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调查和诊断_第1页
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调查和诊断_第2页
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调查和诊断_第3页
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调查和诊断_第4页
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调查和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调查和诊断主要内容一、调查诊断背景二、疑似异常反应的报告三、疑似异常反应的调查四、疑似异常反应的诊断五、调查诊断小结第2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接种疫苗的品种不断增加接种疫苗的次数越来越多异常反应呈必然增加趋势调查处理提高诊断及时性为鉴定及时获取现场资料报告AEFI大多为较轻反应调查诊断减轻鉴定的负担

小结

诊断

调查

报告

背景①第3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调查

报告

背景④发现AEFI及时报告特殊情况2h内报告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

收到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申请再鉴定调查诊断结论作出后60天内向市级提出鉴定收到有关鉴定材料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情况特殊的可延长至90日第4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调查

背景

报告谁报告?报告什么?向谁报告?第5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调查

背景

报告①----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条第6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调查

背景

报告②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7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调查

背景

报告③

报告内容

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第8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调查

背景

报告④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第9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调查

背景

报告⑤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在接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事件的报告时,应按规定的时限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第10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背景

报告调查的组织调查步骤和内容调查分析与讨论

调查第11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背景

报告

省级、设区的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调查诊断专家组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药学等专家组成。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后,对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的,交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一条

调查②第12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背景

报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省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一)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的;(二)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三)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一条

调查③第13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背景

报告调查的组织调查步骤和内容调查分析与讨论

调查第14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背景

报告

调查⑤

核实报告

根据报告内容,核实出现反应者的基本情况、主要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疫苗接种情况、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等,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第15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背景

报告

调查⑧现场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⑴

访视病人与临床检查:现场访视病人,并进行深入地调查和临床检查。主要了解病人的①预防接种史、②既往健康状况、③家族史或变态反应史,④调查初次发病时间与预防接种时间的关系,⑤病人的临床检查,包括主要症状、体征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已采取的治疗措施和效果等相关资料。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死亡病例调查诊断需要尸检结果的,受种方拒绝或者不配合尸检,承担无法进行调查诊断的责任。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二条第16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背景

报告

调查⑨现场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⑵①疫苗:疫苗进货渠道、供货单位的资质证明、疫苗购销记录;疫苗运输条件和过程,观察目前疫苗贮存条件和冰箱温度记录、冰箱是否存放其他物品、疫苗送达基层接种单位前的贮存情况;接种疫苗的种类、生产单位、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来源、领取日期,同批号疫苗的感观性状。②接种服务组织形式、接种现场情况、接种时间和地点、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③接种实施情况,接种部位、途径、剂次和剂量,打开的疫苗何时用完;安全注射情况、注射器材的来源、注射操作是否规范。

④接种同批次疫苗其他人员的反应情况,当地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等。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第17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背景

报告调查的组织调查步骤和内容调查分析与讨论

调查第18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结

诊断

背景

报告

调查⑩分析资料

根据调查和收集的资料,分析出现的反应与预防接种在时间上的关联性、接种疫苗至出现反应平均间隔时间及趋势、报告发生率与可能的预期发生率的比较,判断反应是否与预防接种有关;如与预防接种无关,哪些是出现反应的可能原因。专家讨论

调查组成员应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在专家组讨论时应充分发表意见,互相交流,逐步达成共识。专家组成员未经允许,不得以个人名义以任何方式对外公布调查结论。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第19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结合临床表现、医学检查结果和疫苗质量检验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调查诊断结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二条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第20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

①合格的疫苗

②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

③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④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异常反应

第21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国外AEFI事件麻腮风疫苗与自闭症(Autism)乙肝疫苗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轮状病毒疫苗与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柳硫汞?

