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练习

L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

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

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新体诗,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依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

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

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答案】B

【解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虽然用的是词的形式,但内容和思想都与以

往不同,所以不属于古典诗歌。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

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

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

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

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

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

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他的称为自由诗。

2.下列词语中对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宰)漫江碧透(满)

B.峥嶂岁月稠(不平凡)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为粪土)

【答案】B

【解析】B项"怅"解释为"怅惘,失意的样子"有误,"怅",原意是失意,

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句子翻译为: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正常顺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答案】D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拟人)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答案】B

【解析】B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设问。

设问与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二者的

主要区别有两点:(1)设问自问自答,一般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

般也不须要作答,因为答案已十分明确。(2)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

问号,若感情强烈,则可以用叹号。

5.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寒秋,指深秋,有寒意,暗指社会环境,

斗争形势的险恶。

B.上阕词人远望群山尽染,近看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描

绘了在橘子洲头看到的一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C."谁主沉浮",是指由谁来掌握国家兴衰的命运。这一反问句,道出了词人

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D.下阕"忆"后几句写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

敢说敢做,概括了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答案】C

【解析】C项,"这一反问句"错误。"谁主沉浮"一句不是反问句,而是设问

句,由原词可知,答案在下阕。而反问句是答案包含在问句中。

6.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活画

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

"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答案】B

【解析】B项,"江水满溢之状"错误,"透"字只体现了江水碧绿清澈的特点,

没有写出江水满溢之状。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词句是"

(2)《沁园春•长沙》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的句子是"

(3)《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词句是"

"。(4)"。"两句在《沁园春•长沙》

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答案】

Q)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峰岁月稠

8.关于诗歌中的意象,我们要了解这些内容:意象是指,

在本诗的上阕里,主要意象有,作者通过这些意象

描绘出了,表达

了的情感。

【答案】意象是指:蕴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本诗上阕的主要意象有:

山、林、江、舸、鹰、鱼;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万物生机勃勃的秋景图;表

达了作者对这秋光的喜爱,因万物蓬勃向上而有的赞叹之情。

拓展提升

根据《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格律,阅读辛弃疾词《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

湖未成》,回答问题。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

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词的下阕空了四句,这四句分别是:①衣冠磊落②似谢家子弟③车骑雍容④

相如庭户

请按照词的格律要求填写,只填序号。

【答案】②①④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词的格律平仄规律的掌握。这里需要需要知道词的基本

文化常识,词对句数、字数、平仄的要求是严格的,在这里只需要将本词与《沁园春,长

沙》进行句与句,词与词的一一对比,即可解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两句,词人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清晨凄清的场景,其用词造

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表现了马蹄踏

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

C."而今迈步从头越"中,"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义

是革命遭受挫折,要重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D."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写景句收笔,极有情味。不仅展现了壮阔的

山景,也让人联想到红军的鲜血,蕴含着无尽的伤感。

【答案】D

【解析】D项应该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写出了一种

豪迈情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什么说"从头越”这三个字用得好?

【答案】三个字笔势豪放,将全词推向高潮,这两句不仅歌颂了红军再克娄山

关的战绩,而且表现了毛泽东对敌人的藐视和对长征必胜的坚强信念。此外,"从头

越”还包含着遵义会议以后,中国革命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开始了新的里程的含义。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表达的鉴赏能力。这类题要注意联系前后文、联系

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主旨,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问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珑羹鲸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

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这首词的上下阕的写法跟课文《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

【答案】《沁园春长沙》上阕以比较实在的叙述描写为主,下阕以比较抽象的概

述和议论为主。《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上阕以记事抒情为主,下阕以想像抒情为主。

这首词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出了对官场的厌倦?哪些句子间接地表露了引退的思

想?

【答案】对官场厌倦的句子: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

珑羹妒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表露引退思想的句子: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

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解析】1.解答此题,要先读懂上片大意。词的上片主要写萌发弃政归田之念。

首句开门见山,顺题而起。"三径初成",日后栖身有所,词人于失意之中亦露几分

欣慰。不过这层意思,作者并没有直白的一语道出。而是"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以带湖的仙鹤老猿埋怨惊怪其主人的迟迟不至,曲曲吐露。这两句是从新居方面落墨,

说那里盼望自己早日归隐:"甚云山"四句,是自言自语一样,写主观想法。既然自

己的平生志趣是以“云自许",为什么还老是呆在尘世里当官,惹先贤隐士嘲笑呢!

