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世写景纪游诗研究_第1页
李之世写景纪游诗研究_第2页
李之世写景纪游诗研究_第3页
李之世写景纪游诗研究_第4页
李之世写景纪游诗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人(今广东新会)生卒年不详,根据《鹤亭诗集》的记载考证,推断大致生活在万历年间。现有《鹤亭诗集》存世,该诗集收录了1342首诗,其中写景纪游诗有89首。据《新会县志》记载,其一生大致生活在三个地方:家乡新会、海南、池州。李之世的写景纪游诗别具特色,或表达对风景名胜的喜爱之情;或者到达历史古迹时表达感怀伤今之情;或抒发桑梓之情与友情。其诗想象丰富主观造境、多运用佛教禅林意象、语言生新及化用诗句的艺术特色。关键词:李之世写景纪游诗浪漫主义 Abstract LiZhishi,withthewordlengthandthenameofheting,wasbornanddiedinXinhui(nowXinhui,Guangdong)inanunknownyear.Accordingtotherecordsinthecollectionofpoemsofheting,itisinferredthathelivedinWanliyears.Thereare1342poemsinthecollection,including89poemsforsceneryandtravel.AccordingtoXinhuicountyannals,helivedinthreeplaces:hishometownXinhui,HainanandChizhou.LiZhishi'spoemsaboutsceneryandchronicleshavetheirowncharacteristics,eitherexpressingtheirloveforscenicspots,orexpressingtheirfeelingsofsadnesswhentheyarriveathistoricalsites,orexpressingtheirfeelingsandfriendship.Hispoeticimaginationisrichinsubjectivecreation,theuseofBuddhistimages,languagecreationand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sofpoetry.Keywords:lizhishiLandscapePoetryRomanticism目录TOC\o"1-3"\h\u一.引言 李之世写景纪游诗研究一.引言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生卒年不详,据《鹤汀诗集》中:“万历三十四年丙午,举于乡。”大致推断他生活在万历年间。他少有逸才,也擅长诗书。据(康熙)《新会县志》记载:“当时任少保的朱燮元,见其文曰:‘霍湛,而後为岭南生色者,非子而谁?’”[1]“万历三十四年丙午,举于乡,数奇不第,尝与番禺韩上桂道淮谒淮督尙书李三才,李未及见,遗以数缣,两人留使者坐,立裁报章,骈丽典则,章入,李亟延见,赠三百缗,曰:‘几失名士。’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所著有《龟山副藏》《剩水山房稿》《息庐咏小草》《北游草》《南归草》《家园草》《水竹洞稿》《朱厓集》。”[2]今存《鹤汀诗集》收录了李之世1342首诗作,其中写景纪游诗有89首。据《新会县志》知他在:家乡新会、琼州、池州生活过。其写景纪游诗主要描写了这三个地区以及其沿途景观,现在就对李之世的写景纪游诗进行具体的分析。二.李之世写景纪游诗的内容分类纵观李之世的迁移做官的过程,未几移罢归,即在琼州任教谕及池州府推官后返回新会。在其迁移做官的过程中,他将所见所感都融汇在诗中,故其诗不仅描述了途经地区的风情画,也在诗中展现了自己的游览的心路历程。刘文芳认为:“纪游诗顾名思义是记录所见所感之诗。所见无非是山川风物,所感无非是世态人情。”