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贵州省毕节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长陵唐·唐彦谦①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②累累尽列侯。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耳闻明主捉三尺③,眼见愚民盗一抔④。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注:①唐彦谦:晚唐诗人,咸通年间应进士举,十余年不第,乾符末年,避乱居汉南。②祔葬:合葬。③三尺:三尺剑,出自《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④一抔:一抔土,指汉高祖的陵墓长陵。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高祖陵园景象,长安城畔,长陵高耸,陵墓旁边,祔葬累累,景象恢弘,气势磅礴,境界莽苍。B.颔联表现高祖故里情景,丰上旧居已不复存在,沛县原庙尽破败荒凉,诗人睹物伤怀,含物是人非之感。C.颈联对仗工整,“耳闻”与“眼见”虚实相对,“三尺”与“一抔”在数字对中化入典故,为后人称道。D.尾联中“腐儒”一词点明诗人读书人的身份,自嘲的同时暗含自负,与杜甫“乾坤一腐儒”表达类似。16.尾联“重回头”三字蕴藉深远,后人评价其中“有无限议论”,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案】15.B16.①回望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汉朝曾经的辉煌历史的深切缅怀。眼前的巍巍高阙,墓中的累累列侯,无不昭示着刘汉王朝曾经的辉煌。②关照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昏聩无能的无情嘲讽。提剑的明主,只耳闻于史书,当朝治下,盗墓的愚民,却亲见于眼前。③忧切未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与自身前途的深切担忧。腐儒骑着瘦马,览千载历史,忧国运兴衰,行万里乾坤,叹人生起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睹物伤怀,含物人非之感”错,颔联是虚写,并非睹物伤怀,也并未抒发物是人非之感。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怀古诗,“重回头”三字蕴藉深远,应该是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当下的思考。①回望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汉朝曾经的辉煌历史的深切缅怀。诗歌写“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描写长安城外陵墓高高的城阙,墓中埋葬的都是当年汉王朝的列侯。从眼前这建筑的恢弘,可以想见当年大汉王朝的气派和辉煌。②关照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昏聩无能的无情嘲讽。“耳闻明主捉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汉书》记载,刘邦说自己“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青史留名,何等荣耀;诗中称其为“明主”,是表达对刘邦的崇敬之情。但是这明主的故事只耳闻于史书,眼前看到的却是“愚民盗一抔”,当朝治下,看到的只有盗墓的愚民。两相对比,语含讽刺,又带着无尽的悲凉。③忧切未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与自身前途的深切担忧。“千载腐儒骑瘦马”,“腐儒”既是千载以来的读书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饱读诗书,览尽历史,却无用武之地,只能骑着瘦马行走乾坤,忧国运兴衰,叹人生起伏。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秦州杂诗(其十五)①杜甫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塞门②风落木,客舍雨连山。阮籍行多兴,庞公③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④毛斑。[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因安史之乱,杜甫辞去朝廷官职,从长安出发,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此诗即他到达秦州暂住东柯谷期间所作。②塞门:边关。③庞公东汉末年隐士。④镊鬓:拔掉鬓角上的白发。古人为出仕而常有此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写自己还没来得及泛舟大海,就已经陷身于无尽的战火之间。B.“悠悠”本指从容自然,此处为反语,指诗人四处奔走躲避战乱的惊慌窘态。C.颔联明写风吹叶落、秋雨不止的自然景象,实则抒无奈漂泊的凄凉悲切之情。D.颈联用典,借用阮籍的任性不羁和庞公的隐居选择,为尾联表白心志张本。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我们应如何看待诗人的这一行为?(6分)15.B(悠悠,此处指时间长久,突出经历的战乱时间之长,并非反语)16.①尾联表达了诗人不愿做官的出世的想法。②但这只是杜甫一时的念头,并不意味着他永远不想入世,也不妨碍他一贯的忧国忧民思想。(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宋〕辛弃疾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注】①此词是辛弃疾因排挤去官。闭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作。②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功夫。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出了山中夏日鲜明的季节特征,词人在这清丽的自然中消解了劳顿困苦。