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_第1页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_第2页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_第3页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_第4页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一、本文概述《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是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全面、深入和权威的研究报告。本报告基于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旨在揭示中国互联网络的最新发展趋势、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报告重点关注了互联网用户规模、网络基础设施、互联网应用、网络安全、数字经济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互联网络的繁荣与活力。通过本报告,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互联网络用户的基本构成、网络接入方式、网络使用习惯等,以及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和用户满意度。同时,报告还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信息化进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报告还对中国互联网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网络安全风险、个人信息保护、数字鸿沟等。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旨在推动中国互联网络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一次全面、深入的总结和分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二、中国互联网用户基础情况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用户基础持续壮大,网络普及率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0%,较上年底提升6个百分点。这一增长趋势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正在向全面普及、深度融合和创新驱动的方向加速迈进。在用户构成方面,我国网民结构持续优化。青少年网民占比保持稳定,中年及老年网民群体占比逐步提升,互联网正在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同时,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为更多农村网民提供了接入互联网的机会。我国互联网应用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创新,社交、购物、娱乐、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服务日益丰富,满足了网民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网络安全方面,我国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广大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也得到了提高,为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总体来看,我国互联网用户基础坚实,发展潜力巨大。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互联网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前景。三、各类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中国网民对于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依赖和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各类互联网应用在过去一年中均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在社交领域,社交网络平台依然是中国网民使用最频繁的应用之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同时,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也为社交领域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在线购物和网上支付的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电商平台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以及物流体系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与此同时,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也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互联网应用也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通过在线平台学习新知识、提升技能,同时也借助远程办公工具实现居家办公,有效应对了疫情带来的挑战。在娱乐领域,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应用也持续火爆。随着游戏种类的不断丰富和画质的提升,网络游戏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而网络视频平台则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容选择,满足了用户对于娱乐休闲的需求。总体来说,各类互联网应用在中国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四、互联网企业及市场情况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企业持续蓬勃发展,市场情况活跃,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互联网企业在数量、规模、业务范围以及市场价值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增长。在数量上,中国互联网企业数量保持稳步增长。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互联网行业中,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这些企业涵盖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应用服务、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共享经济等多个领域,为中国互联网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规模上,中国互联网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一些领先的互联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同时,中小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企业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业务规模、市场份额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提升。在业务范围上,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新业务,如智能家居、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这些新业务领域的拓展不仅丰富了互联网市场的产品线,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在市场价值上,中国互联网企业整体市值持续增长。一些优秀的互联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对互联网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互联网企业的融资渠道也进一步拓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资金支持。总体而言,中国互联网企业及市场情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不断拓展,中国互联网企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互联网服务。五、互联网安全及治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互联网安全及治理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在互联网安全及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立法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为互联网安全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持续增强。企业和机构纷纷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有效提升了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同时,网络安全服务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各类用户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得到广泛普及。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纷纷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通过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开设网络安全课程等方式,网络安全知识逐渐深入人心。在互联网治理方面,我国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政府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推动互联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自律管理。