[3]李之世的写景纪游诗按情感分类则分成:抒发对山水名胜喜爱之情、表达吊古伤时之情、抒发桑梓之情和友情。抒发对山水名胜的喜爱之情李之世的写景纪游诗中展示了所到之处的风景名胜,其中他对家乡新会圭峰的描写最多,有32首诗。圭峰是位于新会半包围的山峰,山体气势磅礴雄霸西海口且其峰体延绵不断,故成为许多诗人笔下的撰写的对象。但李之世尤其喜爱圭峰,且运用组诗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了圭峰的风貌。诗作描绘了玉台寺、玄帝殿、文昌宫、观音庵、李真人庙、玄峰道士山房、听雨坛、真人岩、石床、朝斗石、嘉树、瀑泉、禅堂等景观,表达了李之世对自然之景的喜爱与对山中僧人生活的向往。如《游圭峰二十首其一入峡望圭峰》[4]:群峰趋谷口,绾胜有危桥。望望玉台寺,钟声来碧霄。云迷天路迥,水接花源遥。况复高秋日,登临野思饶。诗中首联映入眼帘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峰中有一座危桥,玉台寺的钟声嘹亮。颈联运用对仗且加上作者的主观感受描写了山迥与水遥。尾联描写了作者登高思远。这是圭峰组诗中的第一首,从大处着笔直接描写出圭峰之景,表现了李之世在游历圭峰时心境愉悦以及对圭峰风景的喜爱。再如《游圭峰二十首其十三瀑布》:双泉悬碧落,百折度丹梯。迸作飞空雨,泻为漱玉溪。蒸云喷宿雾,插汉饮晴霓。可是巫山女,垂垂珠箔低。这首诗描绘了瀑布之景,运用夸张的想象描绘了瀑布飞流之态,以及运用比喻写出了瀑布之形如“飞天雨”“漱玉溪”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将瀑布之高与巫山女对比,突出瀑布之高。表现了圭峰之景的鬼斧神工,表达了诗人对圭峰自然之景的赞叹。李之世写景纪游中除了描写圭峰景观之外,也对家乡新会的风景名胜进行描绘。以组诗的形式描绘家乡新会八景如:黄云樵笛、渔舟、圭峰瀑布、江门晚渡、象冈秋月等。如《古冈八景和叶桐明府韵其八象冈秋月》:城里佳山景最多,山腰亭子枕城阿。亭前留得棠阴在,士女秋来踏月歌此诗运用简洁平易之语描述了新会美景之多,但在比较之下山腰亭子赏月是最美之景,“亭前留得棠阴在,士女秋来踏月歌。”其中的“棠阴”化用《史记》中的典故:“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5]李之世以此来赞扬官吏的政绩。作者爱家乡新会之景不仅因为其景美,更因为其政通人和。最后以士女踏歌表达了作者的心情舒畅,表达了对家乡之景的喜爱。又如《古冈八景和叶桐明府韵其二江门晚渡》:千艘如蚁集江门,却喜江声敌市喧。向晚绿杨归渡暝,远烟明灭认前村。“千艘如蚁集江门,却喜江声敌市喧”用比喻的手法展示了千帆渡过江口的盛况,“喜”表现了作者对于晚渡归船热闹场景的喜爱“远烟明灭认前村”展现了袅袅炊烟的傍晚,表现了闲适的农家生活以及顺应自然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李之世在游览山水诗作中不仅表现了对山水之景的热爱,而且还表现了其轻松闲适的心境。如李之世在游彭蠡湖时写道:“千里湖光千斛酒”,诗人荡漾在湖光山色中,酒不醉人人自醉,这表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操以及闲适的生活。又如《游玉龙寺》:攀缘皆鸟道,磴磴入苍烟。寺古依云壑,僧贫种石田。地平仙掌似,峰秀玉莲悬。回复藏禅宇,清凉即梵天。滩声皇恐近,水色贡章连。笑折梅花去,江干独放船。此诗首句描绘了初到玉龙寺诗人被寂静的鸟道所吸引,袅袅苍烟从人家中升起,以动衬静表达了古寺之静寂。“寺古依云壑,僧贫种石田”描绘了寺庙的幽深以及僧人的闲适安宁的生活,运用“仙掌”“玉莲”描绘了玉龙寺的地貌,最后诗人笑折梅花去,表现了诗人游览了玉龙寺后心情宁静闲适的心境。在李之世的行旅过程中,常常依山傍水,在自然景观中体会禅意。“诗缘情”在诗人的笔下,因其欢愉的心情以及豁达的心境,让诗作展现出悠然自得的境界。在池州府推官期间,在关于池州府的诗作中可以管窥出诗人升官的喜悦,在关于池州府景描写运用七言组诗表现诗人愉悦的心境。如《次陈命美笏斋八景其一陶山飞翠》:虽然背郭也疑村,空际陶山抹黛痕。