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高校教师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其次十一届新任老师职业技能培训试题及答案1一、辨析题:学问是客观的,是前人阅历的总结。作为高校老师,就是忠实地把学问传授给学生。(错)提倡学问的奇妙传输,而不是干脆灌输,教学方法很重要。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纳的一整套比较敏捷的教学行为,它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支配、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纳的手段。既包括老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分类:

第一层级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以传递学问为主的五种基本方法,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检查法。其次层级以实物为媒介的方法除传递学问外,具有培育实际技能,操作实力的功能,即演示法、试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课堂探讨法等。这类方法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老师的活动是围绕学生的活动进行的。第三层级的教学方法是新的综合的方法当前已创建出来的主要有“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发觉法、自然法和自治教学法、示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这些方法的创立都基于相应的教学思想。2.课程就是教材,教学就是老师教好教材。(错)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及支配。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育目标而选择的教化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支配的教化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育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的、有支配、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和加速驾驭文化科学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养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须要的人。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学问的传授,它要完成的任务始终是全方面的,既有学问的获得、智力的发展、实力的培育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特性特长的发展等等,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只有教学才能做到3.高等学校的招生权包含“点招”的权利(错)高考本该是一场公允竞争,很明显,“点招”是一种无比丑恶的招生方式,它是对高考公允的公然羞辱,是对社会正义的粗暴践踏,是对世道人心的残忍损害。的确,高校拥有确定的招生自主权,但是,给予高校招生自主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高考录用“唯分数论”之偏颇,给那些特长生上高校供应绿色通道。而一些高校暗渡陈仓,把这个绿色通道变成特权通道、牟利通道,明显是对招生自主权的极大歪曲和滥用。只要“点招”存在,高考公允便无从谈起。“点招”是一些高校利用招生权力牟取不正值利益,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钱权交易”或“权权交易”,是一种赤裸裸的招生腐败4.老师除了自己的学科专业外,最大的专业是教化专业。(错)一般认为,老师学问除了学科学问和教学学问以外,还包括课程学问、学习者学问、教学环境学问、自身学问和有关当代科学及人文方面的基本学问等等。对一个老师来说,合理、完善的学问结构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5.重视“通识教化”必定会减弱专业学问的学习。(错)通识教化并不排斥专业教化,而在确定学习者要深化某一专业驾驭一技之长的同时,强调要拓宽培育口径,并更加重视人格教化和学生相识世界、相识社会、相识自我的综合实力培育,从而增加其发展潜力及社会适应性。从这个角度看,通识教化思想及专业教化思想具有思想发展上的承继性,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实力这一干脆教化目标上是一样的。

不仅如此,通识教化理念因其内含着“学问即美德”的价值观,能够引导受教化者超越简洁的功利主义,在走向“精专”的专业化方向上更加深化、更加长久,从而更有利于实现专业教化的目的。

此外,通识教化的着眼点是“全人教化”,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生的学问学习、实力熬炼和人格塑造综合纳入培育目标。相较于单纯重视学问学习和单方面技能培育的专业教化而言,通识教化无疑更能克服唯智主义的倾向,因而可以及专业教化互为补充,共同构成高等教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质量人才的培育有赖于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识教化所强调的“博通”及专业教化所强调的“精专”应当有机结合起来。通识教化尽管强调“博通”,但也并非毫无限度。终归人类学问是无限的,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对每一系科的专业学问都不加区分地等量用力,最终必定只能走马观花,一事无成。因此,“博通”到确定程度以后,必需走向“精专”。同理,为了实现“精专”,也必需以确定的“博通”为前提,因为任何一种学问发展到精深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触类旁通其他相关领域,这个时候,学识渊博之人会更简洁调整探讨视野、运用交叉学科学问和方法去解决精专化的难题。由此看来,高质量的人才必定是以“精专”为目标,以“博通”为手段,在追求专业化精深的过程中,依据自身的实际须要自主拓展学问,建构更加完善的学问结构。二、简答题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思想。(1)学习不是由老师把学问简洁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学问的过程。学生不是简洁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学问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依据自己的阅历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学问阅历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不是象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学问阅历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相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学问阅历因为新学问阅历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变更。(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更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洁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学问阅历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洁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学问阅历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及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老师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是什么?