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生物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成荒漠化因素的是()A.干旱 B.滥垦 C.大风吹扬 D.退耕还林【答案】D【解析】【分析】全球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详解】ABC、干旱使降水量减少,滥垦导致林木减少,水土保持能力降低,大风吹扬会导致沙土增多,均会导致荒漠化,ABC错误;D、退耕还林属于保护土地资源的行为,不会导致荒漠化,D正确。故选D。2.内环境不能为细胞提供()A.合适的温度 B.适宜的pHC.一定的离子浓度 D.适量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BC、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其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调节物质,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供应,可以为细胞提供合适的温度、适宜的pH和一定的离子浓度,ABC正确;D、人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此外也可存在于线粒体中,内环境不能为细胞提供适量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3.下列选项中不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共同特征的是()A.都具有一定的边界 B.都有一定的营养结构C.都有一定的物种类型 D.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生物群落由存在于自然界一定范围或区域内并互相依存的一定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种群的生存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又称无机环境、物理环境,如各种化学物质、气候因素等。【详解】A、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都占有一定的空间,都有一定的边界,A不符合题意;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被称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此可见,只有生态系统只有营养结构,B符合题意;CD、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都有生物,都有一定的物种类型,都适用于一定的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形态多样的金鱼品系是由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能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鱼与野生鲫鱼是两个不同的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产生多种变异C.人工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人工选择使种群内个体保持随机交配【答案】C【解析】【分析】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详解】A、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能产生可育后代,金鱼与野生鲫鱼是同一物种,A错误;B、人工选择可以积累人类喜好的变异,淘汰人类不喜好的变异,只对金鱼的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不能使金鱼发生变异,B错误;C、人工选择可以积累人类喜好变异,淘汰人类不喜好的变异,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D、人工选择具有主观因素,不能使种群内个体保持随机交配,D错误。故选C5.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调控轴的活动中,0.1μ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使腺垂体释放lu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再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40μg糖皮质激素,最终可产生约6000ug的糖原储存的细胞效应。以上事实不能说明()A.激素微量而高效 B.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活动C.激素通过调控轴定向运输 D.激素的信号可以逐级放大【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详解】AD、分析题意,0.1μg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使腺垂体释放

lu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再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

40μg糖皮质激素,最终可产生约6000ug的糖原储存的细胞效应,该过程说明激素的信号可以逐级放大,且0.1μg就可产生较大的生理效应,说明激素微量而高效,AD正确;B、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够调节血糖变化,说明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活动,B正确;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而非定向运输,C错误。故选C。6.中间复合物学说认为,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酶(E)与反应底物(S)首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ES),该过程是可逆的,然后ES再生成产物(P),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E+SES→P+EA.E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或RNAB.E能降低酶促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ES的形成过程体现了酶的专一性D.P的种类不受E类型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解】A、E是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的是RNA,A正确;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C、酶(E)与反应底物(S)首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ES),这一过程为特异性结合,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正确;D、P的种类受E类型的影响,如蛋白质在不同的肽酶水解下,有的是断裂某些氨基酸羧基端的肽键,有的是断裂某些氨基酸氨基端的肽键,D错误。故选D。7.如图是某基因在细胞核内进行表达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属于真核基因的转录过程B.延伸过程核苷酸添加至模板链的3ˊ端C.起始过程RNA聚合酶与启动部位结合D.