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皇冠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皇冠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皇冠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皇冠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皇冠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威海市环翠区皇冠中学九年级(上)开学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不同的是()

A.制取焦炭B.焚烧垃圾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铁生锈

2.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1

彳,一读数不正确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铜丝作导线B.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C.用氮气做食品袋中保护气D.用干冰作制冷剂

4.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物质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类

别的物质的是()

A.MgS04B.NO2C.H2CO3D.O3

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B.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

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

D.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

量为()

A.23gB.27.4gC.32.3gD.32.6g

7.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8.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己知Ti原子核内有22

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B.Ti,+核外有26个电子

C.Ti。2中含有氧分子D.CaTiC)3属于氧化物

9.从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苯分子图象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NaQ晶体模型水受热茗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io.用“O”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11.“钻木取火”是古人点燃木柴的一种方法,关于这种引火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钻出的木屑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钻出的木屑比原木材着火点低

③钻的目的是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④钻的目的是升温达到木柴的着火点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又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的、相对分子质

量巨大的化合物.a一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如图是a一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

型图,下列对a一丙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一氮原子

O-碳原子

O一氧原子

"氢原子

A.其组成元素有四种

B.在构成a一丙氨酸的原子中,氢原子最小

C.分子中氮、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分子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7

13.炼铁以炭和铁矿石为原料,反应之一为Fe2()3+3CO警2Fe+3c。2,该反应中,化合价

降低的元素是()

A.铁元素B,碳元素C.氧元素D.铁元素和碳元素

14.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加入氯化

钠晶体(悬挂物不反应),则弹簧秤读数()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15.20冤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

溶解(四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溶解情况如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内T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4.2209.2

A.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后、剩余的乙固体一定会减少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丁D.四种溶液的质量:丙〉乙>甲>丁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6.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氯化钠;氧化亚铁;氢氧化钙;碳

酸钙;碳酸;氯化铝;硝酸钾;碳酸钠;氮气

17.许多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请分析下列实验或事实,分别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示例: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进行得更快,更剧烈。

答: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同种食品在夏天比冬天更容易变质。

答:。

(2)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若加入少量MnO2时分解加速。

答:。

(3)在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锌粒中分别加入足量10%的稀盐酸,前者先反应完。

答:。

18.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将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请你回答:

(1)位于某市内流河旁,沿岸居民能闻到垃圾散发的臭味,这是因为分子=不同物质

散发出不同味道,微观角度是因为。采用操作可以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

碎塑料薄膜,泥沙等,若要除去其中的异味,应当利用(药品名称)。这是变

化(物理、化学)。

(2)自然界的水会遭到人为污染。如威海市望岛河边有很多人在河边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导

致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磷”是指(填序号)。

①元素

②原子

③离子

④分子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储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

方法是,该方法的原理是o

(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向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水槽中液

体中含有的微粒有(填写符号)。

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符号),请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电解水和水蒸发过程中都有气体出现,从微观角度解释变化本质不同:。

19.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请从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仪器名称填空.

hDo巨番,口[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4)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5)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20.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如果用“回”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氯原子,用表示氯气

分子,如图1为A、B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过程(恰好完全反应),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给定的符号,在方框内画出相应数量的B分子模型.

(2)已知D物质的化学式为HQO,写出该微观过程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部分信息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

字母序号)

A.硒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B.硒元素应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C.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硒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21.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CXH12O3),现代科技证明,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相对分

子质量为228。

(l)x=----------。

(2)白藜芦醇中各元素质量比o

(3)114g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2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2)用铜粉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o

(3)天然气(CHQ燃烧做饭。

2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①;(2)o

(2)用A、C组合,可以制取一种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初三阶段,我们还可

以利用A装置制取另一种气体(填化学式),该气体可以用装置收集(填符号),

验证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己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

氢氧化钙和氯化镀的固体的方法制取,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组合为和

。选择气体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24.三明市民新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

与稀盐酸在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

实验数据如表:

反应前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石灰石样品的质量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实验数据

150g12g157.6g

(1)证明反应溶液中不含有稀盐酸的方法是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o

(3)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求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I.【答案】C

【解析】解:A、制取焦炭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焚烧垃圾的过程中存在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只是吸附了气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生锈的过程中有铁锈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o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图中操作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

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故A正确;

B、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可能会药品受潮加热有水生成,倒流引起试管炸裂,图示“错误操作”

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故B正确;

C、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液体,液体飞溅而出,影响实验结果,图示“错误操作”

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故C错误;

D、量取液体时,俯视引起的后果是: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

能产生的后果”一致,故D正确

故选:Co

A、取用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

B、为了防止药品受潮加热有水生成,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D、量取液体时,①俯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②仰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

本题注意考查了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掌握量筒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了解蒸发操作的方法和注意

事项.

