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宗教学)-宗教哲学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宗教学)-宗教哲学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宗教学)-宗教哲学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宗教学)-宗教哲学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宗教学)-宗教哲学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宗教学)-宗教哲学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答案解析附后卷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简述奥古斯丁的神正论的内容?2.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是()A、真实的B、半真半假的C、虚幻的3.通感4.你是如何理解“宗教是对神灵或神圣物进行崇拜和信仰的社会意识,是以这种社会意识为中心的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宗教组织组合成的客观社会性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一定义的?5.马丁.路德6.顿悟成佛7.原罪8.八正道9.八正道属于道谛10.论宗教经验的基本特征和产生途径11.你知道唐僧取经的“西天”在哪里吗?()A、“西天”指西半球B、“西天”指地狱C、“西天”指佛教发源地古印度D、“西天”指欧洲国家12.人对神灵产生的宗教情感(又叫宗教经验)表现在哪些方面?13.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A、汉语B、英语C、西班牙语D、俄语14.为什么说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5.神学预定论16.上帝17.小丽到某地旅游,她发现当地居民大多皮肤白,星期日常到尖顶的宗教建筑“教堂”做礼拜。小丽旅游的地方可能是()A、非洲南部B、亚洲西部C、亚洲东部D、欧洲西部18.假如你有机会去埃及观看金字塔,你听到的当地语言是()A、西班牙语B、英语C、阿拉伯语D、汉语19.洛威的无神论20.分析和综合21.人格神论与非人格神论的异同是什么?22.宗教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是()A、对立的B、一致的C、不相关的23.反理性主义24.简述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宗教思想?25.苦难卷I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五信2.简述过程哲学与过程神学的区别?3.理性辩护主义4.基督宗教对犹太教的思想承继5.意境6.“道成肉身”7.保尔·利科的“隐喻”8.简述宗教信仰的价值?9.原罪10.怎样理解康德的宗教哲学?11.三位一体12.哲学的具体含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3.如何理解毛哲的基本特征?14.怎样理解安瑟伦的本体论的论证?15.顿悟成佛16.怎样理解佛教传统中非人格性实在:涅槃、空、真如?17.儒教的“天”18.除了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主要讲()A、法语B、阿拉伯语C、西班牙语D、葡萄牙语19.试述宗教组织的主要功能20.简述蒂利希的宗教哲学?21.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重视,而孔子学院的广泛建立,为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做出很大贡献。关于汉语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语仅限汉族人使用,少数民族都不用B、汉语仅在我国使用C、汉语被联合国确定为六大工作语言之一D、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22.简述宗教的基本含义?23.李明在教堂前遇到了戴十字架的游客,他极有可能是什么教徒?()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24.中的五大宗教是哪些?25.我国每年的记者招待会,都要同时翻译成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应翻译成()A、汉语B、英语C、法语D、俄语卷II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集谛2.麦克斯.穆勒的“只知其一,一无所知”的含义是什么?它对宗教学的研究有什么意义?3.怎样理解马哲的基本特征?4.道成肉身5.论巫术的主要类型和性质6.先定7.圣爱8.苦谛9.宗教教义和信条有什么性质?它的功能是什么?10.下列各地与人种、语言、宗教的连线,正确的是()A、东亚──白色人种──佛教B、非洲北部──白色人种──英语C、美洲印第安人──黑种人──基督教D、西亚──白色人种──伊斯兰教11.原罪考过12.唯科学主义13.怎样看待宗教与世俗化的关系?14.宗教哲学中的无神论思想是指什么?15.相对主义16.“洋节日”以其参与性强、注重精神交流而备受年轻人青睐,圣诞节就是典型代表。其实,圣诞节是某种宗教的代表性节日,这种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印度教D、佛教17.抽象到具体18.宗教哲学:19.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喇嘛教20.为什么冯友兰以哲学代宗教?21.如何理解“灵魂是寓于个体之中,赋予个体以生命力和思想力,决定个体进行一切活动的超自然存在”这一定义的?22.下图所示建筑,属于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23.当代西方宗教学家的宗教定义述评24.本体论的论证与宇宙论的论证的区别是什么?25.