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中学23高三上9月语文卷_第1页
延安中学23高三上9月语文卷_第2页
延安中学23高三上9月语文卷_第3页
延安中学23高三上9月语文卷_第4页
延安中学23高三上9月语文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2)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言百工不循绳墨之直道,随从曲木,屋必倾危而不可居,以喻人臣不修仁义,背弃忠直,随从枉佞,苟合于世,以求容媚,以为常法,国必倾危。【答案】①剑阁峥嵘而崔嵬②茕茕孑立③形影相吊④背绳墨以追曲兮⑤竞周容以为度【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峥嵘、嵬、茕、孑。2按要求选择。(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对“三代某某人”不满的高音,对于电三代、油三代、烟草三代、银行三代的吐槽声不绝于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公众激烈情绪的背后是朴素的公平就业的诉求②希望学会真本事,就能够找到好工作③希望“背景”“资源”不再成为寒门子弟的上升的障碍④这种适得其反“正向宣传”成为了“低级红”的典型表现⑤希望好工作不是小圈子里面的内部循环A①③②⑤④B④③⑤②①C④①②⑤③D①④②⑤③(2)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是带有遗书性质的家信。除了讲到遗产的具体分配方案外,作者还告诫儿子们要互相友爱。全信语重心长,尤能体现诗人的一生志趣及满腔深厚的舔犊之情。B柳宗元《鞭贾》和陆龟蒙《野庙碑》都有讽刺的意味。前者讽刺尸位素餐、不恤国事、盘剥压榨百姓的官吏。后者讽刺官场上好高骛远、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C王安石《太平州新学记》针对当世有些官吏不懂学而不已的现实,赞扬李仲卿教育为先、为政以德的贤明之举;针对当世学者道散多讼的现实,勉励学子推行仁义到达圣人境界的为学之道。D左未生经历“《南山集》案”之祸后,挚友方苞不忍活着朋友永远离散,故从江南赶到塞上,和左未生朝夕相处。临别之际,方苞写下《送左未生南归序》,悼亡伤别,凄怆怫郁。【答案】(1)C(2)C【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与排序的能力。通读全段话可知,它主要写网络上出了一些对“三代”不满的声音。题干中的句子是总分结构,④句总写“三代”的“正向宣传”成为了“低级红”的典型表现,①②③⑤句分写公众不满的声音,①句写公众激烈情绪的背后是朴素的公平就业的诉求,②③⑤句写公众的诉求,所以①应在④后,据此可排除ABD。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除了讲到遗产的具体分配方案外”错误,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中,没有讲到遗产的具体分配方案。B.“后者讽刺官场上好高骛远、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错误,陆龟蒙《野庙碑》讽刺的是尸位素餐、不恤国事、盘剥百姓的官吏。D.“左未生经历‘《南山集》案’之祸后,挚友方苞不忍活着的朋友永远离散,故从江南赶到塞上,和左未生朝夕相处”错误,应是左未生从江南赶到塞上和方苞朝夕相处。故选C。二、阅读(70分)(一)(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社会科学何以洞察人性熊易寒①既然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那么对于人性的判断就是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②人类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一般通过丰富细腻的个案呈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在矛盾,而文学艺术通过虚构和艺术加工将人类置于两难境地,借助灵与欲、善与恶的冲突来展现人性的伟大与卑微。③不同于人文学科和文学艺术,社会科学以简洁为美,崇尚简化的逻辑,为了逻辑的周严和推理的方便,社会科学通常会将人性简化为经济理性,假定人类行为的核心是利益最大化;出于价值中立的原则,社会科学研究者总是极力避免对研究对象进行道德评判,经济理性作为“超善恶”的桌赋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定虽然具有较强解释力,但现实世界也存在无数反例。譬如,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搭便车者,很多时候也会为了公共利益或集体目标奋不顾身。人类的利他行为似乎与自利行为并行不悖。为此,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为这一假说增加了若干约束条件。④我认为心理因素对人类决策和行为的驱动作用不亚于理性。情感和认知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选择。利益因素往往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心理、情感来影响人的行为。在族群冲突的研究中,不少学者都注意到了情感因素和心理过程的重要性。⑤法学与政治学学者唐纳德·霍洛维茨认为,“对灭绝的恐惧”是族群冲突背后的群体心理,族群冲突有充满激情的、象征性的和忧虑的一面。“不满”、“恐惧”和“仇恨”等心理驱动力存在相互增强的作用。因为这些动机都暗含了“求变”的心态。“不满”与“仇恨”反映了行动者因自身利益或荣誉的得失而寻求改变现状,“恐惧”则反映了行动者由于害怕潜在的损失(安全、地位)而试图改变现状。⑥社会科学研究之所以难以呈现复杂人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科学的精致化和科学化。现代的学术训练要求严谨的方法、小心的求证、充分的证据,这大大提高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水准。但同时,也让很多社会科学的研究趋向琐碎的主题,在我看来,思想与方法、创见与证据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思想、有创见,同时逻辑周严、证据充分的研究,自是上上之选。既无思想、又无证的陈词滥调,则与学术垃圾无异。此外,还有两类学术作品介乎二者之间。⑦一种有证据无思想,我称之为“精致的平庸”这一类研究在方法和技术层面可圈可点,符合现代学术规范,但是选题往往较为琐碎,用一套精致的方法论证了一个不重要的问题或者重复了他人的学术发现缺乏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另一种有思想无证据,我称之为“自负的深刻”。