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

氓《诗经》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

是:,

2.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

句子是:,O

3.桑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

是:,。

5.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

是:,。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

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

是:>。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

是:,。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

样。体现这一点的语句

是:,。

9.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现

这一点的语句

是:,。

10.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

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

是:,。

第1页共3i页

11.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

是:,。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

是:,。

14.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

是:,。

15.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

是:,。

16.《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1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

是:,»

离骚屈原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表现自己哀伤人生的艰难困苦,并因

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2、《离骚》中“,

”两句显示了屈原博大的胸怀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

是:",

4、屈原在《离骚》中以香草为喻表达自己因为高尚的德行而遭到贬黜和强加罪名的句子是:

5、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理想九死不

悔的语句是:",

5、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对君王因荒唐而不能理解自己的报怨的句子是:

第2页共3i页

6、《离骚》中“,

”两句表面赞叹楚怀王气韵宏远,实则怨楚王不能体察自己对朝廷的一

片忠心。

8、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9、屈原在《离骚》中表现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自己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10、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崇尚投机取巧、违规任意而为的不良世俗的句子是:

"。11、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竟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屈

原在《离骚》中表现这一恶劣世风的句子是:“

12、离骚》中","

两句抨击违背准则,苟合取悦他人的污浊社会风气。

13、《离骚》中屈原之怨在楚王是“”的误解,在佞

臣是"”的中伤,在世俗是“

”的乱政,以此理气开源,后文再慨“困’叹“穷”,自是情到而文成。

14、《离骚》中“,”

两句连用三个表失意愁绪的词发出浩叹,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

15、《离骚》中“,

"两句表明屈原宁愿猝死并尸漂江河(或魂魄流浪),也绝不和小人同流合污,

沆i⅛-气。

16、《离骚》中“,

"两句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像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

17、《离骚》中“,”

两句以猛禽的不轻易随群为喻,说自己前世本来如此,今世也绝不与小人们同流合污。

18、成语有词,“方衲圆凿”;《论语》有语,“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表

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第3页共3i页

20、《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21、《离骚》中写作者后悔自己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现在久久伫立想要返回的句子是:

2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趁着迷途没有走远,掉转车头返回的句子是:“

23、《离骚》中作者写自己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从朝廷隐退是

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24、既然到朝廷做官不被接纳还要遭受指责,那就退隐了寻找自己的初心吧!《离骚》中作

者表达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以佩带香花香草来象征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

句子是:",

26、屈原在《离骚》中采集荷花、荷叶来制作自己的衣服,以此表明自己高洁品格的句子

是:,。

27、《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

话:“,"。28、《离

骚》中以养荷为衣、以芙蓉为裳的屈原,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并不在意别人的不解,而只在意自

身品行高洁的两句是:“,

29、《离骚》中作者通过加高帽子和加长佩带来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30、

《离骚》中“,

"两句写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佩带(或增加佩带的光彩)来表明

要使自己的品格更加高洁。

3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迷途知返后,放眼远眺,四顾茫然的意思的句子是:

"。32、《离骚》中诗人用佩带芳草芳香的气味和佩饰陆离的光泽交糅在一

一起,烘喻自己永不亏减光明纯洁的品质的两句是:“

第4页共3i页

33>《离骚》中“,

"两句写诗人离楚出游途中回过头纵目远望前路,下定往东南西北观光

巡行的决心。

34、《离骚》中“,

"两句写屈原佩戴五彩缤纷种类繁多的饰品,让浓郁的香气更加显著,表明自

己要继续修养美好的品格。

35、《离骚》中写虽然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自己却唯独爱好修德并习以为常的两句

ZE:»。

36、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唯独要把提高修养当做常态的句

子是:“,

37、《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3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论语,子罕》),这与“

,?”(《离骚》)两句名言

所表达的价值取向有相同之处,其中“志”和“心”可理解为同义关系。39、《离骚》中作

者运用反问表达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的句子是“

";表达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40、《离骚》中屈原四次以死明志:第一次,"”揭示了原