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卷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奥古斯丁的神正论归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上帝在天堂中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他们自由意志; ⑵人类由于滥用其自由意志而导致其存在的完善性受损; ⑶人类因其自由行为而给世界带来了道德之恶; ⑷人类希望重新回到失去了的天堂乐园,即期盼拯救; ⑸罪恶即自绝于永恒的生命; ⑹世界末日时,上帝将对人类的自由行为进行裁决,让行善的义人获救,让行恶的罪人永受责罚。 奥古斯丁的神正论在基督教传统中是权威性极高的神正论。对于他的神正论比较典型的批评意见有三种。其一为,最初被完好造于天堂的人类怎么能够沉沦呢?诱惑人类的撒旦何至于堕落呢?其二为,奥古斯丁说,在上帝救赎之前人类是沉沦于各种恶之中的。但是我们看到的为什么是人类的自我救赎?其三为,全善的上帝怎么能够坐视恶人永受煎熬呢?2.参考答案:C3.参考答案: 康德提出,指保证审美判断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主观条件。认为审美不同与认识鉴赏判断不同于知识判断,其普遍有效性不能由概念来保证,不能有一个客观的基础。因此必须把假设的一种人人共有的主观心理机能作为基础,这就是通感。 其含义: 1、从自由心意的状态获得的愉快。 2、人人都有的在结构和功能上基本相同的主观心理条件。4.参考答案: (1)宗教是对神灵或神圣物进行崇拜和信仰的社会意识。这句话首先表明了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不是社会存在,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其次表明了宗教是对神明的信仰与对神圣物的崇敬,宗教的特征集中表现为特殊的超自然现象和形而上学,这些都是出自于宗教法律的道德要求或生活方式。最后说明了宗教就是一种信仰,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其普遍特征是由修行者的祈祷、仪轨、冥思、音乐和艺术形式所表现,宗教也包括了原始的文化传统、神圣的著作、历史神话,还有个人的宗教信念与经验。 (2)宗教是以这种社会意识为中心的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宗教组织组合成的客观社会性的文化价值体系。这句话首先说明了宗教的本质和构成要素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其次说明了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宗教观念是宗教的本质和构成要素的核心,包括灵魂观,神灵观,神性观和神迹观;宗教的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是其教义,包括观念和体验,观念包括灵魂观念、神灵观念和神性观念,宗教经验包括敬畏感、依赖感、惊异感、罪恶感、获得感和神秘感,并可以通过宗教理论、宗教道德、药物应用和宗教修习来获得经验;宗教的崇拜行为及礼仪规范是其教仪;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是其教团。5.参考答案: 灵魂如何获救的问题是基督教的中心教义,也是其宗教改革的核心问题。“义人必因信而得生”。6.参考答案: 1.禅宗的基本观点:传统佛教要求从世界万法或幻象中洞见“真如佛性”,实际是将佛性排斥了。 2.惠能将其收归于心,认为一切万法尽在心其中,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向外求佛,也就是向内求解脱即顿法,佛于众生的差别只在一念之中。当下成佛,强调成佛之易。7.参考答案: 1、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所以人因此而获罪。2、认为人有自由意志,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理智和意志中都浸透着恶。3、人凭借本身的自由意志的行动只会做恶,人在道德上的善恶不取决人,而取决于对上帝恩典只有通过对上帝的信仰才能获得拯救。8.参考答案: 正见:即见到了四谛真理,没有错误,正思维、正语、正命、正精进、正念、正业、正定。佛教认为其是通往“涅磐寂静”正当的修行方法。戒:正业、正语、正命、(持戒律)定:正念、正定(禅定)慧:正精进、正见、正思维、(得到智慧9.参考答案: 正见即见到了四谛真理,没有错误,正思维、正语、正命、正精进、正念、正业、正定。佛教认为其是通往“涅磐寂静”正当的修行方法。 戒正业、正语、正命、(持戒律)。 定正念、正定(禅定)。 慧正精进、正见、正思维、(得到智慧)。10.参考答案: 突发性:并非一点点积累起来,而是在长期修炼基础上出现的某个过程的突然爆发(渐中有顿)差异性:不同宗教和教派的信仰者具有不同的宗教经验(与全然相异者的面对;内省慧见式的体验)短暂性:一般不会超过1-2个小时神秘性:大多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被动性:主体意志完全丧失,进入“不能自已”被动服从状态宗教经验的产生途径理论修养:必要条件潜心修念:基本途径边缘处境:重要契机(如帕斯卡尔)药物刺激:辅助手段(如印第安宗教)其它辅助手段,如成年礼11.参考答案:C12.参考答案: ①在神圣物面前的敬畏感。敬畏感是宗教信仰者对神圣者感到既畏惧又向往的一种情感。首先,心理学家已经得出神圣者一词的原始含义便是numinous(既敬畏又向往)。其次,当这种神秘的宗教思想来临时,受感悟者的主体意志便立即消失,被更高的力量所抓住、所控制,处于一种不能自已的状态,因此会对这种神圣物产生敬畏感。 ②对神圣物的依赖感。施莱尔马赫把它视为宗教的内在本质,费尔巴哈则视为宗教的心理根源。这是指宗教信仰者把神圣者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生存基础的一种情感,从而依据这种宗教经验来行为处事。 ③对神圣力量之神奇和无限的惊异感。神秘状态在其充分发展之时,通常是被视为绝对有权威的经验,所以当这种神秘的宗教经验来临时,受感悟者由于对未知的神秘莫测的力量怀有惊奇与迷惑,不知不觉便丧失了自己原来的意识,不自觉地主动听从听从神圣力量的安排。 ④罪恶感和羞耻感、安宁感和获救感。宗教信仰的对象常常被赋予道德属性,成为道德规范的立法者和人们行为的审判者,信仰者通常会把自己的行为和神的惩罚联系起来,当自己的行为违反了道德观念时,信仰者就会产生相应的罪恶感和羞耻感;当信仰者的行为符合神的安排,信仰者就会获得安宁和获得拯救的感觉。 ⑤自觉与神际遇或与神合一的神秘感。神秘状态在其充分发展之时,通常是被视为绝对有权威的经验,所以当这种神秘的宗教经验来临时,受感悟者由于对未知的神秘莫测的力量怀有惊奇与迷惑,不知不觉便丧失了自己原来的意识,不自觉地主动听从听从神圣力量的安排并通过祷告或修炼达到的一种神人合一、心醉神迷的精神境界。13.参考答案:B14.