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_第1页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_第2页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_第3页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_第4页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一,二单元第1-7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闻。记

住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化;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2,理解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相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重难点】

1、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

2、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化。

3、西周的分封制。

4,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相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过程】(翻书复习要点)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略)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房屋农作物

河姆渡长江流域约七千年干栏式水稻

半坡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半地穴式粟

第3课华夏之祖

1、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2、黄帝-----■•人文初祖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

4、夏朝的建立(1)时间:前2070年(2)人物:禹(3)标记:奴隶社会的开始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

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1)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的义务:听从周天子的

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常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略)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3,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4,内容和影响:

内容影响

嘉奖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经济发展,国富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

人,可免除徭役)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

嘉奖耕战

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嘉奖军功(依据军功大小授予爵军队战斗力增加,兵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

位和田宅)础。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全部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

【教学小结】

【教学练习】

《开卷训练》配套练习

《市纲》配套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10-15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知道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2,理解:相识丝绸之路在中外沟通中的作用。

3,运用: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

实,评价秦始皇,初步驾驭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重难点】

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张骞通西域。

3,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在中外沟通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翻书复习要点)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统一的新局面。

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影响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

政治深远的影响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沟通和维护国家

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统一文字

文化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秦朝疆域广袤,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军事(统一岭南,修筑灵渠)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

过。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略)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措施效果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推恩令”,减弱封国势力。诸侯国再也无力及中

政治势力(主父偃的建议)央对抗

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

跃,他们指责皇帝的政策,指仲舒的建议)化的正统思想

思想

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

要教材。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经济大一统

汉武帝的经济措施: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及汉朝的和战

一,匈奴及汉朝的和战

时间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期汉元帝时期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匈奴分裂,其中呼韩邪单

形势于向汉朝称臣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漠北战役:公元前119

政策量谷物和纺织品。年)昭君出塞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

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击,无力再及西汉对抗。沟通做出了重大贡献

效果胁

对比汉初的和亲及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政治,军事,思想)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访西域:

公元前119年,目的:及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记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I,又把西域各国

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动身)

【教学小结】

【教学练习】

《开卷训练》配套练习

《市纲》配套练习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第18-20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2,理解:简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1,三国鼎立的形成。

2,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过程】(翻书复习要点)

(四)政权分立及民族融合

第18课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峻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形势:普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魏220年称帝洛阳曹丕

汉221年称帝成都刘备

吴222年称王建业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复原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盛,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气灭亡了西晋。

—,沈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短暂稳定,为经济发展供应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缘由: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缘由)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运用绿

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缘由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缘由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及汉族联姻:采纳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教学小结】

【教学练习】

《开卷训练》配套练习

《市纲》配套练习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1一6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知道唐及吐

蕃交往的史实。

2,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发展。

3,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重难点】

1、隋唐科举制度。

2、评价武则天,唐太宗和“开元盛世”。

3、唐及吐蕃的交往。

4、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发展。

【教学过程】(翻书复习要点)

(五)繁华及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略)

第2课“贞观之治”

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1,留意总结历史阅历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气;

2,留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华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

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华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

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华,仓库充溢,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

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及完善

人物贡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证止膝国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健王步「戌

唐太宗犷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完善阶段

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二,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化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概况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藏族的祖先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及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

①维护了和平,增加了友情

②亲密了双方经济文化沟通

3,金城公主入吐蕃(尺带珠丹)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对外友好往来

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唐朝及日本的友好往来

1,遣唐使

2,鉴真东渡(唐玄宗六渡日本唐招提寺)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二,唐朝及新罗的友好往来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三,玄奘西游(唐太宗天竺《大唐西域记》)

为什么唐朝及世界各国保持常见的友好往来?

1,唐朝的强盛,繁华,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比过去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唐朝及各国友好往来供应了条件。

【教学小结】

【教学练习】

《开卷训练》配套练习

《市纲》配套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第9-12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华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辽,

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了解元朝时期民族关系

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教学过程】(翻书复习要点)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2,北宋的建立3,西夏的建立

4,北宋及辽的和战

(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实行防卫政策

(2)宋真宗时,辽宋漫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5,北宋及西夏的和战

宋及西夏的和议: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二,金及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2,金灭辽和北宋3,南宋的建立4,岳飞抗金5,宋金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政权

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宋10世纪初辽太祖阿保机上京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东京(今开封)

西

世纪前期李元昊兴庆

女11

汉世纪初期会宁,后迁到中都

族12金太祖阿骨打

1127年宋高宗赵构临安(今杭州)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快速发展的缘由?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阅历;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相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供应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南方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一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华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华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著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瓦子:消遣兼营商业的场所。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一一成吉思汗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今,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

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时间:1271年都城:大都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三,元朝的政治及经济

1,元世祖复原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1)漕运(2)海运

3,繁华的大都

4,常见的中外往来——马可波罗

5,行省制度的建立一一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回族的形成

【教学小结】

【教学练习】

《开卷训练》配套练习

《市纲》配套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15-20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知道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

一的主要措施。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

2,理解概述郑和下西洋。

3,运用列举“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

3,郑和下西洋。

4,“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翻书复习要点)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2,特务统治---成立锦衣卫

3,八股取士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2,建文帝削藩3,靖难之役

4,明成祖强化君权

(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限制;

(2)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一东厂。

第16课中外的交往及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人物郑和

时间1405—1433

唐时

1

1设到船人次

1

5

备设数数数

4

2

4

2

3

2倭二

3

2

2

1

1

1

,

,

,

,

((

(

(

(

,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