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章末测试2_第1页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章末测试2_第2页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章末测试2_第3页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章末测试2_第4页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章末测试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9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章末检测(二)一、选择题

1.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一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和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

B.乙瓶和丙瓶中的肉汤变质的根本原因不相同

C.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D.甲、乙形成了对照实验

2.科学探究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之一.在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B.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C.应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D.购买所需要的材料用具

3.在探究活动中,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A.更改实验结果

B.重新实验

C.马上否定假设

D.放弃实验

4.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两个花瓶中撒下了等量的大豆种子,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表所示).另一同学对此设计提出了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花盆阳光

温度水①

向阳处

20℃充足②

暗室20℃不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处

C.两个花盆都应保持水分充足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零度

5.在探究某种水稻的白化病现象时,以光照为变量的组合是(

组别水稻苗

光照

温度

200株有25℃②

200株

无25℃

100株

10℃

100株无10℃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发现,它们经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鼠妇为什么会生活在这些地方?对此有人作出了以下四种假设,其中不符合生物学常识的假设是(

A.鼠妇躲避天敌

B.鼠妇喜欢潮湿

C.鼠妇厌恶取食

D.鼠妇怕见强光

7.以下是有利于幼小蝌蚪和甲状腺激素探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实验组饵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B.实验组与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同种饵料,放在相同的环境中饲养

C.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饲养环境应适合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蝌蚪数量应相同,但大小和发育程度可不予以考虑

8.某养鸡场探究“温度对罗曼褐种鸡产卵的影响”,设想调控的因素下表.表中存在不合理之处,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组别

种鸡的数量

每天光照时间

温度

空气

a

40只

1228℃

通风

b

40只

18

10℃

通风

A.a、b两组各饲养1只种鸡

B.a、b组每天光照的时间相同

C.a组饲养在不通风环境下

D.a、b两组饲养环境温度相同

9.

“一只雄黑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A.观察法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10.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

大棚

甲乙丙二氧化碳浓度0.03%

0.1%

0.1%

温度30℃30℃

20℃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1.取用安装有镜头的显微镜时,如果只用一只手握住镜臂,将易滑出、跌落、损坏的是(

A.目镜

B.物镜

C.标本

D.反光镜

1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从侧面看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从侧面看物镜的目的是(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像对准光源

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伤

D.防止污染镜头1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14.若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5×,视野中的光线将会(

A.变亮B.变暗C.无变化

D.变化无规律

15.下列与调节光线强弱无关的结构是(

A.通光孔

B.遮光器

C.镜臂

D.反光镜

16.实验课上,小柯在低倍镜下看清某种细胞结构后,将显微镜轻移到小妍面前给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却是较暗的视野,她首先应操作的是(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粗准焦螺旋

17.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一条直线上(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18.若要使位于视野右上角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A.右上

B.右下

C.左

D.左下

19.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图所示)。为了进一步对该细胞进行观察,应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则临时装片的移动方向为(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20.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A.玻片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21.放大的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越___,数目越___。(

A.大

B.大

C.小

D.小

22.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块血液的玻片标本,其中可以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为(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5×,物镜——40×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0×,物镜——40×

23.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对光时,应先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

C.观察时,应该双眼睁开

D.将位于右上方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

24.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对光时光线太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D.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二、填空题

25.科学探究:2014年,我国发现了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H7N9禽流感疫苗尚未研究成功,但H5禽流感疫苗已研制成功,利用老鼠做测试,结果发现疫苗对H5禽流感病毒感染有百分之百的保护作用,疫苗能留在体内激发产生更多的免疫抗体.H5禽流感疫苗能否预防H7N9禽流感呢?某生物小组想通过试验加以证实.

(1)他们提出的假设为;

(2)涉及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大小相同的健康老鼠若干只,平均分为A、B两组;

②在A组每只老鼠体内分别注射2ml

,B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给两组老鼠注射等量的感染H7N9禽流感的活禽提取液,观察两组老鼠的健康状况.

(3)实验结果:B组老鼠患病,A组老鼠(“患病”或“不患病”).

(4)结论分析:出现A组实验结果的原因是.

26.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拧紧瓶盖,静置2小时,然后打开开瓶盖,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蚱蜢10只,再拧紧瓶盖(如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状态如下表:

时间蚱蜢状态组

1分钟2分钟

3分钟4分钟实验组A

活跃

活跃不活跃大部分死亡

实验组B活跃活跃活跃

活跃

实验组C

活跃活跃活跃

活跃

(1)本实验对蚱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2)设置对照组C的目的是.

(3)根据实验结果,试推测A组蚱蜢死亡的原因:.

27.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为了证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两个同样的水槽编成甲、乙两组.两组均放入2000毫升同样的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同一批同样大小的幼小蝌蚪.甲组每隔一天加入甲状腺激素制剂5毫克,持续5天,每两天换1000毫升水,每天喂几粒米饭和少许切碎的菜叶,乙组作为对照组.最后观察记录两组蝌蚪的发育状况.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2)该实验中的对照组应怎样设置.

(3)你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根据该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28.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资料一: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攻击.

资料二:身穿红色的人经过浴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

为了探究引发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到4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一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型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见下表:鱼缸模型

三刺鱼的反应1号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无反应2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有攻击行为

3号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4号鲳鱼外形,腹部红色有攻击行为(1)如果作出的假设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

(2)分析表中4个组的实验,你认为构成对照组的分别是

;实验变量包括.

(3)分析表中4个组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如果去掉[2]、[3]组实验,只考虑[1]、[4]组的实验,大家认为(3)中得出的结论会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7.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5×和15×,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最小的放大倍数_______。假如现在观察一个标本,需要放大150×,应该选用的目镜为_______,物镜为_______。

29.当显微镜物镜由低倍换成高倍后,视野亮度比原来_______,此时可采用的方法一是换成_______反光镜,二是将_______调大。

答案:暗

凹面

光圈

30.在用低倍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你认为_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请你指导另一位同学操作以获得最好的观察效果。你指导的是_____同学,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31.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下列是使用光学显微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小的光圈和________(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2)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

(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上图所示,则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________。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__

(填“右上”或“左下”)方向移动。

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出现了下列情况,请你帮他提出合理的建议。

(1)对光时,他已经把目镜、物镜和通光孔调到一条直线了,但视野中很暗,请你指导一下。

(2)他把物像调清晰了,同学们都围过来看,视野中黑乎乎的,同学们很着急,请你来解释一下。

(3)他想换上高倍镜观察一下,转动转换器时,直接用手指扳着物镜转动。他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

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