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生物七八年级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1页
苏教版中考生物七八年级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2页
苏教版中考生物七八年级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3页
苏教版中考生物七八年级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4页
苏教版中考生物七八年级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中考生物七八年级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2-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2-

第2章探索生命..............................................................-3-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4-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5-

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6-

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

第7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9-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10-

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10-

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11-

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13-

第11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15-

第1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6-

第13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18-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19-

第14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19-

第15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23-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24-

第17章动物的运动.........................................................-25-

第18章动物的行为.........................................................-26-

第19章生态系统...........................................................-27-

第20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8-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29-

第21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29-

第2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31-

第23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33-

第24章现代生物技术.......................................................-33-

第25章疾病与免疫.........................................................-35-

第26章珍爱生命...........................................................-36-

-1-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L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2)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

(3)都能新陈代谢;

(4)都能生殖、遗传、变异;

(5)都有应激性;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

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

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

类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

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

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它

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

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

化。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

-2-

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2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L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

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

(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

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

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镶子

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

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

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

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动,

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

本污点都不懂,则污点在物镜上。

6.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区别:形状规则、边缘黑而中间亮白;用镶子轻压盖玻片能变形或

移动的是气泡,反之为细胞。

7.高倍镜和低倍镜比较,高倍镜的细胞体积大,数量小,视野暗。

8.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净(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未来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取(取生物材料一一薄而透明)、浸(浸在水中)、展(展平,否则

会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重叠)、盖(注意盖法,防止产生气泡)、染。

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

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盐水)。最后染色时都滴碘液(在盖玻片一侧滴,另一

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两到三次)

10.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二、探究生命的方法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前提)、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可以与结

论不符)、实验(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设计实验时,要设计对照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唯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是为提

-3-

高实验结果可靠性。

3.当所得结论与原有知识矛盾时,应在多次实验验证后大胆的修正原有的知识。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1.相同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

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

2.不同点:细胞壁(保护、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液泡(含有细胞液、酸甜苦辣都在这里)、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二、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中含有遗传物

质。每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恒定的。

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细胞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加)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染色体逐渐排列在细胞中央、染色体平均分成两

等分、两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端移动、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分、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

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分、原细胞中央出现新的

细胞膜细胞壁)

3.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与环境条件有关。

4.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不会改变数量)。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

5.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如皮肤)、肌肉组织(运动,如肌肉)、结缔组织(营

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如血液,骨骼)、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如脑

-4-

和脊髓)

6.植物组织:分生组织(分裂细胞,如根尖,茎尖)、保护组织(保护,如表皮)、营养组织

(营养,如叶肉,果肉)、输导组织(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如导管,筛管)、机械组

织(支持植物体或者承受机械压力,如细胞壁)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一、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形态不同,种类多样,整个身体有一个细胞组成,能够独立地完成

各项生命活动(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1.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动,可以在水中旋转前进。

食物:细菌和单细胞藻类。食物泡: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伸缩泡:排泄废物表膜:呼吸和排泄

2.单细胞生物:变形虫、小瓜虫、喇叭虫、有孔虫、衣藻、带藻、甲藻

3.单细胞生物体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是生物的应激性,单细

胞生物没有神经组织,更没有神经系统。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L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2.系统: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5.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其中根、茎、叶是植物的营

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6.胃是消化器官,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构成。

7.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盲肠、

阑尾、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以及胰腺

8.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

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9.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

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5-

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一、植物种子的萌发

1.种子主要由胚和种皮(保护)等组成,胚由子叶(贮藏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

萌发后消失)、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组成。

2.大豆、花生是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玉米、小麦、水稻等是单子叶植物,有胚乳。

3.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4.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5.种子的胚在吸收营养物质后,胚根、胚芽迅速生长发育,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

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逐渐破土而出,发育成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胚发育成

一株新植物体。

二、植物根的生长

1.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它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

2.植物根尖结构包括四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的作用是保护;分生区

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它是根生长的主要部分;

伸长区的细胞能够迅速伸长;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

盐的主要部位。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3.植物根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和向水生长等特性。

