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读后感_第1页
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读后感_第2页
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读后感_第3页
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读后感_第4页
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读后感近日,认真拜读了许世贵、蔡淑卉编写的《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对于教师听评课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怎样去听评课才能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等都有收获,下面谈谈自己的读后感。一、整体认识这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听评课这门科学的艺术。这本书重实践、重实效、重实用,力图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空泛的表述具体化,确保理论可学,技术能用,方法有效,一线老师能够看得懂,用得上。这本书具有创新性强、科学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良师益友,也是教学研究人员的参谋和向导。二、教师听评课效果不好的认识(一)缺乏专业引领目前教师听评课效果不好,与缺乏专业引领有很大关系。1.缺乏章法与备课一样,听评课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听评课应该呈现课的无限可能,激活更多思维。听评课必须打破低效的平行对话的局限,体现“专业引领”,给予教师真正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可是现在很多教师还没有很好掌握听评课的方法技能,无法准确评价课堂的优缺点,不能提出改进的意见,所以听评课教研活动收获不大。2.流于形式许多教师去听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听课笔记写得满满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虽有记载,却没有认真思考、仔细分析,陷入重“形”轻“神”的误区。对于听课要听什么,能学到什么,他们并没有仔细想过。相反,他们总希望拿过来就用,没能注重内在规律,没有悟到真谛,学到的只是皮毛罢了。看着别人的课很好,但用到自己班上却没有效果,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3.追赶时髦有些老师喜“新”弃“旧”,在他们眼里,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就是好东西,而传统的东西似乎是“落后”“过时”的同义语。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对传统的东西就不屑一顾。4.迷失自我有的教师仅把听公开课当作艺术享受,就像看一个节目,只是图个热闹、过把瘾;或者是盲目“崇拜”名师,照抄照搬,不仅名师的课没有学好,还迷失了自己。(二)组织策划不到位听评课教研活动组织策划不到位,会出现教师听评课“三心二意”的现象,即执教教师在台上讲,听课者在底下“开小会”,或改作业,或写教案,甚至溜走。听评课存在走形式、没有深度、散漫化、表面化、作秀化、“一刀切”、无准备、少对话、欠精细、效率低等问题,教师没有真正参与,应付差事,用心不专。1.准备不足,仓促应付同行人都懂得,听评课比上课更难一些。执教者往往会提前备课,如果听评课者没有积累和准备,是评不好课的。有的教师听课前拿个听课本直奔教室,课前没有任何的准备工作,对听课的目的、任务、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不清楚,甚至对听谁的课、听什么内容也不清楚。准备不足,仓促应付,是评不好课的。2.目的不明,缺乏重点目标决定努力的方向。从学校到教师,每次听评课都应该有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如果能带着具体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去听课,听课目的明确了,收获自然很大。如果教师听课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目的不纯正,抓不住重点,那么,听课节数是完成了,但质量却不高。很多同组听课的教师并不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去听课,而是迫于学校的行政考核要求,比如需要听够多少节课,或者记录多少页的听课笔记等。无聊的教师们只好坐在教室里消磨时间,或看闲书,或抄听课笔记。这会对执教教师的情绪造成不良影响,也是对执教教师的不尊重。3.组织松散,随心所欲评课效果不好,与评课没有组织好也有密切关系。有些听评课,由于组织人员事先没有具体要求和管理,评课也显得盲目随意、松松垮垮。还有的评课者,在听课时三心二意、不够专心,评课时自然也就评不出实质性的内容,只能马马虎虎、应付差事。