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知识课件_第1页
银行卡知识课件_第2页
银行卡知识课件_第3页
银行卡知识课件_第4页
银行卡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二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主要内容第1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银行卡概念银行卡起源银行卡国际组织我国银行卡的发展第2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

广义的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专业发卡公司向社会发行的具有信用透支、消费结算、转账支付、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凭证和支付工具。狭义的银行卡则特指由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银行卡的概念银行卡的概念第3页/共67页两种常见的银行卡借记卡信用卡

是由发卡行发行的、给予持卡人一定信用额度、允许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一种信用支付工具,具有信用消费、转账结算和存取现金等功能。

是由发卡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购物消费等功能。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消费特点是“先存款,后消费"。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银行卡的概念第4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银行卡概念银行卡起源银行卡国际组织我国银行卡的发展第5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先有借记卡还是先有信用卡第6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1915年信用卡起源于商业信用大莱俱乐部成立1950年1952年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发行了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银行信用卡银行卡的起源第7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1915年银行卡的起源第8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据说有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在身边,因而深感难堪,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银行卡的起源第9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

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一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DinersClub),即大莱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莱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1950年银行卡的起源第10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银行卡的起源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1959年,美国的美洲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美洲银行卡。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卡银行的行列。

到了六十年代,银行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信用卡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七十年代开始,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业务。1952年第11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银行卡概念银行卡起源银行卡国际组织我国银行卡的发展第12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信用卡组织的诞生

银行信用卡的激增很快暴露出了支付体系中的一个巨大缺陷---持卡人只能在本地的商户持卡购物,也只能在那些与发卡银行签署协议的商户处购物。为此,美洲银行与十几家银行达成了许可协议,授权其发行美洲银行卡,该卡在1976年改名为维萨卡。纽约成立了银行同业协会,并于1978年正式更名为万事达国际组织。万事达卡标志维萨卡标志第13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信用卡组织的诞生

除维萨和万事达之外的另三个较大的国际信用卡组织是美国运通、大莱卡和日本JCB。

在各地区还有一些地区性的信用卡组织,如欧洲的EUROPAY、我国的银联、台湾地区的联合信用卡中心等。日本JCB卡标志美国运通卡标志美国大莱卡标志第14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银行卡概念银行卡起源银行卡国际组织我国银行卡的发展第15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我国银行卡的起步是从代理国外信用卡开始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来我国投资、旅游的外籍人员不断增加,他们将境外的信用卡带到了国内。为满足境外持卡人在国内使用信用卡的需要,1978年,中国银行广东分行首先同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开始代理国外信用卡业务,从此信用卡进入我国。不久,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的中国银行先后同香港东亚银行、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以及美国运通公司等发卡机构签订了兑付信用卡协议书。开始代理国外信用卡业务。第16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培育阶段初级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联网通用阶段我国银行卡的发展1985-941995-982004-今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999-2003品牌创建阶段第17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工建农相继发卡。同时,各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同时起步,投资建设大量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为银行卡业务的起步和发展奠定系统和网络基础。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第一张“中银卡”问世,1986年6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发行了长城信用卡。长城信用卡的诞生和发展,不仅填补了我国金融史册上的一项空白,而且预示着我国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支付方式,发生重大的变革。1987年,中国银行加入了万事达和维萨两大国际组织,并于1988年,推出外币“长城卡”。第一阶段第18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第一阶段我国第一张信用卡1985年第19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第一阶段工商银行1987年推出红棉卡1989年推出牡丹卡,后推出牡丹系列卡1989、1990年先后加入万事达、维萨国际组织第20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第一阶段我国第一张红棉卡我国第一张牡丹卡1987年1989年第21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第一阶段建设银行1989、1990年先后加入万事达、维萨国际组织1990、1991年推出万事达龙卡、维萨龙卡1993年推出龙卡彩照卡1994年推出全国同业中第一张借记卡龙卡储蓄卡第22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第一阶段早期万事达龙卡早期龙卡储蓄卡1990年1994第23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第一阶段农业银行1990年加入万事达国际组织1991年推出金穗信用卡1992加入维萨国际组织第24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第一阶段第一张金穗卡1991年第25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1991年原邮电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计划实施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系统技术改造工程,即“绿卡工程”。1993年正式启动,1994年10月联通了北京、上海和大连,并正式发行了绿卡储蓄卡。虽然当年只发行了1000多张,但却是邮政储蓄部门发行银行卡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第一阶段第26页/共67页邮政储蓄绿卡业务虽然较其他银行起步晚,但在开办之初就开创了两个国内第一:国内第一家推出储蓄卡与存折帐户共用业务,国内第一家实现异地联网、在线实时完成交易。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第一阶段邮储第一张绿卡第27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

