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清塘学校等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清塘学校等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清塘学校等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清塘学校等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清塘学校等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清塘学校等校九年级(上)

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某校初中科学实验室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在使用时,

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现有如图所示四种图标,请你找出适合贴

在存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浓碱药品橱上的图标()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活性炭用于净水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铜丝用于制作导线D.氧气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

3.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D.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一一通电后能发光一一制霓虹灯

B.石墨一一质地软且滑一一制作电极

C.焦炭一一还原性一一冶炼金属

D.氢气——可燃性——做燃料

5.空气质量意味着生活质量。下表为某同学测量的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实验数据(相同状况

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吸入空气(体积分数/%)呼出气体(体积分数/%)

氮气7875

氧气2116

二氧化碳0.034

水蒸气ab

A.本实验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a<b

B.人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C.呼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吸入空气的总体积相等

D.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呼吸前后体积几乎无变化

6.2021年12月,“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

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含有21%的氧气、78%的氮气和0.7%

的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多

B.21%和78%指的是气体物质的质量分数

C.该“人造空气”的主要成分都不是空气污染物

D.“人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正常空气中的含量,会使人呼吸停止

7.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从图

中获得的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O氧原子

Q+3笆纣.+8O氮原子

甲乙丙丁•碳原子

A.乙发生了氧化反应B.甲是还原剂

C.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8.像是一种低熔点高沸点的战略金属。金属保的性质与铝相似,铉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

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B.钱单质具有导电性

C.氯化钱的化学式为Gael?D.像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9.生产自来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X试剂丫试剂Z试剂

III

河水一①沉降②过流|~~4¥碗"|一|④]一净化后的水

A.“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B.步骤①②主要是去除可溶性杂质

C.步骤③④的作用完全相同

D.X、Y、Z分别是明矶、活性炭、氯气

10.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碳原子

O氧原子

•氢原子

A.图中包含两种化合物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生成物中有两种氧化物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2

11.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列为一种高效安全杀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

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

学式为()

A.CO2B.SO2C.C1O2D.NO2

12.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abcd

反应前的质量/g3051015

反应后的质量/gXy2020

A.a—•定是反应物B.x+y=20

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

1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中,碳元素的化合为+4

B.用6B铅笔芯、电池、小灯泡和导线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C.金刚石、石墨、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4.检验、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A除去氮气中的氧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C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闻气体的气味

D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A.AB.BC.CD.D

15.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气体有毒,会危害人体健康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16.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

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一定能引起爆炸

B.加油站工作人员所穿服装,要避免引起静电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现场

D.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乘坐高铁

17.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和分析正确的是()

A.变化观B.守恒观

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①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蜡烛燃烧后变短,说明蜡烛燃烧

②有些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的现象

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微粒观D.分类观

①“。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

①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②可燃物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因为单位体积内

②塑料老化属于缓慢氧化

纯氧中氧分子的数目多,反应几率大

A.AB.BC.CD.D

18.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KCI+OitB.c

C.2KCIOXm2KCI+:IO21D.〃一“2mf+Ojf

19.“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

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

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B.具有吸附性

C.可以用来处理海上石油泄漏D.可以重复使用

20.C6。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由CGO构成

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Cg的分子结构与足球相似

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2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1.实验室按下图所示A〜D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A的

(2)用装置A来制取CO?,所用的药品是和(写化学式)。

(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

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o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

是O

(6)继续设计并进行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如装置E、F.先在装置E中放一个用空气充胀的

气球,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倒入E装置后,出现如F装置实验现象。请回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

究。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2.阅读材料

你了解氮气吗?

氮气(%)是空气中含量丰富的一种组分,电与人类生活有何关联呢?

生与食品行业

电作为保护气,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在大型粮仓(如图)内充入电,能抑制粮食本身的呼吸

作用,延长其保存期。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防止火灾的作用。

电与农业生产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民间俗语“雷雨发庄稼”,是指在雷电作用下空气

中的N2能转变为NO,进而在常温下,逐步生成含氮的化学肥料,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

电与环境治理

化石燃料中通常含有氮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氮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不仅能形成酸雨,

而且能与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利用电合成氨可有效吸收氮

氧化合物,从而实现无污染排放。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的用途将更加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电填充到粮仓作保护气是因为“具有的性质是0

(2)民间有俗语“雷雨发庄稼”,雷雨天气空气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o

(3)煤中含有氮元素,需要除去氮元素再燃烧,否则会造成酸雨,酸雨的危害为。为

使煤充分燃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4)除氮氧化合物(NO或NO?)外,举出一种其他污染空气的物质。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3.小明同学去爬山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上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如图