美国社会运动家埃里克·霍弗的《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一书就是典型。作者属于在工人运动中自学成才的“工人思想家”,虽然没有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但长期的斗争经验和极其敏感的个性,让他对人性的本质洞若观大。在这本书当中充满智的顿悟和洞见俯拾皆是。虽然这种蒙田式的警句缺乏实证材料的支撑,但却可以轻易打动像我这样的专业读者。③相比之下,我个人更为欣赏自负的深刻,因为它富有启发性,可以发展为理论假说,经由数据检验之后形成实证性的理论。而精致的平庸很少带给我们新东西,他们总是在重复我们已知的事情,或者说出我们不想知道的事情。⑨社会科学家要真正地理解人性、揭示人性,一方面,需要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严格的学术训练这是我们区别于一般观察者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要倚重感性认识,重视自己的直觉和体悟,而不是过度地依赖数据和技术,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洞见。(有删改)3第③段画线的词语“价值中立”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4用第④段中有关“心理因素”的观点,对第⑤段“族群冲突”这一事例加以分析。5下列对“自负的深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负的深刻”在思想与方法、创见与证据之间未能找到平衡点。B美国社会运动家埃里克·霍弗是“自负的深刻”类的典型代表C与“精致的平庸”相比,“自负的深刻”更能轻易地打动读者D“自负的深刻”类的理论富有启发性,最终发展成实证性的理论6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人文学科呈现的是具体的人,而社会科学更多地涉及抽象的人。B人类的利他行为证明社会科学中理性经济人这一假说的正确性。C注意研究情感因素和心理过程通常来说是可以准确地测量人性。D一般观察者如果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能真正理解和揭示人性。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3不对研究对象进行道德评判。4示例:在“族群冲突背后的群体心理”这一事例中,“不满”、“恐惧”和“仇恨”等是心理因素;自身利益或荣誉的得失(或安全、地位等)是利益因素;由于害怕利益的损失而试图改变现状的心态,是通过不满与仇恨的心理和情感因素表现出来,这些心理因素存在相互增强的作用,引起族群冲突。5A6A7示例:本文先给出讨论对象,再通过与人文学科和文学艺术的比较,得出社会科学的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定及其存在的反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因素对人类决策和行为的驱动作用不亚于理性”这一观点,并用族群冲突的例子加以论证。然后指出精致化和科学化是社会科学难以呈现复杂人性的原因,从对精致的平庸和自负的深刻的比较中,得出社会科学研究人性要在借助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倚重感性认识的结论。【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概念的理解的能力。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首先要把握住题干的要求,然后认真研读文本,最后找准答题的区间,最好是用原文中的语句进行作答,也可对原文的语句进行简单的加工,但是不要改变原文的文意。本题题干问的是:第③段画线的词语“价值中立”在文中是指。根据对题干的理解和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价值中立”是指:社会科学研究者总是极力避免对研究对象进行道德评判,经济理性作为“超善恶”的桌赋被学术界广泛接受。【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注意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作答,作答的时候尽量用原文的信息。本题题干问的是:用第④段中有关“心理因素”的观点,对第⑤段“族群冲突”这一事例加以分析。根据对题干的理解,本题主要要从第五段“族群冲突”的内容中进行筛选:“对灭绝的恐惧”是族群冲突背后的群体心理,族群冲突有充满激情的、象征性的和忧虑的一面。“不满”、“恐惧”和“仇恨”等心理驱动力存在相互增强的作用。因为这些动机都暗含了“求变”的心态。“不满”与“仇恨”反映了行动者因自身利益或荣誉的得失而寻求改变现状,“恐惧”则反映了行动者由于害怕潜在的损失(安全、地位)而试图改变现状。【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自负的深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题干说的是对“自负的深刻的理解”,选项中说的是某人的作品;选项C,“更能轻易地打动读者”扩大了对原文的理解。原文说的是:但却可以轻易打动像我这样的专业读者;选项D,“最终发展成实证性的理论”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可以发展为理论假说,经由数据检验之后形成实证性的理论。故答案选A。【6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选项B,人类的利他行为证明社会科学中理性经济人这一假说的正确性。原文没有说正不正确;选项C,注意研究情感因素和心理过程通常来说是可以准确地测量人性。“准确测量人性”的表述过于绝对;选项D,一般观察者如果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能真正理解和揭示人性。原文说的是“社会科学家”。故答案选A。【7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考生要结合对文本内容的先后顺序的把握,进行分析文本中的论点的提出是: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那么对于人性的判断就是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然后下面是结合论点的论述部分,考生只要一一列出论述的内容即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长安陌上无穷树李修文①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两人互不相识。②我只知道: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学校的语文老师,那所学校已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有踏足过。