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大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县大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县大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县大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县大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6分)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地震(zhèn) 劫难(jué) 天衣无缝(fèng)B.褶皱(zhě) 潮汐(xī) 海洋深渊(yuān)C.陨落(yǔn) 追溯(sù) 地壳运动(ké)D.衍射(yǎn) 彗星(huì) 两栖动物(xī)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2)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3)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B.似乎 一直 可 应该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3.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判断:句中加粗的词语在句子中分别属于名词、形容词、连词、动词。B.田、牛、休、种判断:这四个字分别是象形字、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判断: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人民注意现象”。D.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判断:句子中画横线的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有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②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③从而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④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⑤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气象万千的精神。A.①③④②⑤ B.④②①③⑤ C.①③②④⑤ D.④②③①⑤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B.“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C.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D.“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6.按要求填空。(6分)(1)___________,白露未晞。所谓伊人,___________。(《诗经·兼葭》)(2)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关雎》)(3)《桃花源记》一文中写桃花源老人孩子的精神状态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关雎》中统摄全诗、表现小伙子喜欢善良美好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反送别诗的悲苦,体现作者旷达胸怀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54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木瓜①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③。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释】①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古代有以瓜果之类事物为给朋友的信物的风俗。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赠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讲。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瑶”“琼玫”同此。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不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非,不是。好,爱。7.这两首诗歌内容简单,直抒胸臆。《式微》围绕“______________”字展开自己的倾诉,而《木瓜》则围绕“______________”字反复咏叹。(2分)8.《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几个字。这种形式带来了特殊的表达效果。请仿照《式微》的画线句批注,给《木瓜》的画线句做一个赏析式批注。(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16分)【甲】元半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那?”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4分)(1)欣然起行 欣然:__________(2)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3)徐谓黄门 徐:__________(4)饮酒但饮湿 但:__________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l)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11.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B.【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C.【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D.【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12.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6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3分)形神兼备中国画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方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例如南宋赵孟坚的《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兰叶、花瓣均以淡墨一笔绘出,笔法潇洒灵动、柔中带刚,画面旷淡清幽、意蕴无穷。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选自《中国画》,有删改)1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三类。14.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15.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A.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常用朱红色和青色,又称为“丹青”。B.