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同安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同安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同安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同安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同安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西省宜春市同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

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占,具有

明显的阶层特点。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

化形态,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的欧美发达国家。60年代后,随

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自20世

纪末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

商业化的特点。这种文化形态也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

代电影、电视得到普及便是证明。

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画廊曾一度是贵

族阶层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

的旨趣。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

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如今,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

消费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去画廊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

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

次的空间,让观众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欣赏、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

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

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

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

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

以及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精英艺术、

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许多

人不愿意去看歌剧、舞剧、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

去看免费的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

层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适应大

众消费心理需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遍大众的面前,对艺术

普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就会由此带来艺术

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批判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1.下列关于“大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

形态。

B.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然导致大众文化相

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C.自20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

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

D.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所以现代电影、电视

得到了普及。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贵族阶层的旨趣

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

B.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于市民阶

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

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这说明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

业化的影响,人们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说明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

分。

D.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艺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

浪潮中兴起。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而且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支持

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

B.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衷于去看流行

音乐歌手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

C.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更是由于文化商人

的商业化运作。

D.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

化,使得艺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参考答案:

1.C2.D3.D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

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形态”错误,“欧洲

发达国家”在文章第一段表述为“欧美发达国家”,内涵不一致。B项,“导致大众文化

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错误,曲解原意,原文为“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

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大众文化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的结

果。D项,“所以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错误,“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是

“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的一种证明,而不是结

果。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

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

准”错误,应为“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B项,“赏玩绘画

的形式滞后”错误,应该是“沙龙的形式滞后”。C项,关系颠倒,应为“人们可以到画

廊参观展览”说明了“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

意的作品”说明了“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故

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

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

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的是“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

化消费的简单形式”,不是“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故选D。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

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

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

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2.(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大兵

梁晓声

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还

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

了。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其实,普通的大

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

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

后,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

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于

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说:

“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

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

子。

于是有人叹气……

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

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

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

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

冷上加冷了...

再后来,天就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个想出100元买下他棉袄的男人按着了

打火机。他接近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

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

200元!200元啊!”

兵说:“这不行。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

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

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

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

亏的。

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包

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一一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

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片

扫向悬崖底谷。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

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

拂晓,司机引领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有欢呼,就

是兵。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一一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

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也

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

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还不满19岁。他是一个多子女的穷困乡村的农

家的长子。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

(选自《小小说精读》有删节)

17.小说第2段的“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8.小说较详细地写了一个手拿打火机、要用200元买“大兵”大头鞋的男人和“大

兵”的对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9.请概括小说的主题。(4分)

20.请探究小说在结构技巧上的主要特色,并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7.17.①写出环境的极冷,引出下文大兵让衣、让帽、让手套、换酒等一系列行为;

②以环境的冷反衬“大兵”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③与后文狂风扫雪的环境描写相照应,

推动情节发展,为结局作铺垫。(答对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8.①“男人”把“大兵”最后一件可以御寒的鞋子也给换走了,突出了那个男人极

端自私的品行;②“大兵”用大头鞋换了酒,温暖了众人,突出了“大兵”舍己为人的形

象;③在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深化了小说的主旨。(答对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9.通过对被困于风雪中大兵的行为及献身结局的叙写,赞扬了年轻的“大兵”舍己

为人、无私奉献的“兵”精神,也鞭挞了人的自私、冷漠,表达了对社会对人性的深沉思

考。

20.①采用补叙的方式结尾,使“大兵”形象更加丰满,使小说情节更完整,使小

说主题更深刻;②采用对比的方式突出“大兵”形象,人的抱怨与兵的奉献构成对比,穿

大衣的男女的行为与兵的行为构成对比,“男人”的自私与兵的无私构成对比,兵的

“大”与其年龄的小构成对比,等等。(每点3分,分析到位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大江逆行•墨迹