(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老师业务水平、实际阅历及特性特点。3、“情感看法及价值观”是课程实施中的一大重要目标,请阐述这一目标的内涵?情感看法及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爱好、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看法、求实的科学看法、宽容的人生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及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情感、看法及价值观的教化活动,最重要的是教化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看法及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化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主动创建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及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特性化的情感、看法及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看法及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回答"情感看法及价值观怎么教"的问题也不难,要点有两个:一是老师真心实意的身教,二是创建机会让学习者尝试从老师身教中体会到的相识。其实,教化最核心的要求,不外乎是让学习主体有可能实现主动的学习,情感看法及价值观教化是如此,学问、实力教化亦如此。4、如何相识高校生起诉母校,高校败诉的缘由及解决措施。法制、机制不健全校规、校纪受到质疑:程序违法以道德评判代替法律解决措施:依法治校,以法律依据为准绳制定校规,规章制度应公开、透亮,特殊要给学生交代清晰,并依据法律程序严格执行,避开程序违法。5、设计课件,制作PPT要留意哪些问题?做课件,须要留意:1、从内容上来说,重点明确,详略得当,课件中,要做的内容主要是可以说明问题的图片,可以节约时间的板书,可以帮助讲解的说明,等等。其实,课件主要是用来帮助老师走整堂课的流程,对课堂重点进行重点突破的。千万不要用课件全面代替老师的讲解。课件终归为辅,学生才是主体,老师更是主导。2、从形式上来说,课件不能过于花哨,以免有哗众取宠之嫌,要朴实,交互不能许多、很困难,有可能会造成自己当堂操作的手忙脚乱。色调搭配要协调,不能过于艳丽,对比度不要太大,色调的搭配,体现的是老师的审美实力和美学修养。各种动态效果,要用在实处,不能喧宾夺主,华而不实。3、从技术上来说,课件不是为了展示技术而做。课件须要平实、厚重。总之,课件的制作,体现的是作者的技术实力,对课的理解,对教材的剖析实力。6、简述老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通常是指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确定了课程实施的范围、水平以及实施效果。“人、财、物”三、论述题1、论通识教化的内容及意义通识教化(generaleducation)也称一般教化,是指对全部高校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化,目的是要将受教化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化,使受教化者在人格及学问、理智及情感、身及心各方而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就性质而言,通识教化是高等教化的组成部分,是全部高校生都应当接受的非专业性教化;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化旨在培育主动参及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化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学问、技能和看法的教化。通识教化的内涵应全面理解,通识教化是教化理念及实践的统一体,理念在先,实践在后;通识教化是以培育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性的人为目的的教化;通识教化是内容广泛的、非专业性的基本学问、实力、价值的教化,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教化。通识教化无论对哪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必要的,它实际是让学生学做人、学做事。实施通识教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须要。通识教化将学问及方法相结合、认知教化及价值教化相结合。发展既是量的累积,更是质的飞跃。“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指人在发展上的自由、自主、和谐、丰富以及流淌和变更。通识教化的本质要求是留意理性的开发,目的是使作为个体的人的特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成为尽可能完善的人。高校生并不能只是为了取得一纸文凭,而是他生命的黄金时期所得到的一段开启心灵、震撼灵魂的经验。实施通识教化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强调通识教化,越来越强调基础宽厚,越来越强调学科综合及交叉,越来越强调弱化专业,越来越强调扩大专业口径,越来越强调社会适应性,在很大意义上都是在适应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从理论上讲,高校通识教化是必要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迫切须要施行通识教化。实施通识教化是实现高校教化目标的必定选择,是高等教化法的客观要求。高校的培育目标要和社会需求、学生需求相匹配。克服专业教化的狭隘性,造就具备远大目光、融通见识、博雅精神的人才是通识教化追求的目标。应当努力保持非专业教化及专业教化之间的平衡。但在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专业教化具有强大的势力。老师和学校的声望都来自专业,学生求学的动机也为职业做打算,通识课程常被视为广博空疏,不切实际而受到贬低。通识教化应当成为高校的办学思想,高校的动力源泉。论高校管理人员的人文精神及人文素养。高校管理人员在高校之中是一个数量可观的群体,高校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及人文精神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高学生人文精神水平的重要因素和有效途径。管理人员人文素养的凹凸,干脆影响着学校行政质量,从而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高校管理人员崇高的人文精神、丰富的人文学问和全面的人文化教化方法的提高是新世纪构建现代高校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老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详细而言,老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老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的发展。老师职业是一个独特的专业的意识应当成为每一名老师自觉的相识和努力的方向,具有自己独特职业特征的不行替代的专业活动。“老师专业化”就是这样一种变更的概括及反映。这样的“老师专业化”,必定要求老师具有自己专业的“专业精神”即对于老师职业的酷爱和敬业精神。2老师专业学问的发展。包括老师的学科学问和教化学学问两部分内容,前者又被称为本体性学问,后者又被称为条件性学问。必需采纳适当的方法逐步帮助老师驾驭学科学问并快速积累教学的实践阅历学问。3老师专业实力的发展。包括教学实践实力、教学科研实力。教学实践实力是老师利用各种工具将自己驾驭的学问在课堂中进行传播的实力;而教学科研实力则是新课改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要求老师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应当是教学活动的探讨者。