③在病房里,两个不相识的病人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岳老师虽说才四十多岁,但早已被疾病带来的伤痛、争吵、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苍白的脸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的输液结束了,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要给小病号上课。虽说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让她妹妹看她时带了一堆书来。④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什么都考。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感觉稍好一点,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句古诗词,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⑤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上百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在小病号的身体里就像打了个结,每次岳老师提问,他死活就背不出来。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还背这些干什么?”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都是因为小病号。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号啕大哭。说是号啕,其实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面,她没进去,而是扑倒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⑦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他更多。从那以后,她经常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喂给他饭吃,递给他水喝,陪他去院子里,边走边问着诗词,还采了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可是,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决定转院带他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后,她辗转难眠。⑧深夜,岳老师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跟我说,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要有,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⑨这一晚,当我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心头涌起了剧烈的哽咽之感: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在被开除工作时是生计的弃儿,在终年蛰居的病房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弃儿,或相遇或分散,就在你我聚散之间,背了单词,再背诗词,采了花朵,又编教材,这丝丝缕缕,不光有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⑩其实,是反抗将你我连接在了一起。在这世上走过一遭,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过反抗的痕迹。就像此刻,黯淡的灯光反抗漆黑的后半夜,岳老师用写写画画反抗着黯淡的灯光。她要编一本教材,让它充当线绳,一头放在小病号的手中,一头往外伸展,伸展到哪里算哪里,最终,总会有人握住它,到了那时候,疾病,别离,死亡,不过都是自取其辱。⑪后半夜,岳老师坐着睡着了。天亮时分,骨病发作,她在疼痛中醒来。醒来伴着突然的离别:小病号的父母接到转院通知,要他们赶紧去北京。九点钟,小病号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可是,那本教材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捏了捏他的脸,挥了挥手,如此,道别便潦草地结束了。⑫岳老师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几分钟后,楼下似乎传来小病号的叫喊声,呆坐的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的叫喊,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着嗓子叫喊出来:“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是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遍,又嘁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⑬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号啕大哭,她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没有哭出声来。除了隐约而号啕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听凭她哭下去,大家都知道:此时此刻,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8第⑦与第⑨段画线句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特点,请加以赏析。9作品描写了岳老师前后两次哭泣,辨析其原因。10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出现在第④和第?段,赏析这一构思之妙。【答案】8第7段用“跛”“跟”“问”等动词展现岳老师陪伴小病号的场景,体现出生活化、情境化(形象生动或具画面感)的语言特征;第9段以凝练而富哲理的议论短句,表达了对反抗命运这一问题的思考。9前次哭为教学失败而自责自伤,更为小病号不能理解“反抗”而伤感;后次既为离别伤感,更为小病号的成长、为一起用反抗证明自己而欣慰。10标题这一诗句引发阅读好奇,到第4段因小病号的答问才出现,同时留下后半句悬念到12段揭晓,便于展现故事原委,在故事的推进中刻画人物,诗句关联的故事蕴含了人性美。