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研究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逆周期监管工具及适用性探讨_第1页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研究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逆周期监管工具及适用性探讨_第2页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研究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逆周期监管工具及适用性探讨_第3页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研究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逆周期监管工具及适用性探讨_第4页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研究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逆周期监管工具及适用性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章逆周期监管工具及适用性探讨宏观审慎监管包括时间和横截面两个维度。巴塞尔委员会在2009年12月发布的《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四个方面对应顺周期:一、资本计提模型的参数调整

次贷危机后,如何通过输入参数的平滑减少资本要求带来的顺周期性引起了监管者的广泛关注。(一)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性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II相对于巴塞尔I来说的主要创新之一。先将资本分类,计算风险权重函数,确定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资本充足率水平。然而风险敏感性不足,加剧了资本监管下银行的顺周期性。

首先,这种顺周期性表现为各参数的顺周期性。经济繁荣时期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信用评级的上升和抵押资产价值的上涨使得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均下降,同时贷款承诺的提取比例下降导致信用转换系数减少,进一步导致违约风险暴露减少,从而风险加权资产将减少,在资本不变的条件下,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变大,具有进一步增加放贷的冲动,使经济进一步繁荣;在经济衰退期则相反。

其次,参数的计量模型也存在顺周期性。在银行的内部评级模型中,参数的计量常常偏向于选择缺乏周期性考虑的时点指标,而不是采用跨周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波动较大的特征不同,跨周期指标通常采用至少包括一个经济周期的时期内的信息来评估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其评级往往不会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变而发生调整,仅当债务人现时的财务恶化状况超过了经济衰退时的最坏状况,才调低债务人的评级,所以波动较小。(二)参数的逆周期化危机后提出的时变资本约束的前瞻性模型,通过对经济周期的预测,建立了无条件PD(违约概率)从而实现资本计提方法的逆周期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多计提资本,在经济衰退时期少计提资本。例如假设经济状态变量为因此t+k时期的经济处于繁荣时期的概率可用历史经济变量进行回归:同时假定违约率(DR)的密度函数为f(DR),违约率预期为E(DR)=PD,繁荣和衰退时期的违约概率分别为无条件违约概率为:此外针对时点化带来的顺周期,在相关修订中巴塞尔协会更加注重了跨周期方法的运用。违约概率,5年以上数据储备量,模型样本数据至少包含一个经济周期在内;违约损失了采用衰退期水平,且估计值不能低于违约加权平均值,数据储备至少7年以上,须包含一个经济周期;违约风险暴露不能低于风险加权平均。

(三)引入风险曲线组改善顺周期性在内部评级法中,条件违约概率是通过以下模型计算的经济出现衰退率的概率为0.1%,对应的风险权重函数为在违约率和监管资本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姑且将其理解为风险曲线。则对应于99.9%置信度的风险曲线要高于99.5%的风险曲线。改变银行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第一可以视为相机抉择法;第二风险曲线平坦化,避免了依赖监管当局主观判断的同时实现了资本计提的顺周期性。二、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各主权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指引》确定了各国监管当局实行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实施原则,在2.5%的资本留存缓冲基础上提出了0~2.5%的逆周期资本要求,旨在提高银行业在经济恶化时期的恢复能力,弱化顺周期带来的影响。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提出是为了实现更广义的宏观审慎目标,保护银行业免遭过度总体信贷增长而累积的系统性风险的损伤。其有效实施主要依托于如下两点:首先确定把握经济周期的调整指标,其次确定连接调整指标和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调整系数,即如何根据调整指标大小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大小。(一)调整指标的选择理想的逆周期指标应当满足两个特征:首先,能够反映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其次在经济繁荣时期能够根据该指标积累足够的逆周期缓冲资本,衰退期能够根据该指标以合理的速度和数量释放缓冲资本。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别考虑,可以将逆周期监管对应的指标划分为系统性指标(宏观经济指标)和银行层面指标(一方面表现为反映银行业经营状况的指标另一方面是反映资金成本的指标)。从监管指标角度看,经济指标的波动性要高于金融指标。根据BIS建立的向量误差模型的测算结果,与信贷有关的系统性指标中信贷/GDP比率缺口的效果最优;而在银行层面的指标中,损失指标对于其他指标而言相对较优。可将信贷/GDP比率作为资本缓冲积累阶段的最佳调整指标,而在资本释放阶段,应以总损失指标和其他信用指标相结合作为调整指标。(二)调整系数的确定