望里彩霞光不断,一屏朝爽正当门。一切景语皆情语,李之世在描写陶山景观时,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借陶山似浓墨重彩般的山色和霞光不断来表达诗人升职时的喜悦之情。又如《次陈命美笏斋八景其三槐巷风生》中:“炎州怪底全无暑,输与疏槐占好秋”《次陈命美笏斋八景其七鹭浴前湖》:“閒看飞鹭浴新晴,芳草如茵一簟横”等都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由此观之,李之世在游览家乡新会及圭峰和池州府的大小十景中表达了李之世对于风景名胜的喜爱之情以及轻松闲适之感,并且诗人融山水之情于人生之旅表现了他池州推官时期升官的喜悦。他在旅途中体会着山水的妙处,在与山水的对话中丰富着人生的阅历。表达吊古伤今之情李之世在迁移做官过程中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创作了34首吊古伤今之作。沈祖棻先生认为:“古典诗歌中咏史、怀古一类的作品,一般都是古为今用,借对史事的评论,对古迹的观赏来发抒自己的怀抱。”[6]李之世的诗作中或凭吊古迹,或回顾古人往事,进而产生内心共鸣。如《厓山吊古其一》:逝水东流怒不回,群峰中擘海门开。两厓波浪成今古,异代衣冠入草莱。远近林峦开罨画,高低云杪缀楼台。英雄千载升沈地,击楫悲风万里来。李之世在游历到厓山时,凭吊英雄以及伤感时间流逝。此诗首联用逝水东流表示时光一去不复返,让我们联想到厓山海战的惨况“两厓波浪成今古,异代衣冠入草莱”表现了今昔对比。颈联采用对仗的手法,描绘了厓山的周围的景象,表现物是人非之情,厓山海战让宋朝逐渐走向衰退,李之世借厓山海战失败经验来告诫明朝当政者,希望他们不要重蹈覆辙。尾联表现了对忠臣英雄的赞扬,营造了国灭的悲壮气氛。厓山吊古组诗是李之世运用南宋屈辱的灭亡历史警示现在,如《厓山吊古其三》中的“人亡故国山河在,碑隐荒苔世代遥。无限哀魂招不得,断猿啼处草萧萧”,用南宋灭亡暗示明末的国力衰微,李之世生活在万历年间即明朝晚期,晚明的政治腐败日益突出,万历皇帝酒、色、才、气俱全,滥派矿监税到全国暴敛金银财宝,且党派林立,党争迭起,社会贫富差距大,社会动荡不安且国力日渐衰微,李之世在厓山古迹,忧虑着国家的未来,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以及呼唤衷心于国家的英雄。又如《过采石吊李白》:长江碧潆洄,青山莽明灭。采石流朱英,灿烂瑶台阙。忆昔夜郎初度时,宫锦袍鲜湛羽卮。一杯浊酒一篇诗,忽然骑鲸蹑斗箕。迩来不知千百载,但见文采照江湄。冯夷宫,鲛人窟,奔涛逆浪不能平。万顷烟波沈海月,月沈犹可掇,水逝无还期。孤云叆叇晴天没,与尔停杯一问之。阳乌何东升,玉兔何西驰。纵有长生药,那管鬓边丝。贤达既寂寞,饮者谁留名。吸尽长江水,不能实瓶罂。升沈贵贱何曾定,请看离离水上萍。险莫险兮马嵬之回湍,难莫难兮蜀道之七盘。人情倾仄与波澜,谁将一日醉,易此供奉班。长安市上红尘满,归来沧海弄潺湲。沈香亭,金銮殿,伊昔豪华不可见。蛾眉翠黛波盈盈,髣髴太真擎玉砚。我来访古不胜愁,缥缈长空倚暮楼。澄波一抹飞云尽,三山点点若浮沤。文学史上有许多书写李白的优秀诗作,李之世这首便独出心裁。这首歌行体表达了李之世对李白的敬仰,“忽然骑鲸蹑斗箕”用瑰丽的想象将李白的生平呈现出来,给李白的出生幻以奇迹之色调,“一杯浊酒一篇诗”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李白挥毫时洒脱,且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了李白之笔力使逆浪不能平,水逝无还期,体现了李白情感如同江河奔腾、火山喷发的情感表达。表达了作者“与尔停杯一问之”想与李白共饮的梦想,表达了对先贤的思慕之情。“贤达既寂寞,饮者谁留名”诗人借李白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表达了自己辗转琼州教谕以及池州府推官的不愿。《鹤汀诗集》序中李本宁先生说:“诗教也则如古风歌行五七言律强诸可与燕齐吴越诸君子颉颃”[7]。