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_第1页
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_第2页
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_第3页
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_第4页
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2024/3/27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绪论任务目标任务描述1.了解:汽车的发展及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2.熟悉:汽车的整体构造及定义。3.掌握: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4.学会:汽车的分类方法。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至今100余年,没有哪种机械像汽车那样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汽车是借助自身的动力装置驱动,且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车辆。本任务主要讨论汽车的发展、分类、基本行驶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编号规则等。学习任务12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33Syllabus

Doonethingatatime,anddoitwell本章内容合作交流创新[]项目1.1汽车概论项目1.2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41.世界汽车发展史

1.1.1汽车发展概况

(1)汽车的诞生

图1.1古诺三轮机动车图1.2本茨的三轮汽车图1.3戴姆勒的四轮汽车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2)北美汽车工业的发展图1.4福特的T型汽车(3)西欧汽车工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低潮期

二战前西欧汽车市场的特点:技术上保持优势;市场分割;需求多样化,难以形成大批量生产。

二战后,战败国西德、意大利由国家投资大力发展汽车工业。1970年:整个欧洲汽车产量达到1137万辆,超过了美国,形成了世界汽车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6(4)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5)其他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20世纪50-60年代:

组装外国汽车,产量由11万辆增长至187万辆。20世纪70年代:引先进技术,汽车制造水平、产量不断提高,逐步进入国际市场。1980年: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1989年:产量达到1302.5万辆,形成了世界汽车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排名国家汽车产量同比增长(%)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中国1841.8万辆0.84%1850.51万辆2.45%2美国864.6万辆11.7%1304.04万辆10.8%3日本839.9万辆-12.75%421.02万辆-15.06%4德国631.1万辆6.86%350.84万辆9.7.8%5韩国465.8万辆9.0%633万辆10%6印度393.6万辆11.3%329.3万辆8.8%7巴西340.6万辆-6.64363.32万辆3.4%8墨西哥268万辆14.890.59万辆8.69西班牙235.4万辆-1.43%93.14万辆-16.4%10法国229.4万辆2.94268.71万辆-0.68%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72.中国汽车

(1)我国汽车工业的简史与现状

20世纪初,德国赠送给慈禧太后一辆奔驰第二代产品。这是在中国首次出现的汽车。旧中国始终没有发展起汽车工业,只有汽车修理业,解放前我国被称为万国汽车博览会。我国汽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修配、自力更生、技术引进、快速发展时期四个阶段。

1)修配阶段: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8解放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发展汽车工业。在这个时期,汽车制造业依赖国家按计划供应原材料和包销全部产品,缺乏自主开拓的活力,只重视中型货车,而对轿车认识不足,导致我国汽车工业“缺重少轻”和“轿车基本空白”的缺陷。

1985年中共中央在“七五”计划建议书中提出了要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方针,1987年国务院又确定了发展轿车工业来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战略。1987年和1988年国务院决策集中力量建设“三大”、“三小”轿车生产基地。三大轿车基地为一汽Audi、二汽Citeroen、上海Santana。3)技术引进阶段:2)自力更生阶段: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94)新的发展时期:图1.5中国汽车近十年汽车产量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103.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

提高汽车的经济性,发展节能汽车。(1)发展节能汽车推动汽车控制电子化,提高性能,降低公害。(2)推动汽车控制电子化如通过改善视野、采用安全曲面玻璃及阻燃内饰材料、人机工程学应用、优化座椅及操纵机构设计等可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3)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现代化的汽车产品出自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和生产手段。(4)采用CAS、CAD、CAE、CAM、CAT等技术现代汽车上所采用的新材料主要是工程塑料、轻质铝合金、高强度合金钢等。(5)汽车的轻量化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111.汽车的定义1.1.2汽车类型

(1)汽车的诞生

现行国家标准GB/T3730.1-2001中对汽车定义为:由自身的动力装置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车辆,其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标准SAEJ687C中对汽车的定义是:由本身动力驱动,装有驾驶装置,能在固定轨道以外的道路或地域运送客货或牵引车辆的车辆。