终止后RNA须经加工后才能用于翻译【答案】B【解析】【分析】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转录的主要场所:细胞核。3、转录的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与转录有关的酶:RNA聚合酶;能量:ATP。4、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详解】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且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因此该过程属于真核基因的转录过程,A正确;B、转录是以D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核苷酸添加至子链的3ˊ端,B错误;C、转录时RNA聚合酶与基因的启动子结合后开始对基因进行转录,C正确;D、转录终止后的RNA为非成熟的RNA,须经加工后才能用于翻译,D正确。故选B。8.微管蛋白聚合体是细胞骨架、鞭毛、纤毛等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抗癌药物长春碱能够阻止微管蛋白聚合,另一种抗癌药物紫杉醇能够阻止微管蛋白聚合体解聚,两种药物都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长春碱阻止染色体的复制B.长春碱作用与秋水仙素类似C.紫杉醇能够阻止纺锤体的形成D.紫杉醇主要在间期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详解】A、长春碱主要在分裂前期发挥作用,抑制微管蛋白聚合,不能阻止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B、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长春碱能够阻止微管蛋白聚合,从而影响纺锤体形成,故长春碱作用与秋水仙素类似,B正确;CD、紫杉醇是阻止纺锤体等结构解体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时期是末期,CD错误。故选B。9.某植物细胞膜上的质子泵介导H⁺的跨膜运输,在膜两侧形成H⁺浓度差,以驱动蔗糖跨膜转运,机理如下图所示,图中①表示质子泵,②表示以H⁺浓度差为驱动力转运蔗糖的载体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离子通过①的转运属于扩散B.②转运蔗糖的速率不受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C.①和②发挥作用时形变的机理不同D.①和②均在内质网中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1、主动运输的条件: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方向: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的意义: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2、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这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称为转运蛋白。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详解】A、氢离子通过①跨膜运输需要借助载体蛋白,还需要消耗ATP,属于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A错误;B、②转运蔗糖的速率受H+膜两侧浓度梯度影响,而H+建立膜两侧浓度提出需要ATP水解供能,而ATP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因此②转运蔗糖的速率间接受到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B错误;C、①为载体蛋白,②为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分子与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后改变形状,而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C正确;D、①为载体蛋白,②为通道蛋白,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D错误。故选C。10.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大利亚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为解决欧洲兔带来的问题,人们相继引入了狐狸和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该草原上欧洲兔和袋鼠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到d年,欧洲兔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0到d年,袋鼠数量变化是与欧洲兔相互竞争的结果C.引入狐狸,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欧洲兔的种群数量下降D.引入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开始欧洲兔急剧增加,呈现J型曲线,而袋鼠减少,引入狐狸后,欧洲兔数量小幅度减少,而袋鼠仍然减少,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数量减少,而袋鼠的数量恢复,说明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详解】A、逻辑斯谛增长是指在空间有限、资源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0到d年,欧洲兔的数量受到资源空间和其他生物的制约,其数量变化符合逻辑斯谛增长,A错误;B、0到d年,袋鼠数量变化除受到欧洲兔竞争的影响,也受到狐狸捕食的影响,B错误;C、引入狐狸后,起初欧洲兔种群数量下降,一段时间后欧洲兔的种群数量上升,说明引入狐狸并没有通过反馈调节使欧洲兔的种群数量下降,C错误;D、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数量下降,袋鼠的数量增加,有利于原有物种的恢复,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D正确。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陈振辉等科学家在《自然》上撰文报道,斑马鱼幼鱼表面上皮细胞(SEC)能在DNA不复制的情况下随机分配染色体,分裂2次产生4个子细胞。这个过程与皮肤表面张力增大导致Piezol离子通道开放有关,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这种“无复制分裂”能保障快速生长中幼鱼的体表覆盖。11.斑马鱼幼鱼表面上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水 B.无机盐 C.蛋白质 D.糖类12.下列关于“无复制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子SEC细胞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无复制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机理不同C.