三、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1.谁对植物体的作用: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

水有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姿态。

2.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3.在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相反,当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这就是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

苗”现象的原因。

4.不同植物需水量不用,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5.目前提倡根据植物的需求,通过喷灌或滴灌的方式给予农作物适量的水,这样既可以满足

植物对水的需求,又能节约用水。

6.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还需要含钙的、含锌的和含硼的无机盐。

7.氮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

果实和种子的成熟;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氮叶磷果钾茎)

-6-

四、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1.枝芽由分生组织、幼叶、芽轴和芽原基等部分构成,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芽轴逐渐伸长,枝芽就发育成新枝。

2.在农业生产中,一般尽可能保留花芽,适当剪除枝芽,以确保多结果实。

3.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一般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个部分构成。树皮外侧部分起

保护作用,内侧部分是韧皮部,其中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筛管;形成层的细胞有分裂能力,

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因此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

粗;木质部有很强的支持力,所以茎很坚硬,木质部内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导管;位于茎中

央的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4.筛管在韧皮部中,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在木质部中,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5.木本植物长出节瘤是由于养料通过韧皮部里的筛管向下运输时受到阻碍,大量积累在剥去

树皮的缺口上端而形成的。

6.有些植物的茎除了具有支持、输导养料的功能外,还有贮藏和生殖等功能。

五、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1.绿色开花植物都有开花的习性,开花情况受光照、温度的影响。

2.一朵花一般由雄蕊、雌蕊、花瓣、花萼、花托和花柄等结构组成。花蕊(雄蕊和雌蕊)是

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3.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子房由胚珠和子房壁构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4.雌蕊授粉(受精)后才能发育成果实。

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

氧气的过程。

2、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水有关。

3、普利斯特来的实验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4、绿色植物就像适应而巨大的能量转换站,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有

机物中。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

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2、叶片的结构分为:表皮、叶肉

-7-

和叶脉。

3、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的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不但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

害,而且防止叶内水分过度散失。表皮上有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是叶

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4、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靠近上表皮的叫栅栏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叶绿体较多。靠近

下表皮的叫海绵层,排列疏松,叶绿体少。所以叶片上面颜色深,下面颜色浅。

5、叶脉有输导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功能,也能支持叶片。

6、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

7、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这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叶绿体属于细胞器,其中包含多种

色素,叶绿素是一种色素。

8、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生产韭黄、蒜黄等。

三、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1、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可以用来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

2、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a.暗处理:利用呼吸作用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尽。b.部分

遮光:形成对照,变量是光。c.照光。d.酒精脱色:目的:除去叶绿素,使淀粉遇碘变蓝的现

象更加明显。水浴加热:酒精易燃易挥发,隔水加热避免酒精燃烧。酒精作用:溶解叶绿素。

e.滴加酒精,显色

3、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5、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五吸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1、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如淀粉)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分解成二氧化

碳等物质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3、呼吸作用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4、植物体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增加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作物生活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提供充足的水分、提供充足的光

照、适当提高温度。

2、南方水果不如北方甜(甜表示有机物多),原因是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植物光合作用积

-8-

累的有机物远远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使得果实中有机物的含量比南方高。

3、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减少水含量,延长种子、果实和蔬菜的贮藏时间。

第7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1、许多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以直接为人类所食用。

根:萝卜、胡萝卜;茎:葛苣、菱白、生姜、土豆;叶:白菜、青菜;花:花菜、西蓝

花;果实:西瓜、桃子;种子:芝麻、大豆。

2、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我们主要食用的是它们的种子(淀粉)。

3、草食动物直接以草为食,如羊、马;肉食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如狮子、青蛙;杂食动物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如鸭。

4、无论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还是杂食动物,它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

但所获得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5、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总称为生物圈。

6、生物圈中的碳氧循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燃烧煤、石油

等,都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却能通过光合作

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着生物圈中的碳氧的相对平衡。

7、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由叶的气孔散

失到大气中。

8、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的吸收和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同

时也促进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在蒸腾作用中,水变成水蒸气时,会吸

收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植物通

过蒸腾作用还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9、如果大面积砍伐深林或破坏草原,就会引起水土流失。历史上我国的黄河上游由于森林遭

