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_第1页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_第2页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_第3页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_第4页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婴幼儿保健知识讲座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1页。目录

一、定期健康体检二、营养与喂养三、婴幼儿口腔保健四、儿童用药的误区五、婴幼儿常见病判断和处理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2页。

是婴幼儿保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检查达到如下目的:1、了解体格和神经精神发育状况、喂养、护理、教养和环境等,有无不利于小儿生长和发育的因素,设法予以消除。2、检查有无营养性疾病和其他异常情况,给予矫治。3、了解并督促免疫程序,进行计划免疫。4、对家长进行优育、优教的宣传和指导。一、定期健康体检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3页。因此,定期健康检查对保护儿童健康、预防疾病、监测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有很重要的意义。一般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3天、7天、15天、28天各检查一次,一岁内每3个月检查一次,1~3岁每6个月检查一次,3~6岁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内容有问诊、体格测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4页。婴幼儿健康检查的内容体格发育是否正常运动发育是否与年龄相符视、听觉是否正常情感、性格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何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5页。婴幼儿健康检查的内容体格发育是否正常

身长、体重、头围等指标是否正常。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在2岁前应追上正常儿童,否则易矮小。运动发育是否与年龄相符

2月头抬离床;3月俯卧抬头约45度;4月抬头达90度,翻身;5—6月会主动抓物,6月坐片刻,7—8月会爬,9月能扶站,1岁会走,2岁会跳。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6页。婴幼儿健康检查的内容

听、视觉是否正常

2—3个月时能注视颜色鲜艳的物体,3月头眼协调好,6个月时双眼能较好地协调运动转头向声源;5—6月会咿呀学语,10—11月会学话。多听音乐、儿歌,多与孩子交流。情感(EQ)、性格、适应能力如何

3月会笑,能认母亲;6月唤其名有反应,怕陌生人;8—9月会指认周围物体;1岁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7页。二、营养与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合理人工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合理均衡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8页。

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好处妈妈如何保证充足的乳汁乳量充足的判断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9页。

营养全面,能满足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含免疫物质,预防小儿疾病;小儿容易消化、吸收、利用;增进母子交流,有利于小儿心理发育;经济、方便、卫生;利于母亲子宫复原,避孕;保护母亲健康,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10页。

乳汁充足的保证:母亲身体健康、营养丰富、睡眠充足、心情舒畅是保证乳汁充足、成分良好的前提。不生气、精神不焦虑、急燥。乳量充足的判断:吃奶:听到吞咽声,吃奶后满足,可安静入睡;排泄:每日小便6次以上;精神:婴儿睡醒后眼睛明亮,反应机敏;体重增长:每月增重500克以上。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11页。喂养的次数:新生儿初期主张2-3小时一次,然后慢慢过渡到按需哺乳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坚持哺乳24个月以上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婴幼儿的喂养—喂养规则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12页。人工喂养的指征人工喂养的奶量人工喂养应注意的问题人工喂养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13页。

人工喂养的指征母亲有以下情况可考虑人工喂养:

母亲患有乳腺疾病:乳腺炎或乳腺脓肿等。不宜喂母乳:精神病、肾脏病、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和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不能哺喂母乳:接受抗代谢药物、化疗药物或某些特殊药物治疗期间;吸毒;患艾滋病、乙肝大三阳、活动性肺结核等传染病的现患者。母乳不足。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14页。人工喂养的奶量年龄次/天量/次(ml)总量/天(ml)0-1月8604801-2月7906302-4月61207204-6月6150900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15页。1、用具的选择。奶瓶最好是选择玻璃或树脂的。奶嘴孔一定要适合宝宝,每个宝宝的吸吮能力不同,对奶嘴孔的要求也不同,但一定要从小到大来尝试,一般参考奶嘴说明就可以了。一般宝宝喝奶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奶嘴孔太小,宝宝会特别累,喝奶时间过长,会导致宝宝厌奶。奶嘴孔过大,容易发生呛奶的现象。2、奶粉的选择。对于宝宝来说,喝什么奶粉是很重要的,但是,别人喝着好的奶粉却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宝宝,所以还是要尝试,但是,如果宝宝尝试一种品牌的奶粉没有什么异常,消化也不错,就不要轻易换其他牌子的奶粉。如果宝宝喝奶粉有腹泻或者便秘的情况,试着调整奶粉的浓度,还不行的话就要换其他牌子的奶粉了。

