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

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鲁穆公问于子思日:“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怛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

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日:'恒称其君之恶者可

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

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者,未之有也。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其君之

恶者,远禄爵者也。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选自《鲁穆公问子思》)

文本二: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日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

寡人也子思曰:“臣羁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临隼门,其荣多矣。顾未有可以报君者,

唯达贤尔。"卫君曰:“贤则固寡人之所愿也。”子思曰:“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曰:“必

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答曰:“卫国非无贤苏之士,而君未有

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日:“虽然,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答曰:“君将以名取士耶,

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子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货而有实者也。”君曰:“其

父祖何也?”答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卢胡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所用之。

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日:“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

卫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亦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

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

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受,则君取士零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节选自《孔丛子•抗志第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Λ.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赐于寡人也/

B.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赐于寡人也/

C.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赐于寡人也/

D.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赐于寡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称其君之恶者”与“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恒”含义相同。

B.“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审”含义不同。

C.“贤而有实者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贤”含义相同。

D.“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与“腹犹果然”(《逍遥游》)两句中的“果”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穆公对子思的回答感到困惑,就召见成孙弋请他解除疑惑,成孙弋认为子思的话很有

见地,同时也表明总是能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还未有过。

B.为报答卫国国君的厚遇,子思认为自己只能向他推荐贤能之士,并在交谈时指出卫国不

缺乏贤才却没有好的国政是因为贤才没有得到重用。

C.对于应该如何取用贤能之才,子思认为不是靠名声,而是要靠实际能力,并趁机向卫国

国君推荐卫国东部边境的李音,说他就是有实际能力的贤人。

D.与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但他们的后人,也就是现在鲁国和卫国的国君不一定

圣贤一样,李音也未必会像他的祖辈一样一世务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2)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

14.子思对鲁穆公和卫国国君的进言各有何侧重?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子思?请结

合文章简要分析。

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联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伯请地于魏宣子,宣子不与。任增日:“何为不与?”宣子曰:“彼无故而请地,吾是

以不与。”任增曰:“彼无故而请地者,无故而与之,是重欲无医也。彼喜,必又请地于诸侯,

诸侯不与,必怒而伐之。”宣子曰:“善。”遂与地。智伯喜,又请地于赵,赵不与,智伯怒,

围晋阳。韩、魏合赵而反智氏,智氏遂灭。

智伯从韩、魏之兵以攻赵,围晋阳之城而溉之,城不没者三板①。筛疵谓智伯曰:“韩、

魏之君必反矣J智伯曰:“何以知之?”对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未没者三板,城

降有日矣。而韩、魏之君无喜志而有忧自,是非反何也?”明日,智伯谓韩、魏之君曰:“疵

言君之反也。”韩、魏之君曰:“必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将胜矣。夫二家虽愚,不弃美利而

背约,为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必为赵说君,且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

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智伯出,欲杀^疵,疵逃。韩、魏之君果反。

齐欲妻郑太子忽,太子忽辞,人问其故,太子曰:“人各有偶,齐大,非吾偶也。《诗》

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矣。”后戎伐齐,齐请师于郑。巡坛忽塞匝面救正大败檄疏

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日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

师婚乎终辞之。

吴王夫差破越,又将伐陈。楚大夫皆惧,日:“昔阖庐能用其众,故破我于柏举,今闻

夫差又甚焉。"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也,无审吴矣。昔阖庐食不贰味,处不重席,室

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彷,亲巡其

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食熟者分而后食。其所尝者,卒乘必与焉。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

旷。今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婿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

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节选自《说苑•权谋》)

【注】板:修筑土墙使用的夹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日无事于齐/吾犹不敢

/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

B.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日/无事于齐/吾犹不

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

C.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日/无事于齐/吾犹不

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

D.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曰无事于齐/吾犹不

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重欲无厌也”与“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厌”含义相同。

B.“无喜志而有忧色”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两句中的“色”含义相同。

C.“齐请师于郑”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两句中的“师”含义不同。

D.“无患吴矣”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患”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无缘无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在任增建议下给了他。智伯又向赵国索要土

