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自读课本下册古文翻译_第1页
七年级自读课本下册古文翻译_第2页
七年级自读课本下册古文翻译_第3页
七年级自读课本下册古文翻译_第4页
七年级自读课本下册古文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说苑校正•卷三•师旷劝学》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正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点燃火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晋平公感叹:“说得好啊!”李延寿(唐代史学家,生卒年不详):《北史•傅永传》傅永(434—516),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来到北魏,不久又逃往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叔父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吴兢(670-749):《贞观政要•卷六•太宗论学》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好学多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让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和行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就会不学无术,临事就会烦乱。'这不是一句空话。回头想想我年轻时的那些处事行为,觉得有很多错误啊。”颜之推(531—约590):《颜氏家训•勉学》学来的知识,在哪里都可以运用。然而现在的读书人,只知空谈,不能行动,忠孝谈不上,仁义也欠缺。让他审断一桩争讼,不能了解了其中道理;治理一个千户小县,不懂管理百姓;问他造房子的事,不知道楣是横着放而棁是竖着放的;问他怎样种田,不知道谷子要早下种而黄米要晚下种。整天只知道吟咏歌唱,谈笑戏谑,写诗作赋,悠闲自在,迂阔荒诞,对筹划治理国家大事,则毫无办法。所以他们遭到武夫俗吏们的讥笑嘲骂,确实是因为这些原因吧!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可总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使别人像对仇敌一般憎恨他,像对恶鸟那样厌恶他。像这样因为略有所学却招来损害,还不如不要学习!古代的人求学目的是为了提高修养,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服务他人,推行道义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修养身心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货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庄子(约前369—前286):《庄子•达生•丈人承蜩》孔子到楚国去,从树林中经过,看见一位驼背老人用长竿粘知了,就好象伸手拾东西那样容易。??孔子便问:您做的真是巧妙啊!这有什么诀窍吗?老人说:我是有诀窍的。练习粘知了5到6个月,如果能在竿头摞上两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粘知了就很少失误;如果摞上三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做十次也不过会失误一次;要能摞上五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粘知了就会像伸手拾东西一样容易了。准备粘知了时,我就站在那里,身体就像一个树桩子;我执竿的手臂,就像一节枯树的干枝。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但我只是注意知了的翅膀。我不转身不侧身,不会因万物干扰而转移我对知了翅膀的注意,这怎能粘不到知了呢!孔子回头对学生说:用心集中,不分散注意力,大概就是指这位驼背老人说的一样吧。欧阳修(1007—1072):《归田录•卷一•曹彬为人》武惠王曹彬,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过:“我当将领以来,杀了很多人,但是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喜怒而轻易杀一人。”他住的堂屋坏了,弟子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好是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居住,不可以杀害它们的生命。”他就是这样仁慈地爱护生灵的。在平定江南李煜回朝时,他从边门入宫见皇上,折子上只说“受命到江南办理公事回朝”。他又是这样谦恭而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的。欧阳修(1007—1072):《归田录•卷二•三上文章》钱惟演(977—1034,谥号“思”,故称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官僚下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时就读经书、史书,躺卧时就读各种杂记,入厕时便读短小诗词。从来没有那个时候把书放下片刻。”谢绛(994—1039,即谢希深。)曾经说:“和宋绶(991—1041,字公垂。)同住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读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这样更能好好的构思呢。”白居易(772—846):《竹似君子》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牢固能助于树立品德;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那善于建树且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本性正直,正直是立身需要;君子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待人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里面是空的,虚空是体验道的要求;君子看见它虚空的心理,就会想到能虚怀接受的人。竹子的节很坚贞,坚贞能立志;君子看见这样的节,就会联想到那磨炼意志品行,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这些,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里有意义具价值的事物。黄庭坚(1045—1105):《兰为国香》如果一个人的才德超越了国家中的其他人,他就可称做是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胜过国家中其他女子,就可称为国色。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的花,所以称作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美了兰花以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下一年依然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有香味形状美好,平时与萧艾却也没什么不同,只是当清风吹过时,它便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这份芳香充满着它所在的居室,或者溢满了它所处的厅堂,这就是那种身怀美好以待时机施展才能的人吧。