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项脊轩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项脊轩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项脊轩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项脊轩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脊轩志归有光学习目标1、识作者、探背景、知文体、辩字正音等知识点。2、准确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早年号项脊生,晚年号震川,苏州昆山人。明代散文家。主要经历: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从小立志澄清天下,振兴家业,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参加会试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8岁丧母,23岁娶妻,27岁时丧妻主要成就: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该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为代表,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代表作品:《震川集》《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解题一是说它屋小,如在项脊之间;二是因为作者的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意;三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项脊轩书斋雅趣探背景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三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朱厚熜)、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十分腐朽。归有光一直郁郁不得志,他回首往事,情不自已,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知文体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志: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物”,“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并借此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轩

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偃仰

异爨

阖门

长号

扃牖

象笏

呱呱

老妪

先妣

中闺

兀坐

栖于

啸歌

万籁

姊妹xuānlùqìyuándàicuànyùbĭguīfēigūhéhùJiōngyŏushŭnyănháowù

xiàolàizǐ读准字音疏通文本第一段1.也:判断句2.方丈:一丈见方3.渗漉:渗漏4.下:名作状,向下5.移案:移动桌子6.顾视:环视四周7.为:动词修8.垣墙:名作动砌上垣墙9.当:挡10.始:才11.洞然:明亮的样子。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灰尘泥土不断渗滴出水来,雨水也往下流,每每挪移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安置。项脊轩坐南朝北,照不到太阳,每天一过中午屋里就很昏暗。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上面不再掉土漏水,前面开了四个窗子,环绕庭院盖起围墙,用北墙来挡南面的阳光,阳光照在墙上,反射进屋里,屋里才亮堂了。疏通文本第一段1.于:状语后置2.栏楯:栏杆3.增胜:增加光彩4.偃仰啸歌:俯仰、长啸高歌5.冥然兀坐:静静地端坐6.万籁:自然界万物7.去:离开8.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9.斑驳:交杂错落10.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又在院里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时卧时起,长啸高歌,或者静静地端坐,种种声音都能听到。庭院的台阶上静悄悄的,小鸟时时来啄食,人过去都不飞走。每月十五的夜里,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花的影子杂乱地映在墙上,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袅袅婷婷,十分可爱。文化常识知识衔接:古代纪日方法一序数纪日法如《项脊轩志》三五之夜二干支记日法。如:是月丁未。(旧教材·《登泰山记》)三月相纪日法。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疏通文本第二段1.先是:在这之前2.迨:等到3.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4.异爨:分灶做饭,分家5.往往而是:到处都是6.逾庖:越过厨房7.宴:名作动词吃饭8.已:不久后9.凡再:总共两次10.先大母:去世的祖母11.先妣:去世的母亲。抚:爱护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疏通文本第二段1.中闺:内室2.某所:这个地方3.而:你4.兹:这5.姊:姐姐6.逾庖:越过厨房7.相为:偏指一方,“她”8.毕:结束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疏通文本第二段1.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2.过:到,看。3.若影:你的踪影4.竟日:整日5.阖门:关门6.顾视:环视四周7.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品级较高的官员见君王执笏板,指画记事。8.瞻顾:瞻视回顾。9.长号:放声大哭

不自禁:宾语前置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阖门手,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襁褓qiǎnɡ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两三岁的儿童总角垂髫tiáo:幼年的儿童

豆蔻年华: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笄jī:十五岁的少女(女子成年)束发:男子十五岁加冠,弱冠:男子刚成年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岁不惑:男子40岁

文化常识知识衔接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花甲:六十

耆qí:六十岁以上

古稀:七十岁耋(dié):七十到八十岁

耄(mào):八十岁到九十岁

期颐(qīyí):一百岁疏通文本第三段1.为:判断句2.扃牖:关上窗户3.殆:恐怕、可能。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轩的东面,过去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就要从轩前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久而久之,能通过脚步声分辨是谁。这座轩曾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疏通文本第四段1.既:已经2.来归:嫁到我家来3.时:时常4.凭几:伏在几案上,几:小或矮的桌子。5.书:写字6.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7.且:用于句首,那么的意思。8.制:形制、规制。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我写了这篇记之后,过了五年,我妻子嫁了过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问古代的事情,或者靠着几案学写字。她回娘家去,回来以后转述几个小妹妹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阁子,那什么叫阁子呢?”过了六年,我妻子去世了,房屋坏了也没有修理。又过了两年,我长时间生病,没有依靠,于是使人又修整了南阁子,它的形式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但从此以后我常年在外,不常住在那里了。疏通文本第五段1.手:名作状

亲手

2.亭亭:高高挺立3.盖:伞盖。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现在已经长得挺拔高大,枝繁叶茂像伞一样了。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终点站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你走完。当陪着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告别。——《千与千寻》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归有光

导读入情辛弃疾,退隐江西上饶,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蒲松齡,摆茶水请路人聊天讲故事,作为《聊斋志异》的素材。稼轩聊斋晦庵朱熹,“木晦于根,春容晔敷(yèfū)。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春天枝叶就会越繁茂;人越内敛谨慎,他的精神就越清爽,内心也就越强大。)书斋雅趣

导读入情梁启超,《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清代散文家姚鼐,常于写作之余,到自然松林中优雅清静之处,散步观景,尤以两手合抱树干,惜抱就是得名于此,含有抱元守中、爱惜身体的意思。饮冰室惜抱轩书斋雅趣

导读入情归有光。一是说它屋小,如在项脊之间;二是因为作者的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意;三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项脊轩书斋雅趣精读细研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的句子是什么?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精读细研作者围绕“喜”和“悲”分别记叙了哪些事情?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狭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破漏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阴暗轩修葺前后的变化:修葺前修葺后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不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幽雅多可喜鲜明对比读书之乐环境之美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读书之乐,环境之美。可喜诸父异爨——大家庭的衰败哀痛及失落慈母早逝——悲痛、怀念追忆祖母——愧疚(祖母重托难以为继)追忆亡妻——睹物思人,物在人亡(物是人非)可悲细节是人的最不经意处,惟其不经意故最真挚。细节是景的最不起眼处,惟其不起眼故最真实;二精读细研感悟细节精读细研小组探究第二段的细节描写,并试着将这种情感读出来,写出了母亲、祖母怎样的形象?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关爱儿女的温婉慈爱母亲形象精读细研细节描写语言描写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真实感人的细节余泣,妪亦泣。一、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印象。只能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去拼凑母亲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细节于他而言都如同至宝。二、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从老妪的角度写,会更真实。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情意真诚,嘱咐庄重。真实感人的细节

三个细节,三个层次,依次如实道来,不饰雕琢,但感人至深,读之欲泪。长号不自禁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从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深长的感叹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令人长号不自禁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控悲情感表达极有层次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三、鉴赏尾段为什么文末还要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①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②作者睹物思人,物虽在而人已去,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③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寄寓了自己对妻子早亡的深深悲痛。四探究文本的写作特色: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细微之处见真情,平平淡淡才是真

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母亲慈爱祖母大母过余曰:“吾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