参考答案:(1)在研究对象上,马哲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的一般规律,第一次正确的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即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在研究内容上,马哲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统一起来,创立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3)在社会作用上,马哲强调哲学的使命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指导实践。15.参考答案: 1、奥古斯丁解释教义的理论认为由于人类有原罪和现世罪,使人的世界成为被上帝定了罪的世界,只有天国完美无缺能够使人永远幸福。2、但得到拯救不取决于人的自身的自由意志而是取决与上帝的恩赐,人是否可以成为善良的人,可否进入天国都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16.参考答案: 上帝一词出自《诗经大雅大明篇》,即是高居于万物之上的天帝。上帝在中国又称天、帝、天帝等,早期亦称皇天或皇天上帝,部分文献又称“太一”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是自然化的最高的神。 基督教中意为全知、全能、全智、全视、全权、全爱、全造的永远至高并永生者,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有。被认为是万有的创造者、宇宙的统管者、真理的启示者、选民的拯救者和罪恶的审判者。17.参考答案:D18.参考答案:C19.参考答案: 首先,洛威用三段论证明了全知、全能、全善者即上帝不存在;其次,洛威将无神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不友好的无神论”,即彻底否认传统有神论的上帝存在观念是理性的;第二种是“中立的无神论”,即无神论对有神论者的上帝存在观念不作理性尺度的判断;第三种是“友好的无神论”,即认为某些有神论者的上帝存在观念是合理的,而洛威本人则属于“友好的无神论者”20.参考答案: 1、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然后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2、综合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的基础上,再把它们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思维方法, 3、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是将思维从抽象到具体的主要方法,使具体在思维中再现。21.参考答案: 相同点:人格神和非人格神的宗教是根据人类的直接经验和抽象概念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宗教形式,它们共同反映着本质的宗教形上学实在。 不相同点:以人格神作为宗教实在的信仰系统,如亚伯拉罕信仰系统(包括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非人格神为宗教实在的信仰系统,如印度教,佛教以及信仰天命实在观念的儒家传统。前者可以称为“有神论系统”,后者可以称为“非有神论系统”。22.参考答案:A23.参考答案: 强调“耶路撒冷与雅典、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德尔图良、巴特等)。24.参考答案: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宗教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宗教的价值问题的考察。众所周知,宗教最核心的概念是上帝,上帝是全知全能、无所不知、全善、全美的。然而在科学的语境中,我们永远也不能获得绝对真理。因此,上帝这个绝对的他在,这个作为绝对的真理概念的价值就在于永远刺激人们的求知欲望,鼓励人类精神在世界的有限知识里去追寻无限。其次,宗教理念对人类其他创造性思维(如艺术、批判性思考)也具有启示性。上帝本身的绝对性使它不能成为人们实际的经验,所以不允许模仿或宣称自己就是上帝。这就启示了我们的艺术创作要提倡、鼓励创新而非复制。 启蒙运动中理性将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但它有沉溺于实证科学中,对人的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形成宰制,给人的全面发展设置了障碍。然而宗教的非偶像性即“上帝创造一切按照其样子所造”,所以理性就成为其批判的对象。 总的来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宗教在本质上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怨弃的表现。宗教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因,但在这客观原因消失后宗教之所以还存在是因为它具有社会理想的虚幻的特征。只要这社会理想的根据还在,宗教就不会消逝。上帝的观念不仅仅是心理学或社会批判的议题,它还是“一个无限正义”的图景。它是一个在历史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理念,因为任何更好的社会都不能弥补人类过去所遭受的苦难。这就用宗教解释了理念的超越性和历史经验的局限性的关系。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宗教思想的缺陷在于他们也不能对宗教观念是否会成为新的宰制以及怎样在强调宗教观念的绝对性时取消离心的宰制问题上作出很好的回答。25.参考答案: 主要是指生死流转之苦卷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伊斯兰教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安拉,信使者,信经典,信天使,信后世。2.参考答案: 过程哲学(processphilosophy)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核心观念是强调经验世界中各种实体性存在的形成、变化、新意等因素,其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讨论诸如时间、变化、自由、创造性以及认识的主体与被认识的客体的相关性方面。 