这段时间,银行卡产品一直是以存取款为主要功能并具备小额透支的准贷记卡,并遵循“先存款、后使用”的基本原则。持卡人享有的服务主要集中于支付、储蓄、转账结算领域,消费信贷只是银行卡的附属功能。第一阶段特点第28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这一阶段,全国“金卡工程”开始启动,此后,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信用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入发卡行列。信用卡在国内推广后,由于没有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持,防范风险的能力薄弱,全凭银行员工人工操作。在经济过热的1992至1995年,不少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个人、企业,利用信用卡从银行取出了成百上千亿的资金。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信用卡管理办法》,在彻底杜绝了“协议透支”、“透支便利”的同时,也基本堵住了信用卡的信用功能,信用卡基本不能信用消费了。第二阶段第29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

之后几年金融电子化成为热潮,各行都在加大网络基础建设。“借记卡”应运而生,以申领方便、全国通行(通过网络)、商户消费、没有风险得到各家银行的青睐。各行基本上都停止了发行信用卡,转而推广借记卡,信用卡业务进入冬眠。第二阶段第30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这一阶段,我国信用卡逐步实现了全国联网通用,银行卡业务在跨行交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行异地交换。1999年央行出台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提出了贷记卡的概念及有关规定。为与各行原来的信用卡有所区别,直接称为“贷记卡”,同时将原来需要交存备付金的信用卡产品叫做“准贷记卡”。从此,我国信用卡行业重新焕发活力。第三阶段第31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

2002年各银行纷纷开设信用卡中心,发行自己的信用卡。2002年5月17日,我国首家信用卡中心——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牡丹卡业务领先同业步入专业化经营和公司化管理轨道。

第三阶段第32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02年3月中国银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信用卡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信用卡的功能、发行主体、发行程序等均在逐步规范发展。03年全国信用卡发卡量增长率达到16.87%,而在2001、2002年这一比例近乎为0。信用卡市场的竞争逐步进入到“跑马圈地”的“信用卡大战”时期,2003年也因此在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展史上被誉为我国的“信用卡元年”。第三阶段第33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

2004年至今,市场化运营机制确立,中国银行卡产业融入国际。

2004年3月1日,人民银行批复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正式实施,意味着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可以根据相关业务的实际成本和市场需求情况制定收费标准。银行卡服务收费机制开始逐步建立。

第四阶段第34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

至2006年底,绝大多数发卡银行都已发行符合国际标准的“62”字头银联标准卡,银联标准卡发卡总量达2.3亿多张,其中仅2006年就新增银联标准卡1.4亿多张,占当年新发卡的70%,银联标准已真正成为民族银行卡产业的标准,并成为国际银行卡产业的一支新兴力量。

第四阶段第35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

同时,银联卡网络不断向境外延伸,2004年1月18日,银联网络正式开通香港业务,中国银行卡品牌的国际化之路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随后,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受理业务陆续开通。目前,银联境外受理网络已经覆盖了95%以上中国人常去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的目标。第四阶段第36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至08年底,全国发卡机构已达194家,发卡总量超过18亿张,其中,借记卡16.5亿张,信用卡1.5亿张,信用卡占比8.3%。借记卡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第四阶段第37页/共67页银行卡的起源与发展一二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主要内容第38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种类银行卡特点银行卡功能银行卡功能第39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信用卡借记卡贷记卡准贷记卡转账卡专用卡储值卡分类按清偿方式第40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人民币卡双币卡个人卡公司卡外币卡按结算货币按发行对象第41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磁条卡芯片卡标准卡异形卡按形状不同按信息载体第42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

是由发卡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购物消费等功能的信用工具。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消费特点是“先存款,后消费”。为获得借记卡,持卡人必须在发卡机构开有账户,并保持一定量的存款。持卡人用借记卡刷卡付账时,所付款项直接从客户账户上扣减。因此借记卡的卡内资金实际上来源于持卡人的活期存款账户,借记卡的支付款额不能超过存款的数额。借记卡第43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

贷记卡是一种向持卡人提供消费信贷的付款卡,持卡人不必在发卡行存款,就可以“先消费,后还款”。根据客户的资信以及其他情况,发卡行给每个信用卡账户设定一个“授信限额”。一般发卡行每月向持卡人寄送一次账单,持卡人在收到账单后的一定宽限期内,可选择付清账款,则不需付利息;或者先择分期付款,支付一部分利息。此种信用卡是目前流通最为广泛的支付卡种,其核心特征是信用销售和循环信贷。贷记卡第44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