人工喂养应注意的问题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16页。3、冲调奶粉的时候,要注意温度和冲调方法。要先把水倒入奶瓶,调整好温度,然后再倒入奶粉。一般要根据奶粉说明上的比例来冲调,冲调奶粉的水一般要在45度到50度之间,给宝宝喝之前要用手腕内侧试温度,可以滴几滴奶到手腕内侧,只要觉得热乎但是又不烫就可以给宝宝喝了。摇奶粉的时候不要上下摇晃,这样容易产生气泡,正确的做法是按照同一个方向摇,一定要多摇一会儿,把奶粉摇匀,否则容易有疙瘩,如果堵塞奶嘴孔的话,可能会导致宝宝喝不到奶粉或者由于宝宝用力吸使得奶粉突然进入宝宝口中引起呛咳。4、每次喝完奶粉要给宝宝喝几口水漱漱口,因为奶粉的含糖量比母乳要高很多,容易引起龋齿,但是刚喝完奶不要给宝宝喝过多的水,会影响消化。人工喂养应注意的问题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17页。在辅食的添加初级阶段,培养一种健康的进食态度,比吃的什么,吃了多少来的更加的重要!

辅食添加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18页。辅食添加的意义

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锻炼功能:锻炼咀嚼吞咽能力、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等;为培养良好进食,均衡膳食打好基础,防止日后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各种食物的色、香、味、形等接触可刺激感知觉发展,从而促进智力发育;为断奶作准备:添加辅食是心理断奶的开始,逐渐减少对母亲的依赖,促进孩子心理逐渐成熟。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19页。辅食添加让我们慢慢来人生中前6个月最完美的口粮——母乳过量的添加辅食只会给尚未成熟的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引起过敏等不适反应过早添加辅食同时会导致宝宝减少吸允母乳的次数,从而影响母乳的产量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20页。宝宝辅食添加信号宝宝体重是否足够?宝宝是否具有想吃东西的行为?宝宝是否有吃不饱的表现?宝宝伸舌反射是否消退?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21页。添加辅食的时间

取决于婴儿消化道发育成熟程度以及婴儿生长所需,一般婴儿4~6个月龄应逐步添加其他食物,过早添加易增加婴儿食物过敏和肠道感染的机会,延迟添加会使婴儿错过咀嚼、吞咽功能和味觉发育的敏感期(4~6月),使以后进食其他成人食物困难、营养摄入不足而产生营养不良。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22页。添加食物的选择原则第一阶段食物:4-6月龄应首选能满足生长需要,易吸收、不易产生过敏的谷类食物,强化铁米粉为首选,米粉可用奶液调配;其次是根茎类蔬菜和不易产生过敏的水果,主要是训练婴儿的味觉。第二阶段食物:7-9月龄逐渐引入肉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和豆制品。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23页。辅食添加方法1、用勺有利于咀嚼与吞咽功能发育。2、一种到多种先选一种与宝宝月龄相宜的食物,3-7天后如宝宝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再引入另一种食物,不要在短时间内一下增加好几种。引入新食物时暂停用其他辅食,以便观察婴儿对引入食物的反应。引入食物品越多越利于婴儿味觉发育。3、从少量到多量先每日一到二匙,至婴儿会吞咽不吐,习惯味道后逐渐加量,7~8月后可替代1~2次母乳或配方乳。4、从细到粗、从稀到稠按照液体(如米糊、菜水、果汁等)——泥糊(如浓米糊、菜泥、肉泥、蛋黄等)——固体(如软饭、烂面条等)的顺序添加。5、杯与奶瓶使用应训练婴儿7个月后用杯饮奶与水,有益于口腔和心理行为健康,婴儿一岁后应完全断离奶瓶。6、自己进食8~12月龄始让婴儿学习抓握食物,有利于眼手协调和独立能力、自信心的发展。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24页。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25页。辅食添加注意事项

1.遇到不适要立刻停止添加。宝宝吃了新添的食品后,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如出现腹泻或便里有较多粘液的情况,要立即暂停添加该食品,等宝宝恢复正常后重新少量添加。

