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古诗词诵读 单元练习_第1页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古诗词诵读 单元练习_第2页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古诗词诵读 单元练习_第3页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古诗词诵读 单元练习_第4页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古诗词诵读 单元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单元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赏心亭①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

康。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

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回忆引出,写了自己外放四川、陕南,备尝艰辛,度过了不平常的岁月,以

及奉召东行见孝宗,为自己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而喜。

B.颔联中的一个“稳”,一个“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诗人因安

然乘舟渡过黄牛峡,而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

C.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为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面对的又是“瓜步”和"石城”这两处历

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景此地,使诗人忧从中来。

D.本诗前四句由“兴”字点出,后四句为“忧”字包孕。"兴''为诗人赴阙召对,或宿愿得

偿;“忧”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希望渺茫的表现。

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试比较这两

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鬟,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对《登高》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领起全篇。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视线由下而上

又由上而下,动静结合中寓动于静。

B.颔联紧承首联。萧萧而下的木叶,滚滚而来的江水,蕴含着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

酬的悲怆,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由写景转为抒怀。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自己重阳登高、沦落他乡、

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D.全诗四联,起承转合,一气呵成。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诗歌沉郁顿挫,明代

胡应麟称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

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B.《登高》颈尾两联表现情感.诗人从时空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道多病残生。尾

联又写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C.《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

湖的愿望,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杜甫的诸多感慨。

D.《登岳阳楼》颈联叙述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狭而广。尾联笔力一转,以“戎马关

山北”的博大胸襟,与颔联恢弘伟丽的自然气象相得益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盘。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怀古,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对其兴亡发出意味深

长的感叹。

B.“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写景极妙: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

动静相生。

C.“至今商女”等句化用杜牧诗句,感叹以商女为代表的普通人不知亡国恨,对其表现

出失望之情.

D.本词有描写,有议论,寄托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有着宋人以散文入

词的特点。

6.上阕所写之景壮丽可喜,下阕“寒烟衰草凝绿”则凄凉无限,但两者并不矛盾,原因

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各题。

念奴娇•过洞庭①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

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路过

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

7.根据这首词字数的多少,可以判断这首词是()

A.长调B.中调C.小令D.双调

8.下列对这首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运用了比喻、夸张和对偶的修辞。

B.两首词绘景不同,词调一致,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C.两首词都是慷慨凄壮中尽显激越旷逸。

D.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皆是仕途受挫,寄情于景,含蓄蕴藉。

9.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

为杰特。“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是如何刻画词人形象的?

阅读以下两首格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登高》一诗押韵的字有个。()

A.2B.3C.4D.5

11.下列对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岳阳楼》:以阔大之景引发社稷之思。

B.《登高》:以神奇瑰丽之景反衬悲凉之情。

C.《登岳阳楼》:以不幸的"无'’和幸运的“有”相对比形成艺术张力。

D.《登高》:颈联以“萧萧"“滚滚''两组叠词营造如泣如诉的艺术效果。

12.请概述《登岳阳楼》一诗末尾两联所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诗略

登岳阳楼①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诉②,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

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时所写。②圻ch。,分裂。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

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B.《登高》颈联诗人点明题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

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C.《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

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D.《登岳阳楼》颈联叙述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而狭。尾联笔力一转,以“戎马关

山北”的博大胸襟,与颔联恢弘伟丽的自然气象相得益彰。

14.结合作者写作这两首诗时的境况,分析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堤,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

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B.《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

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登高》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

歌所抒之情缠绵徘恻,动人心弦。

D.《登岳阳楼》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却只能

倚窗北望,涕泗交流。“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呼应,收束全诗,从而使全诗浑然

一体。

16.结合作者的境况,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其一)

王安石

霸主①孤身取二江②,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③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④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霸主: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②二江:宋代江南东路和

江南西路的简称,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③东府:指东晋简文帝的丞相,

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④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

作。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揭示建都金陵的诸国兴亡相继,创业艰辛但难守成的历史现象,

引发怀古之情。

B.颔联冷静分析首联所提的历史现象的原因,所表达之意与欧阳修所说的"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极为相似。

C.颈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述说南朝旧事,那金陵城东府城如今只剩下几间佛寺了。如

今这十里秦淮,依旧画舫不断,但无人再唱《后庭花》。

D.尾联用典,借“黍离”“麦秀”表达昔盛今衰的悲叹,但作者也认为这千百年来亡国更

替是很常见的现象。

18.本诗与王安石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虽内容相似,但作者对金陵的感怀略有不

同。试分析本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表达的观点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

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②嗟荣辱。六朝旧事随

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谩,同“漫”,徒然。

19.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诗开篇借《玉树后庭花》言隋兵灭陈的史事,直扣“怀古”,笔力集中;王词以“登

临送目”四字领起,“初”字吟味,“肃”字点醒,笔力遒劲。

B.许诗结尾发表议论,写今日金陵只有山川地势与六朝相似,暗示世事多变;王词以

典作结,责怪之流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自己亦陷入对兴亡荣辱的慨叹中。

C.许诗用字精妙,如"拂''字写出石燕掠雨穿云的轻盈姿态王词用典贴切,如“门外楼

头''化用杜牧的“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点出"怀古”之意。

D.许诗首联“王气终”与尾联“豪华尽”前后相应,浑写大意,照应标题;王词上阕为词

人登临后所见的眼前之景,色彩丰富、动静相宜,情景交融。

20.两处划线句写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漱。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

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①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21.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含蓄委婉B.明快俊逸C.自然朴素D.雄奇瑰丽

2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

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B.“表里俱澄澈”与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异曲同工,表现了作者光明磊落的高尚