显然,这只不过是辛弃疾在遭到投降派一连串打击之后,所发的一种牢骚自嘲而已。

词人不愿作违心之事,他认为既然厌恶这丑恶的官场又不能以己之力匡正,就应该激

流勇退,愈早愈好,不要等被人家赶下了台才离开;再说自己心中无愧,又何苦"抵

死尘埃”呢?这里,暗示了作者同南宋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并

表明了自己的磊落胸怀。其中"意倦"句,表明自己绝不愿为朝廷的苟安政策效劳,

志不可夺去向已定;"岂为"句,说明他之退隐并不是为贪图个人安逸享受词人不堪

统治集团反对派对他的毁谤和打击,而且可能预感到一场新的迫害正在等待着他。不

如抽身早避。因而自然逗出了后面“秋江上"三句,表明了自己离政归田的真正原因

是避祸,他是别无他途,不得不如此。

2.解答此题,要读懂全诗大意。此诗各句可译为:归隐的园圃刚刚开成,白鹤猿

猴都在惊怪,主人没有归来,归隐山林本是我平生的志趣,为什么甘为士人所笑,总

是混迹尘埃?厌倦了官场就该急流勇退,求清闲愈早愈好,岂止是为享受彝羹鲸脍?你

看那秋江上,听到弓弦响,惊雁急忙躲闪,行船回头,是因为骇浪扑来。东冈上盖起

那茅屋书斋,最好是把门窗临湖开。要划船垂钓,先种下柳树一排排;插上稀疏的篱

笆保护翠竹,但不要妨碍赏梅。秋菊可餐服,春兰能佩戴,两种花留给我归来亲手栽。

我反复思考,只怕圣上不让我离开,归隐之章仍在犹豫徘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①。浑如此,叹汝于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②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

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晋书•刘伶传》载,刘伶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

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埋我"。②鸩毒: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溶入酒中,饮之

立死。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比喻兼夸张的手法极写嗜酒反应的严重。接

着"汝说"三句,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

B."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几句,既惊讶于杯言的冷酷

无情,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

c.下阕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张一弛之感。

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饮酒过量伤身。

D."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词人深刻反省自己沉溺

于所爱之酒,以至于酿成灾祸。

【答案】D【解析】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

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

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项,"以至于酿成灾祸"不对,"过则为灾”的意思是超过

限度就带来坏处,并不是说已经酿成灾祸。

请概括这首词的主题思想。

【答案】本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地展现了词人放荡不羁的一面,也委

婉地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失望和心中的苦闷。

【解析】题目要求概括这首词的主题思想,需仔细阅读全词,逐句分析词句内容,

再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进行概括。词的上阕大意为,酒杯,

你靠近我跟前来,老夫今天要整饬自身,不使它再受到伤害。为什么我经年累月酒喝

若狂,喉咙干得像焦釜,真不自在;现在我终于患病疏懒嗜睡,一躺下便鼾声如雷。

你却说:"刘伶是古今最通达的人,他说醉死何妨就地埋。"可叹啊,你对于自己的

知心朋友,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薄情少恩令人愤慨!下阕的大意为,再加上

以歌舞作饮酒的媒介,算起来应该把酒当作鸩毒疑猜。何况怨恨不管是大是小,都产

生于人们过分的钟爱;事物无论多么美好,喜爱过度也会变成灾害。现在我郑重地与

你约定:"你不要再逗留,应当赶快离开,我的力量仍然可以将你摔坏。"酒杯惶恐

地连连拜谢,说:"你赶我走,我就离去,招我来,我也一定再回来。"全词通过拟

人化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杯"这样一个喜剧形象。作者通过"我"与杯的对话,

风趣地展现了词人放荡不羁的一面,也委婉地述说了自己长期壮志不展,积愤难平,

故常借酒发泄,以至于拖垮了身体,而自己戒酒,实出于不得已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

