、调解和仲裁等。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内容:-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比例缴纳以及社会捐助。-支付社会保障待遇,如养老金、医疗费用报销、家庭补助等。-运营社会保障基金,包括基金的日常财务和个人账户管理以及基金的投资运营等对象管理

社会保障的对象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管理,是为社会保障的享受对象提供一系列必要的服务。从性质上讲,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属于群众性服务工作。除了专门的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外,还需要在社区化、社会化的前提下,通过政府组织和引导,依靠工会、各种社团、慈善协会以及家庭等社会力量来完成。

二、社会保障原则法制性原则法制性原则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在各个环节均须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与政策而运行,并且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公开、公正及效率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应该是透明的,社会保障管理也必然要遵循公开、公正与效率的原则。属地管理原则大部分国家的社会保障事务通常都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范下,由各地区组织实施并由各地区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实行属地化管理。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决策机构(主要是由政府机关充当)执行机构(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担任)监督机构(由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担任)社会保障管理管理方式集权制管理: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把各个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管等实施统一的管理。分权制管理: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自建立起一套执行机构、资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并且各机构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统分结合的管理:将相关性较强的社会保障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出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分散管理。小链接:为什么很多国家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存在官僚主义、效率不高问题

造成官僚主义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在许多国家日趋臃肿,管理队伍日益庞大,造成资源浪费;二是一些管理人员缺乏负责精神;三是对社会保障运行过程的监督、控制不利,如出现欺骗性领取社保待遇的情况;四是缺乏有效的计划调控机制,如出现巨额社会保障财政赤字。提高政府社会保障部门的管理效率、努力避免官僚主义,是许多国家改革本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课题。案例分析:我国社会保险项目和费率是否有调整空间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举措之一是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就社会保险项目精简而言,“十三五”规划建议将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将“五险一金”精简为“四险一金”。在降低费率方面,有专家综合各项险种的缴费率及收支平衡状况指出,可以考虑下调养老保险缴费,从20%下降到15%。也有专家认为将现有的住房公积金与养老基金合并,养老保险的参保人缴纳了养老金,就有了按揭买房的资格。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太低,也是法定费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主张实现全国统筹解决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基金融通问题,为降低费率创造条件。案例思考:1.中央提出精简归并“五险一金”的背景是什么?2.你认为“十三五”规划中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合并是否会对劳动者权益产生影响?3.你认为我国社会保险费率是否有调整空间?如何调整才能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案例分析:我国社会保险项目和费率是否有调整空间

养老保险制度第一节养老保险概述第一节养老保险概述一、养老问题与养老保险二、构建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一、养老问题与养老保险养老问题伴随着劳动者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会出现生理及社会角色上的改变,由年老而导致的劳动能力减退或丧失成为一种确定性的风险。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与老年风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养老问题呼之欲出,养老保险成为保障社会成员老年生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养老保险制度概念界定:是指国家对立法确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口,在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安排。目的: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使所有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安度晚年。养老保险的特征

养老保险有社会保险的共同特征:

强制性、互济性、普遍性

养老保险还具有自身的特征:保障水平的适度性;享受保障的长期性;保障地位的特殊性;1262024/3/4小链接: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与我国的人口

老龄化特点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按照这个标准,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人,且根据全国老龄委的测算,未来20年平均每年将增加1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特征,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权利与义务基本相对应的原则缴费条件、投保期限、领取条件(二)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适度水平、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三)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正常调节机制、与物价关系二、构建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制度类别主要内容法律文件国家及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文件和规定保障对象与资金来源劳动者群体、缴费基数、缴费费率、缴费期限等筹集模式与运营管理筹集模式选择、统筹区域、投资运营渠道等待遇给付给付标准、待遇水平、计发途径及退休金调整办法等管理机构设置养老保险行政管理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基金运营机构、监督机构、各级权限划分、岗位与人员配置第二节

养老保险制度分析第二节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一、养老保险制度类型二、养老保险重点问题分析三、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未来发展一、养老保险的制度类型投保资助型

强调以被保险人自保为主,国家适当给予资助,政府通过有关法律,以此作为强制性实施的依据。国民年金型由国家通过一般性财政收入给予国民的养老金,个人和企业无需专门缴费。强制储蓄型