到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泥沙淤积,水灾频发,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10、地球上的水约98%在海洋中,但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每年的3月22

日为世界水日。

三、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1、森林的作用:森林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等参与了生物圈的氧循环和水循环;它们产生氧气,调节气候,还能阻滞灰尘,降低噪音,

净化空气改善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森林也是动物栖息的家园,没有了森林,大批动

-9-

物会因此灭绝;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学校的绿化应该尽量减少地面裸露,以免起风时尘土飞扬,可以选用阴生或耐践踏的草本

植物。

4、在学校的走到两旁种植的绿篱和行道树,课选择常绿的灌木或乔木,避免秋季因树木落叶

而显现一片凋零景象。

5、观赏性的草坪常采用高羊茅、酢浆草,运动场地选用狗牙根草。

6、常见具有环保作用的树种有: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等。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生命

1.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男性生殖系统

组成: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主要器官:睾丸

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把精子输送到女性生殖器官等

⑵女性生殖系统

组成: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主要器官:卵巢

功能: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为受精卵的形成和胚胎发育提供场所

2.受精过程

受精作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受精部位:输卵管

受精卵的出现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3.胚胎的发育

受精卵最初进行细胞分裂的场所是输卵管。

发育主要场所:母体子宫内营养来源:通过胎盘由母体供给过程:需280天

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L青春期发育: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身体各器官发育

2.男女第二性征分别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

3.青春期卫生:遗精、月经(子宫内膜周期性增生和脱落)、青春期心理卫生。

第三节人体概述

1.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人体

-IO-

2.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各系统及功能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运输氧气、养料、二氧化碳、废物

泌尿系统:排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调节作用

生殖系统:繁衍后代

运动系统:产生运动

4.骨的成分和特性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能够溶解在稀盐酸中)

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有弹性(能够燃烧)

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食物,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

无机盐、维生素六类营养物质。2.蛋白质: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来源:瘦肉、蛋奶等

糖类:主要的供能物质、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来源:马铃薯、甘蔗等

脂肪:储能物质、保温和防止机械损伤

来源:大豆、花生、肉类等

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也不供能,体内含量少,作用大.

无机盐:参与人体的代谢活动水:占人体比重最多

纤维素:(一类人体不能吸收的糖类)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

以上这些营养物质既是人体的组成成分,又能提供营养。

无机盐种类缺乏症

钙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老年人)

铁贫血症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11-

维生素种类主要食物来源主要功能

维生素A肝、蛋、奶、胡萝卜等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增皮肤粗糙、夜盲症

强抵抗力,维持正常视觉

维生素Bl稻、麦等谷物种皮,豆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和神神经炎、脚气病

类,酵母菌,蛋类等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维生素B2肝、绿叶蔬菜等促进智力发展,促进细胞口舌炎症等

再生,促进生发等

维生素C番茄、肝、橘子、山楂维持正常的代谢,维持骨坏血病、骨骼脆弱、

等新鲜蔬菜和水果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骨坏死

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维生素D海洋鱼类的肝、禽兽的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佝偻病和骨质疏松

肝、蛋、奶等的发育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1)消化道组成

口腔:牙齿咀嚼、舌的搅拌(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冠、牙颈、牙根)

咽和食道:食物由口腔进入胃的管道

胃:初步消化蛋白质(消化道最膨大部分)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出肛门

肛门:推出食物残渣

(2)消化腺组成

唾液腺:分泌唾液分解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

胰腺:分泌胰液

胃腺:分泌胃液和盐酸,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

2.食物的消化:

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小肠

3.食物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

-12-

小肠适用于吸收的特征:

(1)小肠内表面有绒毛和皱裳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肠: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

胃: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第三节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1.我国的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包含糖类、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

脂肪).