日本工业标准JISK0101中对汽车的定义是:自身装有发动机和操纵装置,不依靠固定轨道和架线能在陆上行驶的车辆。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121.汽车的分类1.1.2汽车类型

(1)按用途分类

分类说明图例车身车顶座位车门车窗乘用车轿车普通乘用车封闭硬顶≥424活顶乘用车可开启硬顶软顶≥424≥4高级乘用车封闭硬顶≥446≥6小型乘用车封闭硬顶≥22≥2敞篷车可开启硬顶软顶≥224≥2舱背乘用车封闭硬顶≥424≥2车身后部有一个舱门旅行车封闭硬顶≥424≥4多用途乘用车座位数超过7个,多用途短头乘用车短头越野乘用车可在非道路上行驶专用乘用车专门用途(救护车、旅居车、防弹车、殡仪车)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13分类说明图例车身车顶座位车门车窗商用车客车小型客车载客,≤16座(除驾驶员座)城市客车城市用公共汽车长途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旅游用车铰接客车有两节刚性车厢铰接组成的客车无轨电车经架线有电力驱动的客车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14分类说明图例车身车顶座位车门车窗商用车客车越野客车可在非道路上行驶的客车专用客车专门用途的客车半挂牵引车牵引半挂车的商用车货车普通货车敞开或封闭的载货车多用途货车驾驶座后可载3人以上的货车全挂牵引车牵引杆式挂车的货车越野货车可在非道路上行驶专用作业车特殊工作的货车(消防车、救险车、垃圾车、应急车、街道清扫车、扫雪车、清洁车等)专用货车运输特殊物品的货车(罐式车、乘用车运输车、集装箱运输车等)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15(2)按乘客座位数及汽车总质量分类国家标准GB/T15089-2001按乘客座位数及汽车总质量对汽车进行了分类。汽车类型乘客座位数厂定汽车最大总质量/t说明M类至少有四个车轮并且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M1类≤9_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M2类≤9≤5.0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9个,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t的载客车辆M3类>9>5.0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9个,且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5.0t的载客车辆N类至少有四个车轮并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N1类_≤3.5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t的载货车辆N2类_>3.5-12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t,但不超过12t的载货车辆N3类_>12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12t的载货车辆O类挂车(包括半挂车)O1类_≤0.75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0.75t的挂车O2类_>0.75-3.5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0.75t,但不超过3.5t的挂车O3类_>3.5-10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t,但不超过10t的挂车O4类_>10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lot的挂车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161.1.3汽车总体结构1.汽车总体构造的组成图1.6典型轿车的总体构造1-发动机;2-悬架;3-空调装置;4-转向盘;5-车身;6-转向驱动轮;7-制动器;8-变速器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17(1)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它使输送进来的燃料燃烧而发出动力的部件。在现代汽车上广泛应用的发动机是往复活塞式汽油和柴油内燃机,它一般是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仅用于汽油内燃机)和起动系组成的。58%(2)底盘

底盘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按驾驶员的操纵而正常行驶的部件。它是汽车的基体,发动机、车身、电器与电子设备及各种附属设备都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底盘上。汽车底盘主要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大部分组成。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18(3)车身

车身既是驾驶员工作的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总成。它有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之分。车身主要包括发动机罩、车身本体及副车架,还包括货车的驾驶室和货箱以及某些汽车上的特种作业设备。58%(4)电器与电子设备

电器设备包括电源组(蓄电池、发电机)、发动机起动设备、发动机点火设备、照明和信号装置、空调、仪表、刮水器、音像设备、门窗玻璃电动升降设备等。电子设备包括导航系统、电控燃油喷射及电控点火设备、电控自动变速设备、电子防抱死制动设备(ABS)、电子驱动防滑设备(ASR)、车门锁的遥控及自动防盗报警设备等各种人工智能装置。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19(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

传统的布置形式。部分轿车和部分客车、大多数货车采用这种布置形式。(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具有整车质量小、地板高度低、结构紧凑、高速行驶时操纵稳定性好等优点。2.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4)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5)全轮驱动(nWD):方程式赛车和大多数跑车采用的布置形式。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车内噪声小等优点。