无复制分裂能保证亲子代细胞遗传信息的一致性D.Piezol离子通道开放的直接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答案】11.A12.B【解析】【分析】1、细胞鲜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2、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分裂期(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①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②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的结构,因此赤道板在显微镜下看不到)上。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④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11题详解】细胞鲜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因此斑马鱼幼鱼表面上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A正确。故选A。【12题详解】A、斑马鱼幼鱼表面上皮细胞(SEC)的DNA不复制,分裂2次产生4个子细胞,图中子SEC细胞中不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即全部子SEC细胞不含斑马鱼全套的遗传物质,A错误;B、无复制分裂的DNA不复制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因此无复制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机理不同,B正确;C、无复制分裂中亲代的遗传信息比子代多,不能保证亲子代细胞遗传信息的一致性,C错误;D、Piezol离子通道开放的直接原因与皮肤表面张力增大有关,Piezol离子通道开放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故选B。13.下图表示HIV入侵人体后,人体内的HIV和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②依次表示HIV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变化B.第0—9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C.第0—9年,相应的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曲线②相同D.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并破坏辅助性T细胞主要发生在第2—9年【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随着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细胞逐渐减少,并伴有一些症状出现,如淋巴结肿大,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详解】A、HIV入侵人体后,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逐渐降低,HIV浓度逐渐升高,则曲线①、②依次表示辅助性T细胞浓度和HIV浓度变化,A错误;B、一开始,HIV浓度降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较强,随后随着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则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B错误;C、第0—9年,相应的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曲线①类似,C错误;D、由图可知,第2—9年HIV浓度逐渐增加,说明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并破坏辅助性T细胞主要发生在第2—9年,D正确。故选D。14.如图为人体脊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从脑发出并沿脊柱向下延伸B.①主要为上下纵行的神经纤维C.②中有多种基本反射的反射中枢D.③是由传入神经元组成的脊神经【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为白质,②为灰质,③为脊神经,据此答题。【详解】A、脊髓从脑发出,并沿着脊柱向下延伸,脊髓的内部分为两个区域:灰质和白质,A正确;B、①为白质,白质围在灰质四周,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主要为上下纵行的神经纤维,色泽白亮,B正确;C、②为灰质,脊髓的灰质中有很多神经中枢,可以完成某些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基本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等,C正确;D、脊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D错误。故选D。15.相对多度表示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过程中,相对多度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一致B.①、③时刻,甲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性相同C.②时刻,甲和乙的种群密度相等D.④时刻,演替至顶极群落【答案】C【解析】【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叫做群落的演替。演替的方向一般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方向进行的,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详解】A、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般是逐渐增加后趋于稳定,与图中相对多度变化趋势不同,A错误;B、①时刻,甲物种继续增加,为优势物种,③时刻,甲物种逐渐减少,优势地位被逐渐取代,因此①、③时刻,甲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性不同,B错误;C、②时刻,甲和乙植物的相对多度相同,则甲和乙的种群密度相等,C正确;D、④时刻,只反应出甲乙相对多度减少至较低水平,但并未体现出演替至顶极群落,D错误。故选C。16.植物接受环境刺激后,体内可通过激素来传递信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环境下,植物通过增加脱落酸的分泌,进而引起气孔关闭B.严寒环境下,植物通过增加乙烯的含量,进而加快叶片的脱落C.光照刺激下,植物通过改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进而表现出向光性D.不同光周期刺激下,植物通过改变光敏色素的结构,进而调节开花基因的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详解】A、植物在遇到干旱时,叶片表面的气孔会关闭,以减少水分蒸腾,科学家发现在气孔关闭过程中,组成气孔的两个保卫细胞中的脱落酸和活性氧含量升高,A正确;B、当植物体在面临严寒、旱涝、有害物质、机械压力、损伤或感染等各种不利的环境条件时,乙烯的释放量都会增加。增加的乙烯会加快受上述环境因素影响的叶片或者果实的脱落,从而增强植物体的抗逆性,B正确;C、光照刺激下,植物通过改变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向光性,C错误;D、光敏色素能感受光照发生形式(结构)转变成活性物质,进而调节开花基因的表达,D正确。故选C。