过程哲学家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任何存在都是处于时间性的历史范畴之中的,它们都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从其起源的经验世界向着充满新意的未来世界发展,永不停息,在时间的纬度中,历史经验、科学实验、事物的具体变化都被有机地统一起来而获得令人信服的解释。 过程神学(processtheology)是在过程哲学的影响下形成的,在过程神学的解释体系里,宗教中最核心的上帝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宇宙间一切存在物的变化和变化所伴随的过程被解释成了一切存在包括上帝在内的最基本的特征。 尽管上帝的某些特征如静止的博爱观念仍然是抽象的静态的和恒定的,但是上帝本身也在发展变化之中,上帝与各种存在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联系,他自然会受到那些存在物发展变化的影响。过程神学家相信他们的宗教哲学思想增加了传统神正论的合理性和说服力,也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处于更少冲突、更加和谐的关系之中。通过对上帝基本性质的修正,将上帝对世界的单向主观创造活动解释成为上帝与万物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见上帝的善意以劝说的形式出现,从宇宙生成变化的过程中克服邪恶的因素,开掘、进化式地展现神的善意和品质,这样就合理地突出了上帝对世界万物的博爱精神,淡化了上帝的创造性主宰意识,其结果便可以与进化论中的“优胜劣汰”原理、人类社会中“惩恶扬善”的伦理价值相互发明,体现出科学进步和人文主义对传统宗教观念的积极影响和宗教信仰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的价值,即在与自然科学和人文主义的新环境中仍然为上帝保留一个适当的位置。3.参考答案: 排斥哲学的批判功能,将其严格限制在论证或阐释信仰的范围内。4.参考答案: (1)犹太人的宗教观念 ★一神观:我主人的神(创24:27)、祖宗的神→自有永有(出3:6-14)、万邦的神(赛45:1-4)、三大一神教 ★契约观:旧约中出现250余次 ★律法观:Torah(神之令,人之责/典章诫命:十诫、祭祀条例、洁净条例、祭司条例、行为规范) ★弥赛亚:希伯来文、希腊文、以马内利 ★末世观:伴随弥撒亚观、新天地、审判者(但) ★选民观:民族自豪?只先行一步5.参考答案: 文艺作品中所描述的客观的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恰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情景交融、形象生动、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使欣赏者想像、联想身入其境。6.参考答案: 基督教主要教义之一。三位一体中的“圣子”,在未降世成人之前便与“圣父”同体,称为“道”(希腊文logos的意译,音译作“逻各斯”)。后来这个“道”以“肉身”的形式降世成人,即“耶稣”,叫做“道成肉身”,并说耶稣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7.参考答案: 利科认为隐喻的功能不仅仅限于润色话语,而且本身还能为话语增添新意。利科还进一步将隐喻分为活隐喻和死隐喻。活隐喻能够为话语提供新意,刺激读者或听者产生联想,而死隐喻不能传递新意,只能表达词典中规定好的信息。宗教语言中一旦有隐喻的介入,话语原来的语义限制就被超越。8.参考答案:宗教信仰自身的价值在于,它的本质上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其他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现形式一样,都有一个由原始到现代,由粗糙到精细,由谬误到正确的变化过程。相信宗教信仰对人类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著名的“帕斯卡的赌博”的基本论调。威廉。詹姆士提出的选择理论认为,真正的宗教信仰并不是像帕斯卡所说的那样是一种纯粹的功利选择,而是我,熟悉的宗教观念及宗教经验。蒂利希说:信仰就是处于终极关怀的状态。他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类存在的终极价值,它维系着人类生命的全部意义。宗教信仰是各种信仰形式中程度最强的,真正的终极关怀。我们不能用世俗的参照系来理解宗教,因为宗教传统中所说的上帝不是世俗的人格存在,而是世界价值的赋予者;上帝创造的世界不是物质性的世界,而是价值世界;宗教信仰不是追求世俗的幸福,而是信奉超验的永恒价值,这就是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宗教信仰是有理性的,合乎逻辑的,是普遍的知性对象,其前提是我们不再以非宗教经验为参照系而对宗教信仰做价值评判。在真正的宗教信仰中,上帝应该是一个超越了经验限制的象征符号,不仅怀疑论者或者非宗教信仰者不应该以经验事实否认上帝的存在,而且宗教信仰者也不应该以经验事实理解上帝的性质,否则其信仰就不能算做真正的信仰。9.参考答案: 1、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所以人因此而获罪。 2、认为人有自由意志,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理智和意志中都浸透着恶。 3、人凭借本身的自由意志的行动只会做恶,人在道德上的善恶不取决人,而取决于对上帝恩典只有通过对上帝的信仰才能获得拯救。10.参考答案: 在认识论的框架在中,康德否定了传统宗教哲学所坚信不疑的命题,他不但指出了理性的局限性,还给宗教一个合理的解释,给信仰一个理性所不能企及的安全岛,即人的道德实践。人的道德实践的目的就是完善和幸福的统一,但人的道德实践永远处于经验过程之中,他自身不能保证道德实践目的的实现,他必须假定一个超验的主宰世界整体的道德秩序的最高存在者-------上帝,以保证人的道德实践目的的实现,达到完善和幸福的统一。所以上帝的存在并不具有像传统宗教哲学所宣称的那种历史经验性,而只是人在道德实践中追求完善的主观设定和先决条件。总之康德宗教哲学在纯粹理性批判了传统的宗教观念之后,又为实践和道德理性的需要,在可能性和必要性层面重新肯定了宗教中的核心问题:意志自由、灵魂不灭和上帝存在。经过他的独特的认识洗礼,传统宗教问题不再被当作确定的知识,而是立命所必须的信仰,因为他们 总是诉诸我们的意识,或为我们在实际的活动中的道德依据。