以信贷/GDP比率指标为例,当比率超过某一界限时应按一定比率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较为简单的做法是将调整系数与调整指标设定为线性关系,即分别确定一个最高指标(H)和最低指标(L),在最高与最低区间内逆周期资本缓冲随着指标线性增长,超过最高时记2.5%低于最低时记0.具体计算流程:首先是计算信贷余额占GDP的比重,进而确定信贷/GDP与历史趋势值的差额,即缺口比率,在此基础上利用调整系数将缺口比率转化为逆周期资本要求。一般对称性波动的指标对应的调整斜率为1/(2*std),即当调整指标在负方向上偏离长期均值1个标准差时调整系数为1,逆周期缓冲资本为0,当调整指标在正方向上偏离长期均值1个标准差时,调整系数为2,逆周期资本缓冲为2.5%。

对非对称性波动的指标如CDS价差在繁荣时期接近0,在恶化时期会逐渐变大,则当指标值高于长期平均值1.5倍标准差时将调整系数为2。

CDS,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又称为信贷违约掉期,也叫贷款违约保险,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ISDA(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于1998年创立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在此之后,CDS交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使得信用风险可以像市场风险一样进行交易,从而转移担保方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难度和成本。

通过对历次银行危机的研究,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对于信贷/GDP缺口这一指标,应设置L=2%,H=10%较为合理。事实上,信贷/GDP比率这一指标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把握经济周期,因此不能完全依赖这一指标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而是以此指标作参考结合其他指标来判断金融体系的状态。(三)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实施细则各国监管当局在实行逆周期资本监管时:首先需要考虑协调资本留存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其次,明确母国与东道国的权责;最后,对经济状况作出判断时应遵循一些一致原则。第一,决定逆周期资本缓冲应是为了实现监管目标,即防止银行体系在信贷过快增加、系统性风险累积时遭受潜在的未来损失。第二,在用于资本缓冲决策的指标中,信贷/GDP比率并不需要起到决定性作用,监管当局需解释这些指标以及它们如何用以形成决策。第三,评估所用指标中包含的信息时,应注意可能导致误导的信息因素。第四,压力期立即释放资本缓冲。第五,逆周期资本缓冲应与其他宏观审慎工具结合使用。三、前瞻性动态拨备制度(一)现行贷款损失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根据现行会计准则,银行采用已发生损失模型计提拨备,这导致拨备计提有明显的滞后性,加大了顺周期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总结了已发生损失模型导致的顺周期性的原因有:第一利息收入在损失事件发生前往往被高估;第二损失发生后,已发生的损失信息不能完全被掌握;第三模型存在内在不一致性;第四已发生的损失总是滞后于可能存在的损失;第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最初预期损失大小没有改变,但损失仍有可能以利润或损失的形式在资产计量周期内被确认,从而使真实预期损失减少或增大;第六,在确认任何损失前,信用风险的变化都没有得到有效认识;第七,对如何撤销先前已确认的损失没有详细说明。(二)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前瞻性拨备前瞻性拨备,指银行在经济上行期多计提拨备,用以抵御预期损失,在经济下行期就可以使用上行期积累的拨备应对增加的贷款损失。1、预期损失模型预期损失模型的基本思路:第一步,使用有效利率方法计量金融工具的摊余成本AC即以有效利率作为折现率对金融工具剩余生命期内的预期现金流折现的现值。设金融工具的剩余生命期内的预期现金流为则其摊余成本为