少数轿车、大型客车的布置形式。越野汽车常采用的布置形式。目前,部分轿车也采用。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201.驱动力1.1.4汽车行驶原理

式中:ig为变速器传动比;i0为主减速器传动比;为传动效率;Mt力图使驱动轮转动。从而使轮缘对路面产生一切向力F0:汽车的驱动力: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212.行驶阻力

(1)滚动阻力Ff

式中:Ga为汽车的总重力;ρ为滚动阻力系数,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一般有f=

0.06~0.1。(2)空气阻力(风阻)Fw

式中:CD为空气阻力系数;ρ为空气密度;A为汽车迎风面积;Vr为汽车与空气相对速度。影响空气阻力的因素主要有汽车形状、迎风面积和车速。空气阻力是主要阻力,占整个行驶阻力的60%。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22(3)坡度阻力Fi

式中:α为坡度角。(4)加速阻力Fi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j为汽车前进速度;为旋转质量转换系数。

当汽车上坡时,重力沿坡道的分力称为坡度阻力。即:坡度,当公路的坡度较小时,所以,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233.汽车行驶满足的条件

当驱动力等于阻力之和时,汽车匀速行驶,当驱动力大于阻力之和时,汽车才能起步或加速行驶;当驱动力小于阻力之和时,汽车无法起步或减速行驶。所以得出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驱动条件为: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58%244.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式中:G为车轮所承受垂直于路面的法向力,指汽车总重力分配到驱动轮上的那部分;φ为附着系数。由此可知,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附着条件:则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通常把车轮与路面之间的相互摩擦以及轮胎花纹与路面凸起部的相互作用综合在一起,称为附着作用。由附着作用所决定的阻碍车轮滑转的最大力称为附着力,用表示。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1汽车概论255.影响附着力的因素在冰雪或泥泞路面上,由于附着力很小,汽车的驱动力受附着力的限制而不能克服较大的阻力,导致汽车减速甚至不能前进。即使加大节气门开度,或变速器换入低挡,车轮也只会滑转而驱动力仍不能增大。为了增加车轮在冰雪路面的附着力,可采用特殊花纹轮胎或在普通轮胎上绕装防滑链,以提高其对冰雪路面的抓着能力。非全轮驱动汽车的附着重力只是分配到驱动轮上那部分汽车总重力;而全轮驱动汽车的附着重力则是全车的总重力,因而其附着力较前者显著。附着力决定于附着系数和驱动轮的附着重力。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Agenda26汽车的发展和分类汽车总体构造的组成和布置形式汽车的基本行驶原理项目1.1小节2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2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271.2.1汽车主要技术参数

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除了整车质量外,还包括燃料、润滑油、冷却液、随车工具、备用车轮及备品等的质量,但不包括人员和货物。为了说明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经常用下列参数来表示:

整备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最大总质量(kg)最大总质量和整车整备质量之差。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空载和满载时的整车质量分配到各个车轴上的百分比(对汽车的牵引性、通过性、制动性、操纵性和稳定性等主要性能以及轮胎的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汽车的轴荷分配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2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28指载货汽车的装载量与其整备质量之比。它表明单位汽车整备质量所承受的汽车装载质量。汽车整备质量利用系数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在汽车前、后最外端突出部位的两垂面间的距离。车长L(mm)平行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车辆两侧固定突出部位(除后视镜、侧面标志灯、方位灯、转向指示灯等)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车宽B(mm)车辆支承平面与车辆最高突出部位相抵靠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车高H(mm)汽车直线行驶位置时,同侧相邻两轴的车轮落地中心点到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两条垂线间的距离。轴距L1,L2(mm)学习任务1绪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项目1.2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车辆识别代号29在支承平面上,同轴左右车轮两轨迹中心间的距离(轴两端为双轮时,为左右两条双轨迹的中线间的距离)。轮距A1,,A2(mm)在直线行驶位置时,汽车前端刚性固定件的最前点到通过两前轴线的垂面间的距离。前悬S1(mm)汽车后端刚性固定件的最后点到通过最后车轮轴线的垂面间的距离。后悬S2(mm)满载时,车辆支承平面与车辆最低点之间的距离。最小离地间隙C(mm)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