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互联网治理,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通过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社会共治等方式,互联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我国在互联网安全及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网络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网络安全和治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持续推进网络安全和治理工作,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六、结论及建议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根据本次《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增长: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继续扩大,普及率稳步提升。这表明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速度的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用户的主要选择。这要求我们在未来的互联网发展中,更加注重移动端的用户体验和服务创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深入,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个人隐私保护面临挑战。这要求我们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持续优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提升网络覆盖和传输速度,确保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服务。推动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更多符合用户需求、具有创新性的移动应用,提升用户体验,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引导和支持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强化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技术研发,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隐私保护能力,为用户创造一个安全、可信的互联网环境。参考资料: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应用场景也日益丰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在应用场景方面,中国互联网用户对于各类应用的需求持续增长。其中,在线办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同时,短视频、直播等新型应用场景也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报告还显示,中国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08亿,较2021年12月增长842万,占网民整体规模的比重为6%,较2021年12月上升3个百分点。然而,尽管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网络安全问题仍然突出,用户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时有发生。同时,部分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仍存在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和互联网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和保护,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助,提高他们的互联网应用能力。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反映了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和各类应用场景的发展情况。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政府和企业的不断努力,相信中国互联网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9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这一数字比2012年底增长了2657万人,普及率的增长也有2%。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成为本次报告的一大亮点。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4亿,较2012年底增加了4379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5%。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应用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网络购物、网上银行、在线教育等新兴应用领域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网络购物,其用户规模已经达到7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96万人。网上银行和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也分别达到了91亿和6720万人。这表明互联网正在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推动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然而,尽管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仍然突出,网络钓鱼、病毒、黑客攻击等事件屡有发生,给网民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互联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城乡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率还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还需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传输速度,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中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呈现多元化趋势。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仍然突出,互联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福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23年8月28日发布了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较2022年12月提升了4个百分点。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380万个,“.CN”域名数为1786万个。在IPv6数量方面,我国IPv6数量为块/32,较2022年12月增长04%。这一增长表明我国在互联网基础资源方面仍在持续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4亿户家庭的能力,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万个。这一成果展示了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强大实力,为我国的数字经济和网络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离不开我国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同时,这也是我国互联网行业持续发展和创新的一个缩影。报告还提到,短视频增长最为明显,成为近年来互联网应用发展的新亮点。短视频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创新,成为了广大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的重要娱乐和生活方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互联网应用生态的丰富多样和健康活力。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发布,为我们展示了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的最新状况和趋势。我国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以及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都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我们期待在未来,我国的互联网行业能够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始于1997年11月,是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权威的互联网发展数据的报告之一。2023年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于1997年11月发布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并形成半年一次的报告发布机制。CNNIC互联网研究以服务广大网民为己任,跟随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步伐,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2014上半年,网民对各项网络应用的使用程度更为深入。移动商务类应用在移动支付的拉动下,正历经跨越式发展,在各项网络应用中地位愈发重要。互联网金融类应用第一次纳入调查,互联网理财产品仅在一年时间内,使用率超过10%,成为2014年上半年表现亮眼的网络应用。《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向“深入”转换,各项网络应用深刻改变网民生活。移动金融、移动医疗等新兴领域的移动应用多方位满足了用户上网需求,推动网民生活迈向全面“网络化”。