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危化品应急预案_第1页
实验室危化品应急预案_第2页
实验室危化品应急预案_第3页
实验室危化品应急预案_第4页
实验室危化品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4月19日实验室危化品应急预案文档仅供参考实验室危化品应急预案【篇一: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保障实验室安全和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一)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1、发现火情,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2、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判断出火灾发生的原因,如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3、明确火灾周围环境,判断出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及是否会带来次生灾难发生;4、明确救灾的基本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按照应急处理程序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的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珍贵图书、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剂灭火。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它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5、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划定危险区,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6、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二)实验室爆炸应急处理预案:1、实验室爆炸发生时,实验室负责人或安全员在其认为安全的情况下必须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2、所有人员应听从临时召集人的安排,有组织的经过安全出口或用其它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3、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安置工作。(三)实验室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则可能是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1、首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安全地带,解开领扣,使其呼吸通畅,让中毒者呼吸到新鲜空气;2、误服毒物中毒者,须立即引吐、洗胃及导泻,患者清醒而又合作,宜饮大量清水引吐,亦可用药物引吐。对引吐效果不好或昏迷者,应立即送医院用胃管洗胃。孕妇应慎用催吐救援。3、重金属盐中毒者,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立即就医。不要服催吐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复杂化。砷和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就医。4、吸入刺激性气体中毒者,应立即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给予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吸氧。气管痉挛者应酌情给解痉挛药物雾化吸入。应急人员一般应配置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毒服装、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四)实验室触电应急处理预案:1、触电急救的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2、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用手直接触及伤员。使伤者脱离电源方法:⑴切断电源开关;⑵若电源开关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橇,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设备;⑶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住,或者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3、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视其神志是否清醒,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于5秒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膀,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4、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用人工肺复苏法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校医务室接替救治。(五)实验室化学灼伤应急处理预案:1、强酸、强碱及其它一些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发生这些化学灼伤时,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分别用低浓度的(2%~5%)弱碱(强酸引起的)、弱酸(强碱引起的)进行中和。处理后,再依据情况而定,作下一步处理。2、溅入眼内时,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每一实验室楼层内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冲洗时,眼睛置于水龙头上方,水向上冲洗眼睛冲洗,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切不可因疼痛而紧闭眼睛。处理后,再送眼科医院治疗。陕西省信息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篇二: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为了积极应对危险化学品可能发生的危害事件,有序地组织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控制事故扩大。特制定“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实验室部分实验场所存有各种化学试剂,包括易燃的、有毒的、有腐蚀性的或是易爆炸的化学试剂。实验过程中容易发生如失火、爆炸、烧伤和中毒等事故。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现将这些化学试剂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分述如下:几种伤害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一)、防火发生原因:1.点燃的酒精灯碰翻或酒精喷灯使用不当。2.