尽管纯粹理性层面我们无法确定它们的存在,所以康德宗教哲学实际上是一种道德哲学。11.参考答案: 基督教根本教义: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灵、圣子的三个位格。 三者虽然有各有特定的位份但却完全只有一个本体,同为一个独立的真神,只能靠信仰来接受。 三位一体有着合一性和平等性,其本质相通、本体相通、神性相通由此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万物都有这一上帝创造和主宰。12.参考答案:(1)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关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方面或某一过程的特殊规律。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对具体科学进行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13.参考答案: (1)围绕着解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这一历史任务并发展马哲。(2)用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相统一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形成了马哲新的理论表现形式。(3)将哲学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14.参考答案:在西方宗教哲学的传统中,对上帝的存在作本体论论证的最著名的人物是圣安瑟伦。他论证上帝存在的基本思路是柏拉图式的,即认为一般理念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而单独存在,他认为,我们关于上帝的概念,实际上只是关于一个至善的概念,即在它之上没有更高或者更善的存在了,而在它之下我们倒是有许许多多不完善的经验存在者;凡是能被我们认为不完善的存在,都蕴含着我们有一个最完善的存在已作为最后的,最好的评判标准。这个最后最好的标准是一个概念存在者,如果他不存在,我们何以知道经验世界中善与不善?这个问题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至善的概念必定存在;至善是我们心中的上帝概念,因此上帝也就必然存在。很明显,安瑟伦的论证方法是一个“先在论”的方法,他先从认定上帝有某种特性的前提出发,然后演绎推论上帝必然存在。安瑟伦这种概念含混的推论可以归结为:上帝首先是一个最伟大最完善的概念,人只有穷尽对概念的理解之后,才能理解上帝;既然能从最伟大最完善的概念方面理解上帝,上帝当然也就存在着,否则,人哪里会理解上帝这个无与伦比的概念呢?尽管从坚定的信仰主义者立场看,先行认定上帝存在是至善的,这个命题必然包含上帝的实际存在,但是“先行认定”的前提又是什么?那也只能是人的设想,既然只是人的设想,那么上帝存在也只必然存在于人的理解之中,而不是必然存在于实际之中。如果完全按照柏拉图的理念论,安瑟伦的本体论论证也是自相矛盾的,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的存在是最完善的,任何实际的存在都是相应的理念的拙劣的摹仿品。因此,安瑟伦的上帝理念必然推论上帝实际存在也违反了正统的理念论的逻辑,即实际存在的上帝绝不比概念中或仅仅存在于人的理解中的上帝更伟大。15.参考答案: 禅宗的基本观点:传统佛教要求从世界万法或幻象中洞见“真如佛性”,实际是将佛性排斥了。 惠能将其收归于心,认为一切万法尽在心其中,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向外求佛,也就是向内求解脱即顿法,佛于众生的差别只在一念之中。当下成佛,强调成佛之易。16.参考答案: ①作为终极实在的涅槃,佛教观点视之为人从经验世界的各种束缚中获得的彻底解放,即精神的极大自由状态。从人生存的经验世界来看,我们面临着许多令人苦恼的状态,或叫“世俗的脆弱性”。佛教把这个被体验到的,充满痛苦的世界看作是永无止境、变化无常的现象世界,它的一切现实存在都是短暂的,没有本身的稳固性和产生的原因,是由其他外在因素控制的。因此,这个经验世界永远处于一个由其他因素的决定而存在,同时也由其他因素的作用而随时可能消失的过程之中;经验世界处于“缘起”之中,人的生命处于“轮回”状态。这样,人与包括人自己在内的经验世界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种对人生命的煎熬状态。于是,人便开始在内心的烦恼和诸多的矛盾纠葛中折磨自己。佛却启示我们通过内心的自觉或彻底的觉悟,使我们完全忘记或放弃对这经验世间价值的追求,甚至主观的忘记自己主体作为经验世界一部分的存在;这样,人就获得了一种彻底的精神解放、一种意志的完全自由,这就是人的涅槃,是摆脱了此岸诸苦之后到达的彼岸世界。这时的人虽然表面看来还是原来那个人,但精神上或在本质上已经变成了阿罗汉或菩萨,生命的轮回和经验世界的烦恼已经被彻底解决了。这是靠人对涅槃这样的终极实在的理解和体验获得的。 ②空作为终极实在并不是与存在之有的对立,而是超越存在之有和存在之无的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因为空是指宇宙万物包括人的生命都不是由实际存在物生成的,是靠因缘关系生成的,因缘只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和条件,它本身不是经验存在物,所以是空的。严格地讲空作为一种抽象的终极实在是不能成为思考的对象,只能根据个人的理解去体验;因为一旦成为思考对象,哪怕是一种观念性的看法,它都还在作为思想的存在之列,即仍然是一种有。空既有本体论的终极实在之义又有人生论的精神彻底自由、解脱之义。 ③禅宗对佛教形而上的终极实在如涅槃、空、真如,都有深刻的创造性发展,其特点乃在于强调信徒对佛教终极实在的体验,而且要求这个体验能超越以前的一切体验,是所谓“超凡越圣”,而实际上是“超佛越祖”,是对“成佛作祖”的再超越。凡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对这些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都构成“有相”,凡想对这些经验事实的否定都构成“无相”。可真如完全不在对这些经验世界的肯定或否定层面,它是通过否定“有相”和“无相”来表显自己的超验性和终极实在性。 涅槃、空、真如既不是经验世界的存在也不是肯定或否定这些经验世界的概念性存在,因为它是超经验世界的、超经验世界之概念的。如果要用经验世界的概念来描述它,那就只能通过否定这些概念来体验它的真谛了。17.参考答案: “天”这个概念在儒家传统中有极其丰富的含义,有经验世界的自然之天,宗教的命运主宰之天,哲学的义理之天等多种含义。