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习评价

七年级语文纸笔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修茸(qi)僧恶(zeng)粗拙(zhuo)卷然勒功(yan)

B.耳古(gen)校补(xiao)速溅(beng)南人不倦(hui)

C.忙悔(chan)炽热(zhi)愧作(zu6)锲而不舍(qi)

D.般琐(wei)别扭(bie)殷红(yan)颠涉流离(pei)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漫步监督千军重负耀武扬威B.迟纯霹雳天涯海角悲天悯人

C.吞噬点缀任重道远语无轮次D.鲁莽闲暇耐人寻味仙露琼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结构助词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时暮色中。

B.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

C.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万般,无奈何。

D.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小J。

4.经典诗文默写。(9分)

(1),明月来相照。

(2),阴阳割昏晓。

(3)不畏浮云遮望眼,o

(4)浩荡离愁白日斜,,化作春泥更护花。

(5)莫言下岭便无难,o政入万山围子里,。

(6)菊之爱,。

(7)而那过去了的,。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四百多年前,一代科学巨匠宋应星摒弃功名,倾一生心血著就《天工开物》。②如今华夏大地上的诸多

非遗技艺,都能在这部举世无双的百科式技术专著中觅得踪迹。③每每翻开这部传奇的造物之书,依然会惊叹

于先辈们道法自然,力补天工的创造伟力,承星履草、奋斗不息的开拓创新。④陈列于中华大地上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智慧与精神力量,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粹美阐释。

(1)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6.名著阅读。(2分)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结合原

著内容,说说“诺第留斯号”潜水艇都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写出三个具体地名。

二、综合性学习(5分)

7.请参加以“石榴花开”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5分)

石榴花是西安市的市花,象征着成熟、美丽、富贵、兴盛红火、生机盘然、子孙满堂。石榴原产西域,由

汉代张骞引进中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活动一:明精神】请将活动主题“石榴花开”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田字格中。(1分)

【活动二:叙友谊】阅读下面语段,仿照画线句子,再补写两个句子。(2分)

5月18日至19日,备受瞩目的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峰会的会标是六色石榴花形,中心为西

安地标钟楼,寓意中国和中亚五国朋友齐聚西安,共叙传统友谊,共谋未来发展,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

中亚命运共同体。峰会结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种下六棵石榴树,既见证中国同中亚千年

友好交往,也象征中国同中亚紧密团结合作,更寄托对中国一中亚关系美好未来的期待。六棵石榴树,是团结

之树、友谊之树、吉祥之树,也是希望之树。石榴,见证着文明交流的历史,蕴藏着,寄托着。

期待中国一中亚友谊林中的石榴树,沐浴阳光雨露,早日开花结果。

【活动三:寓团结】石榴花红似火、果实多籽,寓意团结美好。在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各民族的同胞既相互

交融,又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学校准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

设计两个项目。(2分)

三、阅读(35分)

(一)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完成8〜11题。(10分)

①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②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

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

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

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

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都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

的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

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

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

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

的是我,不是他。

③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

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

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

还不够,就是话。

④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

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

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

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

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

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

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

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

了。

⑤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

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

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

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

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

“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

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⑥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

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8.第①段中“双层的悲哀”含义是什么?(2分)

9.请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已欲立而

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10.叶圣陶先生的“律己严”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1.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具体指什么?结合本文语言举一例,做具体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6题。(14分)

橡皮擦的记忆

张亚凌

①对橡皮擦的记忆极深,源于使用橡皮擦的方式对动手能力极差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挑战极限:擦得轻,