“老师即探讨者”是老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已经成为老师专业化发展运动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问题及难点分析一、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总体状况是好的,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老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老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提高很快,政治、业务素养明显增加,梯队结构渐渐趋于合理,老师的工作主动性、主动性、创建性、竞争意识和参及意识明显增加,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成为这支队伍的主流。但是也应当看到,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行忽视的问题。1、老师中存在着师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1)政治观念淡薄,志向信念不够坚决。我们的高校是社会主义的高校,这就从本质上要求老师必需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有些老师却不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我们对西安某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发觉有5%的老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未关注过。有的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认同社会主义“趋同论”,赞成共产主义“渺茫论”。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公开散布错误的言论,有损于社会主义高校老师的形象。(2)育人意识淡化。教书和育人是教学活动中不行分割的两个环节,老师在教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远大的志向、坚决的信念、高尚的品德、求实的精神和科学的看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然而,部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培育漠不关切。我们在调查中发觉,9.4%的老师只关切高校生的学习,不关切高校生的思想。还有1.4%的老师既不关切学生的学习,也不关切学生的思想,育人意识淡化。(3)师表意识弱化。老师应是学生的楷模,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老师要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然而在高校中,有些老师对自己要求不严,上课自由散漫,接听手机,有的甚至随意旷课、调课、卖课。有的老师在学生面前仪表不整,举止不雅;还有的老师治学不严,送“感情分”、“礼物分”,甚至有意泄露考题。(4)敬业精神不强、急功近利心切。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部分老师过分地看重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重视科研、轻视教学。有的拜金主义严峻,热衷于其次职业,无心钻研教学,备课不仔细,教案缺乏新内容,几年甚至十几年运用的一本教案。还有的缺乏求实的科学精神,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严峻地败坏了高校老师的形象。2、师德建设定位太高,过度重视目标的整体划一性。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目标定位太高,过度重视目标的整体划一性,即用一个标准、一种规范去要求全部老师,忽视了高校老师在师德上存在的差异性,没有做到因“层”制宜。事实上,老师的职业道德无论在教化境界层次、教化理解层次,还是在从业看法层次以及爱生层次上都不行能是完全整齐划一的。假如我们在师德建设上过分地追求整体的划一性,就会脱离高校老师的思想实际。所以,高校的师德建设确定要充分考虑老师的思想实际,分层次逐步推动。比如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需首先做一名好公民;爱学生,必需首先要求老师理解学生、敬重学生;爱岗敬业首先要求老师具有岗位意识等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师德建设才可能进一步地向更高层次发展。3、师德建设的时代特色不明显,创新度不够。师德建设是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而上层建筑又由经济基础确定的。虽然我们已经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但是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工作模式,仍旧有支配经济时代的影子,创新度不够。在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上,刚好代不合节拍,几十年一贯制,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根深蒂固,有些方面甚至还没有走出一千多年前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境界。师德建设的目标要求过于志向化,期望值过高,超越了高校老师思想的实际承受水平。二、缘由分析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也是普遍的,究其缘由是多方面的,但是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最主要的缘由有以下几个方面。1、相识不到位。首先是高校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对师德建设的相识不到位,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这就是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轻视老师的师德建设。其次是高校老师的相识不到位,多数老师认为只有业务过硬才是真本领。所以在老师中也存在着重智育、轻道德,重学历、轻素养的现象。再次是在人才的培育、运用和评优方面,出现了对人才价值取向和推断标准上的偏差,重业务、轻思想品德,重科研、轻教学。2、管理不到位。首先在师德建设方面机构不健全。多数高校没有师德建设工作机构,主管部门不够明确。有的甚至没有明确主管的校领导,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其次是规章制度不健全,作为国家没有一部高校老师师德建设的详细规范。高校的师德建设制度也不健全,有的甚至连一部老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没有。有的学校虽然有规范,但其内容笼统、抽象、一模一样,缺乏详细的规定,可操作性差。至于师德建设的工作制度、评价制度、监督制度更是不配套,使师德建设无章可依。再次是管理不规范,未建立起师德建设的网络体系,重提倡、轻管理,重宣扬、轻效果,靠一般性号召,靠老师的自觉性,工作的推动带有突击性,随意性强,缺乏常常性和持续性。3、师德教化活动不到位。一是各高校开展师德建设的教化活动少。依据我们对某高校老师的调查,62.8%的老师很少参与师德及“三育人”方面的报告会、沟通会、研讨会;19.4%的老师从未参与过这类活动,而常常参与的只占17.8%。二是教化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多彩。有的高校虽然开展了相关内容的活动,但内容单调、空洞,形式单一,方法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创新度不够,缺乏吸引力,老师感到枯燥乏味,参及的主动性不高。三是发挥师德先进的典型示范作用不够。不重视对师德建设及“三育人”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宣扬和表彰。