地,遭到拒接,智伯攻打赵国。韩、赵、魏联合起来灭掉了智伯。

B.疵认为韩、魏两国必反,向智伯进言,智伯将此事告诉了两国君主,二人说疵是为

赵国游说,离间智伯与韩、魏关系,智伯听信了,要杀掉^疵。

C.齐君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认为齐国与他门户不相当,推辞了。后来太子忽帮齐

国摆脱危机,齐君还想把女儿嫁给他,他用相同的理由推辞了。

D.吴国日渐强大,楚国大夫都很害怕,可子西认为吴国并不可怕,他将吴国两代国君所作

所为相比照,指出吴国情况已发生变化,吴国最终会自行溃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二家虽愚,不弃美利而背约,为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

(2)昔阖庐能用其众,故破我于柏举,今闻夫差又甚焉。

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3题。

蔡泽西入秦,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

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固不快,使人召蔡泽。因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

岂有此乎?”对曰:“然J应侯日:“请闻其说。"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

序,成功者去。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至葵丘之会,有骄矜之色,畔者九国。夫

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

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己成遂以车裂。楚地方千里,带甲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

南并蜀、汉,又攻强赵,北坑马服,使秦业帝。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

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

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率四方士,上下之力,以禽劲吴,

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四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此所谓信而不能诂"咒往而

不能反者也。范蠡知之,超然避世,长为陶朱公。君独不观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

此皆君之所明知也。今君相秦,计不下衽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以实宜阳,

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极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时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

贤者搀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此则君

何居焉?”应侯曰:“萼J乃延入坐为上客。

(选自《战国策•秦策•蔡泽见逐于赵》,有删改)

[注"出,通“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B.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C.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D.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意思是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与“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中的“西”

字含义相同。

B.“让贤者授之”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两句中的“授”字含义相同。

C."应侯曰:‘善。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D.“乃延入坐为上客”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听到蔡泽扬言要替代自己做秦国国相,应侯很不高兴,派人召见蔡泽,并质问蔡泽有没

有这回事,蔡泽予以肯定答复并解说了自己的观点。

B.从前,齐桓公曾经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整顿周朝混乱的秩序使其安定下来,到葵丘之会,

桓公就显出了骄纵之色,因此就有一些国家背叛他。

C.蔡泽认为,齐桓公、商鞅、吴起、大夫文种四人因不懂功成要身退的道理,最后招来惨

祸;但范蠡懂这个道理,功成后悄然离开,成为陶朱公。

D.蔡泽建议应侯趁着功高及时归还相印,让贤能的人来接受,这样能获得廉洁的名声,永

久担任应侯,代代相传,还可以获得长寿,避免灾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5分)

(2)此所谓信而不能诂,往而不能反者也。(5分)

陕西省宝鸡市2023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日:“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桓公曰:

“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

闻其说。”管仲对日:“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

之J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目:“可。”公曰:“安始而

可?”管子对日:“始于爱民J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

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此爱民

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见。立有呵,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日:“仲父,今彼鸿鹄,四方无

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尊于天下乎?”管仲不对。桓公曰:“子

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

父胡为然?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疥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

寡人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

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

政则人不惧死。"桓公曰:“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

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

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小匡》)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

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B.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

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

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D.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上/

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与“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

中的“间”字含义不同。

B.”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与“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两句中的“意”字

含义不同。

C.“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济”字含义

相同。

D.“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则”字含

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认为,“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

行仁政,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桓公想修明政事以求合于时世,于是向管仲请教。管仲认为要从爱护百姓做起,他提出的

爱民措施于今仍有借鉴意义。

C.管仲担任国相,桓公尊他为仲父。桓公流露出称霸天下的想法后,管仲先是委婉表示反对,

然后再阐明自己的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

拥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②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

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

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蓄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馀力,生

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

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

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

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父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

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縻,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

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

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

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

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

玉0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谍。夫能入

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于有馀,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馀,补不足,令

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日民赋少,三日利农功。今令:“民

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

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

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

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

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选自《汉书•食货志》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

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B.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

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C.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

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D.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

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I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能耕而食之”与“拿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的“食”含义不同。

B.“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与“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