(三)重听课轻评课盲目听十节,不如认真评一节。只听不研,哪怕听100节名师的课,也只是浅尝辄止,对教师的帮助不大。看课是感性认识,评课是理性认识。听评课只有重听又重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但现在许多听评课重听轻评,听的多,评的少,听完就完事,事后也不做深入研究,这样的听评课效果自然不好。听课后缺乏评议,执教教师也没有及时同听课教师交换意见,一方面执教者心里会没底,另一方面评课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听评课也就失去了意义。1.只听不评在学校听评课教研活动中,“只听不评”的现象屡见不鲜。统计每个教师听课节数的学校不少,但评课的却很少,所以这种听评课教研活动的效果就大打折扣。2.敷衍了事有的评议者不明确评课的目的、意义,评课时又怕得罪人,怕影响执教教师晋级评优,所以评议时只讲优点不讲缺点。有的执教教师认为别人给自己的课提不足,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旦提出不同意见马上进行辩驳,长此以往,听他课的老师也就不会再给他提意见了。即使有的课评了,碍于情面,也只是敷衍了事,走过场罢了。3.平淡肤浅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得不好”。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如教者板书、声音大小、教态、信息技术运用等。总之,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关键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意思。4.参评面窄评议会上评的少、看的多,经常是发言者只有三五人,评议者只有三言两语,评课现场冷冷清清。为了避免冷场,组织者只好点名发言,而被点名者多是正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个别骨干教师。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评课时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不发言不等于没有见解,这种评议往往会造成一部分人当面不讨论、背后乱议论;还有的会上“唱赞歌”,会后“乱嘀咕”,结果只会让执教者无所适从。5.面面俱到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有规律可循。如果不讲方法盲目地评课,效果自然就不好。如果评课面面俱到,就会抓不住重点,不仅会增加评课的难度,也会造成重复。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容易泛泛而谈,难以突出重点。6.喧宾夺主通常听评课应以刚刚上过的课为中心主题展开研课活动,一般由学校教研员主持。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先由执教教师说一说课,或者简单说一说教学设计意图,然后参与听课的教师们共同展开讨论,最后由教研员做综合性总结发言。教研员的发言分量可以重一些,能围绕课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对教师也能起到引领作用,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喧宾夺主、分散主题。有的教研员评课会不自觉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势,离开课堂大谈理论,如谈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等。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让教师有“远水不解近渴”的感觉,这会影响评课效果。三、提升听评课的质量和效能的认识(一)听课不在多,而在精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听课就一定有收获,于是本着多多益善,不管什么课,只要有机会就去听。其实不然,听课应该有所选择。光听不思,对课的认识流于表面;缺乏引导,无法体会优课精髓;听得过泛、不加判断地吸收,容易迷失自我,对自己的提高反而是一种干扰。欣赏水平不等同于实践水平,尤其是对进入成熟期或者风格形成期的教师,绝不可没有计划地听课。我们要寻找和自己的教学气质相契合的课,细细地听,从模仿开始,慢慢地走向创造。所以,科学听课要有选择。听得多,不如听得精;听得精,不如听得对;听得对,不如听得专。听适合自己风格的课,听对自己有帮助的课。(二)听课不是看热闹,而在于思内涵老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听课不是看电影、听戏,这些大多是出于欣赏的心态。如果用欣赏的心态去听课,提升的也只是观课水平,不一定是上课水平。听课的关键是研课、品课,需要把别人的经验内化。听课时要透过上课教师的课堂设计、师生活动,深入课堂的内部,即主要通过教师的外在教学形式去分析、发现教学设计背后的教学思想及其教学风格。如果听课不听内涵,只是看热闹,便很容易迷失自己。听课不能简单流于褒贬,用简单的摇头和点头评价一堂课是不虚心的表现,也是不科学的。一位老师说:我刚参加工作时听过一位田老师的课,连续听了几次都觉得平淡无奇、索然无味。