张抗抗

一条墨迹斑斑的大江,从天边来,到天边去。

岸是白色,水是黑色;岸是绿色,水是黑色;岸是金色,水是黑色;它一路走,一路

用自己碾磨的墨汁,写着墨迹斑斑的历史。

它的父亲是灰色的山岩,它的母亲是褐色的泥土;灰与褐调成了黑色。它从上游峻峭

的石碗子下来。

它的父亲是高高天上金红的太阳,它的母亲是茫茫旷野上蓝莹莹的冰雪。太阳拥抱了

冰雪,橙与蓝生成了黄色。它从上游坦荡的雪原上来。

它的父亲是猎人红红的篝火,它的母亲是山谷中绿色的帐篷。篝火照亮山谷的时候,

人们发现了它。它从上游密密的森林中来。

它撞开石成子、穿越雪原、绕过森林一一它自由自在地兜着圈子。在江叉里留下一个

个迷人的威子与小岛。几千年几百年来它以这弯弯曲曲的江道显示自己的风采,得到过多

少夸赞和誉美。

如今若是有人坐船从那灌木藏蕤的江湾里西行,望望天,望望水,便迷惑起来一一太

阳怎么落到身后了?这是往哪儿?

它便咯咯地乐,咬牙切齿地乐一一记住了这是条无可奈何的回头路。你必须走主航

道,小岛在主航道一侧;你不想同太阳捉迷藏,就白白地将那小岛拱手相让了。

除了那时常迷失方向的太阳,还有那些钉在它身上的红红白白的浮标,还有巡逻艇、

瞭望塔……总使它感觉到被肢解、被分割的耻辱。都说水是无法切分的,可它就摆脱不了

那种被剖开后,又重新拼接起来的羞愧。好像它是一双鞋、一副手套,走同一条路、为同

一个人,似乎是一个整体,却明明又貌合神离。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汲取它的江水灌溉

土地的人,那些造了船让它推着走的人,那些隔江相望嬉戏游泳的人,变得这样互相仇

恨?它总为这仇恨觉得隐隐的不安一一因为他们似乎因争夺它而仇恨,仇恨中又似乎对它

爱得越发痴迷,把它爱成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孤独寂寞的江,一条没有电站大坝江桥水运的

无能的江,一条连太阳都经常站错位置的混混沌沌的大江。

它好悲哀。

于是它常常闭上眼睛。它的眼前黑黑。人们看它也黑黑。

于是它常常沉默,缩在它的冰雪母亲怀里,戴上它儿时的小白帽静静怀想,怀想那个

没有巡逻艇的远古年代和父亲的石蚊子。

它实在憋闷得太久时,便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叫,粗鲁地将母亲白色的庇护砸得粉碎。

它承受不了自己的愤怒,便露出尖尖的牙齿咬噬江岸,将自己撕成冰雹和雪片,炸裂成巨

大的冰排一一那冰块在阳光下竟也透明得发黑,如凝结的血液,缓缓东移。

每年春天,它总要这样爆炸一次、毁灭一次,又复生一次。

它墨迹斑斑地写下自己的欢愉和痛楚。从天边来,到天边去。

黑龙江。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为我们描摹刻画出了一条充满着生命意味的黑龙江,其

间,主要对落后的历史进行了深沉而厚重的反思。

B.“从天边来,到天边去。”在文中反复出现,有前后照应、深化情感等多维功

效,同时,给读者带来了悠远的视觉思维的暗示。

C.全文语言的亮点之一便是“叠词”的运用。巧妙运用“叠词”,有利于思想情感

的叠累深化,为全文舒缓唯美的情感表达助力。

D.在修辞技法方面,“拟人”,是本文运用比重较大的一种修辞,让江水的流淌充

满了人性的质感,拉近了文字与读者的心灵距离。

E.全文标点运用丰富多样。破折号、省略号与逗号、句号的交互使用,让文章呈现

出一种独有的参差美感:语意的断裂与绪意留白。

16.“它一路走,一路用自己碾磨的墨汁,写着墨迹斑斑的历史。”一句,在文中有

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提到“它好悲哀”。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它”究竟在“悲哀”什么?(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读者曾说:“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充满强烈的爱与憎,那属于张抗抗特有

的感情比比皆是。”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爱”与“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A、C。(A项“落后历史”应为“现代文明”;C项“舒缓唯美的情感”定位有误)

16.①本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文字充满灵动与真切;②照应文题,本句中的“墨

迹”与文题中的“墨迹”形成照应;③结构上承上启下,一则与前文“一条墨迹斑斑的大

江”承接;二则铺启了后文关于历史记忆、现代文明的叙写;④内容情感上,利于突显文

章主旨,为全文思想情感的顺利而有力的表达做好铺垫。(每点1分)

