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整理_第1页
高考历史考点整理_第2页
高考历史考点整理_第3页
高考历史考点整理_第4页
高考历史考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考点整理演讲人:日期:目录contents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及演变古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古代中国文化与科技成就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历程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世界近现代史重要事件与人物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及演变01夏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贵族,建立诸侯国,以巩固统治。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贵族的世袭特权,维护贵族统治。维护贵族统治秩序,规范贵族行为的礼仪和音乐制度。030201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制度汉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等,分管国家各项事务。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打破贵族世袭特权。科举制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由皇帝直接掌控国家大权。内阁制秦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世官制,贵族世代相传为官。战国时期出现军功爵制,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官职。汉朝实行察举制,由地方长官推荐人才为官。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家世、道德和才能为标准选拔官员。世官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御史制度刺史制度巡察制度科道制度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朝继承秦制,设立御史台,作为中央监察机关。唐朝设立巡察使,定期或不定期巡察地方,监督地方官吏的行政行为。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设一名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明清时期实行科道制度,由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组成监察机关,对中央和地方官吏进行监察和弹劾。古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02石器、骨器到铁器的演变,如石斧、石镰、铁犁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具的改进与发明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转变,如垄作法、代田法等,增加了农作物产量。耕作技术的进步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大型水利工程,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水利设施的兴修农业发展与耕作技术

手工业与商业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兴起,如纺织、制瓷、冶铁等行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如草市、夜市的出现,以及商帮的活跃,促进了商品流通。货币与金融的发展金属货币的出现与流通,以及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兴起,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从贝币到金属货币的演变,以及纸币的出现与流通。货币制度的演变从贡赋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以及两税法、一条鞭法等赋税制度的实施。赋税制度的变革古代中国货币与赋税制度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如服饰的多样化、饮食的丰富等。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等风俗习惯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不同民族、地区间的文化差异与融合。社会生活变迁与风俗习惯风俗习惯的传承与演变社会生活的变迁古代中国文化与科技成就03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长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道德规范,如重视家庭、尊重长辈、强调教育等。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及其影响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道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化中央集权,注重实用和功利。法家思想如墨家的兼爱非攻、名家的名实之辩等,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思想宝库。其他学派道家、法家等其他学派思想四大发明数学成就天文历法医学成就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及影响01020304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九章算术》等著作,体现了古代中国在算术和代数方面的领先地位。如《石氏星表》、浑天仪等,代表了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方面的卓越成就。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代表了先秦时期诗歌的最高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小说、戏曲书法、绘画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学形式,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和戏曲的兴起,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文学宝库。古代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特色,代表了东方艺术的最高水平。文学艺术发展及代表作品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历程04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签订鸦片战争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战争过程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经过多次战役,最终于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不平等条约内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包括割让香港岛、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利益。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0119世纪中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多省,建立政权组织,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等文件,试图推翻清朝统治。最终因内部矛盾和外部镇压而失败。义和团运动0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北方地区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影响03两次运动均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精神,但都以失败告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和时代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03中华民国建立及意义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01辛亥革命背景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发动了辛亥革命。02革命过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全国多个省份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建立20世纪初,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盲从。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为抗议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而发起五四运动,随后得到全国各界广泛支持。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文化革新和社会进步。影响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0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改革开放后政治体制改革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将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命题,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开始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制度模式。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一国两制”构想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即“三通”),海峡两岸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发表谈话,提出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其核心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措施包括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等。新时期祖国统一大业推进世界近现代史重要事件与人物06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与掠夺欧洲殖民者通过暴力手段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随后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同时,也加剧了西方国家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同时,也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重工业的发展。此外,对国际关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剧了西方列强之间的争夺和矛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格局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然而,这一体系并不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格局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事件的发生,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变化010203克莱门特·艾德省法国外交家,曾参与凡尔赛和会的筹备工作,并在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张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