C.“得以除黑"与“兴利除弊”中的‘'除"字含义相同。

D.“三日助农功”与“亲故多期余为长吏”中的“劝”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尧、夏在位时,虽然经历了多年灾难,但是因为他们圣明,为天下百姓开发了增产生财

之道,让国内没有人因灾被抛弃和饿瘦。

B.引导百姓安于农事很重要。人民不安于农事,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轻易弃家离乡,

导致农业不能发展起来,人民不富足,就会产生贫困。

C百姓需要君王合理管理。管理不善,他们就会追逐利益,抢夺珠玉金银;尽管粮食很重要,

但他们也不会有所贪图。

D.重视粮食,重视农业生产,但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方法得当了,朝廷可以得到多余的粮

食,百姓也能减轻赋税,既让百姓得到了好处,也顺应了民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康,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5分)

(2)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5分)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3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

皇太子引上殿,亲殍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

直,听者忘倦。大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慎然日:“托六尺之孤,寄

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

尝不耸然礼敬。

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

位意将未可何以然?黄帝学大颠,颛顼学录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禹学西王国,

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王学虢叔。前代圣王,未遭此师,则功业不着乎天下,名

誉不传乎载籍。况朕接百王之末,智不同圣人,其无师傅。安可以临兆民者哉?《诗》

不云乎,,不隼不忘,率由旧章。'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

可即着令,置二师之位。”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日:“上智之人,自无所染,但中智之人无恒,从教而变,

况太子师保,古难其选。成王幼小,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

德,使为圣君。秦之胡亥,用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诛功臣,杀亲族,酷暴

不已,旋踵而亡。故知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

度,有所裨益。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

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

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涉。我今严教子弟,欲

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每对王珪,

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何以然

B.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何以然

C.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何以然

D.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何以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周礼》记载了九拜之礼,包括稽首、顿首、肃拜

等。

B.“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与“匪我愆期”(《诗经•氓》)两句中的“愆”字含义相同。

C.三师,北魏以后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品级列正一品,但仅为虚衔,无实职。

D.“少能自济”与“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两句中的“济”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太子命令待卫抬他进入东宫,这是太

子尊重自己老师的表现。

B.唐太宗认为他在百王之后统领天下,才智与圣人有所差别,要是没有师傅,是不能够

君临天下的。

C.因为秦二世胡亥的师傅赵高教他刑法,所以胡亥继位后,就诛戮功臣,屠杀亲族,结

果很快就灭亡了。

D.唐太宗对自己长期任用的王珪评价极高,认为他个性刚直,心存忠孝,并选他担任皇

子的老师,要求儿子对王珪应倍加尊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

②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

文言文阅读

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但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

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

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

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者,未之有也。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其君之

恶者,远禄爵者也。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选自《鲁穆公问子思》)

文本二: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日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

寡人也子思曰:“臣羁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临隼门,其荣多矣。顾未有可以报君者,

唯达贤尔。"卫君曰:“贤则固寡人之所愿也。”子思曰:“未申君之愿将何以为?”君曰:“必

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答曰:“卫国非无贤苏之士,而君未有

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曰:“虽然,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答曰:“君将以名取士耶,

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子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货而有实者也。”君曰:“其

父祖何也?”答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卢胡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所用之。

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日:“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

卫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亦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

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间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

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受,则君取士零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节选自《孔丛子•抗志第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赐于寡人也/

B.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日/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赐于寡人也/

C.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日/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赐于寡人也/

D.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赐于寡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称其君之恶者”与“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恒”含义相同。

B.“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审”含义不同。

C.“贤而有实者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贤”含义相同。

D.“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与“腹犹果然”(《逍遥游》)两句中的“果”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穆公对子思的回答感到困惑,就召见成孙弋请他解除疑惑,成孙弋认为子思的话很有

见地,同时也表明总是能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还未有过。

B.为报答卫国国君的厚遇,子思认为自己只能向他推荐贤能之士,并在交谈时指出卫国不

缺乏贤才却没有好的国政是因为贤才没有得到重用。

C.对于应该如何取用贤能之才,子思认为不是靠名声,而是要靠实际能力,并趁机向卫国

国君推荐卫国东部边境的李音,说他就是有实际能力的贤人。

D.与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但他们的后人,也就是现在鲁国和卫国的国君不一定

圣贤一样,李音也未必会像他的祖辈一样一世务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2)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

