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十四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十四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十四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十四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十四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十四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得出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

A.传说、遗址B.遗物、记载C.化石、遗址D.传说、记载

2.“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

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会饲养家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

磨光和钻孔技术”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4.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干栏式房屋B.半地穴式房屋C.出土的稻谷D.铜鼎

5.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①小麦②粟③水稻④玉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某摄制了回来到大西北,想以北方培育最早的农作物为主要食材来做一种粥,你会给他推荐()

A.水稻B.高粱C.玉米D.粟

7.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的

是()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8.以下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①都会制作陶器

②都会建造木构水井

③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④都过着定居生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遗址在黄

河中下游地区的有()

①半坡遗址

②河姆渡遗址

③大汶口遗址

④良渚遗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0.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应该是()

A.打制石器B.纺轮C.磨制石器D.渔叉

11.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A.推理B.考古C.想象D.传说

12.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著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选的方

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任命制D.禅让制

13.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相,教民农作。材料中的神农指的是()

A.尧B.舜C.黄帝D.炎帝

14.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

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B.生活方式的转变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

15.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

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下列选项中能证实这一说法的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1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

17.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面对滔滔洪水,禹从父亲稣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

办法,率领民众开凿河渠,将洪水疏导入海,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

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由此可知,禹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百折不挠B.艰苦奋斗C.改堵为疏D,无私奉献

18.我们经常说自己是华夏儿女,中华民族又称华夏族,那么华夏族形成的主体是()

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D.炎帝和皇帝的部落联盟

19.关于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不正确的是()

A.炎帝、黄帝是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

C.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D.炎帝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20.“天皇皇,地皇皇,先蚕娘娘降吉祥,桑叶长得嫩生生,萤儿长得圆又亮。”下列与“先蚕娘娘”活动

有关的是()

A.教人农耕B.建造宫室C.治理洪水D.擅长纺织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21.观察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2)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3)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图一图二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发现的骨器: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中,有许多鹿角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

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成百件。发现的石器:北京人

遗址共出土了十几万件石制品。石器种类很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

究出制作石器的方法: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材料二: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

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1)依据材料一分析北京人使用过哪两种类型的工具?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写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3)综合以上材料,北京人体质的进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喝

的是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却对百姓的生活十分关心,部落里如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

己的过错。

材料二:舜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

材料三:禹治水十分辛苦,他与群众同甘共苦,节衣缩食,带头劳动,三过家门而不入。

(1)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请指出这一制度的主要做法。

(2)传说中,尧和舜有哪些贡献?

(2)我们从尧、舜、禹身上学习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历史的史料来源大致有传说、遗址、遗物、记载等。关于远古原始人类的情况,最真实的史料是

化石、遗址。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那时的历史只能靠科学家根据遗址发

掘出来的化石、活动过遗址以及遗留物等进行科学研究来得知。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得出这一结论最

有力的证据是化石、遗址,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料的来源的相关

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结论最

有力的证据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解析[根据“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

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可知,材料说明

北京人会制造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粟,

不会饲养家畜。

故选:Co

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不会种植粟,不会饲养家畜。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C

【解析】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

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所以材料“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

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符合山顶洞人的特征,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本题考查山顶洞人,知道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己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4.【答案】B

【解析】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

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Bo

本题考查半坡人的生活,知道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本题考查半坡人的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

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

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

用耒相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

的国家。

故选:Co

本题以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陕西西安的半坡原始居民进入农耕时代,

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粟是我国北方培育最早的农作物。

故选:D。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

本题以半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答案】D

【解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

用耒耙耕地,住干栏式房屋,懂得挖井技术,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故选:D。

本题以挖井技术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健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8.【答案】C

【解析】河姆渡人会建造木构水井,半坡人不会。据此可排除含②的ABD三个选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半坡人,知道河姆渡人会建造木构水井,半坡人不会。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9.【答案】B

【解析】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在长江流域。

故选:B。

本题考查半坡人,知道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本题考查半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C

【解析】假如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使用的工具应该是磨制石器.生

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相、骨器,

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

线、织布、制衣.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1.【答案】D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可知,相传“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

故“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都属于远古传说。

故选:D。

考查“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的知识点。

考查学生对“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12.【答案】D

【解析】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

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历史上叫做“禅让”.可见“禅让制”的实质是公共推举,首领让贤选出首领.

故选D.

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人类文明曙光的相关知识.

13.【答案】D

【解析】由于炎帝因为发明了农耕和医药,而被称为“神农氏”。所以神农氏就是传说中的炎帝,D是正

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炎帝、黄帝。神农氏就是传说中的炎帝,相传他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

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

炎帝、黄帝、尧和舜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传说中的人物,注意区分他们各自不同

的贡献。

14.【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

的改进。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故D

正确;“建筑技术的进步”、“生活方式的转变”和“饲养水平的提高”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不能全

面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因,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的演进,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结合所学从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答案】D

【解析】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耙耕地,种植水稻,

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故D

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使用打制石器,生活在I日石器时代,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生活在新石器

时代。

1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轩辕”和“平定蚩尤乱”可知相关人物是黄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

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还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他的属下仓颉

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妻子嫖祖擅长纺织,会堞丝。距今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

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

落.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炎黄战蚩尤和黄帝的主要贡献.

17.【答案】C

【解析】大禹总结父亲鲸的治水经验,改鳏‘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最后取得了成功。

故选:Co

本题考查的是禹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禹的有关内容。

18.【答案】D

【解析】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又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

败并归顺黄帝,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的华夏族主体。炎帝和黄帝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选:D。

本题考查华夏族形成,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

19.【答案】D

【解析】相传,远古时期,洪水肆虐,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的儿子启建立了

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D观点不正确,符合题意;AB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炎帝、黄帝、尧、舜、禹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原始社会时期,主要部落联盟首领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解析】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

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嫖祖擅长纺织,并会

绿丝,还能用蚕丝做成漂亮的衣服,所以后来的人把她叫做“先蚕娘娘”。

故选:Do

本题考查了黄帝的贡献,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黄帝的贡献,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1.【答案】(1)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2)图一:半地穴式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北方的气候相

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

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

(3)走出洞穴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和束缚,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

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1)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图.距今约六千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他们居住半地穴式

房屋.图二是干栏式房屋图.距今约七千年,河姆渡原

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

(2)读题干中的图片可知: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图.距今约六千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即北

方地区.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因此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干

栏式房屋图.距今约七千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即南方地区.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

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

(3)远古时期,人类最先居住在洞穴里.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走出洞

穴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和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