2.吃流质或泥状食品时间不宜过长。这样会使宝宝错过发展咀嚼能力的关键期,可能导致宝宝在咀嚼食物方面产生障碍。

3.不可很快让辅食替代乳类。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26页。三、婴幼儿期口腔保健1.保持口腔清洁手指拂擦法:准备凉开水,一小段医用纱布,套在指头略浸湿出牙前:帮宝宝来回擦牙龈和腭部出牙后:还要擦长出的牙齿一天一次,晚上临睡前婴儿期口腔保健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27页。2.预防虫牙(1)别把细菌传播给孩子:爱的行为(亲吻,把食物嚼碎喂孩子,用自己的嘴试温度)导致孩子长虫牙的机会大大增加。(2)哺乳:提倡母乳喂养,规律定时,正确的喂养姿势,不要含奶嘴睡觉。在每次喂食后再喂些温开水,相当于漱口。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28页。时间:第一颗牙长出后6个月内3.首次口腔检查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29页。幼儿口腔保健1.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多吃粗糙、高纤维食物,进食后清洁口腔,尽量在临睡前不吃甜点;2.纠正幼儿口腔不良习惯:吮指、咬唇、吐舌等;3.预防乳牙外伤:

加强监护,

防止跌撞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30页。4.慎用水果味的牙膏:儿童牙膏有水果口味,约1/4的儿童直接把牙膏吞吃,牙膏只需挤豌豆大小,家长应注意加以教育和预防。5.儿童忌长期使用药物牙膏

杀灭口腔中有益菌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31页。6.定期带宝宝做口腔检查1岁以后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要与医护人员良好沟通,预防口腔疾病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32页。四、儿童用药的误区

药是治病的,但也能导致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一、滥用退热药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父母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33页。儿童用药的误区

一般健康人的体温约为37℃,高于37℃则为发热。婴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发热,而其它症状不显,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药物反应、风湿热等。发热成了孩子有病的信号。因此,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果热一上来就用退热药把它压下去,常常掩盖了病情,给诊断造成困难,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时才被确诊。另外,有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影响小儿凝血机制,导致皮肤、肺、脑等脏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儿血液中的低血红蛋白变成高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抽搐、昏迷等。因此,动不动就给退热药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34页。儿童用药的误区

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5℃,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就行。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高热惊厥等。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同时可适当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35页。儿童用药的误区

二、滥用抗生素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而且还会造成病原体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药物的浪费。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便使用抗生素。如果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36页。儿童用药的误区

三、一病多药孩子患一种病,家长往往多种药物齐头并进。殊不知,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维生素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至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一齐上,或青霉素、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为伍,同样有上述危险。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37页。儿童用药的误区

四、体弱与补药时下给孩子服补药的现象比比皆是。父母此举的初衷不外乎是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其发育,但因缺乏医学知识,结果事与愿违,补出了毛病。曾有报道,9名婴幼儿服用人参后都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另一名儿童服用大剂量人参后发生抽风、昏迷,最后丧命。专家的建议是: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补品,5岁以上的体弱儿可酌服,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不可自作主张,以防意外。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38页。儿童用药的误区

五、滥用维生素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如鱼肝油(含VitA与Vit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it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为此,营养学家强调,应以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为最佳选择。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39页。婴幼儿常见病判断和处理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40页。婴幼儿常见病皮肤感染:湿疹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喉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消化不良,肠炎等营养性疾病:贫血,佝偻病,微量元素缺乏,肥胖等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41页。皮肤感染

宝宝皮肤薄、娇嫩,当遇到轻微外力或摩擦时,很容易引起损伤和感染。宝宝抵抗力弱,一旦皮肤感染,极易扩散,引起败血症;因此,做好宝宝的皮肤护理十分重要!首先要做到清洁干燥。每天洗澡时,可用新生儿沐浴液清洁皮肤,每周1~3次,清洁皮肤皱褶处,如耳后、颈下、腋下、大腿根部、手心、指(趾)缝间等,洗后用干毛巾沾干皮肤,防止由于摩擦引起皮肤破损。宝宝大便后要洗净臀部,保持局部的清洁,及时换尿布,不要让宝宝长时间裹着湿尿布,更不要用塑料薄膜套住尿布,使宝宝的皮肤直接受到刺激,防止尿布疹的发生。宝宝的衣服、被褥、尿布等都应柔软、舒适,内衣、内裤、尿布要用纯棉、不缝边的,宝宝的衣服、尿布用后要清洗干净,晒干备用,避免病菌感染。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42页。

