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这样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头脑。”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A.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性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B.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C.统一的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D.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2.《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哪一项不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A.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B.引进西方技术C.发展近代工业 D.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3.15世纪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4.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B.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C.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D.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5.《庚子(1900年)西狩丛谈》中记载:“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6.下列对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由资产阶级领导B.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统治C.都曾建立过君主立宪政体D.都曾抗击外来侵略7.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一栏目时,钱先生说:“没有宗教信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情说明A.外国人一直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B.当时不少外国人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8.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这一思想与下列哪一项外交思想相吻合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多边外交9.“嘉靖四十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先后九战皆捷,俘城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题干叙述的事件是A.李自成起义 B.雅克萨之战 C.戚继光抗倭 D.清兵人关10.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九大11.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历史上,灿若群星的英雄辉映着祖国的天空。他们中有:卧薪尝胆的勾践;徙木立信的商鞅;勇开新路的张骞;精忠报国的岳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下列英雄人物按出生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岳飞②戚继光③文天祥④郑成功A.③①②④B.④②③①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12.有人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个火星是A.同盟国与协约国形成B.萨拉热窝事件C.白色方案D.巴巴罗萨计划13.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原因是()A.殖民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B.封建专制统治十分腐朽C.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激化14.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A.自由与民主B.自强与求富C.平等与团结D.民主与科学15.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A.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B.对工业的调整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16.《一寸河山一寸血》写道:“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由于这场仗是扭转中国人民命运的一场民族战争,因此,卢沟桥和宛平城响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当年”是指A.1894年B.1931年C.1937年D.1941年17.小明读初中时,爷爷给他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某场战役的故事,这个战役可能是()A.四渡赤水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津战役18.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19.《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对“大错”的理解最为深刻的是A.正常的海外贸易被完全禁止B.隔绝了海峡两岸的正常往来C.妨碍了国人对海外市场的开拓D.封闭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20.“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A.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B.美英盟军取得了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C.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D.美军同苏军在易北河畔胜利会师21.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A.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按功劳和才能提拔C.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D.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22.成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温饱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邓稼先B.袁隆平C.钱学森D.屠呦呦23.“在未来某一时间,有一对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以29万千米/秒的速度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50年后,哥哥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去迎接回到地球的弟弟,却发现弟弟还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原来,对于乘坐光速飞船的弟弟来讲,才刚刚过了十几年。”讲这个故事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24.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________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________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26.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图二图一人物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________”思想,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图二是梵高的代表作《________》。27.北宋大画家________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英国议会通过了《________》,以法律形式制约王权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中国古代以抑商为主的商业政策几经变化,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思想呈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否定商业,限制商业,肯定商业三种商业思想……孔子不反对人们从事商业活动,也不反对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在许多场合都给予肯定。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了商品交换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他认为个人不能仅靠自己的劳动来生产本人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如果否定商品交换,相互依赖的各种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都会陷入困境,使社会退回原始时代去。——魏向远《我国古代商业思想和政策的历史演变》材料二北宋东京城简易图材料三洪武四年十一月丙戌,诏“仍禁濒海居民不得私出海”,“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驼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只并入宫”……清朝时为了推行抑商政策,采取大量对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的禁止或者限制措施,如用行会制度限制工商业自由发展。清政府就是利用这种制度对从事国内贸易的商业资本进行有效的垄断与控制,从而达到既能使商业资本为封建政治、经济服务,又能对商业资本瓦解封建经济的作用进行限制的目的。——史慕华《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与政策探究》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肯定商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断限制商业的是什么学派,并简述理由。据材料二所示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分析其对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政府抑制商业的表现和根本目的。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商业政策变化的认识。29.(6分)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目标,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①处探索中国近代化事件的名称是什么?你认为这一事件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理由是什么?②处发生的事件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之一。请问这件事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历程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有了哪些改变?请任意写出二项。材料二材料二图中①处的历史事件的核心思潮是什么?图中②处的历史事件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了哪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都颁布了法律性文件,这些法律性文件的颁布有何共同作用?30.(7分)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于1923年。该杂志辟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并配有一篇重磅文章。进入《时代》的视野,往往意味着在“时代”留下痕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稍后的3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上,设计者将画面切割成五块——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演出顺次罗列其上。——1972年3月6日《时代》周刊材料二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周刊说,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了解中国。——1979年1月1日《时代》周刊材料三2006年,《时代》周刊(亚洲版)刊登了一份“亚洲英雄榜”,评出过去60年里56位亚洲英雄人物,邓小平上榜。邓小平入选的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他推行的种种举措帮助数亿中国人在几十年里摆脱了贫困,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和现代化,走向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未来。世界1/4人口生活的改善,有助于保持世界局势的平稳。中国经济政策的彻底转变,如果确实有效,将意味着对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提出了另一种选择。这个转变,无论是在正面还是反面,都将影响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2006年《时代》“亚洲英雄榜”材料四2015年4月16日,入选2015年《时代》百大人物榜,周刊称:在政治管理上具有丰富的经验……虽然前方阻碍重重,但同样拥有强大的自信和民族使命感。的成功关乎中国以及世界的命运。中国将成为亚洲的主导经济体,同时中国正寻求通过其积极的外交政策将这种经济实力转变成地缘政治影响力和新的全球秩序。——2015年《时代》百大人物榜请回答:材料一中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对中美国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尼克松访华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二,打开“中国的大门”指的是哪一重大决策?该决策的政治前提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归纳《时代》周刊认为邓小平“改变了世界”的理由。根据材料四并结合知识,列举一例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经济体”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领导人屡次登上《时代》周刊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头脑”并结合所学可知,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统一的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在斯大林模式下,僵化的体制使社会经济发展、个人生活等都被纳入“计划”之中,造成了苏联社会缺乏活力,后来的改革没有取得效果,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所以C项符合题意;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性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这三项表述均不正确。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日本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A符合题意;19世纪日本进行了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和努力发展教育都属于明治维新的内容。BCD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4-17世纪,欧洲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其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是在17、18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4、D【解析】

