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如图描述的是“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远古传说符合历史史实B.远古传说包含历史信息

C.远古传说毫无史料价值D.历史记忆就是远古传说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3.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以下言论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C.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耍,四方来效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完成了制度转换,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体制从旧体制

中脱胎而出,成为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互相依存的政治基础。新的政治体制()

A.改善了周王室与诸侯的关系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强化了周朝的血缘分封制度D.推动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5.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秦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

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国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据此可知,他认为嬴政最大的功绩在

于()

A.建立了皇帝制度B.废除了分封制C.开创了统一格局D.推行了郡县制

6.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西汉()

时间郡级政区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社会矛盾逐渐激化C.王国领地日益扩大

D.中央体制不断调整

7.以下示意图反映的是()

,"8*朗〒三两篇晨代

A.丝绸之路的变化B.海外贸易的繁荣C.中外交往的发展D.四大发明的传播

8.陕西西安少陵原的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

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体现。这体现出十六

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A.各民族间战争不断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C.各国纷纷进行改革

D.北方经济遭到破坏

9.如表内容的共同作用是()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A.加强对外交往B.推动文化发展C.促进民族交融D.巩固局部统一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

显著进步。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

C.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1.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唐

朝外交的第一手史料是()

A.诸葛亮《出师表》B.李斯《泰山石刻》C.司马迁《史记》

D.《大唐西域记》

12.如图不能反映的主题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B.中外政权的纷争

C.民族的交流与交融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

13.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向能做的事情是()

A.欣赏蹴鞠表演B.观看京剧演出C.购买《红楼梦》D.品尝烤红薯

14.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

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造纸术的推广B.印刷术的革新C.对外往来密切D.文化交流频繁

15.如图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

宋代()

朝代年代铜币数目(万贯)

唐804年13.5

IOOO年135

宋1007年185

1073年600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1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

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此言表

明清代()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

C.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D.大学士增强了内阁实权

17.《元史》记载:“宣政院……学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A.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B.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C.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D.元朝设立统一的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18.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

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

A.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出现D.农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

19.“扬帆9万里,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中华文明远播四海”。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玄奘西游B.鉴真东渡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

20.如图图片所示我国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北朝《齐民耍术》唐朝曲辕犁明朝《农政全书》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C.农业科技著作十分丰富D.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1.考古•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原始农业及分布图

(1)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可以归纳出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

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

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

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2)请用材料二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填写序号)

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

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材料三: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

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

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

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

一一摘编自徐子黎《王国维甲骨文研究得失论》

(3)依据材料三,概括王国维的史学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材料四:“燕候旨鼎”是在北京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

铭文(如下图):燕侯旨初(“始”同义)见事(朝见),于宗周,王赏旨贝廿朋(二十挂),

用乍(作)又(有)始(姒)宝尊彝。

——摘编自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

(4)旨是燕国第二代诸侯。材料三中的铭文记载了燕侯旨的什么活动?这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

政治制度?

22.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神农氏尝百草,首开中医发展先河。甲骨文记载的疾病有数十种,西周时开始

分科治病,后期的中医学发展见下表:

时期医学家主要成就

先秦—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采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

张仲景被称为______,著作_______,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秦汉

—发明“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隋唐孙思邈人称“药王”,著作《千金方》,在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清李时珍著作______广为流传,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1)请完成材料一表格中空缺位置的补充。

材料二: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

交流情况

宋朝先后赠送《太平圣惠方》《神医普救方》《太平御览》给高丽(今朝鲜)使节。宋

宋政府派使团前往高丽,带去100多种药材,包括牛黄、麝香等珍贵名药

代宋代经市舶司由大食商人运往欧、亚、非等地的中国药材将近60种,包括人参、茯苓、

肉桂等多种植物药及朱砂、雄黄等矿物药

伊斯兰教徒拉施德非常重视中国医学,主译了波斯文中国医学丛书《伊利汗的中国科学

元宝藏》,加强了中国医学在阿拉伯地区的影响

代忽必烈时期为满足“西域侍卫亲军”的医疗需要,设置了一系列专门机构,推广、发展

回回医药,促进了回回医药和阿拉伯医药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方式。

材料三:中医中药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证实了无论是在治病防病还是在养生上,都是