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鲸类动物的尸体、尸体坠落的过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等统称为鲸落。鲸落主要经历4个阶段:移动清道夫阶段(食腐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会迅速聚集到鲸落附近,清除软组织);机会主义者阶段(大量异养细菌和无脊椎动物聚集在骨骼和周围的沉积物上,啃食残余的部分);化能自养阶段(裸露出富含脂质的鲸骨,鲸骨的降解利用主要由厌氧细菌完成。在骨表面和内部生长着大量异养和化能自养细菌);礁岩阶段(鲸落的有机物质耗尽后,最终成为适宜生物定居的礁岩出现新的群落)。17.下列关于鲸落四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移动清道夫阶段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B.机会主义者阶段动物生存依赖于净初级生产量C.化能自养阶段硝化细菌大量繁殖D.礁岩阶段生物量为零18.鲸落的四个阶段,不经历()A.群落的演替 B.优势种的更迭C.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D.总次级生产量逐步增加【答案】17.A18.D【解析】【分析】群落演替的概念特点和标志: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特点:群落的演替长期变化累积的体现,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或有序的。标志: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类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17题详解】A、移动清道夫阶段是指食腐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会迅速聚集到鲸落附近,清除软组织,该阶段中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A正确;B、机会主义者阶段动物生存依赖于净次级生产量,B错误;C、化能自养阶段中鲸骨的降解利用主要由厌氧细菌完成,硝化细菌是好氧性细菌,C错误;D、礁岩阶段是指鲸落的有机物质耗尽后,最终成为适宜生物定居的礁岩出现新的群落,礁岩阶段的生物量不为零,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A、群落演替是指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鲸落的四个阶段,发生群落的演替,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在鲸落的四个阶段中,不同的生物轮流成为优势种,即该过程中发生优势种的更迭,B正确;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在鲸落的四个阶段中,会发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C正确;D、在鲸落的四个阶段中,总次级生产量逐步减少,D错误。故选D。19.当病原体被抗体包被形成的颗粒较大而无法被巨噬细胞吞噬时,表达FcR的NK细胞可释放胞毒颗粒裂解病原体,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的抗体可由不同种类的效应B细胞产生B.①中抗体与③中FcR均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C.③中NK细胞分泌的胞毒颗粒属于白细胞介素-2D.由图可知,NK细胞属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对于入侵到细胞内的抗原,机体先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释放其中抗原,再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详解】A、一种病原体表面可能有多种抗原,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一种效应B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则①中的抗体可由不同种类的效应B细胞产生,A正确;B、图中的抗原被抗体包被,NK细胞表达的FcR识别的是抗体,B错误;C、③中NK细胞分泌的胞毒颗粒属于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C错误;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而图中NK细胞作用于被抗体包被形成的病原体颗粒,因此不属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错误。故选A。20.人类的GJB6基因表达为耳蜗细胞膜的离子通道蛋白,该基因突变可导致耳聋。下表是对小李(患者)及部分听力正常的家庭成员GJB6基因检测的结果(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小李家族GJB6基因检测结果检测对象小李父亲母亲祖父祖母GJB6基因一十+十+突变基因十?十十一注:“+”表示个体有相应基因,“-”表示个体无相应基因,“?”表示未确定基因是否存在A.仅通过祖父或祖母的基因组成就可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B.若小李只有一个突变基因,则父亲携带致病基因C.若小李有两个致病基因且为男性,则父亲基因型为XAYaD.若小李有两个致病基因且为女性,则小李可能有两种基因型【答案】D【解析】【分析】1、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详解】A、祖父祖母及父亲和母亲均表现为正常,不能判断致病基因显隐性,但根据小李和父亲母亲可判断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用字母a表示,A错误;B、若小李只有一个致病基因,根据母亲含有致病基因,则小李的基因型为XaY,父亲正常,基因型为XAY,不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C、若小李有两个致病基因且为男性,则其基因型为aa或XaYa,则父亲的基因型为Aa或XAYa,C错误;D、若小李有两个致病基因且为女性,则其基因型为aa或XaXa,当其基因型为aa,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当其基因型为XaXa,双亲的基因型为XaYA×XAXa,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21.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微塑料(直径小于5mm的含碳有机物)。它们以颗粒等形态释放到环境中,对陆地生态系统等带来不良影响,下图表示某地区部分微塑料的迁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陆地生态系统主要以___________食物链为主。请写出图中有四个营养级的两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土壤微塑料进入植物的途径有根系吸收和_________________。微塑料进入生物群落后,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比对其他生物更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可降解微塑料,并会在其周围形成新的微生物群落。该群落与__________相互作用可形成个微型生态系统(也称为塑料圈),塑料圈能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塑料圈不能长期持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微塑料进入土壤后,土壤生态系统短期内未受到显著影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能力。