第二步,估计金融工具初始计量时的预期现金流,包括预期现金流的数额和时间。第三步,计量减值损失,减值损失等于金融工具账面结存额与修正后的预期现金流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固定收益工具根据该工具初始确认时的有效利率来折现,非固定收益工具根据现有有效利率来折现,减值损失为第四步,不断重估预期现金流,重估递延或额外的减值损失。若信用损失预期发生好转,减值损失的撤销将再计入损益表。

估计金融工具初始计量时的预期现金流是预期损失模型的关键。2、预期现金流的估计估计预期现金流首先需要考虑估计预期损失的时间维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选择了估计金融工具整个生命期的预期损失。其次需要考虑预期损失大小的估计。最后需要考虑预期损失的确认时间。

三种预期损失模型的比较模型方法一:立即确认短期内的预期损失方法二:使用“时间比例法”确认生命周期内的预期损失方法三:使用带有名义子组合时间比例法描述在当期确认短期内的预期损失预期损失的数额为生命周期内全部的预期损失。对于优质账户,预期损失随着贷款组合的加权平均生命分配;对劣质账户,预期损失全部计入准备金账户这一方法类似于方法二,但对优质账户资产预期损失的确认由不同年龄的名义子组合进行驱动。这将加快特定情况下某些预期损失的确定。存在的问题存在一个操作性问题是反映短期内预期损失的损失率的决定和更新这一方法解决了利息和损失随着时间推移变化影响;但这一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是对优质资源预期损失在未来的递延确认;优劣质账户的重叠会导致潜在复杂的操作存在的问题同方法二一样,但如何进行子组合的分割较为复杂(三)西班牙动态拨备制度

由西班牙银行建立的动态拨备制度虽然并非基于预期损失模型,但该模型计算的动态拨备更加保守因而更具有逆周期性,也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1、原来的动态拨备制度

2000年7月西班牙中央银行开始实施动态拨备制度。在该制度下银行贷款损失拨备包括三个部分:一般拨备,专项拨备和动态拨备。一般拨备的公式:银行的一般拨备余额为:专项拨备的公式:银行的专项拨备余额为:

动态拨备的公式:其中,表示潜在风险暴露银行动态拨备余额为那么,每年计提的总拨备为:动态拨备的基本思想:经济上行期,专项拨备SPt较低,SPt<=LRt,动态拨备为证,动态拨备资金开始积累

西班牙旧动态拨备制度标准法下不同类资产的s值贷款分类参数s没有风险:对公共部门的风险暴露0低风险:LTV低于80%的抵押贷款以及对长期债券评级至少为A的公司的风险暴露0.1%中低风险:金融租赁和欺压抵押风险的暴露0.4%中等风险:其他各类中没有涉及的风险暴露0.6%中高风险:耐用消费品个人信贷1%高风险:信用卡和透支1.5%

LTV(lifetimevalue)生命周期总价值,意为客户终生价值,通常被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用于衡量企业客户对企业所产生的价值,被定为企业是否能够取得高利润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中:顾客保留率(retentionrate,RR)=本年度的顾客总数/上年度的顾客总数;顾客消费率(spendingrate,SR)=顾客总消费额/顾客总数;变动成本(variablecost,VC)=产品成本+服务管理费用+信用卡成本等;获得成本(acquisitioncost,AC)=本年度广告、促销费用/本年度顾客总数;净利润(grossprofit,GP)=总收入–总成本;贴现率(discountrate,DR)=[1+(风险系数×银行利率)]n;利润净现值(netpresentvalueprofit,NPV)=GP/DR;累积NPV=特定时间内每年NPV的总和;顾客终身价值(LTV)=累积NPV/顾客总数2、新动态拨备制度

