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促织》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促织》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促织》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促织》主备课人审核人使用人高一语文组总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自主、精讲、引导第1-3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理解本文的主旨意义,赏析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教学重点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教学环节二次备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了解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山东淄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出身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地主家庭。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曾经短期地在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过幕宾,大半生都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直到72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蒲松龄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尤其是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2.解题“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有一首七绝——《促织》,“一声能遣万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不能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译文:你鸣叫一声,能使一人发愁,你从夜到明,声声鸣个不休。你不会缫丝,又不替人纺织,却强横地出口,催人赶制衣衫。)本诗以蟋蟀一叫,秋凉了,提醒人们赶快织,故实为催促纺织之意。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二、初读课文,概括段意1.梳理文本情节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征促织”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困促织”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卜促织”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失促织”、“失子”、“化促织”“斗促织”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献促织”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评促织” 第二课时一、师生研讨1.梳理文本情节(复习上节课内容)2.探究小说主旨“每责一头,辄尽数家家产。”造成这个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并由此说说小说主旨。明确①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②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主旨:唤起读者对成名一家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的强烈愤慨,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3.小说的叙事特色=1\*GB3①借古讽今的曲笔叙述。文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讲述前朝故事的形式寄托对现实的不满。作者所揭露的是清初时期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用了曲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在明代“宣德间”,借古讽今。=2\*GB3②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小说围绕一只小虫,紧扣人物生活的背景、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写出了成名一系列心理变化。一只小虫和人物命运休戚相关,是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有力控诉。通过心理刻画,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小说主题鲜明突出。=3\*GB3③伏笔和暗示的巧妙运用文章多处用伏笔和暗示,使故事于情于理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在结构上彼此呼应。第一段中,“此物故非西产”,句中的“故”字既是伏笔,又是暗示。“故”通“固”,“本来”的意思。促织本来不是陕西一带出产的,而上至宫廷,下至县令却每年在民间强征,这不是逼着“公鸡下蛋”,强人所难吗?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昏庸,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蛮横无理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也为成名一家悲剧的必然性埋下了伏笔。在不产促织的地方去寻找促织,可想而知是十分困难的。正因为在陕西一带稀有,才使得成名之子因好奇而使小虫误毙于掌下,误毙之后,另找一只不就得了吗?因“故非西产”,另找一只很难啊,这样才有成子魂化促织,以供父塞官责。由此可见,“故非西产”一句在文中的暗示实在是妙不可言。另一处值得品味的暗示是对成名第二次猎得的那只劣小蟋蟀的形象的描写。那只小蟋蟀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其形体瘦弱不堪。因它是成子的魂灵所化,透过这只小虫的形象,似乎隐约看到,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因长期生活在艰难困境中而瘦削不堪的儿童形象。这一形象是人吃人的封建社会里千千万万儿童的缩影。它暗示出,在封建社会里,无论妇孺老幼都难逃被剥削被压迫的厄运。二、当堂检测(堂清)1.解释加点的词语。A.宫中尚促织之戏

()B.有华阴令欲媚上官()C.里胥猾黠

()D.假此科敛丁口

()E.辄倾数家之产()【答案】A.盛行流行

B.巴结讨好

C.狡猾奸诈

D.征收摊派E.往往。2.下列科举名称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秀才童子举人进士贡士B.童子举人贡士进士秀才C.童子秀才举人贡士进士D.秀才童子进士贡士举人【答案】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童子即童生,科举时代还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县、府一级的考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乡试,省级考试,及格者为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分三甲出榜,统称进士。选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相对默然,不复聊赖B.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C.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答案:B解析:A项,(古义)面对面,(今义)与“绝对”相反,随着一定条件变化;B项,表示侥幸;C项,(古义)仔细地陈述,(今义)纤细而少;D项,(古义)三十岁以下的人,(今义)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4.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