湿疹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病,尤以春天多发。春天里多见的致敏因子就是空气中的花粉、粉尘或螨虫,宝宝在受到一些致敏因子刺激后就会引起湿疹。湿疹对宝宝的健康影响较大,局部的瘙痒常使宝宝烦躁不安、哭闹不止、难以安睡,因此一定要积极进行防治。家长应密切注意宝宝体内、外的诱发因素,避免接触致敏物质,衣着适度,忌食辣椒、鱼、虾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儿童身心健康愉快和生活规律,不用过热的水烫洗,勿抓,勤剪指甲,以免继发感染,并消除体内慢性病灶及其他全身性疾患。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43页。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最常见病,病毒、自限性、对症处理、并发症。发热:1、有病毒、细菌感染;2、人体在与病原体作斗争;3、除水分蒸发增多外,其它基本没什么影响;4、高热可适当用退热药减轻症状;5、高热惊厥与自身体质有关。6、用药是为了“治病”,不是单纯为了“退烧”。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44页。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婴幼儿的口腔黏膜非常娇嫩,机体抵抗力低,若口腔黏膜破损,很容易引起感染,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严重者引起败血症。宝宝会因疼痛而拒绝吃奶,造成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治疗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注意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45页。预防鹅口疮1.母亲有阴道霉菌病时应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5.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6.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46页。腹泻部分婴儿大便不规则,一天几次或几天一次或大便颜色有些改变,但不影响婴儿吃奶和生长,则可视为正常。腹泻患儿尽可能先化验大便。消化不良——>调整饮食;乳糖不耐受——>要换奶粉;胃肠功能低下——>用醒脾养儿颗粒等;感染性——>要加抗生素治疗。

*腹泻患儿一般可照常喂养,对稀水便者要加用ORS防治脱水。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47页。便秘临时处理:可于患儿肛门注入适量开塞露。综合防治措施:有定时排便,腹部按摩,膳食调整:小婴儿首先要选择母乳喂养,母乳不足要加配方奶,要按期添加辅食(辅食中含有大量B族维生素等,可促进肠道肌力的恢复,对通便很有帮助)、增加蔬菜摄入量等,必要时给予适量蜂蜜口服,或给予双歧杆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48页。小儿贫血病因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妊娠期母亲贫血,导致先天铁储备不足。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导致铁摄入量不足。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胃肠疾病,影响铁的吸收。生长发育过快,对铁的需要量增大。长期慢性失血,导致铁丢失过多。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49页。贫血治疗和预防口服铁剂,口服无机盐最经济、方便和有效;注射铁剂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腹泻严重而贫血又较重的患儿。改善饮食,合理喂养。去除病因,对肠道畸形、钩虫病等在贫血纠正后应行外科手术或驱虫。治疗后定期复查,如贫血无改善,应进一步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50页。婴幼儿佝偻病病因1、日光照射不足2、维生素D摄入不足3、生长发育过快4、其他疾病或药物作用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51页。临床表现1、活动期初期:以精神症状为主,易激惹,烦躁,夜惊,夜啼,睡眠不稳;多汗,枕秃。血生化BALP↑,血钙正常,血磷可低。骨骼片可见骺端模糊。2、活动期激期:上述症状加重。骨骼改变明显:方颅、串珠肋、郝氏沟、鸡胸或漏斗胸。手、足镯,“O”形腿或“X”形腿。血钙、磷低,BALP↑;X线改变3、恢复期4、后遗症期婴幼儿佝偻病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2)全文共60页,当前为第52页。佝偻病预防:1、母孕期及哺乳期应多晒太阳:摄入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2、婴幼儿尽早进行户外活动。夏秋季出生的新生儿在生后第三周就可以开始户外活动,为免于着凉,可在不直接暴晒太阳的情况下让婴儿露出小脸和双手,每次5-10分钟,待婴儿满月逐渐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