17.①因迷失方向的太阳,还有红红白白的浮标等,它感觉到被肢解、被分割的耻

辱;②它感到重新拼接起来的羞愧;③它因人们的仇恨而感到的隐隐不安。(每点2分,

意思接近即可。)

18.文中,作者一方面表现了对江水自由、独立、抗争精神的爱与赞美。(3分,自

由、独立、抗争答出两点即可)另一方面,对现代文明的繁杂、自私、扭曲特质的恨与批

判。(3分,繁杂、自私、扭曲答出两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聂政者,车只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

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

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

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

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

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

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

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

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

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

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

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

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县购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

莫知也。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日:

“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

日:“是较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

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荣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

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

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

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

旁。

晋、楚、齐、卫闻之,皆曰:“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从:踪迹,后写作“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

B.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

C.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

D.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本为相礼之人,有辅佐之意。文中指宰相,是战国以后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B.除服,指脱去丧服、不再守孝。旧俗尊亲去世后,服满前停止娱乐交际以示哀悼。

C.季父,“季”表示仅次于,是对相当于父亲的长辈的敬称,与“亚父”含义相近。

D.足下,旧时交际敬语,相当于“您”,子、阁下、台端等词有类似的意义与用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

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

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

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

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②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

参考答案:

10.D11.C12.D

13.①严仲子怕被侠累杀死,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

②勇士本来应该为知己效死,现在他因为我还活着的缘故,又严重摧残自己的肢体来断绝

别人追查他的踪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侠累”是

“坐”的主语,“众”修饰“持兵戟而卫侍者”,排除A项、C项。“刺杀”的宾语是

“侠累”,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聂政自带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

在府上,手持兵器侍卫他的人很多。聂政径直闯了进去,上阶刺杀了侠累,两旁的人顿时

大乱。聂政大声呼喝,击杀数十人。故选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

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

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

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

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

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

项,“'季’表示仅次于,是对相当于父亲的长辈的敬称”不当。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

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

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

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结合文本内容“前日所以不许

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分析可

知,“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与事实不符。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

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诛”,被诛杀;

“去”,离开;“游求”,到处访求;“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定语后置句);

“报”,报仇。(2)“固”,本来;“死”,效死;“以”,介词,因为;“之”,助

词,的;“故”,缘故;“重”,严重;“以”,连词,表目的,来;“绝”,断绝。

【点睛】参考译文:

聂政,较邑深井里人。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姊姊一起到了齐

国,以屠宰为业。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严仲

子怕被侠累杀死,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

政,说他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隐身在屠户中间。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

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埋葬已毕,在除去丧服之后,聂政说道:“唉!我聂

政不过是个市井小民,鼓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

交。我待他极为淡薄,没有什么大功可以和他所待我的相称,而严仲子又奉上百金为我母

亲祝寿,我纵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只是说明他对我是知遇很深的。一位贤者,因感

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

无反应就算了呢!再说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尚在。(没有答应他。)现

在老母享尽天年,我将要为知己的人效力了。”于是西行来到濮阳,见严仲子,说道:

“前些时候我所以没有答应您仲子,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现在不幸母亲已经享尽天年去

世了。仲子想要报仇的对象是谁?请让我来办理此事吧!"严仲子便详细地告诉他说:

“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小叔父,他们宗族的人很多,居处警卫十分

严密,我想派人刺杀他,但始终没有人能办成。现在幸蒙足下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可

以做您帮手的车骑壮士一同去。”聂政说:“韩国和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如今要去刺

杀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派人去,人员一多,

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

仇,这岂不危险吗!”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聂政自带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手持兵器侍卫他的人很多。聂政径直