因是追求美好的道德,“”写死也不后悔,强调死的次数

多;第二次,“”写原因是不愿与奸佞之人同流合污,

“”写猝死并尸漂江河,强调死得突然;第三次,

","揭示了原因

是为了正义和公道,追随先圣的脚步,没有强调死的方式;第四次,“

”写原因是不会因为会受到惩罚而改变自己的内心追求,“

"中“体解”写死状的惨烈。

41、屈原《离骚》中“--句,从假设的角度强调

自己对所向往美德的无悔,"”一句,则夸张地表明

了自己心志不因受挫而改变的坚定。

《孔雀东南飞》

第5页共3i页

L总写刘兰芝鸡鸣时分“严妆”的两句诗是:

2.刘兰芝是美的化身,作者在写她被迫离开焦家时,先用

",。,"四句从穿戴方面进行铺

陈,再用两个比喻“,”来刻画兰芝光彩照人的形象,最后用

“,”的动作描写作总结,细致入微、神情毕肖地刻画了刘

兰芝光彩照人的美丽形象。

3.“,。”四句,写出了刘兰

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

的抗议与示威;精心穿着打扮,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4.“,”两句,说明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

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5.“,。,",这些诗句是从头到脚,

从装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表现出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

格。

6.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加上恰当的比喻,从手指、嘴唇、步态等方面写

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的诗句

是:,。,。

7.尽管婆婆驱遣媳妇,但媳妇仍然谦恭、礼让,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告别婆婆是说的

“,。,",表现刘兰芝不能胜任婆

婆的驱使,只好回娘家,但又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8.泪别小姑时,叮嘱小姑“,”,表现了刘兰芝对焦母的关

心以及自己被迫离开满怀委屈的大度;叮嘱小姑",”,

告诫小姑在七夕这样的传统佳节不要忘记自己,表现了姑嫂情深。

9.写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焦仲卿发誓不离开兰芝,不辜负兰芝的两句诗分别是:

10.写焦仲卿对刘兰芝发誓不离不负,兰芝为仲卿的真挚情意所感,盼望仲卿早点接她回家

的诗句是:!,.

IL刘兰芝在离别焦仲卿时说:

以磐石和蒲苇两

个贴切的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12.“,”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依依不

舍、忧愁伤感的样子。

第6页共3i页

13.“,,,"四句,写出了刘兰芝因

哥哥性格暴躁,不能随自己心意,料想前景不妙而备受煎熬的心理状态。

《蜀道难》李白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

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

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3、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

曰:,J

4、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名句是“,。”

5、李白《蜀道难》中用“,”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

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诗,写出了行人

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8、李白《蜀道难》中,以侧面描写来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

是,J

9、在《蜀道难》中,李白用“,”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

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

句子是“:"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

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远古蜀王开国艰难

的句子是:“,J又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一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第7页共3i页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

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

B

ZE:,o,c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为我们渲

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

情状。

1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烘托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

句子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蜀相》杜甫

1.杜甫《蜀相》中

“,”两句,

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奠定

了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的气氛。

2.杜甫《蜀相》中

“,”两句,

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

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3.杜甫《蜀相》中

“,"两句,

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4.杜甫《蜀相》中

“,”两句,

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

建千秋伟业。无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

复大业也付之东流。确实让人痛惜不已。

5.诗人在《蜀相》一诗中首先写道

“,”传

第8页共31页

达出自己游览圣地的感叹,接着,他高度赞誉了诸葛先生

”的丰功伟绩,又联想到他鞠躬尽瘁,发出了

”的感慨。

《望海潮》柳永

1.《望海潮》中,""一句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2.《望海潮》中,""一句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3.《望海潮》中的“,,"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

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4.《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的诗句是

5.《望海潮》中“,”尽显雅致之气,最能体现柳永的婉约词风.

