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八年级下册月考试卷历史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含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我国在1952年的工业水平,远落后于苏联1928年的水平,且我国没有汽车、飞机、拖拉机、重型的和精密的机器制造业,也没有现代化的国防工业。面对这一情况,我国A.进行三大改造B.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C.开展土地改革D.开始实施“一五”计划2.“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帮助兴建的156项建设项目实际建设完成的为150项,造纸业1项,制药业2项,其余12个重工业行业的建设项目有147项,重工业建设项目占98%。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A.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B.优先发展重工业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D.改变了工业布局3.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以“党领导下的经济建设成就”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可靠的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的口号标语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C.国家统计局关于“一五”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D.《人民日报》关于土地改革成就的报道4.下列数据图表反映了年份占工农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49703022.17.973.626.4195256.943.127.815.364.535.5195648.751.329.621.757.642.4A.我国经济实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我国已经发展为工业化国家C.“一五”计划推动经济结构变化D.新生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5.流行词带有时代的烙印。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的流行词。其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有关的是()A.新中国、人民万岁、新社会B.法制、社会主义民主、人大代表C.劳动光荣、发家致富、改造D.社会主义有奔头、统一、纸老虎6.依据人民代表大会结构示意图可知 A.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得到保障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C.动员全民参与建设和谐社会D.推动实践创新取得丰硕成果7.1956年的工农业生产总值比1955年增加16.5%,1957年又比1956年增长7.8%,并推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这得益于A.土地改革开展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改造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8.据调查,土地改革后平均每户农民占有耕地不到15亩,牲畜不到1头,犁不到1部。这种分散而落后的状况,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A.大力发展公私合营的经济B.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C.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D.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9.八年级的同学在学习三大改造这节课时,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整理如下。下表中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是(农业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社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A.过程具有阶段性B.农业与手工业类似C.彼此间相互促进D.存在改造过快现象10.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次会议”指的是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1.歌谣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时也能反映某个历史阶段的时期特征。下面两首歌谣应出现于 A.“一五”计划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C.三大改造时期D.“大跃进”时期12.在我国已经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后,人民公社化运动依然不适当地强调调整生产关系的重要意义,片面认为生产关系的调整可以无限制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导致了生产上的急于求成。这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A.打击了农民的劳动热情B.夸大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C.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D.导致了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3.1971年4月通过的《全国教育工作纪要》,不但全盘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我国教育工作的巨大成就,而且把解放后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年轻知识分子置于受歧视、受压制、被改造的地位。这表明“文化大革命”A.践踏了民主法制B.摧残了文化事业C.阻碍了经济发展D.破坏了社会秩序14.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某一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根据下面他们收集的资料卡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一五”计划的标兵B.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军人物C.土地改革时期的先锋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15.面对新中国经济建设成长阶段遇到的困难,王进喜带领钻井队战胜饥饿和严寒,在设备缺乏、水源不足的艰苦条件下,以“人拉肩扛运钻机”的方式,用5天零4个小时打出大庆第一口生产油井,创造了当时世界石油钻井速度的最快纪录。这体现了他A.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B.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C.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D.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二、非选择题(含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共同纲领》以“临时宪法”的形式确立了一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根基的制度体系,完成了对新中国国家政权的建构。虽然这一时期的制度设计具有鲜明的新民主主义性质,却为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提供了基本政治制度框架…“五四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和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明确而坚定的社会主义方向。--摘编自张鹭、李婧《从《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国家治理的政治制度奠基》材料二1954年3月2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全体委员对宪法草案初稿进行认真讨论后,交由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中央和地方领导机关、社会各方面代表8000多人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先后收到了5900多条修改意见和建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7次召开会议,对上述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共采纳了其中的100多条。--摘编自赵景文《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1)根据材料一,指出《共同纲领》确立的历史意义,并分析概括从《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哪些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4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对你有何启示?(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采用和平赎买方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举。从我国当时的实际条件来看…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是靠剥削获取利益的阶层;另一方面这些资本家又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同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经济命脉已经掌握在人民政权的手中。正是因为这样我国能够实现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摘编自龚力军《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特色及其历史意义》材料二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逐步得出一个历史性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摘编自中国人大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特点》(1)根据材料一,指出党采取“和平赎买”这一创新方式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带来什么积极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并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4分)(3)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创新?(2分)18.(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材料二(2)

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作战”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三(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19.(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论断。他总结了我国长期故步自封、闭关自守造成停滞落后的教训,指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改革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家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摘编自《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材料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开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84年5月)(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材料三大事件(3)从材料三表格中任选两个相互关联的史实,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选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试论结合,条理清楚。)19.(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中国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这一时期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工业化道路”“经济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材料二

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2)材料二提到的“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责任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责任制给我国农村带来的“重大变化”。材料三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3)根据材料三,说明设立这“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材料四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材料四中的“邓小平‘南方谈话’”给改革开放带来怎样的影响?答案1-5DBCCB6-10BCBAA11-15DCBDC16.(1)意义:完成了新中国国家政权的建构;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提供了基本政治制度框架。(2分)特点: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发展完善。(2分)(2)特点: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彰显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特征。(2分)性质:是我国第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3)启示:坚持觉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扬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依法治国能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分)17.(1)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人民政权的手中。(2分)影响:有利于减轻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和平稳定过渡。(2分,任答两点即可)(2)原因:与我国国体相适应;最便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2分)特点:最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最能够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2分)(3)做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顺应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不断进行18.(16分)(1)国内:经济凋散(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并推进至中朝边境;美军入侵台湾海峡,轰炸东北边境城市,威胁中国安全。抗美援朝战争。(3)土地改革。彻底摧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