14.子思对鲁穆公和卫国国君的进言各有何侧重?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子思?请结

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10.B11.B12.A

13.(1)为了道义而远离俸禄爵位,(如果)不是子思,怎么会听说这种事呢。

(2)您说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没有全都给他安排官职,那么我所说的有贤能之才却没

有被任用果然真实啊。

14.子思对鲁穆公进言是教其如何识别忠臣,对卫国国君进言时则希望他治理国家要重用真

正的贤才。这表现出子思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的负责态度。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子思从齐国返回卫国,卫国国君到子思的住处问他说:“先生是鲁国士人,但不认为

卫国面积狭小,仍然亲自前来安慰恤问,希望对我有所赐教。”

“以”的宾语是“卫之褊小”,“小”后断句,排除AC;

“愿有赐于寡人也”是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两个“恒”字的意思都是“总是、常常”。句意: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这样的国家就

常常会走向灭亡。

B.“含义不同”错误。两个“审”字含义相同,都是“知道”的意思、。句意:不知道您想要

怎么任用贤才/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C.两个“贤”字的意思都是“贤良”。句意:他贤能且有实际能力/亲近贤良的臣子,疏远小

人。

D.果然/充盈、饱足。句意:您取用士人果真是相信名声却不凭借实际才能啊/肚子还是饱饱

的。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就召见成孙弋请他解除疑惑”曲解文意,文本一中说的是成孙弋觐见时,鲁穆公趁机向

求教,而非主动召见他。

故选A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远”,远离;“非子思”,(如果)不是子思;“恶”,怎么。

(2)“官之”,给他安排官职;“见”,被;“果信”,果然真实。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的意思是: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可以称作忠臣•可

见,子思对鲁穆公进言是教其如何识别忠臣。

依据''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

“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可知,子思对卫国国君进言

时则希望他治理国家要重用真正的贤才,而不是凭名声。

子思对鲁穆公和卫国国君的进言均是直言劝谏,不以取悦君王为目的,注重指出君王的过失,

这表现出子思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的负责态度。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鲁穆公向子思问道:“怎样才能称作忠臣?”子思说:“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可以

称作忠臣。”鲁穆公(闻言)不高兴,向子思作揖后就让他退下了。成孙弋觐见。鲁穆公说:“刚

才我向子思问忠臣的事,子思说:'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可以称作忠臣我对此感到

困惑,还没有想明白。”成孙弋说:“噫,这话说得好呀!因为君主而失去生命的人,曾经是

有的。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还未有过。因为君主而失去生命的人,效忠的是俸禄和爵

位。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是远离俸禄爵位的。为了道义而远离俸禄爵位,(如果)不是

子思,我怎么会听说这种事呢。”

文本二:

子思从齐国返回卫国,卫国国君到子思的住处问他说:“先生是鲁国士人,但不认为卫

国面积狭小,仍然亲自前来安慰恤问,希望对我有所赐教。”子思说:“我寄居在这里,辱没

您的威严,您多次光临寒舍,那是莫大的荣幸啊。想想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答您的,只荐举

贤才罢了。”卫国国君说:“(得到)贤才本来就是我所希望的。”子思说:“不知道您想要怎么

任用贤才.?”卫君说:“一定用他们来治理国政。”子思说:“您做不到J卫君问:“为什么?”

子思回答说:“卫国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士,您却没有良好的国政,这是贤能人才没有被任用

的缘故啊。”卫君说:“即使这样,(仍)希望听听先生所认为的贤才(应该怎样任用)。”子思

回答说:“您将要根据名声取用士人呢,还是根据实际能力取用士人呢?”卫君说:“肯定根

据实际能力。”子思说:“卫国的东部边境有个叫李音的人,他贤能且有实际能力。”卫君问:

“他的祖辈是做什么的?”子思回答说:“世代都是农民。”卫君就呵呵大笑说:“我不喜欢农

民,农民的儿子,没地方任用他们。况且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也)没能全都给他们安