B.雨后傍晚的美景如图画一般,无法用文字形容,“风景”句以实写虚,更添想象美。C.词的上下阕有时间跳跃之愁,用“午醉”呼应上阕的“卖酒”,可使联系更紧密。D.结尾的问句是质问白鸥还是问自己,令人玩味,流露出词人难以言说的淡淡愁思。16.本词深得李易安特色,也极具个人风格,这在词中如何体现?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用语平白浅俗,符合易安特色。词中“一霎儿价”“怎生”“说话”等等口语的运用深得易安特色。②意境清新,情调深婉,符合易安特色,词中“骤雨”“山水”等意象的选取营造了清新旖旎的山中景象,细腻柔媚。③化用典故,语言诙谐,极具个人风格,“白鸥”隐含归隐之意,词人嗔怪自的不下来谈话,暗含不平之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以实写虚”错,“风景怎生图画”一句,以虚代实,包含着词人对雨后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分析题干可知,此题需要分别回答李易安和辛弃疾作品特色在本词中的体现。可联系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李清照的《声声慢》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二人词作的特色。《声声慢》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柔婉抒发,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具有多用典又善用典的特点。“骤雨一霎儿价”,无须多言,一个“骤”字,一个“一霎儿价”,便将此地夏日阵雨来去皆快的特点淋漓尽致勾勒而出。“一霎儿”,口语,一会儿工夫。“价”,也是当时口语,语尾助词,此处使用口语,形象地写出夏日“骤雨”来得快、走得也快的特点。用语平白浅俗,符合易安特色。“千峰云起”四句,描写了乌云笼罩着群山,忽然下了一阵大雨,马上雨止了,天也晴了。在远处斜阳照在翠绿的树上,风景美丽动人的景象。“青旗卖”四句,写酒店的门上挂着卖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边,另有人家居住。只要在这山光水色,美丽迷人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扰乱我,平静地过一个夏天,就很幸福了。词中“骤雨”“山水”等意象的选取营造了清新旖旎的山中景象,细腻柔媚。意境清新,情调深婉,符合易安特色。“却怪白鸥”中的“白鸥”化用黄庭坚《登快阁》中的“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隐含归隐之意。“觑着人欲下未下”,白鸥它们窥探着人,似乎想下,却又在天空盘旋犹豫。作者对白鸥迟迟不肯下来,若即若离的责怪,猜想白鸥可能是新来的,对白鸥的猜想和诘问颇显幽默。化用典故,语言诙谐,极具个人风格。贵州省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联考卷(三)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建业【注】丁开谁遣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注】建业:今江苏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该诗写于南宋灭亡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以问句发端,语气较强烈,“遣”字,用得十分精当,说明建业的残破是人为的灾难。B.“龙蹲虎踞”指建业地势的雄伟险峻,“马去牛来”是用典,这里指南宋江山已经易主。C.颈联追叙覆亡原因,转入议论。南宋诸臣只知直言争辩,结果导致了百年政权迅速覆亡。D.“乾坤颠倒”是对建业凄凉、龙蹲虎踞、马去牛来、千人诺诺、百岁匆匆等情况的总括。16.嵇康有言:“亡国之音哀以思。”丁开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哪些“哀思”?请联系诗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15.(3分)C【解析】“直言争辩”错。“诺诺”语出《史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其意为“唯唯诺诺”。“谔谔”意为“直言争辩”。16.(6分)①满眼凄凉之感喟。诗人面对满目凄凉、蓣花瑟缩之景,不禁唏嘘感喟。②社稷成空之悲楚。偌大江山社稷,转眼易主成空,让诗人悲楚难抑。③君昏臣庸之愤恨。诗人愤恨南宋君王昏聩,致丧权亡国;愤恨南宋诸臣唯唯诺诺,于事无济。④孤舟伴钓之哀痛。乾坤颠倒之际,尚有一叶孤舟,可容垂钓江海,了此残生,诗人淡语中蕴含着深切的哀痛。(每点2分,三点6分)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鹧鸪天·送廓之①秋试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②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风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廓之,辛弃疾的门人范开,字廓之。②禹门,龙门,相传为大禹所凿,后以鱼跃龙门比喻考试得中。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为门人赴乡试而作,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豪放刚健的特点。B.词作中应试者着新袍,携书剑,在迷茫忐忑中踏上前路,却仍抱有必胜的信心。C.首句以“嫩”字准确地表现了初秋天气的清新微凉,用词出人意表又不落俗套。D.词作巧妙运用“禹门”“月殿”等与科考中举有关的典故,表达对门人的祝福。16.虚实结合是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的特点,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15.B(3分)【解析】“在迷茫忐忑中踏上前路”错,“路茫茫”的意思是前路广阔辽远。“又携书剑路茫茫”句意为带着书,携着剑,奔赴广阔辽远的天地。16.①“白苎新袍入嫩凉”“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