痕迹会诡异地笑我无用,奈何不了它;擦得重,纸上的褶皱或破洞会刺得我眼疼。

②一直惧怕使用橡皮擦,对它敬而远之。有,却努力不用。

③写字做作业都很用心、极小心,唯恐出错。再说了,擦得再干净我总能看出隐隐的墨痕,心里很不爽。

2分钱一块橡皮擦,别的孩子一学期买好几块,我的橡皮擦,两年了还像新的一样。

④换了几个同桌,似乎都喜欢用橡皮擦,擦时很开心很带劲,甚至还有节奏地哼着。或许,她们将用橡皮

擦的时间段当作理直气壮的休息吧!她们频频写错,频频擦,有点乐此不。有时我也纳闷,她们干嘛擦得那么

漫不经心甚至欢天喜地?我们玩跳格子游戏时,得先用粉笔在她上画格子,我一次就画得很规范,她们却嘻哈

着画得歪七扭八,后喊着“错了错了”,便用穿着布鞋的脚胡乱抹去,继续画,笑着闹着越画越不像样。就像

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字做作业那样随意。

⑤或许,总想着可以随时修改,就会放松甚至放纵自己,犯错也就成了无所谓。

⑥后来,有了种闻起来香香的橡皮擦,糖似乎也没有它闻起来香。橡皮擦也不再只是方块,有了各种造型,

很是好看。我也跟风买了一块,有时写作业时凑近鼻子闻闻,蛮香的。连一向自律的我也曾萌生出一个念头:

用它擦擦,效果怎样?

⑦----心头一漂:香的橡皮擦,是诱惑写错吗?

⑧再后来,我见识到了一种别样的“橡皮擦”——刀片。填各种档案时,用钢笔写错了简直无法补救,那

时我们的小城还没有涂改液,更没有可擦笔。有位姓王的男同事,会很轻巧地用刀片轻轻刮去墨痕,真的不留

痕迹,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家填表时都喜欢喊上他,或是围绕在他周围,以便随时得到援助。奇怪的是,

跟王同事在一起填表的那伙人,出错率极高,还嘻嘻哈哈,全然没有犯错后的不安。

⑨是不是可以随意“修改”才无畏地做错?从橡皮擦到刀片,是不是所有的错都有掩饰的方法?经常信誓

旦旦地说“白纸黑字”如何如何,白纸上的黑字尚可如此随便,其他的错是不是也如此?

⑩只是一想,我已汗涔涔。

12.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橡皮擦的记忆“我”的心理

使用橡皮擦对“我”来说是挑战极限(1)

跟风买了一块香香的橡皮擦(2)

(3)发觉人们犯错的随意与无畏,汗涔涔

13.有人说,第④段中画线部分与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分)

14.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写字做作业都很用心、极小心,唯恐出错。(“很用心”“极小心”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2分)

(2)奇怪的是,跟王同事在一起填表的那伙人,出错率极高,还嘻嘻哈哈,全然没有犯错后的不安。(为什么

会“出错率极高”?)(2分)

15.第⑨段连用三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2分)

16.本文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都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

(3分)

(三)阅读《陋室铭》,完成17〜20题。(9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尊僭()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无丝竹之乱耳予独爱莲石出淤泥而不染B.无案牍之劳形睨多久而不去

C.何陋多有花之富贵者也D.水陆草木之花友人惭,下车引之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0.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21题。(2分)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1.请赏析最后一句中“独”字的妙处。(2分)

四、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叶圣陶先生为人师表、待人温良,是张中行的启明星;解放军叔叔搭建小茅屋,助人为乐,是哈尼小姑娘

的启明星;紫藤萝花团锦簇,焕发蓬勃生机,是宗璞的启明星……成长的启明星,闪烁在生活的每个角落,给

我们带来前行的力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以“是我的启明星”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选材精当,有细节描写;③文从字顺,语言简明;④不少于500

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习评价

七年级语文纸笔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和运用(20分)

1.D

2.D

3.C

4.(1)深林人不知(2)造化钟神秀(3)自缘身在最高层

(4)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5)赚得行人错喜欢一山放出一山拦

(6)陶后鲜有闻(7)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5.(1)将“道法自然”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2)将“不是”改为“不仅是”

6.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北冰洋、南极、瓦尼可罗群岛、托雷斯海峡、阿拉伯海岸、希

腊群岛、维哥湾、合恩角、亚马孙河、墨西哥湾……(答出原著中任意三个地点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5分)

7.【活动一】书写正确、规范、工整即可。

【活动二】符合要求即可。示例:经济腾飞的密码吉祥美好的未来

【活动三】符合要求即可。示例: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民族团结主题演讲

三、阅读(35分)

(一)(10分)

8.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炮声中传来这不幸的消息,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所以是“双层的悲哀”。

9.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这

两句话承上启下。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