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促织》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促织》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促织

【教学目标】

1.揣摩小说中的语言,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

2.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具体把握小说的情节,并能复述出来,通过编写故事

提纲,掌握情节起伏跌宕的特点。

3.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思考小说荒诞故事背后的象征寓意。

4.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体会作品对社会

现实深沉的批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异化为虫,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件荒诞不经的事情,但在作家的笔下,却让我们看到

了人世间的黑暗和不公。《促织》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代表作。蒲松

龄的《促织》通过“变形”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社会的感知。

二、读准字音

迂.(ne)容益(bi)翕辟(xi)

墓葬(gdo)觇视(chan)惭作(ZUO)

邑庠(xidng)不曾(chi)慢然(chud)

抢呼(qiGng)懿香(rud)猪鬣毛(1建)

三、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

小说家。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蒲松龄年轻时,颇有文名。他广泛搜

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在作品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蒲松

龄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

种。

四、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明代宣德年间的故事,这样写其实大有深意。“宣德治世,宣

宗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惜哉!抑传闻失实耶?”这是跟作者同时代的诗坛宗

师王渔洋写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上的一条评语。王渔洋为什么要强调宣德年间是“治世”,

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显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读者读《促织》时要联系眼前的现

实。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

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

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

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

“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天子

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之处,“治世”“盛

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

五、文学常识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中国18世纪成书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共491篇。它的内容极为丰富,

主要是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直指封建社会的黑暗,无情地揭

露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同时对人间美丽、坚贞、纯洁的爱情予以衷心的赞美。“画人画鬼高

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一副对联,这是对《聊

斋志异》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性的高度概括。

六、整体感知

本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

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近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皇帝荒淫无道,巡抚

县令胥吏上行下效、横征暴敛的黑暗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压迫的社会底层群众的深切

同情。

七、文本探究

1.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

妙处?

①故事始终围绕促织之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

②情节波折:波折一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波折二一一神

巫指点,成名得虫;波折三一一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波折

四一一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

③这样写的妙处:这样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避免了平铺直叙,正所谓“文似

看山不喜平”。情节的跌宕起伏,充实、丰满了故事,深化了思想内容。

2.成名之子魂化蟋蟀这样一个情节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从这方面说,人的生存意义是超越其

他任何一种动物的。可是在这个故事里,人不愿成为人,而甘愿变成一只虫子。这有什么深

刻的意义呢?在人与蟋蟀的关系中,人是弱者,是蟋蟀把人折磨得走投无路,是蟋蟀紧紧地

掐住人的脖子,人与蟋蟀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人为了获得生存的权利,宁愿自我否定,而

魂化成一只蟋蟀。这种否定,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它以寓言的形式影射了人的生存环境是多

么恶劣。

3.请结合文本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能够深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如,当成名和村中少年好事者比斗蟋蟀

的时候,成名先后“自增惭作,不敢与较”一“大喜”一“骇立愕呼”一“顿足失

色”一“益惊喜”,这一连串的细节给我们展示了成名从无所谓到喜出望外异常珍惜的内心

世界。

②烘托人物心情,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对成名根据神巫所示之图前往寻找促

织的过程的描述:于“蒿莱中侧听徐行”,见虫则“遽扑之”,然后是“擦以尖草”,“以筒水

灌之”,得虫后“大喜,笼归,举家庆贺”并“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这一

系列行动细节的描写,就把成名期望、急切、喜悦、释然的心理活动生动细腻地表现出来。

③铺垫渲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描述了小蟋蟀的形状:短小,黑赤色……形

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写了小蟋蟀的迅捷飘忽;又写了小蟋蟀“忽跃落衿袖间”,

对成名似有感情。在这里,对小蟋蟀形状和动作的细节描述,一方面表示促织的异乎寻常,

暗示与成子化身促织相呼应;一方面暗示了小蟋蟀的超凡本事,为下文中的斗胜强敌、鸡口

脱险、过关斩将,由此给成名带来富贵等情节埋下了伏笔。

④画龙点睛,深化作品的主题。如文中写到虫,逐级献上去;奖,逐级赏下来;成名

因而暴富;可是“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这个典型的细节,点明了黑赤色促织的来历,

增强了故事的神奇色彩,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在官府的逼迫下,成子自杀后还要

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才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百姓所受苦难至深和统治者的荒

淫残暴,从而深化作品的主题。

4.本文对比手法的充分应用,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表现力、主题思想。请找出文中的对比

并加以分析。

①促织盛产地与稀有地征收促织成对比:“此物故非西产”,作者在用陕西征促织之

举与盛产地征促织作对比,故“倾数家之产”为平常,“迂讷”之人被“报充里正役”为必

然,“游侠儿得佳者”“昂其直”为可能。作者之憎恶犹然在目,弄权者无视民生之丑态亦

毕现。

②成名前后职业、命运状况的对比:成名“操童子业,久不售”时的清贫、苦读、宁

静平和的人生与“充里正役”时的唯思自尽、曲折跌宕、几番沉浮的命运,极尽痛楚的辛酸

成为鲜明的对比。

③成名自身前后际遇的殊异,是最鲜明的对比:成名无意中“成名”富贵,与前番“操

童子业”形成鲜明对比,走“正道”“久不售”,走“媚上”之道却可以数岁“过世家”。

④诸多官僚的征促织、奖成名形成对比:“上”“抚军”“宰”等见成名所献之促织,“大

悦”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