情操。

C.“孤光自照”,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不为人所了解的孤独彷徨的心境。

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三句境界开阔,气势雄浑,想象奇特,真

可谓神来之笔。

23.苏轼《赤壁赋》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同写在受谗被贬之际,都描写月明

水光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宋】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②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二江:宋朝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

②东府:位于金陵城中,曾是东晋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③泰离麦秀:

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当年的宗庙宫室长满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黍离》;殷朝

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麦秀歌》。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盘。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

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4.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揭示建都金陵的王朝兴亡交替、创业艰辛而难以守成的历

史事实,引发怀古之情。

B.王诗颈联虚写,以丰富的想象述说前朝旧事,“东府”"后庭''的典故,表达对荒淫逸

乐以致亡国的感慨。

C.王词上片绘景,以“登临送目”统领全篇,勾勒了水、陆、空的壮阔场面;下片怀古

抒情,表达深沉之叹。

D.两首怀古之作体现了作者的学识,也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可见作者的睿智

和匡时忧国的怀抱。

25.两首诗歌同为金陵怀古,表达了哪些相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

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里澄江似练“,“千里”两字上承,登临送目”登高远望,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的全景描写。

B.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所见,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意境开阔,

确是一幅优美的金陵风景图。

C.“念往昔”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感慨的是六朝竞逐奢靡繁华

而至于灭亡。

D.“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两句转向议论,作者同古代文人一样登高怀古,面对历

史兴亡荣辱发出深沉的感慨。

27.词人“叹门外楼头”中“叹”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8.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

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上片衰败的秋景与下片六朝的繁华对比,抒发了作者的无限慨叹。

B.“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以比喻的手法写出江面明净、山峰挺拔。

C.“谩嗟荣辱”陈说空谈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

D.作者关注国家前途命运,要通过奋起变革避免重蹈覆辙。

(2)赏析“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一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盘。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

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后退居金陵之时。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

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

《玉树后庭花》。

2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

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千里,,“翠峰,,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

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

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

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30.结合作品,对下片划线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盘。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

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金陵怀古(其四)

王安石

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上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蝶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

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31.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词人凭栏远眺,一片明净肃杀

的秋色映入眼帘,让这篇登高怀古之作顿显不凡气势。

B.“彩舟”“云淡”色彩鲜明,“星河”“鹭起”,虚实相生。这两句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

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诗人和读者的观察视野。

C.“千古凭高”二句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

荣辱的小圈子,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D.“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出了六朝的风云变幻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

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寄寓作者兴叹。

3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与《金陵怀古(其四)》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

合诗句加以分析。

二、小阅读-课内

33.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下题。

游园

王实甫

【皂罗袍】原来婉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

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和词牌一样,曲牌是曲的音乐谱式,比如元杂剧的每一折,

都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成的一套曲子。

B.曲词前四句借美景无人欣赏来暗示主人公青春萌动的心理,也让细腻敏感的林黛玉

感慨缠绵,点头自叹,认定是“戏中的好文章

C.“朝飞”之后十六字,赏春美景画面感十足,通过景物实写,细摹出幽禁在深闺的“锦

屏”女子终得自由赏玩外部世界的喜悦心情。

D.本段唱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美好的春色和微妙的情感交织互映,自然写出女主人

公面对美景暗自惊诧,转而对景自怜的情绪流转。

34.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成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盘。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②嗟荣辱。六朝旧

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谩,同“漫”,徒然。

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诗开篇借《玉树后庭花》言隋兵灭陈的史事,直扣“怀古”,笔力集中;王词以“登

临送目”四字领起,“初”字吟味,“肃”字点醒,笔力遒劲。

B.许诗结尾发表议论,写今日金陵只有山川地势与六朝相似,暗示世事多变;王词以

典作结,责怪商女之流不知亡国之恨,自己亦陷入对兴亡荣辱的慨叹中。

C.许诗用字精妙,如"拂’'字写出石燕掠雨穿云的轻盈姿态王词用典贴切,如“门外楼

头”化用杜牧的“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点出“怀古”之意。

D.许诗首联“王气终”与尾联“豪华尽”前后相应,浑写大意,照应标题;王词上阕为词

人登临后所见的眼前之景,色彩丰富、动静相宜,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ɪ.B2.(1)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

(2)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

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

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3.A4.D

5.C6.①上阕所写之景是从宏观角度写的,画面宽广,视野开阔,景象自然壮美,而下

阕,寒烟衰草凝绿''则是局部之景,具体到了雾气与衰草之上,画面小,在秋天,草自然要衰,

这是写实,景色确乎显得凄凉。②上阕所写之景是登临送目时所见之景,与作者喜爱大好

河山的心情相吻合,故壮丽可喜;而下阕“寒烟衰草凝绿”则是想到历史兴亡、六朝破灭后看

到的景象,那里已心生凄恻之感,故显得凄凉。

7.A8.D9.上阕“玉鉴琼田三万顷”“表里俱澄澈“以景衬人,表面写洞庭之景,暗含词

人内心的境界,写出词人的光明磊落下阕“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采用用典和比喻的写法,

写出词人光明磊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的人格“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采用侧

面衬托和一语双关的写法,表现了词人宽广的志士胸怀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采用想象和夸张的写法,用丰富而雄阔的意象表现词人身处逆境

而从容沉稳和博大的胸襟;“扣弦独啸,不知今夕何夕”采用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对自然、对

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无限感慨。

10.D11.B12.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关心百姓疾苦,自己却报国无门,表达了

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13.B14.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

伤心。(意思对即可)

15.C16.个人境况: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

感情:时值战争未平、国家多难,因而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

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17.C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