学校在人才的晋级和运用上,看重教学、科研的成果,轻视师德方面的荣誉称号,部分老师也认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成果是真的,在师德建设方面的成果是软的,含金量低。在高校内部没有形成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某高校21.8%的老师对自己是否情愿被评为师德及三育人先进“抱着无所谓的看法”,4%的人明确回答“不情愿”。4、师德建设的理念不到位。师德建设也要刚好俱进,随时代的变更而发展,理念也要不断地提升。现阶段高校师德建设的理念还比较陈旧,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得到全面地体现。在学生层面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化理念没有建立起来,老师还做不到因材施教,也不能发展学生的特性,学生全面成才、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不少高校仍旧没有走出应试教化的阴影。在老师层面上,主体的要求是老师要无私奉献,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蜡烛论”,要求老师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讲老师无私奉献的多,讲培育发展的少;对老师管理限制的多,关切照看得少;就连老师们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比如某高校有4.2%的老师认为师德标兵应当是心中只有学生;38%的人认为师德标兵应当既关切学生也关心老师;56%的人认为师德标兵在关切学生和老师的同时也要关切自己。可见有近一半的老师认为师德标兵只能关切别人,不应当关切自己。其实老师不仅应当关切别人,而且也应当关切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蜡烛论”终归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有其局限性,“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涵盖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全部内容。三、对策建议1、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是高校的永恒主题,应当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相识它,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如《三育人条例》、《老师职业道德规范》、《老师守则》、《老师联系学生制度》、《老师职业道德培训制度》、《三育人及师德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评比和表彰方法》、《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使师德建设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不断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制度保障。其次要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和组织,健全师德建设的工作网络体系,明确详细工作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组织保障。再次是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评价考核制度,精确判定、衡量师德水平和师德建设的效绩,重视学生对老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看法的评价,探讨制定完善的师德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估考核制度,重视评估考核的结果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能参及评奖、晋升职称,严峻者将取消老师资格,实行师德一票推翻制,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保障。第四是大力加强宣扬工作,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学校应常常组织开展师德和“三育人”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评比和表彰活动,开展师德建设方面的报告会、阅历沟通会,宣扬在师德建设和“三育人”工作中做出成果的个人和集体,唱响主旋律,弘扬崇尚进取的奋斗精神,充溢激情的创新风格,精益求精的敬业看法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表形象,这是构建师德建设的舆论保障。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构建和谐校内环境。以人为本是新时代师德建设理念的崭新提升,提倡以人为本的师德,就是提倡回来教化的本源,提倡重新回来到人的教化。以人为本的师德,其价值取向体现了关怀、发展学生为本和关怀、发展老师为本的“人”本原则,前者包含了新的全面的学生发展观,后者体现着关怀老师的华蜜生存和终身发展。那么,在详细工作中,不仅要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重视对老师的培育,关切老师的发展,使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才能,充溢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老师既要“照亮别人”,也不能“毁灭自己”,这就是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理念。另外,在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人文关怀,进行人性化的管理,管理者要面对基层、面对老师,为老师在教学、科研等环节供应优质的服务,不断改善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组织老师参及学校的民主管理及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以实际行动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内环境。3、创建优良的师德建设环境。首先要构建全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环境。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行能孤立地进行,要及四周的职业道德环境相协调。所以高校的师德建设必需及全校师生员工道德建设同步推动。我们在某高校的调查中发觉,81.4%的老师对管理干部的职业道德不满足,40.7%的老师认为学校官僚主义严峻。所以,高校在开展师德建设的过程中,确定要狠抓干部的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建设,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武装干部头脑,把面对基层、服务群众,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作为干部的行为准则。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理论学习,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全校师生员工的表率和榜样。后勤、图书馆等窗口单位,要制定各种岗位责任制,在职工中开展“承诺服务”、“挂牌服务”、“微笑服务”等活动。在高校生中要大力开展社会公德教化,通过各种活动,教化学生正确处理人及人,人及社会,人及自然的关系。做文明礼貌、爱惜公物、爱护环境、遵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学校全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环境,促进师德建设的良性发展。其次要创建良好的学术道德环境。高校是学术的殿堂,而学术又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学术文化是整个文化的精髓。列宁曾经说:“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