2004年欧盟统一实施国际会计准则,西班牙对动态拨备制度进行了修改,将原来的一般拨备和动态拨备合并为一般拨备,后文中的一般拨备即指合并后的一般拨备。在新制度下,专项拨备的计提公式不变,一般拨备的计提公式变为新动态拨备制度标准法下不同资产的值贷款分类无风险:现金和对政府部门的风险暴露00低风险:贷款价值比(LTV)低于80%的住房抵押贷款以及对长期债券评级至少为A的借款人的风险暴露0.6%0.11%中低风险:贷款价值比(LTV)高于80%的住房抵押贷款和具有真实担保的贷款1.5%0.44%中等风险:其他各类中没有涉及的风险暴露1.8%0.65%中高风险:耐用消费品个人信贷2%1.1%高风险:信用卡和透支2.5%1.64%一般拨备可分为两个部分:在经济上行期,一般拨备资金开始积累,总拨备在经济下行期,一般拨备资金开始消耗,总拨备:当一般拨备资金高于多出的部分可以用于覆盖非预期损失。金融危机后西班牙中央银行将下限调为

经济周期中不同参数的行为阶段不良贷款新增额专项拨备潜在风险一般拨备一般拨备资金上行期↓↓↑>0↑>0↑下行期↑↑↓<00=0↓3、动态拨备制度的特点动态拨备制度使得西班牙银行具有更高拨备充足率和资本缓冲能力。首先,动态拨备制度是逆周期的,明显降低了顺周期的程度;其次,动态拨备制度在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冲突的同时减少利润操作行为。

动态拨备制度是基于信贷损失细节性的信息来计提拨备,信息越准确,拨备体系的准确性越高。西班牙用于动态拨备制度的历史数据来自西班牙中央信贷登记处,数据始于1968年,覆盖了多个经济周期。

同预期损失模型相比,动态拨备具有一定的优劣势。首先尽管预期损失模型是一种前瞻性拨备,动态拨备制度是一种后顾型拨备制度,但考虑到操作成本和灵活性,动态拨备制度更具有适用性。其次动态拨备制度中一般拨备资金可能高出长期平均损失能够覆盖非预期损失,在预期损失模型中一般拨备不可能高于预期损失量。(四)中国银行业构建逆周期拨备制度的探讨

1、前瞻性拨备的适用性和相关会计问题

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前瞻性拨备思想是对现有监管理念的重大调整,因此在有些地方可能与现行会计准则不相容。

首先预期损失模型难以避免主观判断对真实信息的可靠性的影响;其次,预期损失模型可能与现行会计准备有冲突之处。本身与权责发生制的基本会计准则相矛盾,同时被减除的损失的利息收入是减值迹象未出现之前预计的本质上并没有发生风险转移,另外损失尚未发生就确认损失的方法与中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不一致。2、动态拨备监管指标的选择从国际经验对比,中国实施动态拨备方法有两个方向,一是借鉴西班牙的动态拨备模型,将拨备计提与拨备监管相结合;二是将拨备与监管职能分开。第二种方法的优点将动态拨备的实施与银行自身常规经营分开缺点在于实施难度大监管成本高。2010年中国财政部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中对中国实施动态拨备提出两条建议:一是贷款损失准备金不再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提取,而按照新会计准则提取,即采用预期损失概念,要求银行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实行动态拨备。二是对动态拨备提出最低要求,一般拨备余额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5%,不足1.5%时需要补提至1.5%。该最低标准计算公式的优点在于,计提公式中包含了所有风险资产而不是西班牙动态拨备制度中的信贷资产。但缺点在于1.5%的均衡比例是否合理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修正。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监管部门考虑提出的拨备计提模型则为:

动态拨备=全部贷款*历史不良贷款率*(同期拨备覆盖率+调整系数)-专项拨备与西班牙的动态拨备制度相比,中国目前试图建立的动态拨备计提制度基本是基于拨备比率这一监管目标计提的,西班牙的动态拨备则是基于历史平均贷款损失率,专项拨备与贷款总额的比的历史平均水平等因素,是一种“统计拨备”,中国的银行业目前尚缺乏覆盖完整经济周期的贷款损失率等数据,因而不能采用此法。四、差别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底中央银行决定在常规政策工具之外,参照信贷增速与“CPI+GDP”的偏离度及不同银行的贷款类别差异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动态调节。央行规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方案为,某银行需要交纳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最低资本充足率(8%)+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逆周期资本缓冲单个银行的逆周期资本缓冲=[银行i的贷款增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