排官职。”子思说:“我举荐李音,是举荐他的贤能。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现在鲁

国、卫国的国君不一定都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圣贤,,李音的祖辈虽然善于务农,但是李音也

未必与他的祖辈一样。您说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没有全都给他们安排官职,那么我所说

的有贤能之才却没有被任用,果然真实啊。我问您,本来就是怀疑您取用士人不是根据实际

能力。现在您不问李音为什么能成为贤能之才,却听说他祖辈世代都是农民,就嘲笑并且不

接受他,那么您取用士人果真是相信名声却不凭借实际才能啊。”卫君理亏而无言以对。

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联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伯请地于魏宣子,宣子不与。任增曰:“何为不与?”宣子曰:“彼无故而请地,吾是

以不与。”任增曰:“彼无故而请地者,无故而与之,是重欲无厌也。彼喜,必又请地于诸侯,

诸侯不与,必怒而伐之。”宣子曰:“善。”遂与地。智伯喜,又请地于赵,赵不与,智伯怒,

围晋阳。韩、魏合赵而反智氏,智氏遂灭。

智伯从韩、魏之兵以攻赵,围晋阳之城而溉之,城不没者三板巴疵谓智伯曰:“韩、

魏之君必反矣。"智伯日:“何以知之?”对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未没者三板,城

降有日矣。而韩、魏之君无喜志而有忧自,是非反何也?”明日,智伯谓韩、魏之君曰:“疵

言君之反也韩、魏之君曰:“必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将胜矣。夫二家虽愚,不弃美利而

背约,为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必为赵说君,且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

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智伯出,欲杀^疵,⅛⅞疵逃。韩、魏之君果反。

齐欲妻郑太子忽,太子忽辞,人问其故,太子曰:“人各有偶,齐大,非吾偶也。《诗》

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矣。”后戎伐齐,齐请师于郑。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

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日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

师婚乎终辞之。

吴王夫差破越,又将伐陈。楚大夫皆惧,目:“昔阖庐能用其众,故破我于柏举,今闻

夫差又甚焉。"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也,无事吴矣。昔阖庐食不贰味,处不重席,室

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疣,亲巡其

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食熟者分而后食。其所尝者,卒乘必与焉。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

旷。今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嫡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

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节选自《说苑•权谋》)

【注】板:修筑土墙使用的夹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日无事于齐/吾犹不敢

/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

B.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曰/无事于齐/吾犹不

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

C.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曰/无事于齐/吾犹不

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

D.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曰无事于齐/吾犹不

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重欲无厌也”与“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厌”含义相同。

B.“无喜志而有忧色”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两句中的“色”含义相同。

C.“齐请师于郑”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两句中的“师”含义不同。

D.“无患吴矣”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患”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无缘无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在任增建议下给了他。智伯又向赵国索要土

地,遭到拒接,智伯攻打赵国。韩、赵、魏联合起来灭掉了智伯。

B.^疵认为韩、魏两国必反,向智伯进言,智伯将此事告诉了两国君主,二人说疵是为

赵国游说,离间智伯与韩、魏关系,智伯听信了,要杀掉疵。

C.齐君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认为齐国与他门户不相当,推辞了。后来太子忽帮齐

国摆脱危机,齐君还想把女儿嫁给他,他用相同的理由推辞了。

D.吴国日渐强大,楚国大夫都很害怕,可子西认为吴国并不可怕,他将吴国两代国君所作

所为相比照,指出吴国情况已发生变化,吴国最终会自行溃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二家虽愚,不弃美利而背约,为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

(2)昔阖庐能用其众,故破我于柏举,今闻夫差又甚焉。

【答案】10.D11.B12.C

13.(1)我们两个虽然愚钝,也不会抛弃丰厚的利益,违背盟约,去做那种危险的、不可

能做成的事,这形势是显而易见的。

(2)过去阖庐能够驱使他的人民,所以在柏举打败了我们,现在听说夫差更厉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郑太子忽率领军队来救援齐国,大败北戎军队,齐国国君又要把他的女儿许配太子忽

为妻。太子忽还是坚决推辞,又有人问他推辞的原因。太子忽说:”对齐国没做什么事的时

候,我还不敢答应这门婚事。现在带了君父的命令解救齐国的急难,再接受妻室回国,恐怕

人民会认为我就是为婚姻去打仗吧?”