李之世的诗歌可与大家媲美,但却不可大展宏图,借太白之述,抒自身之感。“沈香亭,金銮殿,伊昔豪华不可见”表现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又如《厓山吊古其六》:汴杭回首即荒滨,三徙逢厓事竟真。天地有灵应一涕,风波垂死泣孤臣。何来赤手堪扶国,即去黄冠亦误身。还是中华千古地,长风吹雨洗腥尘。此诗首联登临厓山时今昔对比的感慨,颔联中赞颂了临危受难的老臣,也表达出作者这积极入仕,颈联表达了“赤手”“黄冠”都不能报国,而表达了自己一位布衣诗人为国效力的美好愿景。最后“还是中华千古地,长风吹雨洗腥尘”表达了对多难兴邦的美好愿景。在登上厓山时作者回顾孤臣,心怀天下表现了诗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社会责任感。又如《雷阳道中即事》中“满眼风尘成底事,可怜书剑误儒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入仕是每个儒生所追求的,李之世有才华也选择积极入仕,但却只能在海南任教谕以及在池州府做推官,都不是李之世的心之所向,所以在诗作中常借古表达自我情感。再如《重登雪浪阁》:朱楼映带绿萝新,指点灵关迹已陈。台馆到来浑旧识,江山别后几游人。松风送雨吟虚阁,雪浪飞花捲暮津。惟有玄潭清似昔,八年重浣客衣尘诗作重游雪浪阁时,运用今昔对比,朱楼带萝新与灵光迹陈进行对比以及江山游人都表现时光流逝。在新旧对比中,只有玄潭与以往一样清澈。“八年重浣客衣尘”表达了作者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回归心灵的宁静。由此观之,李之世的吊古伤时诗中表达对国破家亡的担忧及对英雄的赞颂,以及表达个人高洁的情操与怀才不遇的愤懑。抒发桑梓之情与友情李之世在游历过程中,游历的地点在变,他的心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难免会有道阻路远的感慨。在其游历诗中关于抒发友情和桑梓之情的诗作有23首,这些诗作中不仅包括对家乡自然之景的喜爱,而且饱含了羁旅之苦以及思乡念亲的归家之情。如《夜宿黄塘驿》:候馆迢迢未向明,劳人深夜听严更。家山故梦犹萦枕,仆马前途已戒程。冲雪自怜双鬓薄,肩云休讶一囊轻。名场苦海真谁破,屈指庾关五度行。本诗运用了写实的手法,细致的描绘了“候馆”之远,表明诗人在行旅过程中的劳累。“家山故梦犹萦枕,仆马前途已戒程”家乡的山在梦里出现,前行的马在准备着。颔联表达了诗人对行旅过程自我的哀叹,恍然之间一满鬓斑白了,表现了羁旅之苦。李之世的话别诗作《余将赴琼陈受之解楚绶归移尊话别其二》中:“独有乡园恋,迢迢路阻修”是诗人将要去海南任官之际,描写了去海南的路上道阻且长“连三州”“见万州”,尾联“独有乡园恋”表达了对家乡的留恋。以及“况复凉飙至,萧萧满袷衣”这两首诗都真切的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不舍,以及在诗中“每与愿违”的心境,表达了对于去海南任教谕的不情愿。再如《游郭塘村题壁》:历险乘危倦复登,寻幽那有几人曾。涧桥忽断遥攀树,上屋将欹半碍藤。楮叶坛边挝社鼓,岂花棚下晒鱼罾。农谈真觉尘心尽,愧我移家远未能。此诗首联表现了李之世在游历塘村时感受到了农家的气息,便回想起家乡的景象,而自己远离家乡也能感受到同样的乡情,李之世喜少人踏访的幽境,表现了其高洁的情操,在郭塘村中有“涧桥”、“藤蔓”、“花棚”触景生情,让作者思归心绪加重。再如《晓度梅关》:晓霜犹湿径,驱马望山城。乡月临关近,归云傍岭生。人今辞北地,雁始背南征。去住虽殊致,同为羁旅情。运用“月、“雁”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思归心切以及表达了作者羁旅之苦。李之世的游历历程是因病而归,在其诗作《纪病》:“已脱名缰锁,难消病了因。支离唯伏枕,坐起每凭人。”表达了李之世因病摆脱了缰锁,体现了其游历时担任小官时的不情愿。“去国三千里,回舟两阅旬。留将双眼在,归及故园春。”在结尾作者表达了回归家乡时期的喜悦心情。