SV40?第22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AlgeriaIndiaTurkey也门1997

实施差错胰岛素瓶疫苗瓶TTDTP胰岛素误作DTP疫苗给70名婴儿注射,导致21名婴儿死亡第23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我国AEFI事件安徽甲肝疫苗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内蒙麻腮风疫苗“过期”事件甘肃乙脑疫苗“群体性病毒性脑炎”事件陕西麻疹疫苗“上呼吸道感染”事件上海、重庆乙肝疫苗“死亡”事件

VAPP到京上访事件第24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常见的过敏反应类型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

-异常反应

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1-7天几小时或1-2天几分钟,几小时7-12天

散在或全身性皮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出血性皮疹、严重者伴皮肤、关节、消化道出血注射局部红肿、皮肤发亮、瘙痒、麻木、肿胀感或伴皮疹头晕、眼花、四肢发麻、荨麻疹、水肿、呼吸困难、严重者有循环衰竭,血压下降,抽搐、昏迷,不及时抢救导致死亡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蛋白尿、管型尿、白细胞增加、血沉块各种类型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第25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常见的过敏反应类型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

-异常反应

过敏性休克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各种类型皮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疹-大疱型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第26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异常反应案例1

调查经过患儿男,足月顺产;2003-07-14接种首针乙肝疫苗,未出现异常现象;2003-09-1410:00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2次接种部位均为左上臂三角肌肉注射5μp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前患儿体温正常,未发现禁忌症。09-1412:00发现患儿哭闹明显,睡眠时间较平时长,未发现其他异常。09-158:00许,患儿哭闹加剧,口唇发绀,急送乡卫生院,10:00左右到乡卫生院,经检查患儿已经死亡。09-25尸体解剖,主要可见:①脑:水肿;②喉、气管:粘膜高度水肿;③肺:慢性支气管炎;④胃肠:慢性炎症;⑤肝脏:糖原沉积病。

讨论分析

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该病例有以下特点:①该患儿为第2次接种乙肝疫苗;②接种前未见异常现象和禁忌症;③患儿发病较早,病情发展较快;④发病时缺氧和休克症状明显;⑤喉室、气管粘膜高度水肿;左肺泡及部分气管壁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死亡原因与过敏有关。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异常反应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5):640)第27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异常反应案例2

一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病例基本情况患儿胡某,女,2003年5月11日出生,于2005年4月2日出现发热,4月3日双下肢出现麻痹症状,不能运动。该患儿无接种证或接种卡,据患儿父亲叙述,患儿截止到发病前未曾服过脊灰减毒活疫苗,也未接种过其他任何疫苗。患者采集两份合格粪便标本后于4月12日送XX省CDC脊灰实验室,病毒分离到脊灰Ⅱ型病毒。阳性标本随即送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作一步鉴定,报告结果为:为Ⅱ型疫苗相关株。对该患儿发病前居住地的5岁以下密切接触儿童,分3次共45人次采集粪便标本,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检测发现,检出一株Ⅰ+Ⅱ+Ⅲ型脊灰病毒和另一株Ⅱ型脊灰病毒。经调查,前一名儿童采样前在居住地卫生院服过一颗三价脊灰糖丸,后一名儿童在胡某发热前几天与其有接触史,据查该两名儿童无发热、肢体麻痹等症,行走正常。(疾病监测,2007,22(5):357-358)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异常反应

第28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二)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三)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四)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五)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六)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第29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一般反应

是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一般反应

第30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般反应发生率资料来源:WHO/AEF监测指南,1999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一般反应

第31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一般反应发热:8-24小时,24-48-72小时消退,麻苗、风苗等活疫苗5-7天,7-10天消退毒性症状:头晕、头痛、乏力、全身不适,1-2天消退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1-2天消退特殊皮疹:5-7天出现,7-10天消退(麻苗、风苗)稀疏腮腺肿胀:腮腺炎疫苗反应关节疼痛:风疹疫苗反应(成人多见)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一般反应

第32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疫苗质量问题包括疫苗毒株、纯度、生产工艺、附加物、外源性因子、出厂前后检定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疫苗生产规范或标准。灭活不彻底,如美国脊灰疫苗事件减毒不全,例如我国布氏疫苗事件污染杂菌和致病菌等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诊断—疫苗质量事故

第33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实施差错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预防接种实施差错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接种对象或禁忌证错误接种部位或途径错误接种剂量过多或重复接种使用过期疫苗或注射器错误使用疫苗或稀释液接种前疫苗未检查或摇匀不安全注射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差错事故

第34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实施差错事故(案例)卡介苗超剂量接种卡介苗致小儿原发性肺结核1例卡介苗臀部肌内注射1例一起误将卡介苗与风疹疫苗混合接种引起的接种事故一起将卡介苗作为乙型肝炎疫苗的误种接种乙肝疫苗后针头断留右臂肌肉内14个月1例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差错事故

第35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实施差错事故(案例)临床表现:

20世纪80年代我国某市,注射白类250余人,次日至第三日发生严重反应26例,其中18例住院治疗,死亡2例。症状为注射局部红、肿、痛、热。上臂发亮,不能伸屈;普遍高热38-40℃或以上;部分患者出现皮疹,或有DIC;恶心、呕吐、腹泻、神萎.心悸;个别脑水肿,内脏水肿,3-5日死亡。调查分析:高热、呕吐、水样腹泻、DIC、很快死亡;发生集中,同批制剂在邻近接种未发生;制剂复检正常;针具消毒不严,存在一个针头连续注射2-6人情况。

分析意见:属不安全注射引起的局部化脓性感染和全身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机体循环衰竭,导致组织缺氧,代谢紊乱,组织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症状的综合征。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差错事故

第36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实施差错事故(案例)临床表现:1966年,E国,5名儿童接受MV后,4名死亡,另一名重症住院治疗。接种后4-5小时出现呕吐、神志丧失,脑膜刺激症状等。调查分析:

-疫苗未冷藏

-串门接种

-疫苗溶解后很长时间应用

-MV细菌培养为金葡菌污染分析意见:接种场所不固定,疫苗溶解后被污染,属非无菌注射所致。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差错事故

第37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偶合症常见偶合症急性传染病内科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婴儿窒息或猝死鉴别与处置接种灭活疫苗,不可能引起相应疾病接种活疫苗,需结合临床资料、病原学及其它检查原因不明或多因素,由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明确偶合症诊断后,向受种者耐心解释第38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维生素K缺乏发病机理与临床特点发病机理VitK激活体内凝血因子VitK缺乏:凝血障碍、人体出血,颅内出血,死亡体内凝血酶原降低30%时有出血倾向,减少至20%自发性出血临床特点突然发病,烦躁不安、异常吵闹,特殊尖叫多有嗜睡、昏迷、呕吐、全身抽搐颅内出血、肌内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可伴皮肤瘀斑、鼻出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晚发性VitK缺乏2周-3月龄,1月龄母乳喂养儿多发病率4~10/万活产儿农村多发,颅内出血最常见预防措施新生儿出生后lh开始,每次口服VitK2mg,共10次,每次间隔10d,或给乳母每次口服10mgVitK,共10次,每次间隔10d孕妇多食用富含VitK的食物必要时妊娠34周后口服VitK1,每日20mg,每天1次,至分娩乳母未使用VitK者,建议检测有无VitK缺乏;如缺乏,及时补充危险!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儿第2剂HepB第39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自然死亡?异常反应?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为22.8‰,婴儿死亡率为32.2‰全国人口13亿人,出生率12.7‰,年出生儿童为1669万。每年出生1月内有38万人死亡,出生1年之内有54万人死亡。按照全国每年死亡的婴儿有54万人估计,每月死亡婴儿4.5万人。婴儿71%死亡发生在出生1月之内,因此在1月内死亡的有38万人,每月发生1月内死亡的新生儿病例为3.2万人。按照我国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0%计算每月死亡的3.2万人中,有2.8万人接种过乙肝疫苗。每周死亡的新生儿中有6660人接种乙肝疫苗。每天死亡的新生儿中950人接种过乙肝疫苗后.第40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加重反应(案例)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HIV阳性儿童接种卡介苗引起过重反应1例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加重反应

第41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心因性反应(案例)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心因性反应与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无关一起接种乙肝疫苗引发群发性癔症

小结

背景

报告

调查

诊断—心因性反应

第42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癔症(心因性反应)临床表现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头痛、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肢冷、阵发性腹痛运动障碍:阵发性抽搐、下肢活动障碍,四肢强直感觉障碍:肢麻、肢痛、喉头异物感视觉障碍:视觉模糊、一过性复视或一过性失明精神障碍:翻滚、嚎叫、哭闹其它:阵发性嗜睡处置原则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如丧失知觉,促其苏醒苏醒后酌情给予镇静剂暗示治疗物理治疗尽可能在门诊治疗发作频繁不合作者,请精神神经科医生会诊处理第43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群发性癔症临床特点急性群体发病暗示性强发作短暂反复发作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不符,无阳性体征女性、年长儿童居多同一区域,同一环境、同一年龄组、同一精神刺激、同一时间发作预后良好防治对策及措施宣传教育,预防为主排除干扰,疏散病人避免医疗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