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3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3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3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3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3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三)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天津十二重点中学一联)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A.宗法意识的淡薄 B.考试入仕的开始C.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D.特权垄断的削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墓志署名由魏晋南北朝时的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转变为唐代官衔,这说明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特权垄断亦受削弱,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墓志署名内容的变化,而不是宗法意识的淡薄,故A项错误;考试入仕在唐代以前就存在,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2.(2019·广东省高三综合模拟试卷一)西晋时,太子的卫兵多达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6人,太子舍人、庶子、洗马等属官增至三四十人,都是由当时的名流担任。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立即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时“至实甲万人”。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这些史实表明,西晋南朝时期()A.太子掌控朝廷实权 B.官僚政治日趋完善C.皇权诉诸亲缘维系 D.皇子争立现象频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太子的卫兵多达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6人……属官增至三四十人……南朝宋武帝……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时‘至实甲万人’。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可知,皇帝通过增强太子的实力,来维系自己的统治,故选C项。太子实力增加,但不能反映是否掌控朝廷实权,排除A项;皇帝与太子反映的是世袭制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皇子间的权力争斗,排除D项。3.(2020·湖北部分重中起点考)有学者在论及古代某项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度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且其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逐渐去除了原始的粗糙,内部的稳定性大大加强。”材料所指制度应是()A.世卿世禄制 B.三公九卿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六部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集体议政”“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集体议政,按照决策、审核、执行的程序运行,故C项正确。4.(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A.儒学独尊 B.国家财政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尊儒制度实现了思想统一从而维护了政治上的统一;科举制度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政府;国有专营制度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增强了政府经济实力。这四大制度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控制,维护了统一,故D项正确。5.(2019·重庆市二模)唐玄宗时简选翰林学士入值内廷,承命制诏书敕、批答表疏;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常参与机要,时人“目为内相”;穆宗时宰相李逢吉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由此可知,唐代设立翰林学士()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监察机制C.保证了决策质量 D.牵制了外朝相权答案D解析材料中参与机要的陆贽被看作“内相”、李绅敢于“排抑”大权在握的宰相,都体现出受到皇帝重用的翰林学士对相权的牵制,故选D项。6.(2019·江苏南京三模)《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材料主要反映了()A.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B.有利于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C.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D.技术传承的开放性保证产品质量精美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对传授技艺的规定,手工业技艺因工种不同,有严格的学习时间限制,必须在满足一定年限后方可接受祖传技艺的学习,有利于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故选B项。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投入市场,A项排除;C项指家庭手工业,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7.(2019·甘肃省河西五市联合一模)唐玄宗在《将封泰山断屠诏》中指出:“自古明王,仁及万物。……天下诸州,并令断屠,及渔猎采捕。”《全唐文》中也有《对射猿判》《对断屠判》《对仲夏百姓弋猎判》以及《对畋猎三品判》等内容。这说明了唐代()A.官方禁绝渔猎活动 B.政府重视生态保护C.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D.儒家“仁爱”主张普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禁止随意屠宰、渔猎及采捕,有违反者对其立案审判,这说明当时重视生态保护,故B项正确。唐代没有禁绝渔猎活动,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体现了唐代政府对生态的保护,但不能说明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儒家的仁爱主张,但不能体现该主张的普及性,排除D项。8.(2019·广西柳州模拟)韩愈在《论佛骨表》中指出,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儒家地位受到佛教的冲击C.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D.佛儒两教思想出现了融合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材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说明韩愈反对佛教、尊崇儒学,应对佛教冲击,故选B项。魏晋以来佛教信仰盛行,佛教有较强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魏晋以来佛教信仰盛行,但儒家伦理仍然受社会重视,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佛教与儒学的融合,排除D项。9.(2019·江淮十校联考三模)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这表明当时()A.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B.统治者积极推行封建化政策C.民族间生产和生活相互融合D.少数民族普遍推行农耕生产答案C解析材料“少数民族”“采桑”“汉族妇女”“烙饼”表明民族间生产和生活相互融合,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0.(2019·北京四中高二期末)如图为《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的局部示意图。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对上述图文所蕴含信息归纳准确、完整的是()①佛诞题材是文化交融的产物②人物形象是佛教本土化见证③该画是风俗画中的典型代表④注重意境,表达文人内心修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唐吴道子所做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说明佛诞是文化交融的产物,故①正确;图中的人物形象是佛教本土化的见证,故②正确;该画是人物画的典型代表,故③错误;文人画注重意境,表达文人内心修养,故④错误,选择A项。11.(2019·成都市高三三模)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道教修行方式包括:大量抄写经文,积累修为;想象自己仙境遨游,并把这些经历用“一笔疾书”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在当时有利于()A.印刷术的普及 B.市民文化的兴起C.道教的正统化 D.书法艺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佛道盛行,出现了抄写经文以及“一笔疾书”记录经历的现象,这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印刷术,且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出现在唐朝,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市民文化,且市民文化出现在宋朝,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正统地位的依然是儒学,排除C项。12.(2019·江西南昌高二期末)在唐代,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这反映了宋代()A.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B.皇权比唐代有所增强C.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D.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答案A解析唐朝统治者实行尊道、礼佛、崇儒的三教并行政策,因此将佛诞和老子的诞辰作为法定假日;根据材料“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可知,佛教和道教地位下降,说明宋朝时期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皇权的变化,排除B项;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根据材料只能看出佛诞和老子诞辰不再是法定假日,不能得出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的结论,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4分,14题16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和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向西:自长安经过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入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材料三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展现东方美的造像等。在不同文明的碰撞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1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8分)答案(1)变化:从地域范围上看,汉朝丝绸之路主要向西通向中亚;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等。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贸扩展到文化、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8分)影响: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壮大了唐朝军事力量;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发展与创新;引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中华文化圈。(8分,任答四点)(2)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国家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古代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开放包容性,对周边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中外商人对丝路贸易的推动;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8分,任答四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当时的道路由东向西”和材料二海路和陆路的路线概括贸易范围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良马、葡萄、石榴”和材料三“赠帛”“手工业品……音乐、舞蹈、绘画……佛门经文”概括交往的内容变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稳定边疆形势”“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等概括。第(2)问,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商人等角度分析。14.《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答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复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研究资料。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颜氏家训》规定:“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从中可以透析当时的家庭收入来源和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而透视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幅典型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式风光。(16分)(示例二)《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资料。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极力倡导,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支柱。家是微缩的社会,《颜氏家训》强调人伦道德教育,承袭了儒家孝悌仁义的传统思想。将夫妇、父子、兄弟三亲当作人伦之重,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作为治家的基本法则,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在家族中的实施。《颜氏家训》以《礼》《论语》等儒家经典作为家庭教育的教材,这是儒家文化不断向下层社会普及与渗透的结果。(16分)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学生能利用材料,明确史料与史论的关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