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第2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第2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第2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第2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第2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陕西汉中高二期末)14世纪,“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A.促进了理性主义的萌发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14、15世纪意大利工场手工业的兴起,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人们对上帝的追求处于次要地位,如材料所说的那样,表明当时的西欧人对商品经济的追求体现在城市建设上,故选D项。理性主义出现在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宗教改革在16世纪,排除B项;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欧民主政治的构建,C项错误。2.(2019·广西南宁高二期末)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这表明文艺复兴()A.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 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C.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 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艺术走向世俗,“参与庆典”,美化生活得到教会和贵族支持,说明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形成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A项正确。“等级观念消失”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艺术家的活动与“参政”无关,艺术家“服务”于社会,而不是体现其政治地位提升,排除C、D两项。3.(2019·贵州思南中学高二期末)西方学者发现,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他们称之为“小文艺复兴”,其中包括“诺森伯里亚文艺复兴”“卡洛林文艺复兴”“拜占庭文艺复兴”“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等。这可以用来说明()A.历史概念的多样性 B.历史进程的跨越性C.历史解释的随意性 D.历史发展的延续性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来看,说明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之前“小文艺复兴”发展的结果,且“文艺复兴”本身表明这些活动属于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因此材料中的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历史发展的延续性,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4.(2019·四川成都摸底)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反映出()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答案D解析材料中举出薄伽丘的观点,从“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可以看出对封建特权阶级的不满,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封建贵族对平民的压制,A项错误;薄伽丘只是对封建特权表达不满,并没有提出要推翻封建君主制,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他的思想充满理性的特点,C项错误。5.(2019·河南名校高二期末)15世纪初,在意大利基于新一轮经济繁荣所体现出的“市民美德”,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据此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A.提高了市民阶层道德修养B.体现了反神学的唯物思想C.具有批判现实的浪漫精神D.具有追求世俗生活的趋向答案D解析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的兴起,使从事资本主义雇佣工作的市民生活富裕起来,新的财富观出现后不再向往基督教倡导的“天国的幻想”,而出现一种“市民美德”即追求安逸富足的世俗生活,故选D项。此处的“市民美德”不是市民阶层道德修养,而是一种市民人文主义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追求,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唯物论思想,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浪漫精神,排除C项。6.(2020·福建三明一中返校考)中世纪罗马教廷炮制了一个被称为《君士坦丁赠礼》的文件,并以此作为教皇权力的凭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信以为真,1440年,学者瓦拉证明该文件是伪造的。这一个案件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A.要求取消宗教 B.否定教权主义解放人性C.抨击神学禁欲主义 D.批判一切权威崇尚理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士坦丁赠礼》是教皇权力的凭证,但是瓦拉证明《君士坦丁赠礼》是伪造,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否定教权主义,企图冲破教会神学思想束缚,号召人性解放,B项正确。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排除A项。材料强调反对教权主义,而没有体现抨击神学禁欲主义,排除C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7.(2019·重庆一中高二期末)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C.推动了欧洲的民主政治进程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材料中指出“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体现了要求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体现了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并没有削弱欧洲人对上帝的信仰,故A项错误;B项“彻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罗马教会的统治,与欧洲的民主政治无关,故C项错误。8.(2019·重庆一中高二期末)普罗泰格拉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思想,认为“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二者的主张都()A.打破了天主教会权威 B.凸显了理性至上观念C.肯定了个人的自主性 D.有利于人的道德完善答案C解析“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否定神肯定人的作用,“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否定教会和神职人员的作用,肯定个人信仰的自主性,二者的主张都肯定了个人的自主性,C项正确。A项不符合普罗泰格拉,排除;B项是启蒙思想的特点,排除;二者的主张都与人的道德完善无关,排除D项。9.(2019·广东揭阳高二期末)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了“不同信仰的臣民迁到具有同样信仰的国王那里居住”的原则。据此,尼德兰分化成信仰天主教的比利时和信仰新教的荷兰;在处理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时,形成了信仰天主教的奥地利和信仰新教的普鲁士。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国王的宗教信仰决定臣民的信仰B.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民族国家的形成导致了宗教分化D.新教比天主教更有益于国家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不同信仰的臣民迁到具有同样信仰的国王那里居住”来看,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形成了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民族国家,因此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臣民的信仰由国王决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信仰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不是民族国家的形成影响宗教信仰,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新教和天主教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排除D项。10.(2020·河北衡水摸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A.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B.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与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故选A项。B、C两项不能体现其进步性,故排除;宗教改革不是破除宗教迷信,排除D项。11.(2020·江西新余四中检测)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在于()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自主权C.打击了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D.使个人获得了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答案B解析从材料“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得救了”可以看出,马丁·路德提出了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故B项正确。A、D两项表述错误,故排除;C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12.(2020·湖北沙市中学双周练)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答案B解析“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这反映对教皇权威的否定,把人们从罗马教会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故B项正确。因信称义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项;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强调王权至上不是其目的,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而加尔文派则宣称:如果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服从并反抗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反抗上帝的意志”。——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意义。答案(1)形式: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或答“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因素:资产阶级的需求,天主教会的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发展。(2)诉求: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压榨和精神控制。不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局限于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广泛的社会层面传播人文主义。(3)理解:“唯信称义”主张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强调民族自由。意义:逐渐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推动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学艺术的形式的角度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资产阶级的需求、天主教会的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对于赎罪券的抨击……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压榨和精神控制的方面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少数英才”、材料二中“农民和平民……市民……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人文主义传播对象的范围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唯信称义’……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承认个性自由、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强调民族自由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摆脱罗马教会、西欧民族国家形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基础等方面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典人文思想究天人之际,立意高远而又不偏不倚。……中国人特殊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往往会转换不同的角度来综合性地观照同一种事物,以求更加完满地把握其中的内蕴,不会将其中某个方面加以无限放大来挤占其他的方面。对于人性的开展与实现,他们给出的人性空间既有超凡出世的神圣维度,也有食色性这些与动物性接壤的维度;既有与众人合作组成和睦家庭社会的内涵,也有与自然万物达成一片的内涵;既有感性的层面,也有知性的层面,更有感知意识所不能及的玄妙层面。这种上下左右都没有封畛的全方位开放的人性,……对于生活在不同境地的人都有一种普适性。材料二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主义图景中,人性与神性、人性与物性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填不平的鸿沟。……从人本出发,则会将神本、物本遮蔽;从神本出发,也会将人本遮蔽;从物本出发,就会反过来与人本、神本相冲。因其不能兼容,自然彼此间存在着排异反应,总是处于相冲相克之中。……它对人存在的理解中,向上的一极没有包含神圣的维度,向下的一极没有包容自然万物,因此势必将人生神圣的维度让渡于宗教,将自然的和谐割让给科学。——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见《从三点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对各自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异:中国强调天、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贯通与和谐;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