从宗教含义来理解,“天”在儒教中具有最高的意志,价值判断和绝对命令者的含义,即主宰之天的含义,具有超越性。“天”是道德规范和价值的根源,具有终极实在涵义。“天”是宇宙万物之终极实在,是儒教的形而上本体,也是内在于人心中的本性,同时也是散布在宇宙万物之中的本性,人可以靠内心的体验将自己的命运融入宇宙生命中去,与天同一。但是儒教中更多的是体验“天”的道德与意志,而不是像人格神信仰中一定要用人格经验启示上帝的存在和权威。18.参考答案:C19.参考答案: 《1》宗教意识的社会载体:宗教意识得以维系和传播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 《2》宗教行为的组织/引导者:向信徒灌输宗教观念,组织各种活动发展成员 《3》正统信仰的解释/捍卫者,宗教行为的监督者 《4》预社会生活的重大现实力量20.参考答案: 蒂利希的宗教哲学主要有三个方面:对上帝或神的概念的反思;神迹与宗教深层体验:宗教信仰的定义. (1).对上帝或神的概念的反思. 蒂利希反对传统的将上帝解释为超自然的存在者的传统的宗教观.认为上帝是无对的自我存在,是终极的存在,不是相对其他存在的一种存在,上帝超越存在.将上帝视为存在之物是荒谬的,以为存在的概念蕴涵了不存在的可能性,上帝一旦成为我们思考的对象,上帝的终极性就变成相对的了.蒂利希还认为超自然神论仍将神局限在总体经验中,因为超越总是对一个客体对象而言的,它还是神或上帝概念的局限,上帝的终极性没有得到强调和最终确定. 蒂利希主张如果我们信仰上帝,我们就应该强调其抽象性和纯粹性,它不与我们相对而存在.这样既保持了上帝的终极超越性,又不妨碍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神和上帝才能成为作为主体的人可以接受并体现着人的终极关怀的客体. (2).神迹与宗教深层体验. 蒂利希认为传统的神迹忽视了人的主体存在,使人沦入迷信而不是主动关怀自己生命意义所系的信仰.他认为神迹可疑视为符号事件,并且我们也不能将神迹的发生与其宗教背景截然分开.蒂利希认为满足神迹条件有三:①.与事实的合理结构不相矛盾的惊人的非凡的和令人震撼的事件; ②.涉及神秘的存在并与我们有确定的关系; ③.在人们的神种体验中只是一种符号.他认为只要不违反任何自然的法则,超常事件可以起到上帝启示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它就可以被视为神迹. 蒂利希认为宗教不能被限制在神或上帝的神迹方面,神迹应该是一种与人相关的,使人能够联系经验世界的规则加以理解的符号事件,这是人体验宗教的价值,建立信仰的前提.奇迹的存在并不是使人迷信限制人的创造性,而是使人更深刻地体验宗教对生命的激励作用. (3).宗教信仰的定义. 蒂利希认为宗教是一种执着的终极关怀状态,它是人的其他关怀的前提并蕴涵着人的生命意义的答案.由于终极关怀中蕴涵着独一无二,因而多神论的宗教不太符合这个标准.他认为人是客体存在,人格神模拟人但并没有成为超越人的自我存在,因而不是超客体的客体,而是像客体的客体.终极关怀要求的是人的安身立命的问题,而一旦有了终极关怀的对象,立刻就不再是宗教的了.21.参考答案:C22.参考答案: 宗教可以简单的定义为“人对神的的信仰”但其内涵很丰富在西方论著中出现的有关宗教性质的描述主要有三种, 1.以神为中心的描述,包括缪勒:宗教可理解为对某中无限存在物的信仰。泰勒:宗教起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本质是对于精灵实体的信仰。弗雷泽:宗教是对超人力量的讨好并祈求和解的一种手段。 2.以信仰者的体验或经验作为宗教本质的描述。詹姆士:认为人在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的心理状态下,对神圣对象产生的纯净的情感和体验才是宗教。奥托:宗教本质即对神圣之物既敬畏又向往的感情交织。麦奎利:宗教是存在本身对人的触及,以及人对这种触及的反应。 3.以社会功能对宗教本质的描述。杜尔凯姆:宗教是与神圣事物相关联的信仰和行为的统一体。密尔顿:宗教使人们获取最高幸福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恩格斯认为: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应,在这个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任继愈在《宗教大辞典》中说: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历史现象。23.参考答案:A24.参考答案: 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25.参考答案:B卷I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指世间一切存在都是由各种条件集合而成的,苦也是由诸条件原因即佛教所说的业力所集成的,目的在于探求苦的原因。2.参考答案: (1)含义:①“只知其一,一无所知”的直接道理:只懂一种宗教,其实不懂宗教。正如歌德所说:“只懂一门语言的人,其实什么也不懂。”也就是说只懂得一种宗教的人其实不一定懂得宗教。譬如现在许多人一出生就跟着父母信了宗教,但其实他们对宗教根本不了解,更谈不上懂得了。②“只知其一,一无所知”的内在逻辑:研究各种宗教现象,理应运用比较方法。麦克斯穆勒接着说:“所有高深的知识都是通过比较获得的,并且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只懂得一种宗教其实不懂得宗教,还要研究其他宗教,通过这种宗教与其他宗教的比较从而全面地理解宗教。③“只知其一,一无所知”的应有之意:宗教学不是“神学”而是“人学”。麦克斯穆勒说:“如果说我们的时代科学研究的特征是比较,我们的研究人员是以所能获得的最广泛的证据为基础,以人类心智所能把握的最广泛的感应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宗教学其实是以人类心智为基础的人学。(2)对宗教学的研究的意义:①要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宗教学,不能只研究一种宗教,否则就会“一无所知”。既要研究基督教,感悟《圣经》的奥妙,又要研究伊斯兰教,体会《古兰经》的博远,还要研究佛教,领悟古亚洲文化的神秘。②要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各种宗教现象,从而获得对宗教学的深刻领悟。通过对各个宗教的比较研究,对比不同而获得联系,从而使自己对宗教学的研究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③宗教学是门“人学”,因此在研究宗教学的时候要以所能获得的最广泛的证据为基础,以人类心智所能把握的最广泛的感应为基础。