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走向社会主义【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全一册)_第1页
第23课++走向社会主义【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全一册)_第2页
第23课++走向社会主义【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全一册)_第3页
第23课++走向社会主义【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全一册)_第4页
第23课++走向社会主义【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全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

高教版第23课走向社会主义第12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9月北京时间:地点:内容: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⑵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生于()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性质C.人民民主共和性质D.联邦共和性质DB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名词解释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三大改造(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二、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一:

世界两大阵营呈现对峙局面美国苏联材料三:1949年夏,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材料二: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材料四:五四宪法建构起人民民主政治体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方式确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苏联模式的影响帝国主义的威胁、外交上一边倒的立场政党初心历史选择国情法律依据二、社会主义改造王国藩,河北遵化西铺村农民,土地改革后分得了自己那份土地,生产积极性很高,全家总动员,早出晚归,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让他都笑得合不拢嘴。但好景不长,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王国藩种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一二、社会主义改造(1)土地改革后,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1.原因:2.时间:1953—1956年3.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3)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4.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5.性质: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改造自愿互利6.原则:7.方法: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8.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类别农业互助组开端

初级农业合作社

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

高级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化迅猛发展时期时间1949.10-1953年

1954-1955年上半年1955下半年-1956年底原则特点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生产资料私有,几户共同劳动,互相帮助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特征: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主义萌芽半社会主义性质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由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结队报名入社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9.结果:①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②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二、社会主义改造(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手工业是供应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资料需要的主要来源,农村生产资料的90%,农民的生活资料70%左右都靠手工业,城市居民也需要大量的手工业产品……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绝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在旧社会造受着过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削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为什么对手工业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因为手工业者一方面是劳动者,另一方面又是私有者。手工业生产是分散的、落后的、保守的、盲目的,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不能改变它的私有制,就不能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就不能提高其生产力。——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背景:2.方式:3.结果: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603.9万人91.7%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二、社会主义改造材料2: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据材料,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背景?材料3:据统计,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53.5%。工农业产品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②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③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得到增强材料1: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荣氏企业面临困难,资金紧张,原料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曾一度受到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二、社会主义改造3.开始时间:2.目的:4.方式: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954年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5.政策:赎买政策(创举)1.背景:(一)公私合营①②③二、社会主义改造6.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企业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6.9%71.8%1956年32.2%53.49%7.3%07.1%行业改造前改造后农业个体农民集体手工业个体手工业者集体资本主义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国家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的变化二、社会主义改造1.结果: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2.意义:3.问题/局限性二、社会主义改造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背景:比较内容全国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国民收入358亿元66元

粮食1.1亿吨209公斤

钢15.8万吨0.29公斤农业国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黄金277万两白银1520万元美钞1537万元经济基础差比较内容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公斤4公斤538.3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千瓦10.9千瓦2949千瓦工业落后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落后的农业国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1953-1957年底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间:目的:基本任务: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⑵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⑶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建设成就⑴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鞍钢场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