“齐”应是“救”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其故”是“问”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两个“厌”都是满足的意思。句意:这样会加重他无法满足的欲望。/IW里有满足的时候

呢?

B.“两句中的'色'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无喜志而有忧色”中的“色”的意思是

“脸色、神情”,“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色”的意思是“容貌”,两个“色”含义不同。

句意:没有高兴的的心思,反而有担忧的神色。/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C.军队;老师。两句中的“师”含义不同。句意:齐国向郑国请求军队援助。/三个人同行,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D∙担心;灾祸。两句中的''患"含义不同。句意:不用担心吴国。/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

情积累而成的。

故选B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他用相同的理由推辞了"错误。第一次太子忽说:“人各自有自己的配偶,齐国是大国,

不是我的配偶。《诗经》里说:'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还是得看自己J

第二次太子忽说:“对齐国没做什么事的时候,我还不敢答应这门婚事。现在带了君父的命

令解救齐国的急难,再接受妻室回国,恐怕人民会认为我就是为婚姻去打仗吧?”由此可知,

太子忽第二次拒绝的理由与第一次不完全相同。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愚”,愚钝;“美”,丰厚;“背”,违背;“可见”,显而易见。

(2)“昔”,过去:“用”,驱使;“故破我于柏举”,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故于柏举破

我”;“破”,打败。

参考译文:

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不给0任增说:“为什么不给他?”宣子说:“他无缘无

故就来索要土地,因此我不给他。"任增说:“他无缘无故就来索要土地,我们无缘无故地给

他土地,这样会加重他无法满足的欲望。智伯高兴了,一定又会向其他诸侯索要土地,诸侯

不给他,智伯一定会生气进而讨伐其他诸侯。”魏宣子说:“好。”于是就给智伯土地。智伯

很高兴,于是向赵索要土地,赵不给,智伯很生气,派兵包围晋阳。韩、魏联合赵国反攻智

伯,于是智伯被灭掉。

智伯胁从韩、魏的军队一道进攻赵国,军队包围晋阳城引河水淹城池,城墙没有被淹没

的部分只有三块夹板的高度。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国的国君肯定会背叛我们。”智伯问:

“您怎么知道的?”筛疵回答说:“战胜赵国,三家瓜分赵国土地,现在城墙没有被淹没的

部分只有三块夹板的高度,晋阳城投降指日可待。可是韩国、魏国的国君没有高兴的的心思,

反而有担忧的神色,在这种情况下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第二天,智伯对魏、韩两国君

主说:“筛疵说你们要反叛。”二人说:“我们一定会战胜赵国,并且我们三家瓜分赵国的土

地,现在晋阳城即将攻下。我们两个虽然愚钝,也不会抛弃丰厚的利益,违背盟约,去做那

种危险的、不可能做成的事,这形势是显而易见的。这是^疵为赵国游说您,并且让您怀疑

我们,从而放松攻打赵国。如今您竟听信奸臣的谗言,而离间韩、魏两国的邦交,我们真为

您感到惋惜。”智伯出来,想要杀掉^疵,筛疵逃跑了。韩、魏两国的国君果然反叛。

齐国国君想要把女儿许配给郑太子忽为妻,太子忽推辞了,有人问太子忽推辞的缘故,

太子忽说:“人各自有自己的配偶,齐国是大国,不是我的配偶。《诗经》里说:'求助自己

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还是得看自己。”后来北戎攻打齐国,齐国向郑国请求军队

援助。郑太子忽率领军队来救援齐国,大败北戎军队,齐国国君又要把他的女儿许配太子忽

为妻。太子忽还是坚决推辞,又有人问他推辞的原因。太子忽说:“对齐国没做什么事的时

候,我还不敢答应这门婚事。现在带了君父的命令解救齐国的急难,再接受妻室回国,恐怕

人民会认为我就是为婚姻去打仗吧?”最终辞掉了这门婚事。

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又准备攻打陈国。楚国的大夫们都很害怕,说:“过去阖庐能够