准贷记卡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卡,是在我国信用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产生的,它的出现和发展为贷记卡的普及打下了不可忽视的基础。准贷记卡兼具贷记卡和借记卡的部分功能,一般需要交纳保证金或提供担保人,使用时先存款后消费,存款计付利息,在购物消费时可以在发卡银行核定的额度内进行小额透支,但透支金额自透支之日起计息,欠款必须一次还清,没有免息还款期和分期付款。准贷记卡第45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根据持卡人要求将其资金转至卡内储存,交易时直接从卡内扣款的预付钱包式借记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储值卡内的存款不计付利息。储值卡的功能比其他卡种单一,只有消费支付这一功能。目前,银行已经很少有此类产品,但是在公交、零售等领域,储值卡的使用却越来越广泛。储值卡第46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

是商业银行与盈利性机构合作发行的银行卡。目前最常见的是联名借记卡。联名卡的运作形式是由发卡银行与盈利机构(诸如航空公司、电讯公司、商场等)联手发行银行卡,凡持有该卡片的消费者在这些机构消费可以享受商家提供的一定比例的优惠。联名卡第47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

是由发卡银行和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或机构联合发行的银行卡。认同卡的持卡人通过领卡和用卡对联名发卡的社会团体或机构所从事的活动表示认可和赞同,发卡银行通过持卡人的领卡和用卡以一定形式使联名的社会团体或机构得到经济上的支持。合作机构可以从持卡人购物、消费交易所产生的收益中按一定比例得到捐赠。认同卡第48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磁条卡就是在银行卡的背面安装一个带有持卡人有关信息的供ATM和POS终端识别与阅读的磁条。到目前,几乎90%以上的银行卡都为磁性卡,可以说,目前是典型的磁条卡时代。磁条卡第49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

也叫智能卡,是当今银行卡领域的新产品。就是在银行卡上安装一个拇指大小的微型电脑芯片,这个芯片包含了持卡人的各种信息。这种芯片与磁条相比,具有更高的防伪能力,一般不易伪造,因而更加安全。芯片卡第50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是指存款、信用额度均为人民币,并且应当以人民币偿还的银行卡。是指存款、信用额度均为外币,并且应当以外币偿还的银行卡。是指存款、信用额度同时有人民币和外币两个账户的银行卡。人民币卡外币卡双币卡第51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种类是指发卡银行向个人发行的银行卡。

是指发卡银行向企业、机关、事业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签发的,并由法法人授权特定人使用的银行卡。

个人卡单位卡第52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种类银行卡特点银行卡功能银行卡功能第53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特点

不同的人对银行卡的特点有不同的看法,不过概括而言,其具代表性的特点有:时尚、现代、信息、高科技、快捷、便利等,更重要的是,银行卡中的信用卡还将个人的信用用货币来衡量。特点第54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种类银行卡特点银行卡功能银行卡功能第55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功能

银行卡自产生以来,它的功能就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信用消费的结算工具发展到现今的一卡多户,多币种的集存取款、消费、转账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结算工具,银行卡的功能越来越多,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部分。功能第56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功能

持卡人凭卡可以在发卡行或与其签约代理行的营业机构办理通存通兑现金业务。这是银行储蓄功能的拓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持卡人在异地存取现金应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发卡行利用银行卡的存取款功能,吸收了存款,避免大额携现的不便,增加了资金来源,同时也增加了手续费收入。同时,银行对于信用卡以外的活期存款应按照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对于在银行卡上开立的定期账户,以相应档次的利率支付利息。存取款功能第57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功能

持卡人凭借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可以直接购物消费,即客户在购物、用餐、住宿、旅游等进行账务结算时,可以凭银行卡在特约商户处直接刷卡结算,而不需支付现金,特约商户事后凭单向发卡银行或收单银行收取结算金额,并按规定的手续费率向银行支付消费结算的手续费。根据国际银行卡惯例,银行卡持卡消费时,特约商户不得向持卡人收取消费金额以外的手续费,持卡人不应支付消费金额以外的手续费用。也就是说,付给银行的回佣收入,买单的是特约商户。消费支付功能第58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功能持卡人可在发卡行的营业机构办理同城转账、异地电汇、信汇等业务。持卡人通过办理转账结算业务,减少了携带现金办理业务的不便,有效地支持了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方便了持卡人与特约商户。发卡银行在办理转账结算业务时,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转账结算收费标准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工本费。转账结算功能第59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功能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为了拓展业务领域,扩大银行卡的服务范围,纷纷开办了利用银行卡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办理代发工资、奖金的代发业务,为满足持卡人缴交电话费、水电费等日常生活需要而开办的代缴费业务,利用银行卡作为结算账户为客户办理的股票转账交易结算业务等,这些崭新的中间业务实际上是银行转账结算功能的延伸。银行卡通过代收代付业务的办理,拓展了自身的服务领域和范畴,扩大了客户群,还可以增加一定的代办手续费收入,可谓是一举多得。代收付功能第60页/共67页银行卡的种类与功能二银行卡的功能信用卡由于事先对客户进行了信用评估,因此能给予客户一定的透支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