要把宗教学从神的领域拉到人的领域,真正使宗教学成为一门“人学”。3.参考答案:(1)实践的观点是马哲的最根本的特征。(2)马哲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哲的总体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马哲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哲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4.参考答案: 1、指基督耶稣在世界尚未造成之前就和上帝同在,上帝派遣他来到世界,去童贞女玛利娅取肉身成为人也就是耶稣基督,基督既是人也是神。2、相信基督是上帝的化身,上帝通过基督的思想和生活,把自己的最高真理启示给世人,上帝的思想就是基督这个人的具体的生活。5.参考答案: 类型 模仿巫术:遵循“类似法则”(蛊、魇?) 接触巫术:遵循“感染法则”(发、甲、衣?) 白巫术:行善的目的(生产巫术、保护巫术) 黑巫术:破坏的目的(妖术) 性质 在古代宗教中占有突出地位,但很多西方学者否认它是宗教行为,我国学者则通常视为“准宗教行为” 泰勒:巫术是原始时代的科学(《原始文化》),因为它有自身的理论基础(symbolicprinciplE.与合乎理性的类推程序(法则),尽管它假定的因果联系是一种主观联想 弗雷泽:巫术不是宗教行为,因为巫术企图命令和控制超自然力量,宗教则对之祈祷他由此提出了“巫术→宗教→科学”的进化模式(《金枝》)6.参考答案: 在宗教改革中重新推出奥古斯丁的先定说,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与上帝永远不更改的先定。上帝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谁将得到拯救谁将被遗弃,取决与上帝预先的拣选,这是上帝的恩典,是无条件的秘而不宣的,并且不以人的善恶功罪为转移。7.参考答案: 1、基督教的最高伦理原则指上帝施与人的爱,认为基督既是圣爱的启示者,也是圣爱的赐予者。2、人凭借着信仰得于与上帝交通,即是爱的关系,亦是圣爱的实现,强调人不可以利用他人作为目的,作为达到自己自私自利的手段,而应该以上帝和他人作为目的。8.参考答案: 对众生的生存和生活的价值判断,认为人所有的价值和情感活动本性都是苦的。9.参考答案: (1)性质: ①宗教教义和信条宗教是宗教信仰体制的核心。任何宗教都有一套信仰体制,以便把它的信仰巩固下来,得到全体信众的一致信仰和遵从。而宗教教义和信条宗教就是这种信仰体制的核心。 ②信条是宗教及其组织的基本信仰和基本信念,是该宗教之所以为该宗教并区别于其他宗教的基本信念。信条是宗教观念的本质化表现,是宗教对其所崇拜的神圣对象及其神性的信念的体现。正是由于每个宗教有着不同的信条,从而使每个宗教有了信念上不同。 ③教义是是对宗教信条的解释与阐明,是宗教信条的概念化和理性化的知识。其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专门阐述宗教教义的原理和原则的教理。譬如,基督教的赎罪,佛教的轮回,伊斯兰教的前定等。 (2)功能: ①基本功能:对内认同,统一信仰;对外立异,排斥异端。由于宗教教义和信条宗教是宗教信仰体制的核心,因而每个宗教通过自己的教义和信条把它的信仰巩固下来,在宗教内部形成全体信众的一致信仰,在宗教外部形成与其他宗教截然不同的信仰,从而与其他宗教相区别。 ②具体功能: 1)指导信众理解其神圣经典,了解其义务和责任,并确保划清其可以容许的分歧和实际错误的界限。譬如教众们若心怀教义,自然而然的就会按照教义的指导去行为处事,而不会犯错误。 2)标准功能是通过对该宗教传统的基本信仰(信条)进行理论阐释,以固定和保存原来的传统,统一信众的信仰。任何宗教都有自己独有的信仰体制,通过向教众传授教义和信条,这种信仰便可以得到全体信众的一致信仰和遵从,还可以防止其他宗教对教众的误导。 3)是为了进行论战和辩论,即为维护本教本派的信仰而驳斥别教别派的信仰,特别是要攻击不信仰或反信仰的无神论。譬如每个宗教的信仰不同,也就成为与其他宗教的区别和攻击的理由。10.参考答案:D11.参考答案:1、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所以人因此而获罪。2、认为人有自由意志,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理智和意志中都浸透着恶。3、人凭借本身的自由意志的行动只会做恶,人在道德上的善恶不取决人,而取决于对上帝恩典只有通过对上帝的信仰才能获得拯救。12.参考答案:1、认为自然科学方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科学观。2、认为自然科学的一切方法应该用于一切研究领域,只有自然科学的发挥才可能有效获得知识,科学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典范,是必然正确的。13.参考答案: 宗教是伴随人类历史而出现的特殊文化现象,在我们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最早出现的几大文明都有相关的宗教现象产生,今天我们人类仍然还在不同的程度上与数千年前形成的宗教传统若即若离的关联着,那至少说明我们仍然处在一个缓慢的历史过程之中,这个过程不仅见证着人类理性的进步,同时也见证着宗教传统的演变,这个过程也就是世俗化的进程。 世俗化进程的一个最显见的标志就是传统宗教信仰者人数的减少,这种减少不是一个绝对数字概念,这个数字变化不是以历史上某种信徒的总量与现代社会中同类宗教的总量比较,而是就同类信徒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数量讲的。在一个以某种传统宗教为主流的社会里其他宗教信仰者的存在无疑在总人口的比例中会降低主流宗教信仰者的绝对数量。另外,其他新兴宗教团体的出现也会减少传统宗教信仰者的总人数。从大的方面看,其他宗教或异教徒人数的增多并不能直接说明宗教信仰者总人数的变化,但从主流的传统宗教立场来看,这两种情况无疑都是世俗化的趋势。 在仍然还坚持传统宗教信仰的那部分人中也出现了世俗化倾向。社会学家将这种变化称为宗教信仰的个性化。宗教信仰的个性化从宗教传统要求来看也是一种世俗化的表现,因为这些信徒并不认同自己属于哪种宗教,与教会的联系相当松散,甚至根本不承认教会对他的约束,他所抱有的宗教观念仅仅是一种精神愉悦的符号。 传统的教会宣教性质的改变也是一种世俗化的表现形式。过去的传统宗教大都具有对其他信仰人群宣传教义,现在其大部分的宣教功能都是针对自己教会内部的信徒,特别是针对那些持有后现代观点的教内信徒。另外,宣教的教义的改革总是滞后于世俗化思想内容的更新,所以世俗化的思想以其比较多的教条和保守性对人类理性的吸引力要大于传统宗教。 