这首诗作时李之世垂老病归时期,但仍对家乡恋恋不忘,体现了中国古代落叶归根的情怀以及李之世对家乡深切的喜爱。在《鹤汀诗集》序中李本宁先生评价李之世:“长度逊谢未遑比观长度为人目空一切”表现了李之世恃才自傲的特点。李之世虽有傲慢之处,但在其诗中可以解读出其与志同道合友人在交往过程中的惺惺相惜。故李之世游历的过程中,也有许多描与友人同游之诗。如《津楼晚望同高公先林阳仲》:绿筱村村合,重楼面面遮。窗光时见岫,海气欲成霞。浦树攒高岸,人烟就浅沙。小桥当仄径,疏柳卧浮槎。水国洲环市,江渔艇是家。断虹收雨过,归雁背帆斜。草沼鸣蛙鼓,风檐散蜜衙。坐来诗兴发,清露满蒹葭。此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林阳仲在津楼晚望的场景,描绘了“绿筱”“重楼”“窗光”“人烟”“小桥”“疏柳”等意象,作者将晚望之景尽收眼底。若与好友人观景时,便可将平常的事物细致描绘的生机勃勃。“坐来诗性发,清露满蒹葭”与友人一同有诗性大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高洁情操以及志同道合,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处无夜,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的志同道合的感受。又如《区君玉同访西林还宿中林》:买山余未得,溪上且閒居。趁此登临兴,还来共息庐。虚牖凉生枕,残灯夜伴书。相留殊草草,相别意何如。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行旅过程中的同甘共苦,在留宿中林时用残灯来一同看书,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志同道合,以及尾联“相留殊草草,相别意何如”表达了与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又如《过石门访王尧韭新居》中的。“愿将一掬清泠水,且浣舍田耳畔尘”表达了作者四海为家,友人留下作者长居的深厚情谊。总之李之世在行旅过程中最突出的相伴的两种情感就是思乡之情于朋友的志同道合以及同甘共苦的深厚友谊。三、李之世写景纪游诗歌艺术特点李之世生活在晚明时期,自万历时期,文学领域都显示出鲜明的一致性,就是倡导个人解放,要求脱离束缚,肯定人欲,重视真情。当时活跃于文坛有两大流派:公安派(1573-1620)与竟陵派(1574-1637)。其中公安派是以袁宏道为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竟陵派是以钟惺、谭元春为首,主张“幽深孤寂”与“孤行静寂”。李之世的89首写景纪游诗,吸收了公安派的清新自然,直抒胸臆,也吸收了竟陵派的采用怪字险韵的诗风。故其写景纪游诗呈现以下四大特点,下面逐一分析。想象丰富,主观造境李之世诗的写景纪游诗中运用了包孕宇宙、吞吐日夜的夸张手法,将眼中之景表现出来。李之世在《过采石吊李白》中写道:“迩来不知千百载,但见文采照江湄”这是李之世对李白文采诗作斐然的夸赞,但用于其自己身上也是合适的。李之世崇拜李白,且在部分写景纪游诗作中向其靠拢,表现出浪漫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如《新宁道中》的组诗中运用夸张的想象表现诗作。其中《新宁道中其三》“古道无人迹,荒原尽兽蹄”表现出古道之孤寂。又如《游通天岩》:团团俯众岫,岩峦夐茜峭。凿磴曲盘空,沿溪共缭绕。阴壁炫霞光,残林间疏照。始入洞如迷,屡穷胜未了。居然一壑尊,俯揽众岫小。潦倒石疑崩,撑云复夭矫。一岭千重岩,千岩千佛绕。随相露庄严,因势藏窈窕。初作洞閜观,转疑入冥窅。箭括微通天,攀扪出象表。如来丈六躯,蹲立云峰渺。天龙周拥护,狮象莽奔跳。遐哉开辟初,洵矣良工妙。苍崖题字遍,阅人知多少。云盖石层层,倒卓莲花袅。孤高难久立,注视营魂掉。搴萝才一憩,循径出松杪。石龛闻钟声,馀响咽虚窍。阳光渐匿景,阴飔来悄悄。清境恋遐搜,疲力阻延眺。暂与山灵辞,后期还杳杳。