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感悟教材_第1页
单元整体感悟教材_第2页
单元整体感悟教材_第3页
单元整体感悟教材_第4页
单元整体感悟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整体感悟基础知识梳理基础要点训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ⅠⅡ本单元主要从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分别介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生活习俗

2、交通通讯

3、大众传媒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生活习俗:自19世纪中期起,随着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从而引起了人们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取、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种种变化。自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和风俗习惯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交通通讯:近代以来,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公路交通、民用航空等现代交通工具在中国得到了较快发展,新式通讯工具电报、电话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也发生了巨大变迁,取得了巨大进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大众传媒:报刊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前两类属于传统媒介,后一类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媒介类型。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纲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生活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现代西方的影响轮船、铁路、汽车、公路、航空的发展电报、电话、电讯事业发展报刊业的繁荣影视业的发展清政府提倡互联网的发展政府的重视经济的发展⑷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

①列强的侵略,西方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影响)的传入和影响。②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买办、富商、洋行职员、留学生等的效仿,开风气之先。③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如维新派人士倡导的不缠足运动,在婚姻、家庭关系上主张平等、自由等。)④政府的政策以及不同时期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如民国政府推行移风易俗的法令、政策等。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①受西方影响明显。②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③发展不均衡。(如在空间范围上,开放口岸、都市变化快、大,广大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小。从主体上看,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农民接受较慢。)④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⑴政治上:⑵经济上:⑶思想文化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推动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和抗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产生的历史影响①戊戌变法期间,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改革的进展②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报》,宣传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列举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各大阶级、阶层在不同时期创办的代表性报刊,并说明它们在当时的主要舆论作用。③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新青年》

宣传民主和科学,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宣传革命思想,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2010山东文综)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D基础要点训练:2.(2010江苏单科)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B3.(2010上海单科)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B4.(2010福建文综)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A5.(2010海南单科)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D6.(2010韶关一模)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C7.(2010茂名二模)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8.(2010梅州一模)2008年10月,l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中国新时期的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和崛起。其中①处的流行语是对其余九条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概括,它应该是A.西部开发B.市场经济

C.改革开放D.大国崛起

C9.(2010梅州二模)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人们审美观的变化③断发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A10.(2010清远模拟)广东省政府将城市的轻轨建设规划到清远,这个项目如果建成,广州到清远只需要25分钟。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B11.(09年上海卷)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A12.(09年安徽卷)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B13.(09年广东卷)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C(09年江苏卷)(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⑴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⑵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①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②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③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09年江苏卷)(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⑶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

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近代中国城市的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不包括西方的影响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建立

受农村生活习惯变化的影响D基础要点训练:2.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A.不可能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有可能人们之间互称“同志”

C.不可能有人在西餐馆就餐

D.文明婚礼在农村广泛流行

B3.20世纪初的中国①农村传统的风俗习惯仍是坚如磐石②“洋油”“洋火”“洋布”等已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③女子缠足的恶习已在农村停止④一些高官显贵住进了花园式洋房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C4.下列各项不属于建国后人们生活习俗生活新变化的是

A.倡导婚姻自由B.实行一夫一妻制C.安居工程D.菜篮子工程

A5.中国人民基本上解决了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C.民国初年D.21世纪

B6.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主要表现在①当今的城市人讲究营养,注意合理的膳食机构②人们的着装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③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已成为一些人的休闲方式④利用节假日外出旅行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时尚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B7.促使中国由传统的交通运输到近代运输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①近代化轮船、火车的引进②汽车、电车的引进③北方马车的淘汰④南方传统舟船的消失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A8.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奠定于

A.晚清后期B.晚清前期C.民国初期D.民国后期

A9.生活在民国时期的新疆人民

A.可能乘火车到达内地

B.可能乘坐高速公路汽车到达内地C.可能乘坐轮船到达内地D.以上三种情况均不可能实现

D10.中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蒸汽机车,它于1882年开始运行。这辆机车应该运行在

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

B11.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下列哪一地区尚未架设电报线路

A.西藏B.上海C.山东D.广东

A12.交通事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②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③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④有利于和谐人与人的关系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B13.下列报刊对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的有①《民报》②《时务报》③《新青年》④《新华日报》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C14.《义勇军进行曲》出自哪部电影的插曲

A.《歌女红牡丹》B.《渔光曲》C.《风云儿女》

D.《定军山》

C15.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事件是

A.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B.1958年上海东方卫视开始试验播出C.20世纪80年代山东卫视开始试验播出D.彩色电视逐渐代替黑白电视

A16.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B.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但信息不能即时反馈C.因具备传播信息的功能而被称为神奇的“第四媒介”D.互联网方便快捷,但费用昂贵