驱使他的人民,所以在柏举打败了我们,现在听说夫差更厉害。”子西说:“你们只忧虑自己

内部不和就是了,不用担心吴国。当年阖庐吃饭时不吃两道菜,坐下时不用两层席子,房子

不建在高坛上,器具不用红漆和雕刻,宫室中不造亭台楼阁,车船不用装饰,衣服用具,选

择不糜费的。在国内,天降灾疫,亲自安抚那些孤儿寡妇,为他们提供缺少的东西;在军队

中,熟了的食物要等到士兵都有了自己才吃。他吃的东西,都要分给士卒共享。因此,百姓

不疲累,死了也知道不是白白送命。现在夫差,住宿有楼台池沼,休息有嫔妃相伴。即使一

天在外面,想得到的东西也一定要得到,珍爱赏玩的东西,一定要随着带走,积聚珍宝,一

心玩乐。把百姓看得象仇人一样,没完没了地驱使。这样是自己先让自己处于败地,怎么能

战败我们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月陂①

程颍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注】陂是水泊、池塘的意思,“月陂”是形状如月亮的池塘。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记游之作,记述了诗人晚秋时节游览月陂堤的所见、所闻、所感。

B.诗人在月陂堤上四处观望徘徊,看到北面的百尺高台耸人天空,非常壮观.

C.面对能使万物萧瑟的秋气,诗人内心十分感伤,于是借酒来消除心中愁绪.

I).颈联中的“闲”“静”二字移情于物,写出诗人此时闲适自得的悠然心境。

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世间的事情繁杂而没有头绪,不值得去计较,只要逢上佳节,我

们就相约重游月陂堤。

②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

③还表现了对美景和友情的珍视。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诗人内心十分感伤”错误。从整体意境来看,诗人没有感伤,只是客观陈述,诗人喝酒,

是为了去除凉意。

故选Co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句子含义的能力。

尾联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他认为人世间有些事,说

不上有什么来由。繁杂而无头绪,不值得去认真计较。人生待开怀时且开怀,只要逢上佳节,

约上几位知交,重游月陂堤,相陪举杯痛饮,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

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

世事繁杂何必计较太多?只要遇到好的时节,便和朋友相约,再来游玩一番,表现了对美景

和友情的珍视。

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3题。

蔡泽四入秦,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日:“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

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固不快,使人召蔡泽。因让之日:“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

岂有此乎?”对日:“然J应侯日:“请闻其说J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

序,成功者去。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至葵丘之会,有骄矜之色,畔者九国。夫

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

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楚地方千里,带甲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

南并蜀、汉,又攻强赵,北坑马服,使秦业帝。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己成矣,赐死于杜邮。

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

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率四方士,上下之力,以禽劲吴,

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四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此所谓信而不能训”咒往而

不能反者也。范蠡知之,超然避世,长为陶朱公。君独不观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

此皆君之所明知也。今君相秦,计不下衽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以实宜阳,

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极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时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

贤者厚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此则君

何居焉?”应侯曰:“普乃可入坐为上客。

(选自《战国策•秦策•蔡泽见逐于赵》,有删改)

[⅛]i⅛,通“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Λ.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B.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C.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D.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意思是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与“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中的“西”

字含义相同。

B.“让贤者授之”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两句中的“授”字含义相同.

C∙“应侯曰:‘善。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D.“乃延入坐为上客”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听到蔡泽扬言要替代自己做秦国国相,应侯很不高兴,派人召见蔡泽,并质问蔡泽有没

有这回事,蔡泽予以肯定答复并解说了自己的观点。

B.从前,齐桓公曾经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整顿周朝混乱的秩序使其安定下来,到葵丘之会,

桓公就显出了骄纵之色,因此就有一些国家背叛他。

C.蔡泽认为,齐桓公、商鞅、吴起、大夫文种四人因不懂功成要身退的道理,最后招来惨

祸;但范蠡懂这个道理,功成后悄然离开,成为陶朱公。

D.蔡泽建议应侯趁着功高及时归还相印,让贤能的人来接受,这样能获得廉洁的名声,永

久担任应侯,代代相传,还可以获得长寿,避免灾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