6.《望海潮》词中的“,”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

住宅的雅致。

7.望海潮》中“,,”几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8.《望海潮》中描写杭州居民众多房屋错落的一句是:。

9.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描写了茂密如云的

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的句子是“,,

10.《望海潮》中“,,"三句,由市内说到郊

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

壕沟。

11.《望海潮》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12.《望海潮》中“,,"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

的殷富反映出来了。

13.《望海潮》中“”一句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14.《望海潮》中描写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一句是:。

15.《望海潮》词中的“o,。”这几句词人选取

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第9页共3i页

16.《望海潮》中“O,"几句,描写了杭州的典

型景物:圆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17.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在《望海潮》中“,”

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18.《望海潮》中有两句描写杭州美丽风景的句子,让金主完颜亮垂涎己久的

是:,。

19.《望海潮》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

20.《望海潮》中“,,"几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

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21.《望海潮》中“,,”几句,写成群的马队簇拥

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

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22.《望海潮》中“”写杭州官员宴酣之乐。

23.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以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

是:,。

《扬州慢》姜夔

1、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

州慢》中说“,,",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

象。

2、姜夔《扬州慢》中的“,,",在物是人非中表达对

世事无常的感慨。

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4、《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

疾首的诗句是“,,”。

5、《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消的诗句是

6、《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

第IO页共31页

7、《扬州慢》中含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句

是:>。

8、《扬州慢》中描写眼前波荡月冷的夜景的诗句是

9、《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

10、好的诗文往往表现在情景交融上。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用

”:,写战后萧条之景。

11、“月”在古代诗文中是经常被描写到的形象,如姜夔《扬州慢》中的

1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

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13、《扬州慢》中写杜郎再有才智也会吃惊今日扬州之荒凉的诗句

是:,、。

14、《扬州慢》中描写杜牧无法用优美诗句抒发对扬州深情的诗句

是:,,。

15、《扬州慢》的“,。"三句,作者从听觉和触觉两

个角度把角声的凄凉和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

16、《扬州慢》描写诗人向往历史名城,于是下马驻足望扬州的诗句

是:,,。

17、《扬州慢》中的“,”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忙反荒凉衰败。

18、姜夔《扬州慢》中,诗人借景抒情,用“,,”来

渲染扬州城经过战争的破坏后,变得凄凉、衰败、空寂。

19、《扬州慢》中,点明历史上的扬州是人们向往的佳地的诗句

是:,。

20、《扬州慢》中,“,"两句写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

反衬眼前荒凉的景象。

21、《扬州慢》中,“,,"诗句写人们说起那场战

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

22、《扬州慢》中,“,,"诗句写日落黄昏,凄厉的

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

23、《扬州慢》中,“,、”诗句既写出杜牧的才华

又写出扬州衰败的现状。

第11页共31页

24、《扬州慢》中,”,,"诗句指出杜牧是个俊

才情种,但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

25、《扬州慢》中,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

今日“>”的哀景。

26、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当

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长满养菜和野麦,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27、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用假设的手法写到,

曾经在扬州留下很多不朽诗篇的杜牧若再重游故地,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

心。

28、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描写了

扬州城二十四桥附近的景色,动静结合,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唏嘘之情。

29、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描写二十四桥边

的红药,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写红药的繁华反衬整个扬州城的凋残破败,再用一个诘问收尾,

催人泪下。

30、在姜夔的《扬州慢》中,“”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化出.

31、在姜夔的《扬州慢》中,词人“”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

人神往的“名都”。

32、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使人联想到古代诗人反复咏叹的“彼黍离离”

的诗句,并从“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增加青山故国之情。

33、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一句中,“废池”极见蹂蹒之深,“乔木”

寄托故园之恋。

34、在姜夔的《扬州慢》中,""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赤

无此韵味。

35、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作者使用了拟人化

的手法,赋予了无生命的事物以人所特有的思想感情,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

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在美学上也是一种移情作用。

36、在姜夔的《扬州慢》中,“,,",却又转换了

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

37、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三句写当日

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

意绪。

38、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一句写出了宋王朝就凭这样一座“空城”