(4)请写出条缓解微塑料污染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腐食②.微塑料→蚯蚓→家禽→人类③.植物→无脊椎动物→家禽→人类(2)①.体表吸收或叶片吸收等②.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处于更高位的营养级(3)①.非生物环境(无机环境)②.微塑料③.塑料圈中塑料所含的有机物是有限的④.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或自我调节能力,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重视塑料制品的回收和处理【解析】【分析】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这些难以降解的化合物可被植物吸收,然后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会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小问1详解】任何生态系统中都有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阳光不能纳入食物链,食物链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链中间不能做任何停顿,否则不能算作完整的食物链,由图可知,有四个营养级的两条食物链为:微塑料→蚯蚓→家禽→人类、植物→无脊椎动物→家禽→人类。【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土壤微塑料进入植物的途径有根系吸收、体表吸收、叶片吸收等。微塑料难以降解,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会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处于更高位的营养级,因此微塑料进入生物群落后,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比对其他生物更严重。【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该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可形成个微型生态系统(也称为塑料圈),塑料圈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微塑料。塑料圈中塑料所含的有机物是有限的,因此塑料圈不能长期持续。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力,当微塑料进入土壤后,土壤生态系统短期内未受到显著影响。【小问4详解】缓解微塑料污染的建议:不使用或少使用含塑料的生活用品,使用性质类似的环保材料代替;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减少农用地膜的使用;尽可能生产或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塑料制品。22.棉铃是棉花子房逐渐膨大形成的果实,子房膨大过程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邻近叶片。为研究棉花去棉铃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具有10个以上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的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₂固定速率以及叶片中蔗糖和淀粉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反应产生的NADPH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的载体。碳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在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将CO₂还原为_____________,进而形成其他有机物运输到棉铃中。(2)由图1可知,本实验的空白对照组植株叶片CO₂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__,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升高,叶片CO₂固定速率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2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升高,淀粉含量逐渐高于蔗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棉花植株,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可将细胞壁周围的蔗糖水解。结果发现,转基因棉花植物会出现严重的短根、短茎和棉铃产量下降等现象。上述现象说明光合作用产物是以_____________形式运输到根、茎等非光合部位。细胞壁上蔗糖酶会导致叶肉细胞外_____________含量升高,这些物质被叶肉细胞吸收后,会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5)研究发现,在某部位施用外源细胞分裂素后,光合产物能更多地向该部位运输。某研究小组想通过给叶片提供¹⁴CO₂并追踪测定放射性强弱的方法来验证这一观点,以便为棉花增产提供实验依据。若以棉花植株为实验材料,并以棉铃中的放射性的强度为检测指标,进行实验,请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氢(H+、电子)②.三碳化合物(三碳糖)(2)①.28②.光合产物利用减少,产物积累,导致光合速率下降(3)三碳糖更多地转化为淀粉(4)①.蔗糖②.葡萄糖和果糖③.抑制(5)将叶片和棉铃的生长状态一致的棉花植株随机均分两组,一组棉铃上涂抹少许细胞分裂素,另一组涂抹等量蒸馏水,两组叶片均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棉铃中的放射性的强度【解析】【分析】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类囊体薄膜的外表面接受光照,吸收光能,图示类囊体薄膜的上面接受光,所以类囊体薄膜的上侧是叶绿体基质,下侧是类囊体腔,还有一部分H+被PQ从叶绿体基质转运至类囊体腔,类囊体腔的H+跨膜运输向叶绿体基质时能驱动ATP酶利用ADP和Pi合成ATP。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这些ATP将参与第二个阶段合成有机物的化学反应。2、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C5结合,这个过程称作CO₂的固定。一分子的CO2被固定后,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这些C5又可以参与CO2的固定。这样,暗反应阶段就形成从C5到C3再到C5的循环,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暗反应过程也称作卡尔文循环。【小问1详解】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以后,能产生高能电子,高能电子最终与H+、NADP+在类囊体薄膜上结合形成NADPH,因此光反应产生的NADPH实质上是H+、电子的载体。碳反应阶段,在酶的催化作用下,1个CO2分子与五碳糖结合,形成1个六碳分子。这个六碳分子随即分解成2个三碳酸分子。