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卷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卷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卷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卷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此次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A.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B.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D.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个材料主要描述的是()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叶恭绰说“中山先生所主张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都没有办到今天毛主席办到了”,“毛主席办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A.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B.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C.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5.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D.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6.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应是()A.渡江战役的胜利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海南岛获得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北京市通过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有序稳步地解决北京市的失业问题。1950年7月至1952年9月,在救委会及市劳动局登记的失业人员与求职人员中,仅仅经过政府介绍就业的即达25000多人。这一举措()A.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 B.服务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C.推动了土地改革完成 D.彻底解决了城市工人失业问题8.电影《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彰显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场战争的胜利()A.实现了中国领土完整 B.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C.完成了中国的工业化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9.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上甘岭战役展现出()A.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B.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D.立党为公的奉献精神10.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市场经济体制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政治协商制度11.1954年,在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后的3个月的时间内,“全国有1.5亿多人参加讨论,对宪法草案表示热烈拥护,同时提出了110多万条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和问题”。这表明()A.政治协商制度代表广泛 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贯彻C.社会改革具有法律基础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12.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下表反映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时间成就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1956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A.农业、工业协调发展 B.工业技术领先世界C.工业门类齐全 D.优先发展重工业14.小明搜集到“杭州市海悦火柴生产合作社”和“公私合营后的永固机械制造厂”两枚纪念章。这两枚纪念章都见证了我国()A.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C.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D.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5.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指示,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凡是国家统购和委托收购范围以外的农副产品,以及完成统购任务和履行收购合同义务以外的多余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市场自由买卖。这一指示()A.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B.提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只适合农民个人交换 D.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6.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17.民族精神是支持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C.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 D.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18.《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材料二:1956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已经提前完成。五年中建立起一批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基础工业,初步建立了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41.5%提高到56.5%。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1957年的45%,改变了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材料三: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当时社会安定、民风良好,大家为了建设新中国,人们都有一股子干劲,争先恐后地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这个文件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并批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值得认真一读”……1958年党发动了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的“大跃进”运动,三年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事件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据材料二,归纳“一五计划”完成使我国出现的新面貌。(5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的有利条件。(5分)(3)根据材料二三,谈谈这段历史留给你的最大启示。(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这是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令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材料二: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进行。(2)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哪三个行业进行的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6分)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3)据材料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制定了什么计划?请列举该计划的一例成就。(6分)(4)在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之时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4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制度建设篇】材料一: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摘自毛泽东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经济发展篇】材料二:资本家敲锣打鼓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迫切之情大大超过决策者的预想。强大的宣传攻势对资本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他们开始对自己的阶级产生耻辱感和罪恶感,必欲去之而后快…因此他们敲锣打鼓、争先恐后地要求公私合营,交出自己的企业,希望改变剥削者的身份而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摘编自陆和健《上海资本家的最后十年》【思想引领篇】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摘编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毛泽东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里程碑”的作用。(5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资本家支持“公私合营”的原因。(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6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特点:部分开放,也就是对国际体系中的部分国家开放。对苏联开卷是5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流.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主体。50年代在所有领域的开放,并不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开放,中国在许多内政方面受到苏联的干预。而80年代以来的对外开放,聚焦于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体制,在政治方面与其他国家发展平等、友好的关系.是真正的独立自主,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对外开放。——摘编自汪品级《新中国的对外开放历程:概述与思考》材料二:(1978年起)对外开放与改革相结合,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对外开放成就卓著,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成功地利用外资并加大“走出去”力度,先后加入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且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摘编自徐宇、曹飞飞《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与经验》(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影响?(3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加入“国际经济组织且影响力与日俱增”?(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据题干“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工作”是指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A符合题意;1954年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排除;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排除;20世纪80年代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D排除。故选择A。2.答案:B解析: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材料描述的正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故B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排除A;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排除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排除D。故选B。3.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毛主席办到耕者有其田”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因此“毛主席办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A项;《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C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前,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5.答案:B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材料中粮食产量的增加显然与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关,B项正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抗美援朝的意义,排除A项;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是一五计划的意义,排除C项;土地改革主要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不是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D解析:据题干:“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选:D。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了社会中大批的就业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就业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就业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维护新生政权的稳定,A项正确;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土地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地改革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即把一部分人占有的土地转移给另一部分人所有。广义的土地改革不仅包括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而且包括土地租赁契约的改变。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彻底”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故选:D。9.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著名战役,面对美军的疯狂进攻,志愿军战士发挥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最终取得了胜利,A项正确;“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对应的是党员干部执政为民、廉洁奉公,与题干不符,排除BD项;上甘岭战役属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是一场军事斗争,不属于经济建设,不能说体现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排除C项。故选A项。10.答案:A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项符合题意。1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全国有1.5亿多人参加讨论,对宪法草案表示热烈拥护,同时提出了110多万条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和问题”可知,材料内容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情况,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政治协商制度、社会改革问题,排除AC项: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于1953—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即“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如下:工业方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在交通运输方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及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等,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与“一五”计划不符,②排除。故选C。13.答案:D解析:据题干表格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故选:D。14.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杭州市海悦火柴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后的永固机械制造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公私合营,C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与“近代”不符,排除A项;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是在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排除B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体制也在中国确立。但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却允许农村在完成了国家统购任务后的多余产品通过市场自由买卖,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一次成功探索,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D正确;农村在完成国家统购任务后,才可以自由买卖,故其并未否定计划经济体制;也未提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排除;题干这一指示既适合农民个体交换,也适合当时农村集体交换,C排除;故选D。16.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提出了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良好开端,C项正确;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正式作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战略决策,排除B项;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属于“左”倾错误,故与题目中的信息“相当有把握”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C解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故选:C。18.答案:C解析:通过题中“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可知党和国家要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推知,该社论应发表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1957年结束的;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是在1984年以后才开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因此,ABD均不正确,C正确,故选C。1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农村政策的认识。1953年——1956年的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纷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因此说大家都散伙了。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D。20.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1.答案:(1)新政权建立(新中国成立)或民族独立。新面貌:建立一批基础工业;初步完成工业布局;工业产值增加;改变重工业落后面貌。(2)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完成;社会稳定;人民建设热情高涨;领导人的支持;国家主要部门的推动等。(3)政策的制定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解析:(1)前提条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事件是开国大典,故材料二事件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是新政权建立(新中国成立)或民族独立。新面貌:根据材料二信息“五年中建立起一批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基础工业,初步建立了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1957年的45%,改变了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和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完成使我国出现了新面貌:建立一批基础工业;初步完成工业布局;工业产值增加;改变重工业落后面貌。(2)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三“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当时社会安定、民风良好,大家为了建设新中国,人们都有一股子干劲,争先恐后地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这个文件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三年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的有利条件是,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完成;社会稳定;人民建设热情高涨;领导人的支持;国家主要部门的推动等。(3)启示: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政策的制定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22.答案:(1)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新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等。(4)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解析:(1)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以材料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政治制度: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三大改造: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改造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由材料“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知“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实现工业化。计划: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工业化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取得以下成就: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新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等。(4)做法:依据所学知识,要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热爱祖国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3.答案:(1)原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在普选基础上产生的,代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该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原因:政府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的大力宣传;资本家对于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位。(3)事件: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9月15日开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在普选基础上产生的,代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该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原因:根据材料二“强大的宣传攻势对资本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他们开始对自己的阶级产生耻辱感和罪恶感,必欲去之而后快…因此他们敲锣打鼓、争先恐后地要求公私合营,交出自己的企业,希望改变剥削者的身份而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可知,当时资本家支持“公私合营”的原因是政府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