又称公积金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强制实施的个人养老储蓄制度。

养老保险的主要模式模式分类国家责任覆盖范围保障水平缴费管理典型国家投保资助模式国家同企业、个人分别负担养老保险责任覆盖范围广,基础养老金覆盖全体国民多层次保障,满足投保人不同需求保险费(税)由企业和个人缴纳管理体系相对复杂,管理成本高德国国民年金模式国家承担养老保险责任覆盖全体国民普遍性保障水平较高资金来源于国民税收管理简单易行瑞典强制储蓄模式国家财政不支付保险费,政府只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覆盖范围广,几乎覆盖所有居民保障水平与缴费水平相关保险费由企业和个人缴纳公积金局统一管理新加坡二、养老保险的重点问题分析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养老金给付计算方法养老金替代率分析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

现收现付模式:实际上是收入分配在代际之间的横向平衡,是一种代际互济、社会互助,注重公平的模式完全积累模式:

实质上是本代人在生命周期内,对自己的收入进行跨时间的分配,在不同历史时期纵向分散养老保险,更强调个人自我保障的一种模式部分积累模式:

将现收现付模式与完全积累模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

养老金给付的计算方法绝对金额制(均一制):这种计算方法是将被保险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按不同标准划分为若干种类,每一种类的人按同一绝对金额发给养老金。这种计算方法与被保险人退休前工资的多少无关,多用于普通国民保险和家庭补贴的给付。薪资比例制(强调被保险人对社会的贡献):计算办法是按被保险人退休前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工资收入或最高工资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并考虑被保险人的投保年限、缴纳保险费的数额以及就业年限等资格条件,计算其应得到的养老金待遇。1362024/3/4

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养老金支付水平与退休前某项收入或一年、几年平均工资的比值,是衡量养老保障水平的最重要指标。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是指社会平均养老金占当期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社会平均养老金是指全体退休者的人均养老金收入社会平均工资是指当期全体在业者的人均工资收入国际劳工组织(ILO)与国际社保协会(ISSA)世界银行(WORLDBANK)社会性制度目标经济性制度目标基金社会统筹、现收现付、部分积累基金个人账户与完全积累基金以支定收基金以收定支待遇水平确定待遇水平不确定公共管理体制民营管理体制参量式调整结构性调整三、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未来发展养老保障“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强制性公共管理支柱,即公共养老金计划。是政府向全体就业人员强制性推行的公共养老金计划,用于保障员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第二支柱”:强制性私营管理支柱,即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是私人和公共部门的雇主向雇员提供的一种辅助性的补充养老金计划,其目的是提高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第三支柱”:自愿支柱,即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是政府鼓励全体就业人员为养老而进行储蓄的计划,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员工根据个人收入情况自愿参加。养老保障“三支柱”模式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目标和层次多样化由单一消除贫困、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向促进储蓄和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的多种目标转化。由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向多层次、多形式的多元支持体系转变领取年龄推迟有大约半数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国家,已经或者计划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管理运作市场化只有具备独立经营权威或交给具有利益约束的私营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才能保证养老基金的积累增值,以确保纳税人的利益。第三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三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二、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一)养老保险制度创立与曲折发展阶段(1951-1984年)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国性社会保障法规《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1957)

对企业、事业、机关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做了必要的统一,我国从此建立起了统一的退休制度。(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阶段(1984-2000年)重要文件:1991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

1997年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

统一了企业和职工缴纳比例。规定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1997年不低于个人工资的4%,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统一了个人账户的规模。规定按职工本人缴费工资的11%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由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相应降至3%。统一了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办法。规定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为当地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积累额除以120。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20%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账户积累额/120(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重要文件:2000年《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2005年《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11年《社会保险法》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文件:2005年《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主要特点: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缩小个人账户规模,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由原来的11%缩小为8%);实行激励约束机制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小链接:“双轨制”破冰,实现制度并轨2015年之前,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一直处于“双轨制”模式。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一样开始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主要内容与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大体相同。此举标志着养老金“双轨制”的破冰,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双轨制”终于在制度上合二为一。二、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试点阶段(1986-1992年)推广发展阶段(1992-1998年)整顿规范阶段(1998-2006年)新农保试点推广阶段(2006年至今)相关文件:1987年民政部先后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山东、北京、上海等地的1000多个县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1991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1998年把民政部门管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务划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管理。2006年劳动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文件开始了新农保的试点。2009年《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文件:《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09年)制度特点:“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其主要内容包括:在筹资方式上,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同时“个人账户”和“政府直接提供的基础养老金”相结合,即将个人缴费、集体补贴、基层政府补贴全部纳入个人账户,在老年农民领取养老金时,由政府直接提供“基础养老金”。二、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三、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相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1)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相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2013)小链接:不同国家间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转移吗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早在近40年前就为解决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社会保障协调问题制定了“欧盟社保法令”,实现了成员国之间养老保险跨国转移接续。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唯一国原则、工作地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欧盟社保法令”成功地解决了绝大多数欧盟公民在养老保险跨国转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养老权益,而且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四节