宋代《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巨幅山水作品,画幅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C.中国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D.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地介绍了中国画。16.请根据选文信息,说说下面的《梅花》扇面中,除了画以外,还可以增添哪些中国画的元素。请简要说明增添的理由。(4分)(四)阅读刘玉新的《陪父母看戏》,完成文后题目。(19分)①自从春晚走进了电视,我们就很少现场看戏了。②那天夜晚,是个意外的惊喜。中央民族歌舞团来到了长阳,我的印象里除了10年前央视“新视听”栏目组来清江“飙过一次山歌”,中央一级的歌舞剧团在清江演出并不多见。③于是,我决定,一定要陪父母看场戏。年近八旬的父母长年在地里劳作,少有机会现场亲眼看到这么高级别的歌舞表演。他们一听说,立马答应去看。④当我们入座的时候,剧务人员正在调试灯光和音响,礼堂的楼上楼下很热闹。父母是第一次坐在这么好的礼堂看戏,看得出来,他们有些局促也有些紧张,戏还没开始,就生怕挡住了别人,很在意前后左右的议论。⑤我心里明白,歌舞类的表演隔这么远,既看不清演员的长相,也看不清动作的细节,只能凭感觉看看舞蹈队形,听听演唱的歌声;并不像坐在客厅看电视,那么清楚,甚至还可以看到特写的镜头。⑥现场看戏,或许找的就是这种感觉,舞台的感觉,色彩的感觉,声音的感觉,真实地让人觉得仿佛触摸到了节目的厚度、高度和宽度。⑦这种感觉,我在带着父母游览车溪的时候有过。在车溪看民俗表演,母亲一听就特别熟,不仅喜欢看,还时不时地跟着哼几句。那天,母亲算是又到了年轻时在大队戏台上的感觉。几十年过去了,她没想到,当年的山歌小调如今还有人专门表演,那调门、那身姿、那行头比过去更好,舞台的背景更漂亮,加上现代化的声光色电,看一场演出就像是过年看大戏。⑧为了找到感觉,我特意又带父亲参观了王家坝人民公社,从墙上的语录到食堂门口的记账黑板,从过道张贴的大字报到红卫兵演出的戏台子,父亲一边看一边点头,那是他曾经有过的生活,再现的场景让他触景生情了。他看着我,虽然没多说话,但那意思分明告诉我,生活的积淀值得记忆,记忆的点滴需要回味。⑨看着两个老人津津有味地看戏,我的思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小时候,我们常常追着赶着父母去看戏看电影。最小的一个,不是母亲从怀里朝上举着看,就是骑在父亲脖子上看,至于他们看没看,若干年后才懂得,他们看戏只是顶了个名。一大堆孩子,管了小的又怕丢了大的,一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哪还有精力去看台上究竟演了些什么呢?⑩印象最深的是我六岁那年,资丘举办白求恩展览,其诱惑力不下于看戏,我死缠烂打要跟着父亲去,父亲没法子,只好连夜带着我赶路。人山人海,没地方坐下,更没地方睡觉。我几乎是被父亲拎着胳膊一路踮着脚小跑去的。一路所过,我看到的尽是别人的后脑壳和脚后跟,来回六十多里路,当我一头趴在自家堂屋的时候,我浑身的筋骨都散架了。后来才知道,那次一个几千人的小镇居然接纳了十万之众,难怪人多得无立足之地呢,后来也才知道父亲比我更吃亏。⑪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再需要举着顶着了,也不会死缠烂打了,但父母也老了。来的路上,我们一人搀扶一个,不是他们已走不动,而是从小就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爱意,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下来。或许就像小时候父母举着托着我们看戏一样,搀扶成了一种亲近,搀扶成了一种守护,搀扶也成了一种感情上的无言交流。⑫趁着台上换场的时候,我拧开矿泉水瓶盖,递到父母手中,解解渴,也驱驱热气。交谈中,父母都说节目好看,到底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表演,水平就是不一样,来得值!⑬节目一个一个地演,我看到父母看得很专注,生怕漏掉一个细节。散场的时候,我们搀扶着父母靠边等候,等别人都出了礼堂,我们才退场。⑭天空蔚蓝,一轮明月照得泉溪河的水面上波光点点。风拂过小桥,人走在上面,很凉爽很舒服。以后要是还有好戏看,我依然要带上父母,就像小时候回家伏在父母的肩背上,醉在月色里,醉在好戏里。17.理清文章思路,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在礼堂陪父母看戏—()—回忆父亲带“我”看展览—()18.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4分)(1)说说第⑩段中粗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我几乎是被父亲拎着胳膊一路踮着脚小跑去的。(2)赏析第⑪段画线句子。(从修辞运用角度)或许就像小时候父母举着托着我们看戏一样,搀扶成了一种亲近,搀扶成了一种守护,搀扶也成了一种感情上的无言交流。19.结合你的成长经历,理解“生活的积淀值得记忆,记忆的点滴需要回味”这句话的含义。(4分)20.文章⑦⑧两段有什么作用?(4分)21.本文第⑭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到“好戏”,说说你对这两处加粗“好戏”的理解。(4分)[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社戏》)三、作文(50分)22.假如要你向外地的游客介绍本地的一处旅游景点,你准备怎样介绍呢?请写一篇说明文。(50分)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劫”应读jié。C.“壳”在此处应读qiào。D.“栖”在此处应读qī。2.答案:B解析:可根据词义及语境辨析近义词,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似乎”是“仿佛;好像”的意思。“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根据句意,(1)句选“似乎”。“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根据句意,(2)句选“一直”。“可”表示可能或能够。“可能”表示估计,不很确定。根据句意,(3)句选“可”。“肯定”指承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应该”表示理所当然;估计情况必然如此。根据句意,(4)句选“应该”。因此答案选B。3.答案:B解析:A.“红色”是形容词,“非常”是副词。C.句子主干应是“人民注意关系”。D.“得出结论”是动宾短语。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排序能力。通读这段话,不难发现,这段话围绕着“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展开论述的,据此确定④是首句。②中的“因为”是紧承④中的“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做出的回应,故②应排在④之后,这样可排除A、C两项。再从①中“有了知识和智慧”可以看出其明显是紧承②中的“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而言的,由此排除D项。故选B。5.答案:D解析:句中的引号应为书名号。6.答案:(1)蒹葭萋萋;在水之湄(2)关关雎鸠(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解析:直接型默写,需要在背诵全诗的基础上,根据上句或下句的提示正确默写。理解型默写,题干的提示是调动积累的关键,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注意背诵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7.答案:归报解析:品读诗歌,把诗歌中出现次数多又抒发了情感的字筛选出来即可。《式微》中“归”字出现了两次,“归”,“回家”的意思。诗中质问: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直抒胸臆。《木瓜》中,“投”和“报”出现得都很频繁,但诗的侧重点是“报”,“报”是“回报”之意,“投桃报李”这一成语就出于此。8.答案:画线句于反复中变换了两处词语,“木瓜”“木桃”“木李”三者都是瓜果一类,“琼琚”“琼瑶”“琼玖”都是古代的饰物。