依据“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可知,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属于中华文明成就的青花瓷融合了蒙古人、波斯商人和西亚文化,因而可以说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5、D【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描述的现象发生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当时八国联军攻入清朝都城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选项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年到1842年,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56年到1860年,排除B;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1894年到1895年,排除C。故选D。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选A,可以用排除法,美国反对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不是封建专制;英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的政体;法国反对外来干涉。考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异同点的比较注意掌握这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特征和共性,难度适中。7、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题干说明在外国人心中儒家就是一种宗教,因为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核心,B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提到国教,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到儒家与世界宗教对话交流的意思,C项排除;中国人也没有把儒家当作是宗教,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点睛:解题时理解题干中外国人把儒家看作是中国宗教的原因,排除题干中没有提及的选项,如国教、儒家与世界对话,儒教是不是宗教的提法。8、B【解析】

据材料中“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可知,这与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相吻合,1955年,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亚非国家团结共荣”之同,存“各国社会制度”之异,“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B符合题意;ACD项与题干中观点不符,排除。故选择B。9、C【解析】

依据题干“嘉靖四十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先后九战皆捷,俘城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接着又在福建、广东抗倭,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维护了国家的安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九大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D符合题意;中共十六大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三个代表”,A排除;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B排除;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C排除。故此题选择D。11、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侵略南宋。岳飞是抗金英雄;明朝时,日本倭寇威胁中国东南沿岸人民的财产和安全,明朝将领戚继光抗倭,是民族英雄;1276年元军灭掉南宋,文天祥等人展开抗元斗争;明末清初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是民族英雄。按时间顺序排列①③②④,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12、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在欧洲列强的角逐中,巴尔干半岛成为当时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半岛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小规模、小范围的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1914年7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故B符合题意;同盟国与协约国形成是一战爆发的背景,故A不合题意;白色方案、巴巴罗萨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火药桶、一粒火星”是解题的关键,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1914年7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的爆发。13、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17—18世纪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而受到严重阻碍,据题意,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4、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民主与科学,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15、C【解析】

罗斯福新政期间,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这是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故选C。16、C【解析】

依据题干“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和“卢沟桥和宛平城响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C项符合题意;189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开始时间,A项不符合题意;1931年是九一八事变的时间,B项不符合题意;1941年不是典型事件的时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7、D【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故D符合题意;四渡赤水属于红军长征时期的史实,故A不合题意;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故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18、A【解析】

由“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可知,材料中规定地位高的人用的鼎多,地位低的人用的鼎少,可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A符合题意;BCD项内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史实。19、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可知与闭关锁国政策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的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延缓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以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世界。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错误,不是完全禁止,而是限制;选项BC材料并未体现。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0、A【解析】依据材料“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可知,毛泽东说这番话的背景是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强大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应用抵抗,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1943年2月,被围困的残余德军投降,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理解“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其意是德国希特勒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基础上,进攻完结即进入防守阶段,意味德国将走向失败。由此可知德国的军事行动从进攻到防守发生了转折,相关史实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此确定答案。21、ABC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经济上:兴办手工工场。文化生活上:推行文化教育,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所以ABCD符合题意,故选择ABCD。2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在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培育成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3、D【解析】

上述故事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4、C【解析】

依据图示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有两种情形:一是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二是中原汉族南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得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故C项正确;ABD项都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之一,但是和图示无关,排除。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凡尔登斯大林格勒【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26、达尔文进化论《向日葵》【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进化论”思想,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27、张择端《权利法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1689年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原因:商业活动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否定商业的是道家。理由:道家主张“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限制商业的是法家。理由:法家主张“重农抑商”。(2)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督。(任答3点即可)影响:以词、话本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兴起,居民娱乐场所(瓦肆)增加。(3)表现:海禁政策,行会制度。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认识:中国古代总体采取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解析】

(1)根据材料一“孔子不反对人们从事商业活动,也不反对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在许多场合都给予肯定。”“他认为个人不能仅靠自己的劳动来生产本人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如果否定商品交换,相互依赖的各种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都会陷入困境,使社会退回原始时代去”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肯定商业的原因商业活动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可推断,限制商业的会是道家。因为道家主张“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还有法家,因为法家主张“重农抑商”。(2)根据材料二“北宋东京城简易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有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督等。繁荣的经济和丰富的生活对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是宋代以词、话本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兴起,居民娱乐场所(瓦肆)增加。(3)根据“仍禁濒海居民不得私出海”、“如用行会制度限制工商业自由发展。”等可知,明清时期政府抑制商业的表现是海禁政策,行会制度。根据“从而达到既能使商业资本为封建政治、经济服务,又能对商业资本瓦解封建经济的作用进行限制的目的。”可知,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由材料可知中国古代总体采取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29、(1)①: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只学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封建制度,治标不治本。(2)②: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③:男子剪发辫,废除女子缠足等。(4)人文主义。(5)大西洋沿岸。(6)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经济、19世纪60﹣90年代”可知,①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步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只学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封建制度,治标不治本,因此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2)依据材料一“政治、1911年”可知,②是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因此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之一。(3)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历程中,辛亥革命后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改用鞠躬、握手礼等社交礼仪,改用“先生”“同志”等称呼,改变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推动社会生活的变迁。(4)依据材料二,图中①处思想解放运动发生在启蒙运动之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者借助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展以现实的人为中心、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的文化运动,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5)依据材料二图中②处“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新航路开辟把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打破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新航路开辟后,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