可燃物质如汽油、酒精、乙醚等因接触火焰或处在较高温度下着火燃烧。3.能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由于接触空气或长时间氧化作用而燃烧。4.化学反应引起的燃烧或爆炸。预防措施:1.易燃物和强氧化剂分开放置。2.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使用易挥发的可燃物质,实验装置要严密不漏气,严禁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溶剂。4.易挥发的可燃性废液只能倾入水槽,并马上用水冲去。可燃废物如浸过可燃性液体的滤纸、棉花等,不得倒入废物箱内,及时在露天烧去。不得把燃着的或带有火星的火柴梗投入废物箱内。5.实验室内严禁吸烟。6.实验室内经常备有砂桶、灭火器等防火器材。7.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仔细检查酒精灯是否熄灭,电源是否关闭。处理方法:1.迅速移走一切可燃物,切断电源,关闭通风器,防止火势蔓延。2.如果是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抹布、砂子盖灭,或用灭火器扑灭。如果衣服着火,立即用湿布蒙盖,使之与空气隔绝而熄灭。衣服的燃烧面积较大,可躺在地上打滚,使火焰不致向上烧着头部,同时也可使火熄灭。(二)、防爆炸发生原因:1、仪器装置错误,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密闭系统,或操作大意,冷水流入灼热的容器。2、气体通路发生堵塞故障。3、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如乙醚。4、减压试验时使用薄壁玻璃容器,或造成压力突变。预防措施:1、蒸馏时,仪器系统不可完全密闭。使用气体时,应严防气体发生器或导气管堵塞。2、在减压蒸馏时,不可用平底或薄壁烧瓶,所用橡皮塞也不宜太小,否则易被抽入瓶内或冷凝器内,造成压力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爆炸。操作完毕后,应待瓶内液体冷到室温,小心放入空气后,再拆除仪器。3、对在反应过程中估计会有爆炸危险的,则使用防护屏和护目镜。(三)、防中毒发生原因:1.接触了有毒物质或吸入有毒气体。2.对有些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处理不当。3.制备有毒气体的装置不合理或操作不熟练。预防措施:1.购买有毒化学品必须先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具备合适的存放地点,并有专人保管。2.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必要时戴上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3.有毒药品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定的限量使用。4.使用气体吸收剂来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5.有毒的废物、废液经过处理后再排放。6.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或利用实验器具贮存食品,餐具不能带进实验室。7.手上如沾到药品,应用肥皂和冷水洗除,不宜用热水洗,也不可用有机溶剂洗手。8.皮肤上有破伤,不能接触有毒物质。9.实验室经常注意通风,即使在冬季,也适时通风。万一发生中毒,一般的急救方法如下:1.误吞毒物,常见的急救方法是给中毒者先服催吐剂,如肥皂水、芥末和水或给以面粉和水、鸡蛋白、牛奶和食用油等缓和刺激,然后用手指伸入喉部引起呕吐。对磷中毒的人不能喝牛奶,可用5~10毫升1%的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内服,以促使呕吐,然后送医院治疗。2.有毒物质落在皮肤上,要立即用棉花或纱布擦掉,除白磷烧伤外,其余的均能够用大量水冲洗。如果皮肤已有破伤或毒物落入眼睛内,经水冲洗后,要立即送医院治疗。(四)、防烧伤烧伤是由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化学物质或电热等引起的损伤。为了预防烧伤,实验时严防过热的物体与身体任何部分接触。烧伤的伤势一般是按烧伤深度不同分为三度,烧伤的急救办法应根据各度伤势分别处理。一度烧伤:只损伤表皮,皮肤呈红斑,微痛,微肿,无水泡,感觉过敏。如被化学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除去残留在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并用冷水浸沐伤处,以减轻疼痛,最后用1∶1000“新洁而灭”消毒,保护创面不受感染。二度烧伤:损伤表皮及真皮层,皮肤起水泡,疼痛,水肿明显。创面如污染严重,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再以1∶1000“新洁而灭”消毒,不要挑破水泡,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请医生治疗。三度烧伤:损伤皮肤全层、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创面呈灰白色或焦黄色,无水泡,不痛,感觉消失。在送医院前,主要防止感染和休克,可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给伤者保暖,必要时注射吗啡以止痛。(五)一般伤害的救护措施是:1.被强酸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2.被浓碱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醋酸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实验室里备有救护药箱,在实验室的固定处放置。箱内贮放下列用品:【篇三:实验室化学危险品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实验室化学危险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目的为有效保障实验室实验安全,在实验室突发化学危险品安全事件时,有序地指导、组织开展抢救工作,防止实验室化学污染和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控制事故扩大,特制定本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实验室化学危险品污染事件及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规范、科学、迅速有效地控制。2适用范围2.1本预案适用于检验科发生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科室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化学危险品污染、危害事件。主要包括:1)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侵害;3)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它化学品污染事件。2.2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均应熟识本预案。3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疏散引导员:应急报警员:火灾扑救、化学危险品处理员:科室全体工作人员4应急管理小组职责4.1组长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开展工作,迅速组织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医疗废物流失、泄漏;协调配合上级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副组长协助组长的全面工作。