【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语言艺术的能力。第7段中“从那以后,她经常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喂给他饭吃,递给他水喝,陪他去院子里,边走边问着诗词,还采了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这一句使用了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跛”“跟”“问”“采”等,展现岳老师陪伴小病号的场景,体现出生活化、情境化的语言特征。第9段中“同为弃儿,或相遇或分散,就在你我聚散之间,背了单词,再背诗词,采了花朵,又编教材,这丝丝缕缕,不光有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这一句是议论,运用的都是短句,语言凝练、精辟,富有哲理,表达了对反抗命运这一问题的思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能力。作品描写了岳老师前后两次哭泣,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如下:第一次是因为“那句诗在小病号的身体里就像打了个结,每次岳老师提问,他死活就背不出来。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号啕大哭。说是号啕,其实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面,她没进去,而是扑倒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她是为小病号的病而哭泣,也为自己的努力没能让小病号忘记病魔的痛苦而伤心。第二次是“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号啕大哭,她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没有哭出声来……大家都知道:此时此刻,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小病号终于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她为小病号的成长与懂事而哭,也为了他们离别而哭。【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把握文章结构思路的基本能力。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很有诗意,可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在第④段出现,是在提问小病号背诗时,他只记住了古诗词的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在第?段出现是小病号要离别时。他喊出不会背的古诗词下句后,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见,标题,也就是诗句,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推进情节发展上都起了作用。前面设悬念,这里揭晓答案,展现事情的原委,情节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其间的故事蕴含了人性美突出了主题,引人思考。(三)(10分)阅读以下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诗寄左省杜拾遗①岑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注释】①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从叛军囹圄中脱身逃到凤翔,见了唐肃宗李亨,任左拾遗,而岑参则于至德元年东归。从至德二年(757年)至乾元元年(758年)初,两人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②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斯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乙诗人日寄杜二拾遗①高适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注释】①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高适作此诗时是761年,正任蜀州刺史。俸禄为二千石。杜甫则在成都。1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作品内容看,两诗的作者写作时人已步入暮年。B从注释提供的信息看,两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C从两诗的标题推断,杜甫应有回赠之作。D从诗歌的体裁上看,两首诗均为古体诗歌。1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三四句“晓”“暮”二字突出诗人为国尽忠的勤勉与充实。B甲诗第五句中“悲”字抒发了诗人因年老位卑无力报国的无奈。C乙诗三四句借想象杜甫在异乡中对初春的感受,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乡愁。D乙诗九十句追昔抚今,从前隐居东山,而今携书佩剑奔走宦途,慷慨豪迈。13两首诗歌都是写给杜甫的,都有对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的感慨,但语言风格却各不相同。甲诗“婉而多讽”,乙诗“情真意恳”。请对此作赏析。【答案】11D12B13岑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前四句表面看,似乎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富贵实际却是要表现朝官生活的空虚、无聊、死板、老套。后两句表面颂扬、吹捧朝廷,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高诗前四句写羁旅飘泊的孤寂落寞,思念友人及异地宦游的怅然失意及人生的渺茫。其中“不忍见”,一见就“断肠”,感情不能自已;五、六句写诗人的爱国热忱未衰减,对动荡时和艰难国事忧虑不已,深沉感喟,隐藏了内心无限的哀痛;最后四句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事难前定,最终是壮志难酬,书剑蒙尘。全诗“情真意恳”,打动人心。【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体裁的综合理解能力。D.“两首诗均为古体诗歌”错误,岑参的诗颔联和颈联符合律诗特点,既对仗又押韵,是五言律诗。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A.