闯了进去,上阶刺杀了侠累,两旁的人顿时大乱。聂政大声呼喝,击杀数十人,然后自己

削烂面皮,挖出眼珠,破肚出肠,随即死去。

聂政的姐姐聂斐听说有人刺杀了韩国的宰相,凶手不知是谁,韩国人都不知道他的姓

名,尸体被陈列而悬赏千金招认,于是呜咽着说道:“大概是我的弟弟吧?啊,严仲子知

道我的弟弟!”便立即起程,前往韩国都城,去到街市,看到死者果然是聂政,聂登伏尸

痛哭,极其悲哀,说道:“这就是较邑深井里人们所说的聂政啊。”市上来往的人们都

说:“这个人残杀我国的宰相,国王悬赏千金征求他的姓名,夫人难道没有听说吗?怎么

敢来认尸呢?"聂芸答应道:“我听到了。然而过去聂政之所以蒙受污辱,自己置身于市

贩中间,是因为老母健在,我还没有出嫁。如今母亲已经寿终,我已嫁夫,严仲子竞能从

困苦污浊的环境中选择我的弟弟作为心腹之交,恩义深重,可怎么办呢!勇士本来应该为

知己效死,现在他因为我还活着的缘故,又摧残自己的肢体来断绝别人追查的踪迹。我怎

能怕遭杀身之祸而一辈子埋没弟弟的英名呢!”这一番话使韩国都城的市民大为震惊。于

是聂鼓大呼三声:“天哪!”终于因极度的悲哀而死在聂政的身旁。

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说聂政姐弟之死,都叹到:“不仅聂政了不起,就是他的

姐姐也是烈女。”

5.文言文阅读

鸿门宴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

者?”曰:“鲫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日:“料

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

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

“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

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

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

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

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徨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

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

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

“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0.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使-----跟从

B.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C.项伯杀人,臣活之形容词作动词存活

D.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2.翻译句子

①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参考答案:

10.D11.C

12.(1)张良说“在秦朝时项伯与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了他。”

(2)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像鸟的翅膀那样掩护沛公。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通假现象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没

有通假字的一项”,A项,“距”同“拒”,守住;“内”同“纳”,使进入。B项,

“倍”通“背”,违背。C项,“蚤”同“早”,早点。解答通假字题的时候,可以把该

加点词的意思都代入句中,当无论哪个意思代入都讲不通的时候,就要考虑通假。

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活

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此处的“活”应活用为使动词,应为“使……活”,因为此处

“活”的对象是“之”。解答本题,要先了解词语活用的类型及特点,然后先判断加点词

本身的词性,最后再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判断具体的活用类型。词语活用类型如下:名词

活用为动词、使动词、意动词、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

动词、使动词。具体用法如下: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后跟代词、名词加名词、情态动词

加名词等;名词活用为状语,名词在动词前面,且不是动作的发出者。形容词活用为名

词,形容词在句中担当主语或宾语;形容词意动,形容词后跟代词。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

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册I,再

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曰",说;“秦时与臣游”省略主语“项

伯”;“游”,交好,交往;“活”,词类活用,活用为使动词,“使……活”。第二句

中,“亦”,也;“以”,用;“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T6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矍®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

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

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

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

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

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

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

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

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

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

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篓③人子不知操兵者,

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

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

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

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缱城出,未至芦沟

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

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

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要(XI):嬉戏。②瘗(yi):埋葬。③篓(ju):贫穷。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C.遽薄京师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遂言甫于朝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听其召募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

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

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

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

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7.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3分)

18.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参考答案:

14.D

解析:“卒”,通“猝”,仓猝。

15.B

解析:A项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都是

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C项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项代词,

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16.C

解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

副总兵的官职。

17.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

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3分。“故”原来的,过去的,1分;“乞”名词用

作动词,“请求(学习)”,1分;“师”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师长的礼节”,1分。)

18.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3分。

“于是”古今异义,译为“在这时”,1分;“咎”译为“责怪”,1分;“讥”译为

“批评”,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草拟的“美化校园,人人献花”活动的倡议书片段,其中有五处用

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科学馆即将建好,为了把她装点得更加美丽,学生会特向大家要求:在近期内搞

一次“美化校园,人人献花”的活动。献花的同学务必在本月26日前把花集中到''植物

园地”。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敝校的环境将大为改观。

(1)改为(2)改

为(3)改为

(4)改为(5)改为

参考答案:

①“建好”改为“落成”(或“完工”“建成”)②“要求”改为“倡议”③“搞”改为

“开展”(或“展开”“举行”“举办”)④“务必”改为“请”⑤“敝校”改为“我

校”(或“学校”,不能改成“母校”)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