4.2疏散引导员职责:及时组织现场及科室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设立安全警戒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4.3应急报警员职责:应立即报告保卫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由医院职能部门视情况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造成人员伤亡的,应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引起较大火灾时,拨打“119”火警电话。4.4清除无害化成员职责:选用正确的收集、处理方法,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现场清理清污工作。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有效地保护或者转移检验仪器设备不受污染。5预防措施5.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5.2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专库,对于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5.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实验室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5.3.1易燃物、强氧化剂、有毒物品应分开放置。5.3.2实验室内经常备有砂桶、灭火器等防火器材。使用易挥发的可燃物质,实验装置要严密不漏气,严禁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溶剂。易挥发的可燃性废液只能倾入水槽,并马上用水冲去。可燃废物如浸过可燃性液体的滤纸、棉花等,不得倒入废物箱内,及时在露天烧掉。不得把燃着的或带有火星的火柴梗投入废物箱内。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应仔细检查酒精灯是否熄灭,电源是否关闭,以避免化学品引起火灾。5.3.3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必要时戴上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定限量使用。操作过程使用气体吸收剂来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有毒的废物、废液经过处理后再排放。5.3.4实验室里备有救护药箱,在实验室的固定处放置。箱内贮放下列用品:1.消毒纱布、消毒绷带、消毒药棉、胶布、剪刀、量杯、洗眼杯等。2.碘酒(5~10%的碘片加入少量碘化钾的酒精溶液)、红汞水(2%)或龙胆紫药水(供外伤用)。注意:红汞与碘酒不能合用。3.治烫伤的软膏、消炎粉、甘油、医用酒精、凡士林等。4.硼酸(2%的水溶液)。5.醋酸(2%的水溶液)。6.高锰酸钾晶体,用时溶于水制成溶液。5.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5.5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见处理程序)。5.6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6应急控制措施6.1对实验室安全事件综合评估6.1.1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接触人员的发病情况、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6.1.2对污染的物品、区域、侵害的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以确定事件的性质与危害。6.1.3对污染区及其周围的地区进行卫生监测。对于有毒有害化学品、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事件,应监测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现场调查和取证人员应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6.2现场控制措施6.2.1根据实验室安全事件发生的规模、危害的程度,可能波及的范围,封闭或封锁相关实验室或实验区。6.2.2对于受到实验室安全事件影响的病人实行就地报告,经过“绿色通道”送至实验室人员感染救治点。对于事件中的高暴露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观察或隔离。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6.2.3对于查明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物品要对其进行封存和销毁,紧急封闭公共饮用水源等公众共用设施。6.2.4对受到污染实验室等所有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6.2.5出现大量或毒性极大的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丢失、并有迹象出现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事件时,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必要进行人员疏散。6.3追踪监测追踪事件可能波及的地区的高暴露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6.4上报与部门协调及时上报,报告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于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丢失的事件,立即上报公安部门,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尽快查明下落。对于受到侵害事件的实验室人员,积极与医疗部门协调,提供有关资料,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把危害降低到最小。7应急处理程序7.1一般化学性污染(溢出或暴露)应急处理措施7.1.1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在工作人员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再根据毒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不靠近水源时可立即用棉花或纱布擦掉,除白磷烧伤外,其余的均能够用大量水冲洗。如果皮肤已有破伤或毒物落入眼睛内,经水冲洗后,要立即送医院治疗。7.1.2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先用抹布或拖布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或时用中和试剂进行中和后用清水冲洗。7.1.3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气体溢出泄漏,应立即启动排气装置将有毒气体排出,同时开门窗使新鲜空气进行实验室。如果发生人员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立即抢救,将中毒者移至空气良好处使之能呼吸新鲜空气,拨打120电话急救。7.1.4遇到化学品中毒,经口中毒者,要立即刺激催吐,重复洗胃,洗胃时要注意吸附、微酸和微碱中和、水溶性和脂溶性以及保护胃黏膜的原则。常见的急救方法是给中毒者先服催吐剂,如肥皂水、芥末和水或给以面粉和水、鸡蛋白、牛奶和食用油等缓和刺激,然后用手指伸入喉部引起呕吐。对磷中毒的人不能喝牛奶,可用5~10毫升1%的硫酸铜溶液加入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