职业年金计划第四节职业年金计划一、职业年金计划含义与种类二、美国私人养老金计划三、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一、职业年金计划含义与种类职业年金:

包括企业年金等,是指单位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和经济实力建立的,旨在为本单位员工提供一定水平的退休收入保障的员工福利制度。特点:大多数国家的职业年金计划是自愿性的;缴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基金能够进行市场化运营;职业年金计划的缴费和运营享受国家的免税优惠政策;建立个人账户,属于私人产品。缴费确定计划(DC计划)也被称为个人账户计划,是指通过建立个人账户的方式,由企业和雇员定期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其中雇员少缴或不缴费),雇员退休时的职业年金水平取决于资金积累规模及其投资收益。待遇确定计划(DB计划)也可以称之为养老金确定计划,是指社会养老保险的发起者承诺养老待遇的水平或替代率,然后根据此替代率,并结合相关因素进行测算,根据以支定收的原则来确定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缴费确定计划VS待遇确定计划

投资风险工资波动风险稳定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长寿风险灵活性管理成本待遇确定型雇主承担存在稳定物价指数调整机制不存在较差较低缴费确定型雇员承担不存在不稳定选择合理投资组合存在较好较高私人养老金计划名称简介企业雇主401(k)取名自1978年美国《国内税收法》第401条第(k)项。适用于私人企业及部分非赢利组织,鼓励企业雇员增加长期养老储蓄资金。主要优势在于税收优惠政策:雇主缴费可获得税前扣除,雇员缴费也在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只有当个人账户资金被取现或退休领取时,雇员才缴费税款。公共/政府雇主403(b)《国内税收法》第403(b)条,适用于公共教育机构、501(c)(3)条款的非营利组织、合作医院服务组织和自雇的牧师。该计划和401(k)非常相似。457取自《国内税收法》第457(b)条,主要有两个类型:i)适用于地方政府雇员、警察、消防员和部分教师;ii)适用于部分非营利组织,如医院、慈善组织等。联邦养老金计划涵盖数个计划,为联邦政府、军队、司法系统、铁路系统及外国服务系统的人员分别提供养老计划。州及地方政府雇员养老金根据各地方情况有所不同。主要依据政府雇员工作时间的长短乘以3至5内最高年薪的一定百分比(1.5%-2%)。资料来源:ICI二、美国私人养老金计划美国401(K)计划401(K)计划取名于美国《国内税收法案》第401条K款,美国政府称其为现金或延期安排退休计划,人们通常俗称其为401(K)计划。401(K)计划是一种缴费确定型(DC)计划,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缴费和投资收益免税,只在领取时征收个人所得税,雇员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金额取决于缴费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状况。401(K)计划运作及管理模式提供服务、教育、咨询簿记货币市场公募基金债券本公司股票股票决定投资方向支付提供投资方向选择托管机构员工管理计划计划管理人所得税减免公司配比缴费缴费工资401(k)计划投资管理人计划管理人:可由公司指派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负责计划组织实施;托管机构:负责保管资产、账户活动;投资管理人:负责投资组合投资范围:投资范围较灵活,可投资公募基金、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和雇主股票401(K)计划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原因在于:账户基金享受税收优惠,投入401(K)账户的基金,政府不对其所赚取的红利、利息和资本利得征税,只有个人从账户提款时才需缴纳所得税;账户具备便携性和转移性,员工更换企业时,既可以将账户余额从原企业转移至新企业,也可以将账户基金转至政府建立的个人退休账户;在401(K)计划中个人可获得不受“最低投资起点”限制的优惠,并且可以选择将个人账户的资金投资于专业化管理的基金。存在的问题401k计划的发展速度开始减缓:加入的年轻人减少,领取退休金的人会取消账户雇员承担了过重的风险:投资失败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养老的目的难以完全实现:一次性领取难以合理使用三、我国的企业年金发展历程1991年《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5年《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2000年《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