后来听其他几位老师的课,再和自己的课比较,才发现田老师的长处在于落在实处。他常用的教学语言是“再读一遍”“复述一下”“到黑板上来(写)”。这些重复性、强化性的教学活动,恰恰是我最欠缺的,我以为学生听一遍就会了,殊不知这样做其实是忽略了学情,违背了记忆的基本规律,学生掌握情况自然也就不佳。“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次听课经历也促使我反省自己,我听课时真的听出门道了吗?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有自己的长处和创意,听课时,尤其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机制、课堂细节。一问一答皆有学问,一招一式各有奥妙,这些往往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三)听课也需要做好准备很多青年教师听课学习热情很高,但又常常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我们建议教师们不能头脑空空地进教室,不妨做点准备,如提前熟悉课标、教材,围绕教学设计的六个方面(教学思想、目标确定、教材处理、学科素养的落实、问题设计的梯度、教学流程设计)预设一些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与课堂对话,一定会擦出智慧的火花。比如,有位老师上《詹天佑》,因为课文内容多,结果课上得支离破碎。课后反思,总觉得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接受詹天佑这个人的伟大。那么,这种长课文该怎么教呢?后来他带着这个问题去寻课听。执教者为了把这篇长课文处理成一个整体,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给詹天佑布置一个纪念馆,把他的事迹陈列在里面。通过这个设计,学生全面感受了詹天佑的了不起。因为准备充分且有针对性,所以他的收获颇丰。(四)听自己的课老师,你听过自己的课吗?听自己的课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对自己有哪些帮助呢?下面是华应龙老师的一段经历,希望能对教师有一些启发。记得那是1984年,我师范毕业后不久的一次课上,两名学生突然争吵起来。原来,他们在统计我说“好”字的次数上发生了争执:一位画“正”字记了38个,另一位默数已经到41。……学生的争吵,引发我深思: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呢?联想到苏霍姆林斯基课课有录音资料,我决定请录音机进课堂,听听自己的课,然后自己分析,请他人指教,来个教后琢磨,苦练课堂教学基本功。30多年来,我坚持听自己的课。开始,借学校的大个录音机,用单面30分钟的录音磁带,课中还要停下来翻磁带;后来,买到单面60分钟的录音磁带,课上不用暂停了;再后来,借学校的录像机,用像砖块一样的录像带;再再后来,自己买到小个录像机,录像带都不需要;现在,自己的手机架在教室后面就行,更方便了。……30多年来,我自认为有价值的教学录音剪辑已灌满了整整12盘磁带和3箱光盘。当我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级教师的时候,我总要由衷地感谢那台伴我多年的录音机。(节选自华应龙《年轻教师不妨听听自己的课》)听评自己的课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自省领悟:课堂教学复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些需要别人来指出,有些自己看课更容易发现。华应龙老师在《年轻教师不妨听听自己的课》中写道:“第一次听自己课时,十分惊讶:‘我讲课的声音怎么那么难听?’‘学生的妙答,我怎么竟然无动于衷?一些手势多余,过道里来回走动等,怎么有这么多的毛病啊!平时在课堂上感觉良好,现在看到的全是缺点。’”(2)留足面子:偷偷改,减少被指导、被挑剔、被指责的次数。听自己的课需要一种勇气,如果一位老师能把自己的一节课认真看完,这位老师一定是很优秀了。(3)助力反思:教师在课堂上上课,关注点往往放在学生的表现上,对于教学设计的问题、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自身语言、教态方面的问题,往往浑然不自知。看自己的课,可以发现我们在课堂上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课后反思与改进。所以教师听自己的课就是最好的反思,教师成长就从听自己的课开始。把自己的课录下来,听自己的课,研究自己的课。这会助推教师快速成长。(五)采取多种形式听课听课不局限于到课堂、到现场,如果一个人真想学习,方法、途径有很多。大数据时代,名特优教师的观摩课、公开课录像、视频多如牛毛,只要愿意学、愿意看,足够他或她学习的。比如,从网上搜索视频观看,观看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光盘,从网上搜集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名师评课记录,参与朋友圈课例研讨等,还可以下载下来反复观看与揣摩。听课,博采众长的方法途径有很多,而且有时比直接听课的效果更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