3.【答案】C

【解析】解:A、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

于物理性质,故A错;

B、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用氮气做食品袋中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用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

性质,故D错。

故选:Co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

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4.【答案】D

【解析】解:A、Mgs。,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B、NO?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C、H2c。3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D、。3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A、B、C均属于化合物,D属于单质;

故选:Do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

行解题。

5.【答案】D

【解析】解:A、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朝向没人的方向,故A错误;

B、为防止中毒,实验室内的药品不可品尝,故B错误;

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但可丢入垃圾堆中,故C错误;

D、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实验中的“三不”原则分析:

C、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分析;

D、根据过滤实验的“一贴二低三靠”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每个同学必须具备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图中物质和祛码的位置放反了,质量关系应为:祛码的质量=烧杯的质量+游码显示

的质量。即30g=烧杯的质量+2.6g,得烧杯的质量为:30g—2.6g=27.4g。

故选:Bo

根据左码右物称量药品时,药品的实际质量=祛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由于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或危险.

7.【答案】D

【解析】【分析】

原子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据此分析解答此题。

熟练掌握原子的结构,掌握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核内有2个质子,故该模型表示的是氯原子,故错误;

B、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核内有2个质子,核电荷数为2,故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错误;

D、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故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解: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故正确;

B.Ti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则Ti4+核外有18个电子;故Ti,+核外有26个电子说法错误,故错误;

C.TiOz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

D.CaTiOs属于盐,不是氧化物,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故错误。

故选:Ao

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也可以表示钛元素,还可以表示金属钛;

B.Ti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则Ti,+核外有18个电子;

C.TiOz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分子;

D.CaTi()3属于盐,不是氧化物.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了解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掌握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原子和离子

的相互转化.

9.【答案】B

【解析】解:A、苯分子图象及水受热蒸发的图片,都可以表示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

故A正确;

B、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的图片中的文字是移走原子后所形成的,此图表示由原子构成的物

质中原子可以进行移动但却不能说明原子的内部构成;故B不正确;

C、水受热蒸发前后相比,加热后扩散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明显增加,可说明受热能使水分子运动

速率加快;故C正确;

D、食盐晶体模型图片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而苯分子图象及水受热蒸发的图片可

表示物质由分子构成;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的图片则可以表示物质由原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Bo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氯化钠等物质由离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物

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其它物质则由分子构成。

10.【答案】B

【解析】解:A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B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

C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

D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故选:Bo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

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1.【答案】C

【解析】解:“钻木取火”,木头本身是易燃物且较为粗糙,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

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钻出的木屑增大了与氧气

的接触面积,钻的目的是升温达到木柴的着火点,故①④说法正确。

故选:Co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

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在a一丙氨酸的分子模型图可以看出该物质中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故A

正确;

B、在分子模型的图例说明中,可观察到H原子的直径最小,所以构成a一丙氨酸的原子中氢原子

最小:故B正确:

C、在a一丙氨酸的分子模型图可以看出一个分子中有3个C原子、7个H原子、2个0原子和1个N原

子,氮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故C正确;

D、a一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其中C、0元素质量比=(12x3):(16x2)=9:8;故D说法

不正确;

故选:Do

A、利用分子结构模型图及图例,查找组成元素的种类.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B、根据图例中原子的说明,对比各原子的直径,找出直径最小的原子;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a一丙氨酸组成元素,判断物质分类;

D、根据a一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组成元素C、。质量比.

利用分子模型图判断分子的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然后利用化学式进

行物质分类的判断、元素质量比计算.

13.【答案】A

【解析】解:在反应物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

氧元素显-2价;在生成物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

-2价。由此可知,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铁元素。

故选:Ao

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判断。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4.【答案】B

【解析】略

15.【答案】D

【解析】解: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则丙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

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无法确定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则无法确定升高温度后乙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的变化情况,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剂质量相同,均为50g,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

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

是丙,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剂质量相同,均为50g,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

则四种溶液的质量:丙〉乙>甲>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o

A、根据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题意,无法确定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50g水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50g水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明确四种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NaCIFeOCa(OH)2CaCO3H2CO3A1C13KNO3Na2CO3N2

【解析】解:氯化钠中钠元素为+1价,氯元素为-1价,其化学式为NaCI。

氧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其化学式FeO。

氢氧化钙中钙元素为+2价,氢氧根为-1价,其化学式为Ca(OH)2。

碳酸钙中钙元素为+2价,碳酸根为-2价,其化学式为CaC()3。

碳酸中氢元素为+1价,碳酸根为-2价,其化学式为H2cCh。

氯化铝中铝为+3价,氯元素为-1价,其化学式AlCb。

硝酸钾中钾为+1价,硝酸根为一1价,其化学式KNO3。

碳酸钠中钠为+1价,碳酸根为-2价,其化学式Na2c

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NaCI;FeO;Ca(OH)2;CaCO3;H2CO3;A1C13;KNO3;Na2CO3;N2o

