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7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测试-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7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测试-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7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测试-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7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测试-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7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测试-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北京文综)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2.(2018山东聊城高三二模)清政府宣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抚远”“羁縻”政策的胜利,条约签订后可以“永杜后患”,使英人不再“有所借口挟制”,因而是“万年和约”。这主要反映出,清政府()A.改变了天朝上国的心态 B.对英国殖民者知之甚少C.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打消了英国的侵略借口3.(2018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4.(2018河南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下面为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该漫画表明()A.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 B.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C.清政府遭受列强瓜分 D.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5.(2018课标Ⅱ)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6.(2018宁夏银川高三一模)材料出处“考顺假买办之名,杂然以金珠、宝玩、貂皮、名马进贡,帝甚以为能”《明会典》“查夷商所需食用等物,因言语不通,不能自行采买,向设有买办之人”《粤海关志》“香山富民陈守善、徐瓜林二户,皆以依附洋人,致富百万”《郭嵩焘奏稿》“买办唐廷枢脱离洋行进入轮船招商局后,运用其在外国公司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洋务运动》据上表可知,“买办”这一阶层()A.兼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B.开始引进近代工业技术C.是近代中国独有群体 D.开启向西方学习的潮流7.(2018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七)“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这里的“两重意义”指()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B.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自然经济解体,反帝反封民主革命兴起D.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8.(2018福建福州高三期末)1880年,淮军将领刘铭传提出:修建四条从北京通往全国的铁路,能够有效防御外来入侵。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已倾向同意修建,但光绪的帝师翁同龢却说:“如有人谋反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导致该计划泡汤。据此可知清政府()A.拒绝接受新生事物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C.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D.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9.(2018河北石家庄高三一模)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他不仅惊讶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节也颇为了解,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他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甚至连郭嵩焘披了洋人的雨衣,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嵩焘学西方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B.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C.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D.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10.(2018山东潍坊高三期末)1892年,薛福成在他的日记里,比较了近代中西工业发展差距甚远的原因,提出“如有能制造新奇便用之物,给予凭单,优予赏赐,独准利息若干年,不准他人仿制”的见解。这一见解旨在说明()A.中西方工业发展差距明显B.利用专利保护促进工业发展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D.通过政府奖励推动技术进步11.(2018湖南永州高三三模)“机器可以富国,用机器开矿,矿可以发达,以之耕田,禾谷可以多出。无论何种工厂,造何种货物,不用机器必不能发达……所以机器可以灌溉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上述言论()A.诠释了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B.推动了我国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C.反映了关注实业发展的思想D.揭示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源12.(2018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测试)读留美幼童产生地区人数统计表(见下表)地区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人数83228421对表格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开放B.洋务运动兴起于沿海地区C.开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D.清文化重心南移趋势明显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13.(2018湖南高三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的边疆地区是各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因此古代边疆问题与民族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面临着自身的或大或小的边疆问题。即便是分裂战乱,抑或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也从未能中断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古代边疆问题也就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朝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方向演进。近代资本主义殖民者入侵以后,中国的边疆危机与以往中国边疆问题性质截然不同。由于列强入侵的不断加深加剧,中国各民族在抵御外敌的过程中,逐渐凝聚成了一个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材料二在19世纪,我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边疆研究专家,编著出一大批边疆研究新著,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边疆研究的高潮。这次高潮酝酿于康雍乾时期,形成于嘉道咸时期。嘉庆九年(1804年),祁韵士被遣戍伊犁,在此他编撰了《西陲总统事略》。也是在嘉庆年间被遣戍伊犁的洪亮吉则著有《天山客话》《伊犁日记》。鸦片战争爆发后,姚莹在台湾击退英军五次进犯,却因此获罪而被贬官,在去往西藏期间写下著名的《康车酋纪行》。随着中外关系的发展,一批有关界务的著述和舆图也开始大量问世,这包括《吉林勘界记》《滇缅划界图说》《广西中越全图》等。1842年,魏源编成50卷的《海国图志》。——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刘逖等人的著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问题与近代边疆危机的不同。(12分)(2)依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中国边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边疆研究高潮形成的历史原因。