李渔(1611—1680):《闲情偶寄•卷五•芙蕖》芙蕖的可人心意之处,远不止一两样,请让我来细细的说一说。很多花合时令好看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之前、之后的时间里,都是人们经过它也不会去关注它。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小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飘动摇摆,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闲情逸致与情趣。等到花苞展现,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只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便算得一份乐福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而且花蒂下又生出莲蓬,蓬中结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朵一样,与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立,不到白露时节下霜的时候,它的生机仍不止息。这一切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它还有适于鼻子嗅闻的好处,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芬芳;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借它来纳凉,凉气会随之而产生。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后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也还能把它摘下贮藏起来,是可以在来年裹东西用的。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了百花的长处而没有它们的短处。若谈到种植之利,难道有比种植芙蕖带来的利益更大的吗?孔子:《孔子家语•六本•君子慎处》孔子说:“卜商(子夏)喜欢与比自己贤能的人交往,而端木赐(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相处。不了解儿子,就看他的父亲;不了解一个人,就看他交的朋友;不了解一国的君王,就看他使唤的人;不了解一块土地,就看长在它上面的草木。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是因为你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而和品行欠缺的人在一起,就像进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由于融入了环境里。藏放朱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收放漆料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因此说真正的君子是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环境的。崔瑗(77—142):《文选・卷五十六・座右铭》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切勿再挂念,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去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称善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泥的浸染也不会被染黑,这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却蕴含光芒。显示柔弱即是生存的努力,老子曾经这么告诫过刚强的人。负气逞凶不过是庸俗肤浅之徒的追求,那样是没有出路的。说话慎重饮食节制,知足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然会具有了芬芳的品性韩愈(768—824):《五箴•行箴》行为违反了义理,言语背离了法律,即使没有伤害到自身,你还是应该悔恨的。行为没有不当,言语没有偏颇,当死而侥幸未死,又有什么可悔恨的呢?若是让应该悔恨的人不去悔恨,那么所做的恶何时才能得到改正?让本可以心安的反倒去怀恨,你的善心又体现在哪里?已错的事是不能靠悔恨补救的,没有过错却要悔恨是不应该有的只要想想便能明白这点,你不能不思考啊。苏轼(1037—1101):《徐州莲华漏铭》人能够较易相信的,是手、足、耳、目等器官的感受,眼睛能看出来多与少,手掂量可知道轻还是重。可是,总还是有人无法用手掂量拿眼睛观测的东西,这就必需要借助于度量和权衡工具。难道是不相信自己感官反而去相信外物吗?这样做只是为了排除随便的猜测和自以为是,也才可以了解万物的实情。所以,知悉天地间的冷暖,了解日月的隐现,包括绵延在千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也都不能脱离开五斗之大的量瓶和三尺之小的计时漏壶的指示标识。哪怕迅疾的雷和狂暴的风,下雨下雪昼明夜暗,这一些呈现的快与慢都可以被测量,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别出入。假使那些做官的人,都能像瓶装水不超过其容量,像水面上漂浮的箭标不失去平衡,和那箭标指示升降一样,按实际情况上下移动,降下不认为是侮辱,上升不以为荣耀。如此则民众就会心服归顺,把生死都寄托给我的吧。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正午牡丹》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辨别它的呢?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这也是善于研究古人笔下的意境啊。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磁针指南》精通制作指南针的人会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并使针头锋利,是可以指向南方的,然而常常会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磁针要是放在水飘浮,总是会摇荡摆动。在手中或碗边也都可以摆磁针,运转的速度会更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磁针的方式效果最好。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独好的茧丝一缕,用芥菜的种子蘸蜡抹在上面,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磁针常常指向南方。也有的人磨成的磁针会指向北方。我家里的磁针,指南指北的都有。磁石这种指南的特性,就像柏树的指向西方一样,还无法推究出其道理。纪旳(1724—1805):《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棒椎鱼》居住在卫河两岸的人说:河将要决口时,河流中间的水一定会凸起,高过两岸,但不知将在哪里决口。如果有棒椎鱼聚集在某个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