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

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

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1)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解析】解:(1)温度越高反应的速率越快,同种食品在夏天比冬天更容易变质。

故填: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MnC)2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可以加速其分解。

故填: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在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锌粒中分别加入足量10%的稀盐酸,前者先反应完,是因为反应物的接触

面积越大,反应的速率大。

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可以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8.【答案】在不断运动分子种类不同过滤活性炭物理①蒸储利用不同物质的挥发性(沸

点)不同,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增强水的导电性也0、Na+、OH-H22H2。警2H2T+02T水

的蒸发是物理变化,原因是水分子没有改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而水的电解是化学变

化,原因是水分子改变,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组合成

氧分子,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和氧气

【解析】(1)气味分子不断运动,向周围空间散发,使人们闻到,所以位于某市内流河旁,沿岸居

民能闻到垃圾散发的臭味,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不同物质散发出不同味道,微观角度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

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属于不溶性杂质,可采用过滤操作除去,若要除去其中的

异味,应当利用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如使用含磷洗衣粉的生活污水会

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磷”不是以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

所指的“磷”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是指元素,故选①;

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沉淀可以除去水中较大的难溶性杂质,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

溶性杂质,蒸僧可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的水属于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镯:

蒸储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挥发性(沸点)不同,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

(3)电解水实验过程中,向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槽中液体中含有水喝氢氧化钠,因此含有的微粒有比0、Na+、0H-;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A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化

学式为电;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0'警2H2T+02T;

(4)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原因是水分子没有改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而水的电解是化

学变化,原因是水分子改变,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组

合成氧分子,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和氧气。

故答案为:

(1)在不断运动;分子种类不同;过滤;活性炭;物理;

(2)①:蒸储;利用不同物质的挥发性(沸点)不同,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

(3)增强水的导电性;电0、Na+、0H-;H2;2H2O2H2?+02

(4)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原因是水分子没有改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而水的电解是化

学变化,原因是水分子改变,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组

合成氧分子,氨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和氧气。

(1)根据分子基本性质分析;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分析;

(3)根据电解水现象分析;

(4)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分析。

明确分子基本性质、净化水的方法、电解水实验以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解答本题

关键。

19.【答案】试管用烟钳烧杯药匙集气瓶

【解析】解:(1)实验室里,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用埸等,其

中试管为玻璃仪器;

(2)用于夹持的仪器有用烟钳、试管夹等仪器,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用期钳;

(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等;

(4)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可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固体可用镜子,此处该填药匙;

(5)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需用的玻璃仪器为集气瓶、导管、玻璃片等,此处该填集气瓶。

故答案为:(1)试管;

(2)生烟钳;

(3)烧杯;

(4)药匙;

(5)集气瓶。

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选择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常用仪器,属于容易题,要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及用途。

20.【答案】H2O+Cl2=HC1+HC1OD

【解析】解:(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前有两个氧原子,四个氢原子,反

应后有四个氢原子、四个氯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所以另一物质氯气,且应是两个氯原子组成的氯

气分子两个.如图所示⑥Q8

(2)根据结构式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然后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可,故得化学方程式为

H2O+C12=HC1+HC1O

(3)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硒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A说法正确;

B.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硒元素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故应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正确;

C.硒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34=2+8+X+6,故X=18,

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硒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

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D说法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1)8OO

(2)H2O+CI2=HC1+HC1O

⑶D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解答

(2)根据结构式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解答;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构成及种类,也才能正确的判断

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

21.【答案】1414:1:424g

【解析】解:(1)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贝收X12+1X12+16X

3=228,x=14;

(2)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4):(1x12):(16x3)=14:1:4;

(3)114g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114gx(票X100%)=24g。

1.乙入J.M■十J.人■1.4十1OO

故答案为:

(1)14;

(2)14:1:4;

⑶24g。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3)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质量X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计算。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2Cu

22.【答案】3Fe+2。2'警Fe304+°2=2CuOCH4+2O2CO2+2H2O

【解析】解:(1)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点燃

;

202=Fe304

(2)用铜粉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

02=2CuO:

(3)天然气(CHQ燃烧做饭,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点燃

202=CO2+2H2O°

故答案为:

点燃

;

(l)3Fe+2O2=,Fe3O4

(2)2Cu+。2=2CuO;

占燃

(3)CH4+2O2=CO2+2H2O°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

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

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3.【答案】试管酒精灯2H202M干22H2。+ChT或Zn+H2sO4=ZnS04+H2TC02DC02+

Ca(0H)2=CaC03I+H20BE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解析】解:(1)①是试管;②是酒精灯。

(2)用A、C组合,可以制取一种气体,A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C为排水法收集装置,可用于过

氧化氢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镐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02M吧22H2O+O2T,或可用于制取氢气,即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和氢气,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04+H2T;

A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初三阶段,我们还可以利用A装置制取另一种气体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0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该气体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