反复之中,形象地表达了对双方之间情意的珍视,表露出对对方的爱慕之情。解析:句子赏析题。解答时,指出画线句的句式特点,在翻译理解的基础上思考画线句蕴含的思想感情。9.答案:(1)高兴的样子;(2)考虑,想到;(3)慢慢地;(4)只,只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释义能力。①②均为课内的重要词语,根据积累正确解释即可。③根据句意“一起买了汤饼吃”可确定“食”应解释为“吃”。④“但”依据《卖油翁》“但微颔之”中的“但”解释为“只,仅”。10.答案:(l)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①庭,庭院;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②置,放下;箸,筷子;尽,吃完。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苏轼面对粗茶淡饭,坦然食之,是个乐观豁达之人。所以B项分析“‘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错误。12.答案:示例:弟弟,人生中的磨难在所难免。与其唉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乙】两文可知,苏轼在被贬谪之后,仍然心胸开阔,豁达乐观。在【乙】文的情境中,面对遭受挫折的弟弟,苏轼必然会劝慰他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13.答案:A.人物画;B.山水画;C.花鸟画解析:通读全文,找到关键句。从第④段首句“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第⑤段首句“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画作”、第⑥段首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中提取信息作答即可。14.答案:举例子。举了明代曾鲸的《王时敏像》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特征。解析:“例如”是举例子说明方法的标志性的词语。作用是准确而真切地说明了语段的观点,即“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观点。15.答案:B解析:B项“画幅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对选文理解不正确。原文是“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16.答案:(示例1)可以增添与梅花有关的诗句,诗句与梅花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观赏性,且以梅喻人,还体现出人的精神追求。再盖上印章,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可以丰富画面的内容,提升图画的境界。(示例2)可以增添“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并盖上印章。这句诗能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诗与画融为一体,突显出人的高洁品格。题诗盖印,使画面更丰富,意境更深远。解析:根据第⑧段“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提升了图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等句可知,此扇面还可增添与梅花有关的诗句,诗句与梅花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观赏性,且以梅喻人,还体现出人的精神追求。可以通过诗句抒发情感,谈论艺术见解,或咏叹画面境界,等等。这样就增加了画面的形式美感,阐释了画面的含义背景,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答案:决定陪父母看戏;回忆和父母看戏;期待再陪父母看戏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第③段首句写“于是,我决定,一定要陪父母看场戏”;第④到⑥段写在礼堂陪父母看戏;第⑦到⑨段是插叙,主要回忆陪父母看戏;第⑩段回忆父亲带“我”看展览;第⑭段“以后要是还有好戏看,我依然要带上父母……”写“我”期待再陪父母看戏。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8.答案:(1)动作描写,写出了镇上看展览的人多和父亲带“我”看展览的急切心情,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从小就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爱意,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下来,表达了“我”对父母的爱。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细读句子可知,“拎”“踮”这两个加粗词语都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从这个动作可以看出看戏的人多,父亲带“我”看展览的急切心情,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父亲的感恩。(2)本题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从三个“搀扶”可以看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母亲传递给“我们”的爱意,表达了“我”对父亲母亲的爱。19.答案:生活给我们留下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象,值得回忆的不仅仅是这些印象,更是它所承载的一种情感,正如文中“我”对父母的感恩及“我”要陪伴父母就像父母陪伴“我”一样。比如我……(联系自身实际,语言通畅,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分析一句话的含义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如“积淀”是指积累沉淀,也指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回味”意思是指吃过东西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引申为在回忆中细细体会、玩味。而“记忆的点滴需要回味”是说父母的举动承载着“我”对父母的思念、感激之情。感谢他们给予“我”的关爱,余生换“我”来照顾、陪伴他们。20.答案:插叙,写出了“我”为了让父母找到看戏的感觉而煞费苦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了“我”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文章⑦⑧两段主要回忆陪父母看戏,属于插叙,写出了“我”为了让父母找到看戏的感觉而费尽心思,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表达了“我”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21.答案:本文的“好戏”既指好看的节目,也指“我”陪父母看戏时的美好体验,“好戏”表达了“我”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情。链接材料中的“好戏”表达了“我”对江南农村优美的风光、自由生活的热爱和怀念;对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美好品质的赞美;对少年时代美好生活的怀念、向往。解析:本题考查对特定语境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的“好戏”既指好看的节目,也指“我”陪父母看戏时的美好感受,“好戏”表达了“我”对父母的爱和感恩。链接材料中,“那夜似的好豆”“那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