“突出诗人为国尽忠的勤勉与充实”错误,诗句意思是: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C.“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乡愁”错误,“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说,也是从杜甫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D.“而今携书佩剑奔走宦途,慷慨豪迈”错误,前一句引东晋谢安隐居东山别墅韬光养晦的典故,后一句以书剑的蒙尘表达诗人的感叹。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往昔的壮志如今只能空叹难酬,颇具失意悲伤之情。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岑诗“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诗人用语婉曲,用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和讽刺。高诗“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围绕这“怜”字生发展开。“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说,也是从杜甫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紧接着“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便是这思乡情绪的具体形容。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总是容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感情不能自已了;五、六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不平,有忧郁,又有如大海行舟、随波飘转、不能自主的渺茫与怅惘,感情是复杂的。“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预”是参与朝政之意。尽管如此,诗人的爱国热忱却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自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无限的哀痛;“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事难前定。整首诗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但最终是壮志难酬,书剑蒙尘。全诗“情真意恳”,打动人心。(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诚孝既至,绍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帝嘉纳之。②拜监察御史,寻迁殿中侍御史。上疏论:“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中而首尾乡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轻儇不庄,慢易无礼者,为行己之失。乞大明好恶,申饬中外,各务正其心术。”盖有所指也。③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系大理狱,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④桧衔铸。时金遣萧毅、邢具瞻来议事,桧言:“先帝梓宫未反,太后銮舆尚迁朔方,非大臣不可祈请。”乃以铸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为报谢使。铸曰:“是行犹颜真卿使李希烈也,然君命不可辞。”既返命,桧讽万俟卨,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窜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材料二:卢杞恶太子太师颜真卿,欲出之于外。上问计于卢杞,对曰:“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甲午,命真卿诣许州宣慰希烈。诏下,举朝失色。——《资治通鉴》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绍大业(2)逮飞系大理狱(3)桧衔铸(4)欲窜诸岭表15为“桧讽万俟卨”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A规劝B暗示C批评D鼓励1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中而首尾乡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17根据第④段的画线句,并结合材料二,推断何铸这样表达的原因。18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评价。请结合全文,围绕何铸“操履劲正”这一特点,为其写一则人物短评。【答案】14(1)继承(2)关押,囚禁(3)怀恨(4)流放15B16士大夫心术不正,弄虚作假来获得好名声,又假托好名声来获取私利。说话言不由衷且前后相违背,他们行事险恶却自我标榜,假装友善却互相倾轧,这是他们侍奉君主的过失。17这样表达的原因是自己受秦桧等人的陷害,此行凶多吉少。18“操履劲正”是何铸的优秀品质。秦桧厌恶岳飞,想铲除他,诬告岳飞谋反,让何铸审问岳飞;何铸察觉岳飞的冤屈,把情况报告秦桧,惹得秦桧不满意;何铸坚持正义、言辞激烈地驳斥秦桧。何铸表现出刚正不阿、不惧权势的节操,这一品质值得称颂。【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绍:继承。句意:继承大业。(2)系:关押,囚禁。句意:逮捕岳飞关押在大理狱。(3)衔:怀恨。句意:秦桧怀恨何铸。(4)窜:流放。句意:想要流放他到岭南。【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讽:暗示。句意:秦桧暗示万俟卨。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徇虚”,弄虚作假;“掠”,获得;“规利”,获取私利;“乡背”,互相违背;“售”,标榜;“事”,侍奉。【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行犹颜真卿使李希烈也”意思是,此行如同颜真卿出使到李希烈那里一样。材料二中颜真卿受卢杞陷害,被派到许州安抚叛将李希烈,后被缢杀。可见,何铸这样说原因是自己受秦桧等人的陷害,此行凶多吉少。