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4%,相比2013年底上升4个百分点,首次超越9%的传统PC上网比例,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交通沟流类等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整体互联网各类应用发展。2014年上半年,支付应用在整体层面及手机端都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半年增长率达4%,使用率由2013年底的1%增至9%。移动网上支付与消费者生活的紧密结合催生了众多应用场景和数据服务功能,也带动了手机端商务应用的迅速发展。相比2013年底,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了0%、5%、和4%。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68亿,使用率从2013年底的7%升至2%,扭转了一直下滑的趋势,基本恢复至2012年底水平。其中,手机网络游戏使用率为8%,增长了7个百分点,规模增长3648万,成为助推整体网络游戏用户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互联网理财用户已初具规模。互联网理财产品推出仅一年时间,用户规模达到6383万,使用率达1%。互联网的便捷性打通了资金链条,降低了理财产品管理及运营成本,使个人零散资金获得更高收益回报。2015年0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此份文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8%。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互联网应用向提升体验、贴近经济方向靠拢。互联网普及率达8%社会民生各方面深受网络影响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8%,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从基于信息获取和沟通娱乐需求的个性化应用,发展到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未来,在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应用的带动下,互联网将推动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8亿人,占网民规模的1%,其中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1%,较2014年提升1个百分点,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10亿网民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教育,52亿网民使用网络医疗,9664万人使用网络预约出租车,网络预约专车人数已达2165万。互联网的普惠、便捷、共享特性,已经渗透到公共服务领域。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四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互联网应用发展、产业与技术发展、政务应用发展、互联网安全等多个方面,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较2017年底提升8%。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5%提升至2018年底的6%,手机上网已成为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报告》显示,中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94亿,占整体网民的5%。2018年,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发展,各级政府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线上线下集成融合,实时汇入网上申报、排队预约、审批审查结果等信息,加强建设全国统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通过“数据多跑路”,实现“群众少跑腿”。同时,各地相继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将县广播电视台、县党报、县属网站等媒体单位全部纳入,负责全县所有信息发布服务,实现资源集中、统一管理、信息优质、服务规范,更好地传递政务信息,为当地群众服务。《报告》显示,2%的网民表示,在过去半年中未遭遇网络安全问题,较2017年底提升8个百分点。通过分析用户遭遇的网络安全问题发现,上网设备中病毒或木马的用户比例较2017年底降低3个百分点。虚拟中奖信息诈骗是用户最常遭遇的网络诈骗类型,较2017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网络购物诈骗、利用虚假招工信息诈骗和钓鱼网站诈骗的发生比例,较2017年底分别下降了3和8个百分点。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互联网基础建设、网民规模及结构、互联网应用发展、互联网政务应用发展和互联网安全等多个方面展示了2019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互联网基础建设、网民规模及结构、互联网应用发展、互联网政务应用发展和互联网安全等多个方面展示了2019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IPv6地址数量全球第一,“.CN”域名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6月,中国IPv6地址数量为50286块/32,较2018年底增长3%,已跃居全球第一位。中国IPv6规模部署不断加速,IPv6活跃用户数达3亿,基础电信企业已分配IPv6地址用户数07亿;域名总数为4800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2185万个,较2018年底增长9%,占中国域名总数的5%。2019年6月,首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2019”在京召开,大会围绕网络强国战略大局,回顾中国互联网二十五周年发展历程,聚焦互联网基础资源行业发展,展示前沿创新技术,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六成,移动互联网使用持续深化: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2%,较2018年底提升6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1%,较2018年底提升5个百分点。与五年前相比,移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提升约6倍,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幅超90%。“提速降费”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大幅增长,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达2GB,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9亿GB,同比增长3%。下沉市场释放消费动能,跨境电商等领域持续发展: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9亿,较2018年底增长2871万,占网民整体的8%。网络购物市场保持较快发展,下沉市场、跨境电商、模式创新为网络购物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动能:在地域方面,以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为代表的下沉市场拓展了网络消费增长空间,电商平台加速渠道下沉;在业态方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持续增长,利好政策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在模式方面,直播带货、工厂电商、社区零售等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网络消费增长新亮点。网络视频运营更加专业,娱乐内容生态逐步构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9亿,较2018年底增长3391万,占网民整体的8%。各大视频平台进一步细分内容品类,并对其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运营,行业的娱乐内容生态逐渐形成;各平台以电视剧、电影、综艺、动漫等核心产品类型为基础,不断向游戏、电竞、音乐等新兴产品类型拓展,以IP(IntellectualProperty,知识产权)为中心,通过整合平台内外资源实现联动,形成视频内容与音乐、文学、游戏、电商等领域协同的娱乐内容生态。在线教育应用稳中有进,弥补乡村教育短板:截至2019年6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2亿,较2018年底增长3122万,占网民整体的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部分乡村地区视频会议室、直播录像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名校名师课堂下乡、家长课堂等形式逐渐普及,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手段弥补乡村教育短板,为偏远地区青少年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提供了可能,为中国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线政务普及率近六成,服务水平持续向好:截至2019年6月,中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09亿,占网民整体的6%。在政务公开方面,2019年上半年,各级政府着力提升政务公开质量,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在政务新媒体发展方面,中国297个地级行政区政府已开通了“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总体覆盖率达9%;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各级政府加快办事大厅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网通办”“一站对外”等逐步实现;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各级政府以数据开放为支撑、新技术应用为手段,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在县级融媒体发展方面,各级政府坚持移动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建设原则,积极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成效初显。