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施工管理与协同概述_第1页
BIM施工管理与协同概述_第2页
BIM施工管理与协同概述_第3页
BIM施工管理与协同概述_第4页
BIM施工管理与协同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IM软件类型BIM技术不等于BIM软件,实现BIM的价值也不是某一个软件的事,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软件可以完全贯通于建筑全生命周期。正如美国BuildingSMART联盟主席所言“依靠一个软件解决所有问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何关培总结,到目前为止,建筑行业正在应用的BIM及其相关软件至少有14种类型,如图所示。BIM软件类型BIM建模软件利用模型软件上述两类软件,每一类都包括诸多具体软件,这些软件大大推进了BIM的普及和发展,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有机选择和综合运用,进而优化设计、提高管理、节约成本等。123利用BIM基础软件提供的BIM数据,开展各种工作的应用软件。如Ecotect。BIM环境(基础)软件可用于建立能为多个BIM应用软件所使用的BIM数据的软件。如Revit、ArchiCAD。BIM平台软件能对各类BIM基础软件及工具软件产生的BIM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以便支持建筑全生命中期BIM数据共享应用的软件。如广联达公司的BIM5D.美国伊士曼等将BIM应用软件按其功能简单分为三类:BIM环境(或基础)软件、BIM工具软件和BIM平台软件。BIM工具软件现行BIM应用软件分类框架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中BIM技术的应用,广联达公司提出现行BIM应用软件分类框架。其中,BIM模型服务器软件(即上述BIM平台软件),用于BIM数据的管理。现行BIM应用软件分类框架BIM基本概念规划概念设计扩初设计分析出图预制4D/5D施工施工

物流运营

维护拆除翻新BIM技术被认为是继CAD之后,建筑业第二次“技术革命”!1关于BIM概念的定义很多,主要有BIM信息建模(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和BIM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两种定义,不同单位对两种定义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前者强调过程,后者强调结果。23早在20世纪70年代,“BIM之父”ChuckEastman博士就提出了BIM概念的名称-建筑产品模型。他认为“BIM技术集合了一个或者多个数字化的建筑模拟模型,可以为更好地分析计算和控制建设过程提供方便,因为BIM由计算机产生的模型包含了很多重要的支持建设施工和采购方面的几何信息和数据信息”曾经有BIM相关研究者提出,BIM说到底就是用丰田生产方式,即精益生产模式,实现精益建造,这可以说是对BIM技术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在项目不同阶段,可以由不同的参与人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BIM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套系统体系,解决时间空间冲突对BIM认识的误区1建模?重点不是建模,而是业务数据与模型的集成和应用2可视化?不仅仅是可视化,而是与业务的紧密结合全能?BIM不是替代项目管理,需要与项目管理有机结合一个软件?不是应用一个或两个软件,而是应用一个系统34BIM的本质是模型+信息+应用重点是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协同合作BIM的应用贯穿于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住宅商业楼办公楼医院体育馆….构件信息进度信息工程量信息合同信息图档信息….设计模型算量模型施工模型运维模型….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起源BIM概念原型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当时称为“产品模型”。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的落后,BIM未能得到进一步应用。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CAD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特别是三维CAD技术的应用,产品模型概念得以发展。2002年,美国Autodesk公司收购了Revit,开启了真正的BIM市场战略之路,BIM技术开始在建筑工程中得到重视和应用。经过10多年的发展,BIM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并成为继CAD技术后行业信息化最重要的新技术。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BIM技术特征BIM技术具有五大显著特征,分别是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BIM技术应用的核心要素1234BIM人才BIM人才是掌握了后3个要素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BIM人才在BIM技术应用中最为重要。BIM软件人们利用BIM技术只能通过应用BIM软件的方式来进行。理论上,BIM技术可以应用到建筑全生命期,但迄今为止,BIM软件还难以有效覆盖。BIM技术应用模式BIM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对应用模式具有反作用。