然后,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ATP和NADPH的能量,被NADPH还原形成三碳糖,进而形成其他有机物运输到棉铃中。【小问2详解】对照组没有去除棉铃即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此时植物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为28。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升高,光合产物利用减少,产物积累,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因此叶片CO₂固定速率降低。【小问3详解】由图2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升高,三碳糖更多地转化为淀粉,更少地转化为蔗糖,因此淀粉含量逐渐高于蔗糖。【小问4详解】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可将胞外蔗糖水解,转基因植物出现短根、短茎现象。这说明光合作用产物是以蔗糖形式运输到非光合部位,蔗糖酶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导致叶肉细胞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升高,被叶肉细胞吸收后,可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小问5详解】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施用外源细胞分裂素,因变量为棉铃中的放射性的强度,其他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故该实验思路为:将叶片和棉铃的生长状态一致的棉花植株随机均分两组,一组棉铃上涂抹少许细胞分裂素,另一组涂抹等量蒸馏水,两组叶片均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棉铃中的放射性的强度。23.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在气候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CO₂浓度增加、温度上升、核污水排放等问题,使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碳是水圈和大气圈中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的碳。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写出两条大气圈中的碳进入海洋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球暖化下浮游植物的生态位将发生改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暖化虽然使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幅上升,但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下降,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大量放射性物质通过液态排放直接进入海洋环境。核污染水排海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使许多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加快了部分海洋物种灭绝的速度,使_______________多样性下降。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有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研究表明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后,会影响几代人的健康,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海洋生态的修复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海洋生态修复需要在停止或减少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辅助,使受损海洋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到原来或与原来相近的结构和状态。【答案】23.①.CO2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在大气圈和海洋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入③.浮游生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24.①.不同浮游植物生存所需的最适温度及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②.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25.①.下降②.遗传和物种③.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④.许多放射性物质(半衰期较长)难以被清除;放射性物质诱发人体可遗传变异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26.人为干扰【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小问1详解】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碳是水圈和大气圈中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小问2详解】海洋的碳含量是大气圈碳含量的56倍,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在大气圈和海洋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海洋,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由于不同浮游植物生存所需的最适温度及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全球变暖可能使浮游植物的生态位发生改变。全球暖化下,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从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减少,则可能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下降。【小问3详解】环境容纳量是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核污染水排海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使许多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同时加快了部分海洋物种灭绝的速度,使遗传和物种多样性下降。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许多放射性物质半衰期较长,难以被清除,同时放射性物质诱发人体可遗传变异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因此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后,可能会影响几代人的健康。