防边,如何不引起人们的忧心忡忡,哀深恨彻。

第12页共31页

39、在《扬州慢》中,姜夔借助“通感”手法,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

挪移沟通,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的句子是“>

40.在《扬州慢》中,“i”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

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陈情表》李密

1.《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

是,O

2.《陈情表》用

“,。”两句

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3.《陈情表》用

“,。”两句表现

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4.《陈情表》用

”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5.《陈情表》用

“,。”两句

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6.《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7.《陈情表》中作者用

,。”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8.《陈情表》用

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9.《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

是,。

第13页共31页

10.《陈情表》中李密用

",。”两句写出了

他的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

11.《陈情表》中李密用

“,。”写明母

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12.《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

是,o

13.《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

是,O

14.陈情表中李密用

“,。”两句

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1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俩句是

16.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项脊轩志》归有光

1.《项脊轩志》结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庭中的枇杷树,“,「‘睹

物思人而物是人非,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

3.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老妪口中转述的作者母亲在门外对子女的嘘寒问暖的话语从

而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句子是:??

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

5.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百年老屋”项脊轩在修葺之前的旧、破的句子是:

6.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北向的项脊轩修葺之前的采光不好的情况的句子是:—

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一

第14页共31页

8.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

拂而不断移动景象的句子是:,。

9.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10.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归有光写到自己对旧项脊轩的改造时,作者“,

",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极好。

IL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门墙增多的句子

ZE:,0

12.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鸡狗横行、人员杂

乱的一片萧条的句子是:,,O

13.在《项脊轩志》中,点明家中老妪身份的句子是:,。

14.在《项脊轩志》中,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句子

ZH•,o

15.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的

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16.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大母说作者他日可用太常公曾用之象笏上朝的话,表达了

作者考取功名、振兴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_

1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扃牖而居”,,时间长了可以根据足音来辨别是何人

的句子是:—

《兰亭集序》王羲之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

,,»气候宜人的句

子,。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

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

的乐趣,,,,

第15页共31页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

的感叹J。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

容:,,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

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

子,,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

集序》中所

写:,,,_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表

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

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4.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中“:“两句写诗人拄杖或

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问

是:,?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算太远的自恕自慰之句

是:,。

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

是:,。

第16页共31页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这是真正的隐士

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

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3.《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

坚贞气节。

14.《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5.《归去来兮辞》中

几句写出了陶渊明归家时欣喜若狂,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

“,两句写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

子比谁都盛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16.《归去来兮辞》中写诗

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

17.《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

“,。”表现游历经过的句子

是:,。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

是:,。发现游中所感的句

子是:,。

18.《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

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

是:?,。

19.《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

是,。

20.《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

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第17页共31页

2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22.《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

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

是:,0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移栽易活的特点揭示了一个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

的道理:“”

2.《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

“,,”其筑欲密",既

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3.《种树郭橐驼传》中,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4.《种树郭橐驼传》中,“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是郭橐驼

植树的管理经验。

5.《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

得其反,“,。"虽曰

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6.《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

,”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

7.《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

是C

8.文章最后一句“,”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9.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

10.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

好,原因在于:。

IL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到,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

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

第18页共31页

1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

要做到“,”,这个比

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1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人

在种树的“易土”与“培土”方面存在不足,其具体表现在:

《石钟山记》苏轼

1.《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郦道元记录

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从而

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2.从苏轼的《石钟山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

“,”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3.在《石钟山记》中,作者用一个宾语前置句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

的心情的是:o

4.《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有三

个:,,;

5.对于石钟山的得名缘由,有郦道元和李渤的两种说法。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

潭,:,而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而李渤则从深潭边

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后聆听他们的声

白,,,,。

6.作者怀疑郦道元的说法原因在

于,,

7.作者怀疑李渤的说法原因在

于,,,?

第19页共31页

8.作者到了绝壁下所见所闻之景

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9.作者发现发出噌眩声的原因是徐而察之,,

>,O

10.作者发现发出森坎键整之声的原因是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

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11.苏轼在《石钟山记》末尾自述他写作此文的原因

是:,。

《拟行路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