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单元素养评价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单元素养评价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单元素养评价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单元素养评价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单元素养评价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评价(四)(第四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解析】选C。材料介绍汉武帝设置机构管理丝绸之路,与张骞出使西域无关,故A错误;西汉政府设置机构,保护出境商旅,故B错误;汉王朝设置机构,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故C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出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没有涉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故D错误。2.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解析】选C。据材料中“‘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各种文明相互交流,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十分发达,故A错误。商业贸易繁荣,过于片面,没有包含“佛教之路”,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故D错误。3.纵观古代丝绸之路,统一时代(汉唐元)主要通过河西走廊通往西方;分裂时期(南北朝和宋夏时期),被迫改道与西方联系。由此可知 ()A.河西走廊是通西域的必经之路B.中西交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河西走廊地区的政局变动频繁D.丝绸之路中国段的交通发达【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因为受不同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其路线有所变更;但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朝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与西方的国家间的交流没有完全中断过,由此可知中西交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B正确。根据材料“分裂时期(南北朝和宋夏时期),被迫改道与西方联系”可知,河西走廊不是通西域的必经之路,故A排除。材料中只反映了南北朝和宋夏时期河西走廊动乱,不能得出河西走廊地区的政局变动频繁,故C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由于受政局的影响,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有所变更,D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4.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解析】选C。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中“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延伸至朝鲜半岛,故C正确。材料提及的胡俑并非西方文化,故A错误。材料未强调海上丝绸之路,故B错误。材料未提及中国与东罗马的外交,故D错误。5.唐朝诗人元稹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风尚:“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饼成为当时人们的主食,还有不少蔬菜来自国外,如印度的刀豆、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秦始皇统一全国 B.丝绸之路的繁荣C.佛教的迅速传播 D.北魏孝文帝改革【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并没有与印度等国家建立联系,不符合史实,A错误;丝绸之路加强了中西文明交流,B正确;佛教的传播与饮食文化无关,C错误;孝文帝改革是促进民族交融,没有促进中西交流,D错误。6.下列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结合,逐渐中国化B.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深刻影响C.在汉代从古罗马经中亚传入中国D.丝绸之路沿线保存大量著名佛教石窟【解析】选C。在汉代,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C错误,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A、B、D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7.在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窗前读信的少女》画作中(如右图),有一条颇具东方风情的毛毯和一个中国风格的瓷碗。从中透露出的正确信息是 ()A.印象派画风盛行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C.中国瓷器进入西方寻常百姓家D.世界市场已经形成【解析】选B。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印象派画风盛行于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期,这与给定的时间点明显不相符,A错误;根据材料“有一条颇具东方风情的毛毯和一个中国风格的瓷碗”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亚欧间及全球贸易发展,B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东西方之间尚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海上贸易,此时中国的瓷器在西方依旧属于较为珍贵的物品,C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只是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其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D错误。8.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代陶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 ()A.瓷器是海外贸易中最主要商品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解析】选B。根据材料“埃及开罗附近”“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发现唐代大量瓷器,可以表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故答案选B。A以偏概全,且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9.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如下图)。这反映了 ()A.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区C.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D.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解析】选D。据所学可知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体现,而不是价格革命,故A排除;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区,因果关系不成立,故B排除;英国、荷兰、法国位于西北欧地区,属于贸易中心区,故C排除;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欧逐渐崛起,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掌握着世界经济的财富,国际贸易区域的划分成为了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故D正确。10.下表是1850—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年份世界贸易总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5014533.8152112.8187037491.8454234据此表可知 ()A.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B.英国贸易增速居首位C.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D.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解析】选D。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世界贸易总额中不同国家所占的比重不一样,说明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故D正确;从材料数据看不出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排除A;英国的贸易额占重要地位,但看不出增速居于首位,排除B;从材料无法得出欧美经济扩张趋势明显,排除C。11.“1870年以后的二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 ()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解析】选A。材料强调的是分工而不是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以及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这里的分工不是工业内部的分工即不是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而是工业化国家和非工业国家的分工,从材料中分工来看非工业国家相当于农村,而工业化国家相当于城市,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A。12.2015年,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了成立20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1995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73%,发展中国家仅占27%。而到2015年,这个比例变成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这表明 ()A.发达国家经济利益受到较大损失B.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成比例增加C.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到巨大冲击D.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解析】选D。“1995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73%……到2015年,这个比例变成发达国家占51%”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不能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利益受到损失,故A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是指参与世界贸易的程度,不能反映其经济利益,故B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与国际分工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故C错误;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可以判断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而材料中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可见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6分,14题26分,共52分)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魏晋时期,凭借波斯和中亚商人的转运,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形成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贸易通道。唐朝时,丝绸、瓷器、珠宝、香料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宋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隔,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贸易的主要对象除了阿拉伯帝国,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外出口以五金、丝绸和瓷器等手工业品为主,尤其是瓷器贸易大量兴起。进口商品则以香料、珊瑚、玛瑙、象牙等奢侈品为主。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中,法国学者认为,来自阿拉伯的商队要比来自中国的多,因为他们需要中国商品,而中国则可以离得开他们。材料二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在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陆上丝绸之路阻断,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商品贸易的特点。(14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12分)【解析】第(1)题,特点:据材料一“凭借波斯和中亚商人的转运,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形成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贸易通道”可知,商品贸易范围广;据材料一“唐朝时,丝绸、瓷器、珠宝、香料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可知,贸易种类丰富;据材料一“宋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隔,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可知,商品贸易通道海陆并举;据材料一“对外出口以五金、丝绸和瓷器等手工业品为主,尤其是瓷器贸易大量兴起。进口商品则以香料、珊瑚、玛瑙、象牙等奢侈品为主”可知,进出口商品存在差异,具有互补性;据材料一“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中,法国学者认为,来自阿拉伯的商队要比来自中国的多,因为他们需要中国商品,而中国则可以离得开他们”可知,中国在贸易往来中占据优势地位;阿拉伯商人在中转贸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等。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海外贸易传统悠久,有优越的海洋条件,陆上丝绸之路因游牧民族的存在而被阻断,南方成为经济重心等。答案:(1)特点:商品贸易范围广;贸易种类丰富;商品贸易通道海陆并举;进出口商品存在差异,具有互补性;中国在贸易往来中占据优势地位;阿拉伯商人在中转贸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等。(2)条件:海外贸易的传统;优越的海洋条件;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许多证据证明,丝绸之路在商朝就已存在。比如,在商朝的妇好墓中发现了一些玉器,经鉴定是和田玉、昆仑玉等。汉武帝时,迫于匈奴的军事压力,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虽历经千辛万苦,但张骞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使命。尽管如此,他的亲身见闻,引起了汉武帝的巨大兴趣。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时,张骞带了很多副使,浩浩荡荡几百人,并携带了大量的礼品。汉武帝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最高统治者,所以要吸引西域各国到中原来,就需要带很多礼品,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丝绸。随着张骞和副使们的出使,大批中亚国家和当地的民族都体会到丝绸的美丽,同时又通过商人扩大了与中亚、西亚的丝绸贸易。 ——摘编自《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材料二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之为“地理大发现”。葡萄牙以当时不到一百万的人口,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崛起成为西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一度与西班牙瓜分了整个地球。……葡萄牙16世纪控制了跨越半个地球的商业航线,打破了阿拉伯人和意大利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垄断了世界上的香料、食糖、黑奴贸易,成为世界性的商业帝国,欧洲的贸易中心也从意大利转移到了葡萄牙(它的邻国西班牙也因美洲的黄金、白银而强大起来)。——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等(1)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