青少年的营养要求:三餐热能比为早30%、中40乐晚30队

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血浆

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其他养料和废物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血细胞

红细胞:最多、圆饼状、无核(成熟),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白细胞:较少、最大、有核、防御和保护、能吞噬病菌

血小板:最小、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血液凝固也与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有关。

血清是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

2.输血与血型

输血: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万能供血者:0型万能受血者:AB型

血型:ABO血型系统,分为A型、B型、AB型和。型

3、血型鉴定: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

-13-

第二节血液循环

1.循环系统:

(1)心脏:

结构: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左心室的心壁最厚)

瓣膜:使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心房f心室f动脉)

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

心率: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与人的脉搏次数相等)

(2)血管

动脉:从心脏送往全身,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快

静脉:从全身送回心脏,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慢

毛细血管: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物质交换的场所

2.血液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一主动脉一各级动脉一毛细血管网一各级静脉一上下腔静脉f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f肺部毛细血管网f肺静脉f左心房

人体内血液流向:心室一动脉f毛细血管一静脉一心房

体循环:动脉血一静脉血肺循环:静脉血一动脉血

3.血压表示方法:收缩压/舒张压(超过18∙7∕12kPa为高血压)

第三节人体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

作用:气体进出的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组成:大量肺泡

(2)肺

作用: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吸气:肋间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气体进入肺

2.呼吸运动

呼气:肋间肌舒张、胸廓容积减小、肺收缩、气体出肺(详见P59)

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测定肺活量取最大值

-14-

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过程:肺泡<'毛细血管

(1)肺泡内气体交换V二氧化碳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二氧化碳

「气体交换过程、毛细血管

(2)组织内气体交换JW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第五节人体的能量供给

1.人体的能量供给: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释放能量

2.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

测量部位:腋窝、口腔、直肠(最接近人体的温度)人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

第11章人体内的废物排人环境

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主要的)一一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泌尿系统〈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一一排出尿液

二、肾脏:

1.位置:位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

2.结构:肾脏分为肾皮质、肾髓质、肾盂三部分

(熠I什f肾小球

肾小体(

肾单位JI1肾小囊

I肾小管

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

L尿液的形成:血液f肾小球一肾小囊(原尿)一肾小管一尿液排出

2.人体废物

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肾(水、无机盐、尿素)、肺(二氧化碳、水)、皮肤(水、无机盐、

尿素)

-15-

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

3.尿检分析:

正常尿液中不含: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

肾小球病含:血细胞(血尿)、蛋白质

糖尿病含:葡萄糖

4.人粪尿: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改良土壤,成本低等优点。

人粪尿中有大量的病菌、虫卵等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及农作物,传播疾病,

危害健康,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采用建立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等方法。

人粪尿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为含氮、磷、钾等无机盐,易被植物吸收,人和动

物的粪尿处理后做农家肥。

第1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生长激素等)、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胸腺(胸腺激素)、肾

上腺(肾上腺素)、胰岛(胰岛素)、卵巢(雌性激素)、睾丸(雄性激素)。

2.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腺体类别有无导管分泌物输送方式实例

内分泌腺无经血液循环运输性腺、垂体等

外分泌腺有经导管排出汗腺、消化腺

3.主要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激素功能异常病症

垂体(内分泌之首)生长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和发育过多:巨人症;过少:

侏儒症

甲状腺(最大)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幼年不足:呆小症;、

促进细胞代谢成年不足:甲状腺肿

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大;过多:甲亢

胰岛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缺乏:糖尿病(三多

一少)

4.糖尿病:

症状: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少)

-16-

治疗:医疗可用注射胰岛素来治疗,降低血糖浓度;综合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适当控

制饮食、适量增加运动等。

第二节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构成。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神经元

细胞体

神经元

突起(神经纤维)(T树突

I轴突

3.脊髓是由灰质(蝴蝶状,位于中央,内有简单的低级的神经中枢)和白质。灰质是细胞体

集中部位,白质是神经纤维集中部位。

4.脑

大脑:灰质(位于表面,又叫大脑皮层,内有高级神经中枢)和白质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心跳等

大脑皮层具有运动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是调节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

中枢。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人生下来就具有)和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三节感知信息

一、眼与视觉:

1、

眼球的结构

角膜:聚光作用

I巩膜:白眼珠

(虹膜(黑眼珠):中间的圆孔为瞳孔,可调节进入眼的光线是多

<中膜(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凸度

(脉络膜(富含血管)

内膜:视网膜:感光作用

、内容物:晶状体:凸度可调节,看远处凸度小,看近处凸度大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光线一角膜一瞳孔一晶状体一视网膜(倒像,产生神经冲动)一视神经一视觉中枢(形

-17-

成视觉)

3、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

(1)、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2)、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二、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中耳

(从打(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

I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中耳《鼓室

听小骨:传导鼓膜产生的振动

{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空气能通过此管进入鼓室,

、内耳:耳蜗:有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声波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一与听觉有关的神

经一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一产生听觉

三、皮肤感觉:触觉、痛觉、冷觉、温觉,作用皮肤的感觉具有保护性,能使人避开有害的

刺激。

第13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一、人口增长过快

二、环境问题严峻

1、酸雨: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在空气中氧化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化合物,随雨水

降落到地面,称酸雨。PH<5.6

危害:(1)对人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

(2)使农作物减产

(3)使水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4)腐蚀建筑物

2、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遭到破坏后易患皮肤癌。

3、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保持

地球温度的现象。

4、其他: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等

三、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和废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

-18-

菜叶、剩饭菜等)和危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和过期药品)。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4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一、藻类植物

1.分类

单细胞藻类:衣藻、硅藻;

多细胞藻类:水绵、紫菜、海带。

2.特征:①种类很多,大多生活在水里②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衣藻、硅藻),

也有多细胞的(水绵细胞的结构、紫菜、海带)③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④抱子繁殖,最低等的植物。

应用: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饵料、食用、药用。

二、苔葬植物和蕨类植物

⑴苔解植物

常见的苔薛植物:葫芦薛、地钱。

特征:①没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茎、叶中没有疏导组织。

②抱子繁殖。

应用: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二氧化硫)的指示植物

⑵蕨类植物(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植物)

常见的蕨类植物:蕨、石松、满江红、Wo

特征:①不仅有正真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具有疏导组织,因此能较好适应陆地

生活。②叶片背面有抱子囊(抱子是生殖细胞)。

应用:能源一一煤(古代蕨类植物)、药用(石松)、食用(蕨)、绿肥和饲料(满江红)。

⑶苔解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

三、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的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⑴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多为木本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适合生活在多种环

境中。

裸子植物的种类:松、杉、柏以及银杏、苏铁。我国有“裸子植物的故乡”之称

⑵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适合生活的环境十分广泛

-19-

常见的植物大多是被子植物

四、我国的珍稀植物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杪楞、琪桐、水杉、金花茶。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龙棕、红桧、荷叶铁线蕨。

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无脊椎动物身体体内没有脊柱,而脊椎动物身体背部

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一、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95%,150多万种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1、腔肠动物

常见的腔肠动物:水帽、海葵、珊瑚

特征:①开始出现组织分化②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应用:海蜚可供食用;珊瑚能分泌珊瑚礁(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2.、扁形动物

常见的扁形动物:涡虫、吸虫、绦虫

特征:①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②虽然组织、器官、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分化,但仍没

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分布:涡虫主要分布于海水、淡水或潮湿的土壤中;吸虫和绦虫寄生在人体中。如:猪带绦

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中

3、线形动物

常见的线形动物:蛔虫、丝虫、轮虫

特征:身体大多细长,呈线形,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

分布:线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的体内。

4、环节动物

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蛭、沙蚕。

特征: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体节的出现促进了各种系统功能的发展,

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力,有着重大意义。

与人类的关系:蚯蚓具有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作为生产优良蛋白质饲料或食品的原

料、净化环境的作用。水蛭对人畜有一定的危害。沙蚕可以作为饵料。

5、软体动物

-20-

常见的软体动物:河蚌、乌贼、章鱼、蜗牛等。

特征:体外背覆坚硬的贝壳,用以保护柔软的身体。乌贼、章鱼的贝壳已退化。

6、节肢动物(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

特征: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分节的附肢。

与人类的关系:①一些瓢虫、蜘蛛是农业害虫的天敌②蜜蜂蝴蝶可以为绿色开花植物传粉③

蝗虫可被加工成食品④蝎具有药用价值⑤萤火虫在仿生学上的应用⑥蚊会传染疾病

二、脊椎动物

1.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鸟类和哺乳类。

2.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鲤鱼、鳏鱼。

鱼类:水生;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身体多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身体两侧的侧线能