所示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加入明矶的作用是。

(2)操作A的名称为,在进行该项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之一是玻璃棒,其作用是

;该同学进行该操作时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请你指出该图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

(3)向液体中加入物质甲可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则该物质为,利用其具有较强

的作用。

(4)上述步骤中,加入试剂后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填“①或②或③”)。

24.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图1图2

实验目的:①用高镭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②粗略测定加热2g高镒酸钾制所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粗略测定加热2g高镐酸钾制所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

口字母):

(2)小组同学制取氧气过程中发现试管破裂,原因______

(3)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的时候,在火柴梗的下面系一根火柴,火柴的作用是

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集气瓶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

可能是______

图2所示的装置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成下列探究。

(4)图示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若导管口一冒气泡就收集气体,所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收集氧气的适宜时机为气泡冒出时再收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5.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

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10克。(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性。

(3)甲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r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

利用m】-nh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nh的值是指的质量。

(3)乙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浓溶液的质量为50克,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

克。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CuO样品

邕蒙2空派溶液

答案和解析

I.【答案】D

【解析】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应贴腐蚀品标签。

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氧化剂标志,故B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C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D正确。

故选:Do

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浓碱的性质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初中化学实验室中涉及的一些药品安全使用、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A、活性炭用于净水,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

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

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丝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

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

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

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

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3.【答案】A

【解析】解: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周围的水源,故A错误;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不会污染海水、河水等,故B正确;

C、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尽量少用水、少污染水,故C正确;

D、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选:Ao

本题考查水资源及污染有关知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

综合措施,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土流失和水流阻塞,以保证和限制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4.【答案】B

【解析】解:A、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霓虹灯,故选项正确;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极,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选项正确;

D、甲烷具有可燃性,所以可做燃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Bo

根据己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性质决定用途的知识,把握有关化学知识的应用。

5.【答案】C

【解析】解:A、人呼吸时吸入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同时带出水蒸气,则本实验中,水蒸气

的体积分数a<b,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人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与水蒸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呼出气体中氮气的含量小于吸入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所以实验中呼出

气体的总体积大于吸入空气的总体积实验中呼出气体的总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没有参与反应,在呼吸前后体积几乎无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o

A、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实验数据表,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

键。

6.【答案】C

【解析】解:A、“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错误;

B、题干中的21%和78%指的是气体物质的体积(不是质量)分数,错误:

C、该“人造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都不是空气污染物,正确;

D、“人造空气”中含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7%,大于正常空气中的含量,但是不会使人呼吸停止,

错误。

故选:Co

A、“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

B、题干中的21%和78%指的是气体物质的体积分数;

C、“人造空气”中主要成分氧气、氮气都不是空气污染物;

D、“人造空气”中含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7%,虽然大于正常空气中的含量,但是不会使人呼吸

停止。

本题主要考查气体组成成分、含量、性质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

7.【答案】A

【解析】解:图中所示的反应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化

学方程式为:2NO+2CO」=2C()2+N2;

A、乙是一氧化碳,在化学反应中结合了氧元素,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

应,故A正确;

B、甲是一氧化氮,在化学反应中提供了氧元素给一氧化碳,是氧化剂,发生了还原反应,故B

错误;

C、丙是二氧化碳,丁是氮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C

错误;

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D错误;

故选:Ao

依据图示的信息情况及各分子的结构书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此题是对学生对微观示意图信息的考查,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开成为原子,而后原子再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且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原子为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等是解题

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钱单质具有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显-1价,

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GaCh,故选项说法错误。

D、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o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C、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D、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2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

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选项错误;

B、步骤①②主要是去除难溶性杂质,故B选项错误;

C、步骤③是为了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步骤④是为了杀死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故作用不相同,

故C选项错误;

D、步骤①是为了沉降的速度快,故X是明帆,步骤③是为了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故Y是活性

炭,步骤④是为了杀死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故Z是氯气,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自来水生产的过程以及各操作和所用物质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答案】C

【解析】解:A、甲物质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烷,丙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合物二氧化碳,丁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故图中共包含三种化合物,该选项不

正确。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组,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氧

化物,该选项正确。

点燃

D、该反应化字方程式为CH4+=~CO?+2出0,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6:64—1:4.