确凿有效的。自清朝末年,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

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再加上当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作用,使得一些中医师诊治疾病,

常以西药打头阵,中药当陪衬,更有甚者不切脉、不辩证,如此失去了中医理论对诊疗实践

的指导……在近现代的历史中,中医不止一次受到过质疑。

一一《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王永炎序(有删节)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导致中医遭受到质疑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材料与所学,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传统中医?

23.大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

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

会是欧洲的世纪。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欧洲中心论者的“20世纪,

还会是欧洲的世纪”预言的看法。

材料二: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

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

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I、

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

因。

材料三: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下,世界文明围绕着冲突与发展两条线索展开。就冲突而言,

美苏两大集团的对抗虽然没有演变成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但是双方在势力交错的敏感地带还

是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危机。……发展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线索。西方国家走上了从复兴

到发展的道路,而苏联阵营里的国家则从追随苏联的体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一赵立行《欧洲文明史讲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如图描述的是“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远古传说包含历史信

息,经过考古验证就是史实。故B符合题意;远古传说只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才符合历史史实,排

除A;远古传说毫无史料价值过于绝对,排除C;历史记忆就是远古传说说法错误,排除D。

故选:Bo

本题考查传说与历史的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传说与历史的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战国时期农业比西周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其原因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

度来分析,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B属于生产力的飞跃,故B正确。

故选:Bo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

识。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理论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

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治理国家方面,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等。

故选:Bo

本题考查儒家学派的主张,结合所学即可解答。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理论的核心

是“仁”。

本题考查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需要掌握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等。

4.【答案】B

【解析】A.战国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与诸侯的关系不断恶化,排除A。

B.据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完成了制度转换,……成为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

百川归海、互相依存的政治基础。”可知,战国时期诸侯通过变法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逐渐形

成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的新的政治基础,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统一

多民族的形成,故B正确。

C.战国时期,维护周朝的血缘分封制度趋于瓦解,排除C。

D.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开垦出大量

的新土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发展,从而为新的政治体制的出现提

供了经济基础,排除D。

故选:Bo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诸侯变法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战国时期诸侯

变法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

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秦始

皇完成统一,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故C项正确。建

立了皇帝制度、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都是嬴政的功绩,但汤因比认为都不是嬴政最大的

功绩,排除ABD。

故选:Co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加,说明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A项正确;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数目的增加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增强

的表现,不能说明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排除B项;王国控制的区域是越来越少的,排除C项;材

料体现的不是中央行政机构的调整,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重点掌握推恩令实施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汉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路为主,陆路为辅,

唐朝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有了较大的发展,海陆并举,全面繁荣;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

前发展,以海路为主,明清时期,海路与陆路交往走向衰落;当今中国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建

设,对外开放呈现良好势头,故C符合题意。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外交往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外交往的发展历程,注意对图示的解读。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

中原农耕文明的体现”,可知中原农耕文明引入到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中,这反映了民族交融的

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出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项符

合题意;各民族间战争不断、各国纷纷进行改革,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C项;北方经济遭到

破坏,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选:B0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发展,学会根据文物判断历史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发展,注意对题干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

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表可知,体现了三国时期的局部统一,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

比较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各国统治

者又都重视发展生产,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掌握魏、蜀、吴三国时期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

选出正确答案。

10.【答案】C

【解析】据“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

文化显著进步”可知,这些因素都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C项符合题意;实现经济重心的南移

是在南宋,排除A项;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说法太绝对,差异没有消除,排除B项;形成了三

国鼎立的局面的标志是吴国的建立,排除D项。

故选:C0

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的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的社会现象对隋唐统一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

现的社会现象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解析】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