C17.下列现象不属于近代生活习俗变化的有

A.断发易服B.吃西餐C.取缔赌博D.婚姻自由

C18.下列近代事件首先发生在上海的有①近代轮船运输业的诞生②中国铁路的诞生③中国首条航线开通④中国自己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A.①②B.①C.②③D.①④B19.下列关于近代以来通讯工具变迁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中国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B.改革开放以来,电讯产业快速发展C.2000年,中国固定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D.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沟通各省市的全国通讯网络

C1.(2009深圳二模)中国某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一婚姻法应颁布于A.民国初年

B.新中国建立之初

C.改革开放后

D.维新变法时期

B2.(2009汕头一模)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C3.(2009湛江一模)电视剧《霍元甲》讲述祖籍天津静海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开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他定居在上海租界时生活中可能见到①穿着有长袍马褂、西装

②交通工具有电车、火车、马车③住房有洋楼、里弄

④通迅有电话、邮传、电报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4.(2009湛江二模)在中国历史上,政府直接介人民大众婚姻缔结行为(设置婚姻登记机构、颁发结婚证书)的时间很晚,基本上是民国以后的事。而婚姻登记制度的全面实施则是在1949年以后。右图结婚证最有可能出现在A.1927—1949年

B.1949—1952年C.1956—1965年D.1966—1976年

D5.(2009韶关一模)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媚外心理的使然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D.交通运输的发展

B6.(2009韶关二模)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①新式教育的出现②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③政治运动的推动④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A7.(2009肇庆一模)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伺,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辛亥革命后,中国陆续修建了许多条铁路。其主要历史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B.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铁路运输强国C.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D.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铁路业的局面

C8.(2009肇庆二模)右图是1936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从中你能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这是姜曦为她的诗词集做的广告②1936年以前中国已出现电影和影星③报纸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体④《申报》着重宣传农民形象和工农革命⑤名称的西化成为一种潮流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D9.(2008年汕头模拟)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

B10.(2008年汕头模拟)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11.(2008年汕头模拟)19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根据材料分析有误的是A.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C.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D.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

C12.(2008年韶关模拟)某地市历史教研网站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及物质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A.流行语言B.基因工程C.菜篮子工程D.安居工程

A13.(2008年韶关模拟)《申报》报道,沪有一工厂女子爱上一名大学生,男子父母得知,极力反对,恋人俩一起投黄浦江。此事不能反映的是A.上海受西方影响较大B.自由恋爱在年轻人中被接受C.改革开放后年轻人与父母的观念冲突D.在恋爱中放弃门户偏见

C14.(2008年惠州模拟)下列为建国后我军服装的改进,最能反映我军建设的主题是A.适应全球化的需要B.我军的现代化C.我军战斗力的提高D.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15.(2008年惠州模拟)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和中国现代社会的巨变影响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饰的变化是其中一个主要代表,下列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②①③④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

D16.(2008年佛山模拟)据有关资料统计,1946年的铁路运送达12358.5万人次,比之前的最高年份高出7300多万人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B.国民政府政治中心迁回重庆C.政局稳定,各地交流频繁D.抗战胜利后民众向收复区回流

D17.(2008年佛山模拟)据《新陈代谢》载:“……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段文字反映的社会变化最早发生在A.鸦片战争以后B.辛亥革命以后C.新文化运动以后D.五四运动以后

B18.(2008年梅州模拟)“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D19.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导致了生活方式变化B.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C.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D.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C20.(2008年清远模拟)以下现象在清末民国初年不可能出现的是A.民国成立时人们对孙中山行三跪九叩大礼B.张三穿着西装祭拜孔子C.李四在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D.王五在上海吃了“中西大菜”

A21.(2007年广州模拟)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的这段话反映了A.中国近代化的开始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C.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D.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D22.“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不便于持枪跨马,褒衣博带,长裙雅步的缓慢生活节奏,在万国竞争的时代不合时宜”。这句话应出自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日知录》C.王夫之《读通鉴论》

D.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D23.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的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C24.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

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减少文盲④传播新知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25.2006年7月,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青藏铁路全线贯通,这是中国铁路人的骄傲。近代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A.京沪铁路的建成B.京九铁路的建成C.陇海铁路的建成D.唐胥铁路的建成

D26.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D27.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B.中西文化交流广泛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C28.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妆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谅诗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②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③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④国人的服饰明显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C29.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当时中国老百姓知道这些事件主要是通过

A.电视B.电影

C.报纸D.互联网

C30.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的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A.爱国主义B.民主科学C.追求真理D.平等进步

A3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的掌握方式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32.“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