使世俗化社会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思想基础是古希腊哲学中所提倡的“人是理性的动物”的思想,由于对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采取“敬畏”的态度,使传统宗教得以确立,但人类社会和理性的发展又催生了敬畏态度的对立面,由于敬畏热催生宗教,由于解构敬畏又导致了疏离宗教传统的世俗化倾向。 传统宗教总人数相对减少,新兴宗教或异化教派的绝对增多,传统教义和仪式的不断变化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导致教会精神权威的失落。这些现象都可以被视为宗教世俗化的必然趋势。宗教的世俗化已使传统意义上的教义、教规和权威不复存在,即便是当今信徒他们也不可能像历史上的教徒那样去信奉一个超自然的人格性终极实体,传统宗教中最核心的概念——上帝或神——已经在神学家的思想中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传统宗教会消亡,倒也可以被视为促进他们的产生。14.参考答案:在宗教哲学中,无神论者不是否定有神论者,而是“非有神论者”。他们并不像有神论者那样相信神的存在,但不去证明神不存在。无神论者中有人可能从来就没有碰到过神的概念,这些人对神的存在首先是怀疑论者,其次是理解神在概念上是什么,最后才判断有关神的陈述在逻辑上是否成立,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断言加以肯定或否定。无神论者不信仰神并不需要他们自己提供证据,而改变无神论者的观念则要有神论者拿出证据来:之所以要有神论提供证据,就是因为在他们的陈述中已经假设上帝是存在的,在没有被提供充分的理由之前,我们实际上是不会相信上帝存在这样的断言的。这是消极的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所谓消极的无神论者,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非此亦非彼。因为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没有共同的排中律前提。这与否定神的存在是有区别的。否定有神论是要提供证据的。这种无神论在逻辑和语义上是积极性否定。举证否定神的存在。弗卢是消极的无神论者,对有神论的挑战:请拿出足够的证据来,以证明上帝的存在。否则上帝的概念就是虚假的,信仰上帝自然也就是荒唐的。他认为,就像英国习惯法中的无罪推定一样,无神论的确实性也是自行推定的。这个法律规则的特点是:如果原告不能有效举证,则被告就被推定无罪;同样,如果有神论者不能有效证明神的存在,则无神论就被自行推定成立。在这种情况下,作出对无神论有利的裁决并不需要他们举证,以否定上帝存在,而是需要有神论者不能举证以证明上帝存在就行。尼尔森对有神论的挑战:除非有神论者也能够提供让人们放弃上帝信仰的反面证据(证伪主义),否则他们关于宗教的断言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他认为,上帝存在必须满足经验和逻辑两个条件。在经验中,通常信仰者所崇拜的客体都不是能够被精确定义或告知的。他们只是通过对某些事物的具体描述涉及到此客体,这种描述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可与经验相互参照的基础。超越者不能为我们所经验,我们便无理解、争辩的依据。在逻辑上,上帝的全善、全知、全在、全能,而邪恶依旧存在。这在逻辑上是相互对立的。洛威属于“友好的无神论”者:他认为,无神论可分三种。“不友好的无神论”,即彻底否认传统有神论的上帝存在观念是理性的;“中立的无神论”,即无神论对有神论者的上帝存在观念不做理性尺度的判断;“友好的无神论”,即认为某些有神论者的上帝存在观念是合理的。“友好的无神论”者,不是自相矛盾的相信有神论的上帝观念。他只是设身处地地为有神论着想,认为他们坚持上帝存在的观念有他们自身的道理,他们拒绝无神论的批判也有他们信以为真的道理。这些都是从友好的、同情的立场出发,而不是从信仰本身的立场出发。他们不赞成有神论者的上帝观念,但可以理解有神论者为什么要坚持他们自己的上帝存在观念。无神论者在坚持自己信仰的同时应该承认,某些有神论者坚持他们自己信仰有着他们信以为真的道理。“友好的无神论者”的态度应该是:理解有神论对上帝存在所做的辩护;理解他们对宗教体验的执著;理解他们将有神论作为解释现象世界的基本理论;理解他们为什么要相信上帝存在的那些信以为真的依据。这也充分证明了,友好的无神论者对自己的信心要高于有神论者的自信心。当理性主义和科学思想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神论者也不复享有像中世纪那样的权威,有神论也不像以前对无神论者充满敌意了;另一方面,在无神论居主流地位的同时,也基本能恪守“宗教宽容”的原则。15.参考答案:与预设主义相对,认为科学中没有一个单一的包罗万象的科学特征方法,科学的发展的同时导致对世界的方法、推理规则、科学概念的改变。科学的发展并非已被证实的东西逐渐积累,而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世界观的变革为核心的科学革命。任何形式的东西都不是绝对的不可改变的。16.参考答案:A17.参考答案:1、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就是从抽象的规定达到思维中的具体。2、这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思维运动过程,主要思维方法是综合,即把思维各个方面本质规定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的整体认识,使具体在思维中再现。18.参考答案: 是一门对于宗教现象及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学问。这里所谓的“哲学思考”更主要的是讲哲学所提供的方法或方法论意义上的哲学,意指:争论、分析、辩证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在西方学问的传统中,宗教哲学包含两种物质的内容:一是以宗教的立场借鉴哲学方法思考宗教问题,一是以哲学的立场和哲学的方法思考宗教问题。19.参考答案:B20.参考答案: 冯友兰认为,宗教和哲学的功用都是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但由于两者在思维中的层次不同,所以获得的结果也不一样。宗教获得的是幻想,哲学获得的是真理。从思维的价值标准来看,真理肯定优于幻想。所以“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 一,哲学是宗教中最精华的部分,宗教外层的迷信、仪式、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