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玄奘是唐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因此根

据玄奘西行天竺的见闻所写的《大唐西域记》可用于研究唐朝外交的第一手史料,所以D项符合题

意;诸葛亮《出师表》与三国时期有关,排除A;李斯为秦朝丞相,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司马

迁为西汉史学家,其所著《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

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用于研究元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大唐西域记》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用于研究唐朝外交的第一手史料

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漕渊之盟、宋夏和议、榷场”,结合所学知识,漕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

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宋夏议和结束了双方大规

模的战争状态,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

场。从而得出以上反映的主题是民族政权的并立、民族的交流与交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

流。但是不能体现出中外政权的纷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0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解读。

注意对图片信息的提取与解读,掌握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13.【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蹴鞠表演在北宋时

期是比较受到欢迎的活动,A项符合题意;京剧和《红楼梦》都是清朝时期出现,排除B、C两

项;红薯是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宋代的社会生活相关知识。

14.【答案】B

【解析】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

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印刷术的革新。隋唐时

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0

本题考查印刷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印刷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表反映唐朝时期主要使用铜币,《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反映北宋时期出现了纸币,纸币出现的原因是商业的繁荣,图片反映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

过唐代,C项正确;选项ABD在题干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商业贸易

的繁荣的相关史实。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

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时设立

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的

设置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A项正确;军机处的职责是上传

下达,没有决定权,排除B项;军机处的设置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

步强化,排除C项;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地位虽高,但无实权,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的事务和吐蕃地区的军事、行政。宣

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因此BCD表述均不正确,故A正确,元

朝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选:Ao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宣政院的职责和管辖范围。

18.【答案】A

【解析】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

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松江府以棉

织业为主,嘉兴府以丝织业为主。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o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D

【解析】玄奘西游从陆路到达印度,不符合“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排除A;鉴真东渡到达日本,不符合“印度洋”,排除B;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朝来华,不符合

“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排除C。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

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

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

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

贡献。故D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

往来。

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了北朝的农业生产技术,唐朝的曲辕

犁代表当时先进的犁耕技术,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所

以题干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D正确;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

固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在题干

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曲辕犁不是科技著作,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唐朝的曲辕犁、明朝的《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重

点掌握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朝贾思勰的《齐民

要术》、唐朝的曲辕犁、明朝的《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

21.【答案】【小题11②④

【小题2】①③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根据图示的三幅图可以从农耕文明的分布、农业种植的种类等进行分析,如中国原

始农耕遗址分布广泛;原始农业主要耕种粟、黍、水稻等作物。

(2)根据材料“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结合考古发现

的“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陶

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可知,这说明当时

发展得很好,体现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因此,A对应②④;根据材料“社会贫富分

化和阶级分化”结合考古发现“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

多件”“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

葬品较少”可知,随葬品的多少表明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因此,B对应①③。

(3)根据材料“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

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得出王国维的史学研究方法是将不同类型的史料

相互结合,相互印证。

(4)根据材料''燕侯旨初(“始”同义)见事(朝见),于宗周,王赏旨贝廿朋(二十挂),用

乍(作)又(有)始(姒)宝尊彝”可知,燕侯朝见周天子(向周天子进献贡物),受到周天子

赏赐,铸造了宝鼎。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需定期朝见周天子,向周天子

进献贡物,因此,燕侯旨的活动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

故答案为:

(1)历史信息:中国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广泛;原始农业主要耕种粟、黍、水稻等作物。

(2)A:②④;B:①③。

(3)特点:将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结合,相互印证。

(4)活动:燕侯朝见周天子(向周天子进献贡物),受到周天子赏赐,铸造了宝鼎。制度:分封

制。

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人、半坡人、西周的分封制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人、半坡人、

西周的分封制等相关史实。

22.【答案】【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解析】(1)先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经懂得用针刺、按摩、汤

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采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

秦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发明

了“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明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编写的《本草纲目》广为流传,成

为世界医药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