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_第1页
高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_第2页
高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_第3页
高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_第4页
高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课同步课时训练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2、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②清朝政治腐败,财政闲难③军备废弛,军纪败坏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伦敦东印度与中国协会给时任英外务大臣巴麦尊的信函指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C.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4、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5、据档案记载,1840年7月,中英厦门之战中,清军战死的9名士兵的年龄从22岁至59岁不等,而英军无伤亡。据此可知,清军()A.兵役体制落后 B.腐败问题较为严重C.军备废弛严重 D.武器装备悬殊6、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

)A.1840年、1856年

B.1840年、1883年

C.1860年、1894年

D.1860年、1900年7、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

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9、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半殖民地的体现是()A.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10、林则徐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则徐()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非常深刻C.认为中国有能力战胜英国D.认识到中国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性11、徐继畲在1844年的《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为崇拜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12、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其实质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A.主张向西方学习 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C.具有反侵略的爱国传统 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请回答: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是指什么条约?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他们又想通过“修约”达到什么目的?

3.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了?具体有哪些内容?

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关系。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代变革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同时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变革的先导。材料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其次是打着"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进行自强求富运动的实践者。——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士大夫群体"先觉""先行"的表现和社会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世界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扩张,故项正确。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状况。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土地高度集中、政治腐败、军备松弛、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故B正确。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由“(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说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均仅是给战争提供的机会而已,故排除A、B两项;由“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并联系《南京条约》内容可知,英国的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前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但这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害人之物”指鸦片,鸦片走私是“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导致白银大量外流。禁烟运动打击鸦片走私,制止白银外流,以此缓解政府财政危机,故B项正确。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从题干可以看出,清军阵亡士兵的年龄在22岁到59岁之间,士兵年龄结构不合理,说明清朝的兵役制度已经相当落后,故A项正确;题干主要论及清军战死的人数及其年龄,没有谈及腐败问题和军备问题,故B、C两项错误;在中英厦门之战中,战死的清军有9人,不能说明中英的武器装备悬殊,故D项错误。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调用所学知识并解读题干材料“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毐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可知,这两次战争分别指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和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A项符合题意。1883年中法战争的起因是法国想要打开中国西南的门户,与“维护可耻的毐品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是想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与“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西方列强意欲将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与“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无关,故D项错误。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联系《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因此选A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是在鸦片战争期间,A项错误;C项与题干中冲击统治中枢不符;D项出现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而北京是清政府的统治中枢,故B项正确。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1840年后,中国逐步的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已经不完整,但是还保留有中央政府,名义上行使管理全国的权力。故选A。BC项是说的半封建的含义;D项是指完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10答案及解析: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是器不良也……是技不熟也”直接说明了林则徐认识到中国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性,答案选D,AC两项表述正确符合林则徐的主张但材料并未直接体现,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林则徐并未能认识清楚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是由于国力落后和政治军事腐败所致。

点评: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林则徐和魏源则处于向西方学习的起点,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近代化拉开了帷幕,这可能要比地主阶级直接向西方学习军事的直接作用要大,本题即是从这一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考查。11答案及解析:答案:解析:“没有使用一个‘夷’字”,不等同于崇拜,故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西学东渐,国人对西方态度的变化,故项错误;材料“手稿中……使用了21个‘夷’字……辑著成的书稿中……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说明在这一时期,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了近代观念的冲击,人们开始客观认识西方,故项正确;根据材料“1849年”结合所学可知,这时向西方学习尚未成为时代潮流,故项错误。12答案及解析:答案:D

解析:A项是指新思想萌发这一历史现象之“新”,体现了新思想要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实质。B项大大超越了新思想所包含内容的高度,C项是新思想萌发的历史原因,正是这一优良民族传统,使祖国历史源远流长,从未间断。D项是新思想发生的目的和核心,是其实质。正确答案为D项。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南京条约》;2.不满足既得利益。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3.得到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等

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4答案及解析:答案:表现:地主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