感知水流方向;用鳏呼吸;体外受精;卵生;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如:鲤鱼、鲤鱼、带鱼。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变温动物;进行变态发育:卵一幼体一幼蛙一成蛙(幼体用鲤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

呼吸);体外受精;卵生;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如:青蛙、蟾蛛、

大鲸、东方蝶嫄。

爬行类:陆生;体表一般覆着有鳞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外壳;变温动物;

靠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如:扬子鳄、壁虎、玳瑁、蛇乌龟。

鸟类:适于空中飞翔;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体温恒定;靠肺呼吸;

体内受精,卵生;如:鹦鹉、鸳鸯、苍鹰、家鸽。

哺乳类:适于各种环境;全身被毛,体温恒定,大脑发达;靠肺呼吸;体内受精胎生、哺乳;

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如:象、海牛、蝙蝠、鲸。

三、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为人类提供肉、蛋、奶等食物。

2.为皮装、皮鞋等皮革制品和羊毛衫等服装制品的生产提供原料3.有些还可作为运输工具(骆

驼、马)

4.药用价值

5.仿生学方面

四、我国的珍稀动物

我国珍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外,还有蒙古野驴、金丝猴、白

鳍豚、丹顶鹤、朱鹘、扬子鳄等。

-21-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一.细菌

观察方式:高倍显微镜或电镜。

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保护作用)、鞭毛(用于运动)。

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由

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生活方式:寄生或腐生(异养)。

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应用:利用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利用乳酸菌生产酸奶;利用甲烷菌生产沼气3.真菌

二、真菌

常见的真菌:酵母菌、根酶、蘑菇、青霉、曲霉,极少数个体微小,绝大多数个体较大

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生活方式:营腐生或寄生(异养)。

特征:1.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2.抱子繁殖

3.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因此生活方式是异养4.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三、病毒

观察方式:电子显微镜。

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生活方式:寄生。

分类: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植物病毒(如

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腺病毒)

病毒:须通过电子显微镜;由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

生物的细胞里;有利:寄生细菌体内(噬菌体);有害:引起人或动物疾病噬菌体、SARS病毒、

感冒病毒。

细菌:高倍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生活方式:寄生、腐生;有利:

发酵产生人所需的物质、大地的清洁工;有害:使人患病;如:乳酸菌、枯草杆菌。

真菌:少数个体微小,绝大多数个体较大;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营养方式:寄生、腐生;有利:作为食物或发酵产生人类所需的物质;有害:使人患病;如:

-22-

酵母菌、灵芝、鬼笔鹅膏、霉菌。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

1、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

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2、生物分类的等级

⑴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高的分类单位,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

类单位。

⑵种,又称物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在自

然条件下,同种生物通过有性生殖能够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⑶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它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

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高,它们之间在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

第15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①、物种多样性;②、遗传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

2、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①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

②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形式就是保护生

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直接价值:提供食物,提供工业原料;

②间接价值: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

③潜在价值:有待开发的新药特药,改良生物品种。

4、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入侵。

5、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①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

为有效的措施,如自然保护区;

②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将斌微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

保护的补充,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

③对公民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23-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1、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

原始地球,

火山爆发有机小分子

(氨基酸等)

有机大分子

原始大气(蛋白质、核酸等)

(水蒸气、氢、氨、甲烷等)

原始生命

原始单细胞生物

(能生长、生殖、遗传)

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水蒸气(注意: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原始海洋

2.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①火花放电的作用: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②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

③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④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⑤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容器中产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⑥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3.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着地逐渐变成只有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我国辽宁省发现的孔子鸟

化石为爬行类进化成鸟类提供了新证据。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5、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一一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认为,

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限度,因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