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民事诉讼程序研究》_第1页
评《民事诉讼程序研究》_第2页
评《民事诉讼程序研究》_第3页
评《民事诉讼程序研究》_第4页
评《民事诉讼程序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民事诉讼程序研究》英国学者乔罗威茨所著《民事诉讼程序研究》,乃是比较民事诉讼法学中的经典之作。此书为试图研究英国民事诉讼甚至普通法系民事诉讼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读者提供了绝佳的视野。正如作者所言,英国民事诉制度本就存在许多看上去古怪、不符合逻辑甚至纯属虚构之处,加之,作为中国读者,囿于缺乏对普通法系法律知识的理解,又夹带着大陆法系法律思维的“有色眼镜”,故阅读此书时不免有些力有未逮。在本书中,作者以比较研究为视角,以民事诉讼的本质和目的为源点,比较论述了英国与大陆法系及其他普通法国家在民事诉讼本质与目的的略微差异,从而衍生出不同的诉讼制度与程序构造。具体而言,作者的论述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而展开的,一是在“扩散利益、分散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保护”的价值选择与程序样式的差异,二是在诉讼程序及诉讼制度方面的差异,三是当事人与法官围绕事实认定及二者关系方面的差异,四是对判决的救济制度方面的差异。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再结合英国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历程,分析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为未来英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发展提供理念及实践上有益借鉴。民事诉讼的发展,虽因不同国家的法治传统及社会现状而有所差异,但民事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要工具,各国民事诉讼必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共通之处。英国作为普通法系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法治传统,其在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能发生在“法治中国”的前进道路上。古罗马的法学先贤西塞罗在其著作《法律篇》中谈到究竟什么是法律?其回答是“人民的福祉就是最高的法律”,因此法律的目的即在于为人民谋求最大福祉。因此,民事诉讼的目的也不应仅仅被限定为,“规定一种最适合当事人选择提交到法院的纠纷作出公正、经济和快捷的审理的程序制度和规则”。恰如作者所言,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它在社会中服务和应服务的目的。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全世界的法律制度都是为此目的而服务。目的的趋同,也产生了法律移植或借鉴的可能性。笔者所欲,即是探讨书中所谈关于“扩散利益、分散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保护”及程序改革的问题,结合我国当下司法现状,以求从英国的民事诉讼发展中谋得一些经验教训。一、英国“中间权利”保护与中国公益诉讼书中所论“扩散利益、分散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保护”与我国最新民事诉讼立法中所设立的公益诉讼是否存在某个侧面的的相同之处作些探讨。作者在书中第二章“扩散利益、分散利益和集体保护”中提出民事诉讼程序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通过纠纷解决保护私权利和公权利,介于其中的“中间权利”也应通过相应的程序构造予以保护。并将“中间权利”的特征概括为“一种由管辖地的实在法确认的权利,这种权利至少与法律中的某种禁止或要求相关,但如果仅能以两种传统方式(私权诉讼与公权诉讼)之一提起诉讼,则其司法保护就得不到充分的保证”。“中间权利”也被实在法以某种方式确认为权利的,扩散的、分散的和集体的利益。接着又谈到了各国在保护“扩散利益、模式的选择应关注本土国情与中国问题,应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在民众维权意识不强与维权能力不足的当下,公益诉讼的模式选择应介于公共执法型和私人执法型之间,以公共执法型公益诉讼为主。在新《民事诉讼法》颁布之前,一些法院通过对“利害关系”予以扩张解释,受理了一些由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随着新近立法的规定,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有权提起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公益诉讼。《环境保护法》规定在设区市级以上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组织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5年以上无违法记录的公益组织,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通过赋予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以公益诉讼权表明,我国公益诉讼的模式选择倾向于公共执法型的公益诉讼模式。二、英国民事诉讼程序改革对中国司法改革的理念借鉴英国自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民事诉讼程序改革,并分别产生了《司法法》及《英国民事诉讼规则》两部重要法律。这些改革的创举对现今英国民事诉讼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英国在两次重大的民事诉讼程序改革中所经历的问题,也可为我国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司法改革提供有益的理念借鉴。首先,在1832年《统一程序法》到《司法法》之间的改革进程中,尽管当时的改革冬季主要是消除费钱、费时的程序以及不必要的诉讼多样性,但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仅靠一个一个的应付制度缺陷是不够的。而如此改革的结果便是使英国的民事诉讼制度看上去有些异常和古怪,而这种异常和古怪即源自规则或实践的调试,而不是法律制度的大规模重建。英国的法学家最终提出了“整体正义”的司法改革理念。作者在书中引用罗科斯•庞德的演讲,“在我们特有的法律制度中,导致对司法如此不满的原因之一是一般理念或者法律哲学的缺乏,这在英美法中如此的典型,在需要全面改革的时候,它带给我们的是修修补补”。“整体正义”理念的出现为《司法法》全面改革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契机,其中包括“一般理念”。于我而言,“整体正义”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正义”要求为司法改革提供“一般理念”或法律哲学的理论支撑;二是“整体正义”要求兼顾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不可偏废其一;三是“整体正义”要求民事诉讼制度及其应用所服务的目的不只是纠纷解决,尽管这是诉讼的目的之一。原告诉讼的目的是获得救济判决,被告进行防御的目的是抵制此种判决。司法者的目的往往偏向于纠纷解决,而当事人的目的则偏向于救济判决,而“整体正义”则认为应二者并重。“整体正义”的理念可为我国民事司法改革提供理念借鉴。目前,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及实践中,出现的许多制度与法理相悖、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失衡及案结事不了的现象,而这些问题的克服则有赖于“整体正义”的理念指引。其次,作者在论及英国两次重大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时,表现出对改革者在改革过程中过于偏重民事诉讼成本和迟延的降低的质疑。作者认为,改革看上去仍然只涉及法院纠纷解决过程的建华及其费用和时间的减少,其目标是接近司法。民事诉讼的其他目的,或者被忽略,或者被想当然地仅仅当作了副产品。难以回避的是,这也是当下中国民事诉讼改革所体现出的问题。在改革的价值取向上,公正与效率的平衡问题。以最少的消耗实现最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