流露出对现实的失望和心中的苦闷。

这首词与《沁园春•长沙》词牌相同,语言风格是否相同?请分析这两首词的语言

特色。

【答案】语言风格不同。《沁园春•长沙》语言特色:语言精当、形象、极富表现

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梁"字则活画出丘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

成的一样。辛词语言特色:①口语化,简单直白,通俗易懂。例如"杯妆来前!老子

今朝,点检形骸"。②诙谐风趣,生动形象,令人忍俊不禁。③采用对话形式,全词

赋予杯子以生命,让其与主人互动,别致新颖。④富有哲理,如"物无美恶,过则为

实"。言简意丰,耐人寻味。⑤用典,使得表情达意婉约含蓄。

【解析】两首词虽然词牌相同,但语言风格不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用

词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写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其中"万"字

,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江碧透"写江水清澈澄碧,"漫"字写

出了江水满溢之状,"透"则突出了江水清澈澄碧;"百舸争流”写一艘艘大船乘风破

浪,争先恐后,"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

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矫健飞腾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

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样盘旋的情态等。本词中,上阕开头三句"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从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开始,以"汝"呼杯

,而自称"老子",接着就郑重告知:今朝检查身体。口语化,简单直白,诙谐风趣

。全词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杯子以生命,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让其与主人互动,在

主人盛怒的情况下,它能通过辞令,化严重为轻松,当其被斥退时,还说"摩之

即去,招则须来",等于说主人还是离不开自己,自己准备随时听候召唤,别致新

颖。"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意思是事物无论多么美好,喜爱过度也会变成灾害,

富有哲理。再结合注释①可知,"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是用典,意

思是酒徒就该像刘伶那样只管有酒即醉,死后不妨埋掉了事,才算是古今达者,含

蓄表达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新诗与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两者相互关联、不可割裂,本应并肩携手,

共创中国诗歌的辉煌前程,但可惜两者间似乎一直存在深沟高垒,不由得令人感慨万

XL14

Wo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当然有新旧之别。但新旧之分仅是从时间、内容与形式上做

出的区分,并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新的作品好,旧的作品未必不佳,有许

多艺术形式与艺术品,所历年代越久,价值反倒越高。艺术不是时装,不能以追新逐

奇来掩饰内中的空虚。简单的线性进化思想并不足以概括艺术的发展。艺术作用于人

类的灵魂,因此,触动心弦、深入人心才是它的价值所在。唯有将人类的体验深化、

升华,清晰准确地予以美的表达,给人以无穷启迪的艺术,才永远是新的、伟大的、

不朽的艺术。

新诗、旧诗皆是诗。旧诗中有不少宣扬封建落后思想的作品,这是需要我们加以

摒弃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风清骨峻、思精韵美的流芳之作,有许多感时忧国、

魂牵中华的灿烂篇章,怎么能将其一笔勾销而全盘否定呢?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衡量

新诗,同样不也是精品稀少,而多为应时应景、歌功颂德、肤浅跟风之作吗?

若说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无价珍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珍宝和明珠是由

旧诗、新诗共同组成的。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主要是旧诗而非新

诗。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近百年来,旧诗被放逐得太久,被不加分析地排斥得太厉

害,已到了该重新认识它的时候。

新诗与旧诗须要结盟。新诗、旧诗相互以自己的意趣与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东西,

不是致力于求同存异、互相学习,而是希望以己驭人,让别人来归顺自己,这都是不

可取的。诗歌的天地大得很,与其独演独舞,何如联手共舞?新诗、旧诗联盟,绝不

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大于三。

从实际来说,只须将现今散落在民间的旧诗词组织、刊物吸引、纳入文联、作协

或诗歌学会,给予他们同等的政治待遇、经济资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存活成长,就可

以大大增强诗歌的创作力量。同时,积极开展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和深度对话,在交流

中不断消除分歧,增进融通。总之,对新诗、旧诗要一视同仁,不能怀抱歧视与偏见

而区别对待。

新诗、旧诗要互相学习。具体来说,新诗可以向旧诗学习其严谨、简洁、精练,

学习其重音韵、重意境、音调铿锵、朗朗上口、易记易流传。旧诗可以向新诗学习其

自由无拘、求新求变、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的精神。新诗、旧诗本就是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的,只要能打消人为芥蒂,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一定能接续《诗经》传统,