迄今为止,BIM应用模式分为两类:一是在现有管理框架内应用BIM技术,二是基于BIM技术重新构建项目管理框架。BIM标准BIM标准是在BIM应用软件之间共享建筑信息的关键,没有标准就很难实现BIM软件之间的信息共享,BIM标准正逐步成熟。BIM技术的核心应用价值建设单位12设计单位3施工单位4物业管理单位BIM技术的核心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各参与单位。5其他参与单位BIM技术对建设单位的价值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典型应用对于建设单位来说,上述价值需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使用BIM技术,同时上述价值源于建设单位提出应用BIM技术的要求。有效支持方案设计和初步分析BIM技术对设计单位的价值有效支持详细设计、分析和模拟有效支持施工图绘制有效支持设计评审BIM技术对施工单位的价值有效支持减少和避免返工有效支持工程算量和计价有效支持施工计划的制定有效支持项目综合管控有效支持虚拟装配有效支持现场建造活动有效支持非现场建造活动BIM技术对物业管理单位的价值实现竣工BIM数据,迅速建立物业管理数据库。支持物业管理用户对物业进行直观化和定量化管理。BIM技术的应用前景对于新建筑,运用BIM技术将成为一种范式。1对于既有建筑,将率先实现BIM技术与传统CAD技术的对接。BIM技术将在数字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3BIM5D定义BIM5D定义BIM5D是以BIM平台为核心,通过三维模型数据接口集成多个专业模型,并以BIM集成模型为基础,将施工中的进度、合同等信息集成到同一平台,利用BIM模型的形象可观、可计算分析的特性为施工中的进度管理等关键过程及时提供准确的几何位置等信息,以此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决策和精细化管理等。BIM5D定位场地流水段计划资源建筑建模机电建模碰撞检查二维出图设计BIM关注WHAT问题施工BIM关注HOW问题BIM5D是专门针对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BIM软件。作为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平台,可实现项目级的BIM应用平台及企业级的BIM管理系统。BIM5D项目级平台项目级平台通过集成多专业模型并挂接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需的数据进而实现项目管理的应用。项目BIM5D平台包括应用中心、技术端、现场端和商务端,通过PC端、手机端和Web浏览端进行呈现,以供技术员、施工员、预算员等使用。BIM5D三个中心载体业务支撑核心价值可以集成不同软件不同专业模型,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等特点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条件。模型中心平台以模型为基础,将信息集成到一起,项目各参与方可随时在BIM5D平台通过各种维度查看信息。信息中心BIM5D通过模型、信息的集成实现项目管理各参与方的应用。应用中心BIM5D三端一云PC端主要实现模型、进度、质量、安全等数据的集成,同时实现多岗位、跨区域工作协同。Web浏览端项目管理驾驶舱,服务于项目经理、总工程师、企业管理者等,能将5D桌面端和移动端信息汇总。手机端采集、记录、上传现场质量等问题,并跟踪整改,供施工员现场使用。BIM云实现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协同,是其他三个端进行数据存储和交互的平台。BIM5D平台通过“三端一云”协同方案能够实现项目管理各参与方的多部门、多岗位协同。BIM5D七大业务应用商务应用流水段管理进度工况模拟资料管理工程量提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物资及材料管理项目管理定义以施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负责整个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等。以项目为管理对象,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为最优的实现项目目标,根据项目内在规律,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管理活动。广义的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的难点与不足项目管理获取数据难度大12项目管理协同、共享、合作难度大3工程资料保存难度大4设计图纸碰撞检查与施工难点交底难度大忽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整体利益。二维图纸不方便专业间协调沟通。对环境因素估计不足,重检查、轻积累。工程项目管理侧重于施工阶段,各方推诿责任。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缺少必要的相互沟通。造价分析数据不够,难以实现过程管理。........基于BIM的施工项目管理通过应用BIM,将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变革,实现全过程的信息积累。BIM应用贯穿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在对应阶段,项目部各部门通过BIM系统操作为项目创造价值。BIM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架构项目级施工BIM团队主要是施工企业为了施工项目建设需求或者甲方、业主方合同规定要求、或者响应国家政策指导,基于项目建设过程服务要求针对项目组建的施工BIM团队。项目施工BIM团队的规模大小、人员配置等是由项目的规模、专业侧重点、施工重难点及甲方服务、合同要求共同决定的,建立一个合适、合理的施工BI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