小问4详解】海洋生态修复需要在停止或减少人为干扰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辅助,使受损海洋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到原来或与原来相近的结构和状态。24.某种昆虫的眼色由等位基因A/a控制,翅形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为研究其遗传机理,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杂交实验(不考虑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的情况)。PF₁♀♂♀♂正常翅紫红眼正常翅紫红眼3正常翅紫红眼:1残翅紫红眼1正常翅红眼:1正常翅紫红眼:1残翅红眼:1残翅紫红眼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翅和紫红眼不是一对相对性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眼色和翅形的遗传_________(填“是”或“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亲本雄性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亲本雌性个体可以产生___________种配子。F₁雄性个体中正常翅:残翅不为3:1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雄配子不育。(3)F₁残翅紫红眼雌虫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让其与F₁正常翅紫红眼雄虫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遗传图解表示F₁中正常翅红眼雄虫的测交过程_________。【答案】24.①.昆虫的眼色和翅形是两种性状②.是③.昆虫的眼色和翅形这两种性状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5.①.AaXBY②.4##四③.AY26.①.2##两②.正常翅紫红眼雌虫:残翅紫红眼雌虫:残翅紫红眼雄虫:残翅红眼雄虫=4:4:3:1。27.【解析】【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一对正常翅紫红眼的雌雄个体进行杂交,F1中雌性正常翅:残翅=3:1,红眼:紫红眼=0:1,雄性性个体中正常翅:残翅=1:1,红眼:紫红眼=1:1。因此可以判断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且红眼基因是隐性基因。正常翅与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正常翅为显性,雄果蝇产生的含AY的配子致死,双亲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小问1详解】每种性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豌豆的花色有紫花与白花,这就是一对相对性状。正常翅和紫红眼不是一对相对性状,原因是翅和眼表示昆虫不同的部位,眼色和翅形表示不同的性状,属于两种性状。根据题表可知,一对正常翅紫红眼的雌雄个体进行杂交,F1中雌性正常翅:残翅=3:1,红眼:紫红眼=0:1;雄性性个体中正常翅:残翅=1:1,红眼:紫红眼=1:1。因此可以判断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且红眼基因是隐性基因。正常翅与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正常翅为显性,双亲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可见昆虫的眼色和翅形这两种性状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由小问1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亲本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亲本雌性个体AaXBXb可以产生4种配子,分别是AXB、aXb、AXb、aXB。假设不存在配子致死,则有雌性中正常翅紫红眼:残翅紫红眼=3:1,雄性中正常翅红眼:正常翅紫红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红眼=3:3:1:1,由题表可知,雌性中正常翅紫红眼:残翅紫红眼=3:1,雄性中正常翅红眼:正常翅紫红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红眼=1:1:1:1,说明雄果蝇产生的含Y的配子致死,同时由于正常翅:残翅由3:1变成1:1,说明含A的配子致死,故推测AY的配子致死。【小问3详解】由小问1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由小问2分析可知,亲本aY配子致死,可见F1残翅紫红眼雌虫的基因型有两种基因型,即aaXBXB:aaXBXb=1:1,其产生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XB:aXb=3:1,F1正常翅紫红眼雄虫基因型为AaXBY,其产生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XB:aXB:aY=1:1:1;F₁残翅紫红眼雌虫与F₁正常翅紫红眼雄虫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翅紫红眼雌虫:残翅紫红眼雌虫:残翅紫红眼雄虫:残翅红眼雄虫=4:4:3:1。【小问4详解】由小问1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由小问2分析可知,亲本AY配子致死,可知F1中正常翅红眼雄虫基因型为AaXbY,则其测交过程如下:25.下图为下丘脑与垂体结构和功能的联系示意图,图中①—⑤表示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点即可)。(3)人幼年时缺乏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会导致机体患___________。腺垂体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③”或“④”),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⑤能够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写出两种)。(5)尿量生成受机体调节的影响。某实验小组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注射等量等渗乙醇溶液的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多,主要原因可能是乙醇能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泌。【答案】(1)①.垂体门脉系统②.下丘脑垂体束(2)血液流动方向(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3)①.侏儒症②.④③.④处有分泌细胞(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4)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抑制激素等(任选两种)(5)抑制抗利尿激素【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为垂体门脉系统,②为下丘脑垂体束,③为神经垂体,④为腺垂体,⑤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抑制激素等,据此答题。【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