(13分)14.(2017重庆巴蜀中学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谢清高,广东人,18岁时出洋谋生,随外商海船遍历南洋群岛和世界多国,历时14年。后因双目失明被解雇,流落于澳门,靠口头翻译以维持生计。1820年谢清高在澳门把自己航海所去过的国家和地区及所见所闻口述给杨炳南,由杨炳南笔录为《海录》。以下为该书对美国的一段记载:咩哩千国(美国),在英吉利西。由散爹哩(一地名)西少北行,约二月;由英吉利西行,约旬日可到。亦海中孤岛也,疆域稍狭。原为英吉利所分封,今自为一国。风俗与英吉利同,即来广东之花旗也。土产金、银、铜、铁、铅、锡、白铁、玻璃、沙藤、洋参、鼻烟、呀兰米、洋酒、哆罗绒、羽纱、哔叽。其国出入多用火船,船内俱用轮轴,中置火盆,火盛充轮,轮转拨水,无烦人力,而船行自驶。其制巧妙莫可得窥。小西洋诸国亦多效之矣。自大西洋至咩哩千,统谓之大西洋。多尚奇技淫巧,以海舶贸易为主。自王至于庶人,无二妻者。——据黄长义《近代前夜中国人的美国观》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前夕部分中国人对海外的印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5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A寓言故事中的狮、狼和狗代表西方列强,羊、兔子代表面临列强侵略威胁的中国等国。1903年,正值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期,这则故事后的按语意在提醒中国人警惕被列强侵略瓜分的危险,因此A项符合题意。这则故事后的按语抨击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揭示了列强侵凌弱国的罪行,B、C两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关系,而非中国民众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由此排除D项。2.C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从材料中的“中英《南京条约》是‘抚远’‘羁縻’政策的胜利”可知,清政府没有改变天朝上国心态,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又在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D项错误。《南京条约》的签订被清政府认为是“胜利”,表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项正确。3.D19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社会尚未形成新的经济结构,社会生产力落后,故中国缺乏更多的社会阶层,以致没有形成声援太平天国的力量。故D项正确。4.B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从材料中的“19世纪末”“日本已经兵临城下”可以判断出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B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清政府的外患,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漫画强调的是来自日本的威胁,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D地方官员在上奏中要求按照万国公法来评判涉外事件,说明国人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故A项错误。当时朝贡体系尚未完全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中地方官员只是在上奏中提供建议,无法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故C项错误。6.A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买办阶级。“考顺假买办之名,杂然以金珠、宝玩、貂皮、名马进贡,帝甚以为能”“买办唐廷枢脱离洋行进入轮船招商局后,运用其在外国公司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体现了“买办”的阶级性和民族性,A项正确;“开始引进近代工业技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买办”为中国独有群体,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7.A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一方面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另一方面刺激了近代工业的产生,故A项正确。B、D两项仅一种意义,错误;反帝反封民主革命兴起不是经济结构变动的直接影响,C项错误。8.D从材料中的清政府为有效防御外来入侵而要修建从北京通往全国的铁路,但因害怕威胁清政府的统治而不再修建可知,清政府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D项正确;从材料中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倾向同意修建铁路可知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项错误;慈禧是顽固派的代表,其倾向同意修建铁路,材料不能表明顽固势力强大,C项错误。9.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近代化。从材料中刘锡鸿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可知,刘锡鸿本来推崇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但刘锡鸿又“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却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迎合洋人,坏乱风俗’”,这体现了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10.B从材料中的“如有能制造新奇便用之物,给予凭单,优予赏赐,独准利息若干年,不准他人仿制”可知,薛福成主张利用专利保护促进工业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中西工业差距明显的具体表现,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内容,C项错误;材料是在强调利用专利保护发展经济,而不是通过政府奖励推动技术进步,D项错误。11.C本题主要考查实业救国思想。材料意在强调机器生产的重要性,这反映出关注实业发展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以西学为用、以中学为体的思想,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工业分布的信息,B项错误;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材料未涉及,D项错误。12.A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教育。由材料信息可知,留美学生多来自东南沿海地区。其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对外开放较早,接受西方先进思想文化较早,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要高于其他地区,A项正确;洋务运动兴起于沿海地区,不是广东留美学生最多的原因,B项错误;开中国近代教育先河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C项错误;早在宋明时期文化重心就已经完成南移,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答案(1)前者主要是由国内分裂、战乱、民族压迫引起的,后者主要是外国入侵造成的;(4分)前者是内政、民族问题,后者是国际、中外冲突;(4分)前者加快了民族融合,后者激化了民族矛盾。(4分)(2)变化:由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和研究,(2分)转向中外边界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海外列强的研究。(3分)原因:①清朝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开边、平叛、戍边等活动需要进一步了解边疆;②近代中外冲突增多进一步刺激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③清代学风崇尚“经世致用”,也促使知识分子关注边疆以及外敌研究;④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增多、士人执着的学术探求等也是边疆研究高潮出现的原因。(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边疆问题。第(1)问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边疆问题与近代边疆危机的不同。作答时,可结合材料一中信息,从出现古代边疆问题和近代边疆危机的背景、原因、表现、性质、后果和影响等角度进行比较。第(2)问主要考查19世纪中国边疆研究的主要内容的变化和边疆研究高潮形成的原因。在回答“变化”时,要联系所学内容,注意运用动态的语句来阐述前后变化,如,从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研究转向对中外边界问题以及相关的列强的研究;分析“原因”时,可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