彰显汉语音、形、义的内部特质和精妙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诗歌审美言志、表情

达意的深刻内涵,推动中国诗歌进一步发展。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想要让旧体诗词重新振兴,与新诗一道发展,除了需要各方

面的支持和配合外,每个写诗爱诗和关注诗歌命运的人都应尽己之力,献计献策,去

接续文脉,创造佳构。最根本的是要写出音韵铿锵、神足意满、打动人心、能传之久

远的诗来,”让金子般的诗句出现",就一定能迎来诗歌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

L下列对"新诗与旧诗的关系及现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与旧诗本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两者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新诗与旧诗有着本质的联系,但近百年来我国注重发展新诗,对旧诗不加分

析地排斥。

C.新诗、旧诗同属诗歌艺术,二者只有内容、形式的新旧区别,没有质量、成

就的高低。

D.新诗、旧诗在当今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彼此想以己驭人,衡量标准不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新诗、旧诗本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但二者之间似乎一直有一道不可逾越

的鸿沟。

B.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它的价值就在于能触动人的灵魂、深入人心。所以新诗

不必注重形式和内容,发扬其自由无拘、求新求变、永远探索的精神即可。

C.旧体诗要想在新时代有所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写出有思想内涵、能触动心

弦、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作品。

D.新诗、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可惜二者现在没有一道发展,令人感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旧体诗中有部分作品思想内容不健康,宣扬封建落后思想,这些都

需要摒弃。但新诗也须学习旧体诗的严谨、简洁、精练等特点。

B.作者认为旧诗才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在写作新诗时

勿忘继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重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取向。

C.诗歌的发展天地大得很,新诗与旧诗应该"共舞",对此作者满怀期待,希

望彼此之间能求同存异,互相学习。

D.对于新诗与旧诗的结盟,目前具体的措施是把民间旧诗词组织等纳入正式机

构内,提高他们的待遇,积极开展沟通交流、深度对话等活动。

【答案】l.C2.B3.B

【解析】LC项,"二者只有内容、形式的新旧区别,没有质量、成就的高低"

错。依据第二段"新旧之分仅是从时间、内容与形式上做出的区分,并不代表质量、

成就的高低之别"可知,选项中"二者只有内容、形式的新旧区别"缺少了"时间"

这一限制词,且原文中的"不代表"并不等于选项中的“没有"。

2.B项,"新诗不必注重形式和内容"错误,依据第七段"新诗可以向旧诗学习

其严谨、简洁、精练,学习其重音韵、重意境、音调铿锵、朗朗上口、易记易流传"

可知,新诗也应注重形式与内容。

3.B项,"作者认为旧诗才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错误,依据

第四段"若说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无价珍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珍宝和明珠

是由旧诗、新诗共同组成的"可知,B项的“旧诗才是"不准确,应该是"旧诗和新

诗共同组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抒情,下片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诗中的"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

"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诗人少年时

期的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之中的情景

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

人的悲哀,在____________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

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在心中始终流动着奔涌的鲜血旨在报国,作为一个青年,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

下为己任,在文中展现得.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蹉跑岁月水深火热弦外之音淋漓尽致

B.峥峥岁月生灵涂炭弦外之音酣畅淋漓

C.峥蛛岁月水深火热字里行间淋漓尽致

D.蹉随岁月生灵涂炭字里行间酣畅淋漓

【答案】C

【解析】第一空,峥嶂岁月:形容不平凡、不寻常的年月。蹉跑岁月:把时光白

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结合第一空前文"把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联系起来,从

‘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

可知这首词鲜明地彰显出诗人少年时期的不平凡、不寻常的年月。因此第一空应该选

择"峥娱岁月"。第二空,水深火热:比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生灵涂炭:

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结合第二空前后文可知第二空内容与

"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深火热与语境相符。第三空,字里行间: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弦外之音: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语段是对《沁园春•长沙》这首

词的分析和概括,字里行间更符合语境。第四空,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

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