【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操履劲正”意思是,操行刚正。“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系大理狱,先命铸鞫之”,秦桧厌恶岳飞,想铲除他,诬告岳飞谋反,让何铸审问岳飞;“铸察其冤,白之桧”何铸察觉岳飞的冤屈,把情况报告秦桧,惹得秦桧不满意;“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何铸言辞激烈地驳斥秦桧。何铸表现出坚持正义、刚正不阿、不惧权势的节操。参考译文:材料一:①何铸,字伯寿,是余杭人。政和五年考中进士第。御史中丞廖刚推荐何铸操行刚正,可作为拾遗补阙的候选。随即命何铸入朝答对。何铸首先陈述:“感动上天的德行没有比孝顺更大的,感化万物的方法没有比诚实更好的。诚实孝顺达到了,继承大业,收复境土,又有什么困难的呢?”皇帝表彰并采纳了他的建议。②任命他做监察御史,不久改任殿中侍御史。他上疏论:“士大夫心术不正,弄虚作假来获得好名声,又假托好名声来获取私利。说话言不由衷且前后相违背,他们行事险恶却自我标榜,假装友善却互相倾轧,这是他们侍奉君主的过失。轻浮不庄重,轻慢无礼,这是他们个人品行上的过失。希望您申明正义,分清好恶,告诫朝廷内外的官员,各自一定要端正心术。”这大概有所指吧。③在此之前,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是金人所深忌的,秦桧厌恶他与自己意见不同,想要铲除他,胁迫岳飞的旧将王贵诬告岳飞谋反,逮捕岳飞关押在大理狱,秦桧先命令何铸审问岳飞。何铸把岳飞带到厅堂,责问他谋反的情况。岳飞袒露出后背给他看,背上有先前刺的“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之后不久查证事实,都没有证据,何铸察觉岳飞的冤屈,把情况报告秦桧。秦桧不高兴说:“这是皇上的意思。”何铸说:“我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个岳飞,强敌未灭,无故杀戮一员大将,使士卒离心,这不是国家的长久计策。”秦桧无言以对,改命万俟卨审问。岳飞死在狱中,他的儿子岳云被斩于市。④秦桧怀恨何铸。当时金国派遣萧毅、邢具瞻来商议国事,秦桧说:“先帝灵柩尚未返回故里,太后銮舆还等待在北方,非大臣不可以去祈请。”就任命何铸担任端明殿学士,掌管书枢密院的事务,做报谢使。何铸说:“此行如同颜真卿出使到李希烈那里一样,可是国君的命令不可推辞。”出使归来复命之后,秦桧暗示万俟卨,让他诬陷何铸偏袒岳飞没有造反,想要流放他到岭南,皇帝没有答应,只把他贬谪到徽州。材料二:卢杞讨厌太子太师颜真卿,想让他出京到外地。德宗向卢杞问计,卢杞回答说:“李希烈是个年轻的骁将,居功骄傲,他手下的将领没人敢给他提意见制止;如果派个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宣布陛下的恩典,痛陈利害得失,李希烈一定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能够不动用军队使他臣服。颜真卿是三朝元老,名声为海内所推重,人人都信服他,真是出使的最好人选!”德宗认为有理。甲午(十七日),德宗命令颜真卿到许州安抚李希烈,诏书颁下,举朝大惊失色。(五)(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东轩记苏辙①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②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③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④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⑤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19依次填入第一段“□”中的字,正确的一项是()A乃然B则盖C既夫D然而20为第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B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C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D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21分析第一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22作者是如何围绕对“颜回之乐”的论述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的?请尝试分析。【答案】19A20A21结构上,总结前文,引出下文,使文章行文连贯且完整。内容上表达事与愿违的自嘲;并为下文的议论张本,引出下文的感慨。22①由奇怪颜回的选择而醒悟自己被繁忙的公务束缚不得读书治学;②理解了颜回甘心贫贱治学,感慨自己不能脱身离开;③理解了颜回之乐,反思自身德行不够。【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第一处,“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才勉强支立起那倾斜的房子,修补好那倒塌的墙壁。此处上承“许之”,表条件,应选用“乃”;第二处,“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过去有三个官员共同管理,我来到这里时,那二人正好都被罢免离开,所有的事务都托付在我一个人身上。此处和前面“以为宴休之所”为转折关系,应填“然”或“而”。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最高理想时,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忘却了天地广大和死生变化,更何况其他事情呢!“道”作“求”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循理”是“求道”的方式,“以”表目的关系,关系紧密,之间不断开,“收”的宾语为“其实”,之间不断开,排除C;“其华”作“落”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落其华”与“收其实”结构对应,排除D。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句作用的能力。“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未尝不嘲笑自己一番。句子针对前文修屋想要工余休闲的设想的落空而引发感慨,承接上文,由此引出下文的议论,结构上承上启下,使文章行文连贯且完整。内容上,呈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事与愿违的自嘲;从而下文深入分析自己不能如愿的原因,为下文的议论张本,引出下文的感慨。【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