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称,受新冠疫情对电话调查的影响,报告数据截至2020年3月。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手机网民规模为97亿,网民使用上网的比例达3%;农村网民规模为55亿,占整体的2%,但较2018年底增长速度仍落后于城镇网民。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围绕互联网基础建设、网民规模及结构、互联网应用发展、互联网政务发展和互联网安全等五个方面,力求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展现,综合反映2020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0%,较2020年3月提升5个百分点。CNNIC党委书记、副主任吴铁男指出,在此次疫情期间,中国互联网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韧性,不仅为精准有效防控疫情发挥了关键作用,还在数字基建、数字经济、数字惠民和数字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中国应对新挑战、建设新经济的重要力量。CNNIC副主任张晓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从八个方面总结了2020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发展亮点:一是“网”汇力量,“新业态”助抗疫稳大局。上半年,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应用服务在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稳住民生基本所需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至2020年6月,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81亿,占网民整体的5%;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76亿,占网民整体的4%;远程办公用户规模达99亿,占网民整体的2%。二是“网”罗科技,“新基建”注活力扩增量。上半年,中央密集部署加快“新基建”进度,多个重要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0年6月底,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6600万,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已开通5G基站超40万个。工业互联网领域已培育形成超过500个特色鲜明、能力多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截至2020年7月,中国已分配IPv6地址用户数达42亿,IPv6活跃用户数达62亿,排名前100位的商用网站及应用已经全部支持IPv6访问。三是“网”促发展,“新经济”扩内需助转型。截至2020年6月,中国电商直播、短视频及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较3月增长均超过5%,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09亿,较2020年3月增长4430万,规模增速达7%,成为上半年增长最快的个人互联网应用,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带动农产品上行提供了积极助力。网络零售用户规模达49亿,占网民整体的7%,市场连续七年保持全球第一,为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四是“网”有温度,“新惠民”利普惠助脱贫。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0亿,相当于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0%,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城乡数字鸿沟显著缩小,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为1%,2017年以来首次缩小到30%以内,网络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被网民所了解和参与。五是“网”来文化,“新传播”讲故事树新风。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亿,占网民整体的5%,其中短视频已成为新闻报道新选择、电商平台新标配。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25亿,占网民整体的1%,网络新闻借助社交、短视频等平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提升传播效能,助力抗疫宣传报道。六是“网”知天下,“新工具”零距离看世界。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05亿,较2020年3月增长8%,占网民整体的7%,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惠民作用,拓展了更多“+支付”的应用场景;即时通信成为疫情期间发展最快的应用之一,用户规模达31亿,较2020年3月增长3466万。七是“网”填需求,“新服务”保运力补供给。受疫情影响,线上化渠道为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窗口。网上外卖、在线教育、网约车、在线医疗等数字服务蓬勃发展,用户规模分别达09亿、81亿、40亿和76亿,占网民整体的比例分别为5%、5%、2%和4%,在满足网民需求的同时也为服务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助力。八是“网”谈治理,“新治理”推立法谋创新。截至2020年6月,中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73亿,占网民整体的2%。上半年政府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逐步推动数字治理有法可依;围绕政府、平台、社会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在线政务服务日趋成熟,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效凸显。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勾勒出了我们的网络“自画像”: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其中,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0%。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互联网显示出强大力量,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起到关键作用。疫情期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防疫健康码”,累计申领近9亿人,使用次数超过400亿人次,支撑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一码通行”,大数据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作用凸显。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较2020年3月提升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09亿,较2020年3月增长5471万;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9%,较2020年3月提升7个百分点。自2013年起,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2020年,中国网上零售额达76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2亿,较2020年3月增长7215万,占网民整体的1%。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54亿,较2020年3月增长8636万,占网民整体的4%。2020年,央行数字货币已在深圳、苏州等多个试点城市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数字货币将进一步优化功能,覆盖更多消费场景,为网民提供更多数字化生活便利。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27亿,较2020年3月增长7633万,占网民整体的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00亿,占网民整体的3%。2020年,中国在量子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应用成果丰硕。量子科技政策布局和配套扶持力度不断加强,技术标准化研究快速发展,研发与应用逐渐深入。在区块链领域,政策支撑不断强化,技术研发不断创新,产业规模与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实践应用取得实际进展。在人工智能领域,多样化应用推动技术层产业步入快速增长期,产业智能化升级带动应用层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0年12月,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在境内外的总市值达80万亿人民币,较2019年底增长2%,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网信独角兽企业总数为207家,较2019年底增加20家。互联网企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切实提升群众与企业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服务支撑。截至2020年12月,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43亿,较2020年3月增长50亿,占网民整体的3%。2021年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总体规模超过10亿,庞大的网民规模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一是互联网基础资源加速建设,为网民增长夯实基础。截至2021年6月,中国IPv6地址数量达62023块/32,较2020年底增长6%。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948万个,较2020年12月净增17万个。二是数字应用基础服务日益丰富,带动更多网民使用。互联网及科技企业不断向四五线城市及乡村下沉,带动农村地区物流和数字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