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o

A、甲物质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烷,丙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

碳,丁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故图中共包含三种化合物。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组,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氧

化物。

D、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C

【解析】解: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x,则

R与0的质量比=*:(16x2)=71:64解得x=35.5

因为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所以RO2的化学式为CK)2。

故选:Co

根据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可计算出R的相对原子

质量,从而确定R的元素种类,写出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推断化学式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解:A.C的质量增加了10g,d的质量增加了5g,都是生成物,共增加了15g。若b质量也

增加,贝卜一定是反应物,若b质量减少,则最多减少5g,因此a也一定是反应物,总之a一定是反

应物,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y=(30+5+10+15)-20-20=20;故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且x+y=20,!i!i]0<x<20;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0-10)g:(20-15)g=10:5=2:1;故说法正确。

故选:Co

A.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反应物进行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4-y=(304-5+10+15)-20-20=20。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根据c与d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计算其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13.【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碳单质的性质和化合价的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化合价的规则、碳单质的性质

等知识。

【解答】

A、C%中碳元素的化合为一4,错误;

B、用6B铅笔芯、电池、小灯泡和导线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正确;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Ao

14.【答案】A

【解析】【分析】

A、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B、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都不支持木条燃烧;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没有气味;

D、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甲烷、氢气等物质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A、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该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都不支持木条燃烧,因此能使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该

选项不正确;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没有气味,该选项不正确;

D、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甲烷、氢气等物质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容易区分,该选项

不正确。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毒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CO气体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o

16.【答案】A

【解析】解:A、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故A不正确;

B、加油站工作人员所穿服装,要避免引起静电,是为了防止静电引发爆炸,故B正确: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烟尘以及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所以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

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故C正确;

D、易燃易爆品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所以乘坐高铁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故D正确。

故选:Ao

A、根据爆炸发生的条件来分析;

B、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C、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消防安全知识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灭火原理、常见意外事故处理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们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答案】C

【解析】解:A、①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错误;②有些化学变化

没有明显的现象,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正确;归纳不完全正确;

B、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可能不变,错误;②蜡烛燃烧后变短,是因为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逸散到空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误;归纳完全错误;

C、①也。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正确;②可燃物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因为单位

体积内纯氧中氧分子的数目多,反应几率大,正确;归纳完全正确;

D、①洁净的空气含有多种物质,不属于纯净物,错误:②塑料老化属于缓慢氧化,正确;归纳

不完全正确;

故选:Co

A、根据物质变化的知识解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解答;

C、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解答;

D、根据物质的类别解答。

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代(。’2K(!UJ.,

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催化剂,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A(;-'A)_,故选项错误。

D、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211().(),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

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口1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

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

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9.【答案】A

【解析】解:A、由题意可知,“碳海绵”是一种碳的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A错误。

B、由题意,“碳海绵”具有多孔结构,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正

确。

C、由题意,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题意,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可知碳海绵可重复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o

根据题意,“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

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据此结合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理解题意、掌握常见碳单质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C60的分子结构与足球相似,但足球不是由C60构成,错误;

B、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分子,所以由分子构成,错误;

C、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错误;

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正确。

故选:Do

根据C60的构成和性质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21.【答案】(1)气密性;

(2)CaCO3.HC1;

(3)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5)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6)CC>2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解:(2)制取二氧化碳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不漏气才能进行实验: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故化学

式为CaCC>3,HC1;

(3)检验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4)A和C连接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欲检验反应后是否生成碳酸需要在水中加入紫色石

蕊试液,如果看到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碳酸;

(5)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当将A和D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6)装置E中放的是一个用空气充胀的气球,若气球出现F装置中浮起的情况,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

比空气大;所以,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1)气密性;(2)CaCC>3,HC1;(3)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紫色石蕊试

液,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5)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6)CC)2的密度比空气大。

(1)制取气体的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解答;

(6)结合图示分析实验目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

关键;同时考查了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掌握和应用,考查了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力。

22.【答案】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肌+。2学2N0腐蚀建筑物增加氧气含量或将煤粉碎CO或

SO2或烟尘或PM2.5

【解析】解:(1)电填充到粮仓作保护气是因为N2具有的性质是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2)雷雨天气空气中电和。2在雷电作用下生成N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电+O2*:2NO;

(3)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毁坏森林树木,使土壤、水体酸化等。为使煤充分燃烧,可以采取

的措施是增加氧气的含量或将煤粉碎,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除氮氧化合物(NO或NO?)外,

污染空气的物质有CO、SO?、烟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