通天岩石窟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李之世在游通天岩时,首先描绘了周围的景观“沿溪”“残林”表现了通天岩周围幽冷的氛围,随后诗人“始入洞如迷,屡穷胜未了”。入通天岩洞口之后以“迷”字概括了洞内复杂的景况,也开启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比喻来表现山形如“如来六躯”如“狮象奔跳”,作者盛赞“遐哉开辟初,洵矣良工妙”表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后主观造境描绘了如云盖般如仙境般的洞内奇观,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通天岩的孤高久立以及地势险峻。以及描绘了通天岩在“阳光渐匿景,阴飔来悄悄。清境恋遐搜,疲力阻延眺”日落时幽清孤凉时的景象。通天岩周围还有翠微岩、忘归岩、同心岩、广福寺、玉水池、一滴泉、玉岩亭等景观,李之世在描写岩洞景观时都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运用夸张的想象表现自然之景。又如《游龙潭》:飞流万仞捣龙宫,石磴千盘鸟道通。白昼雷霆光隐见,晴天云雾碧冥濛。湍声半落鼋鼍窟,日影斜窥虎豹丛。坐久石林清啸起,恍疑身世欲乘风。诗人游历龙潭时,就营造了一种虚幻奇怪的想象,将梦境、现实、冥界杂糅在一起,龙潭水流之态便像流入龙宫一般,还有周围万千鸟道,将龙潭凄清的画面展现。接着描写了白昼与晴天时的龙潭。以及描绘了龙潭的两处景观“鼋鼍窟”“虎豹丛”日影照耀表现了时间的流逝,龙潭清啸的自然环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游圭峰二十首其十七从东岭度逆折而西登绝顶》:直蹑云根出,方知中岭尊。地临南极尽,山以北为藩。曰涌双轮转,枢旋万象奔。疑闻钧乐奏,咫尺是天门作者运用主观想象,描绘了云天之高,成为山中之最,高达南极的尽头,北到达边境,运用夸张想象,展现了西岭登顶时目力所及大地之广阔,“曰涌双轮转,枢旋万象奔”表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再如《梁自献潘孟与邀游金粟泉分赋其二》,在游金粟泉时,运用瑰丽的想象幻想着“千年墓碣精魂语,万斛骊光罔象游”增加了本诗的迷幻色彩,将诗人游历时所想入诗,如梦如幻,似真似幻,将时间串联,让我们感受到时间推移的厚重感。李之世的写景纪游诗中关于奇幻想象的诗不胜枚举,在主观想象中增加了诗的风味,也增添了诗的历史底蕴,让我们回溯诗人当时心境,也是考察李之世情感变化的重要手段。佛教禅林意象的运用段鹏飞先生认为:“宗教禅林意象的引入有三种主要形式:以禅入诗、以梵入诗、引月入诗。以梵入诗是指:梵最初的意思是清净,亦即不生不灭、平等常在的最高实体,是“梵”所承载的解脱境界和不生不灭的思想;以月为诗是指既展现了超越时空的形而上的哲思,又凸显了世俗生活的形而下的个体关怀。”[7]李之世的诗歌意象中出现最多的诗佛教禅林意象,这与李之世受到佛教的影响密不可分。游历了许多寺庙,故有关于寺庙的描写以及对僧人生活的向往,在描写庙宇建筑时运用了许多宗教意象。如《游月华寺》:跋陀坛边悬表志,留下菩提真种子。百七十年似弹指,袈裟罩却坟前垒。谁将一滴遍河沙,二叶依然结五蕊。至今人饮曹溪沚,尽是吾师功德水。石龛閟骨一千祀,劫火烧空永不燬。有口无言坐堆堆,落叶归恨水见底。瓦澄如漆绛罗委,行人瞻拜泪瀰瀰。“袈裟”“石龛”“劫火”等禅意象构成全诗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游历月华寺的虔诚的心境,诗中运用“百七十年似弹指,袈裟罩前坟前垒”表现了时间倏忽与物是人非的景象,但是作者将主题一转,把佛教的“功德水”“劫火永不空”表现了佛教的功德之大,让后人都享尽恩泽而去顶礼膜拜。此诗即“引禅入诗”又“引梵入诗”诗中“石龛閟骨一千祀,劫火烧空永不燬”体现了超越时空的不生不灭的思想。又如《同杨亦琳游报恩寺》:初地何年梵刹开,一经残燬半蒿莱。閒楹雨榻迷蛛网,废井烟沈隐劫灰。听法愁猿窥宝座,衔花驯鹿上香台。犹传舍利含光怪,铃铎风生夜月哀诗中“舍利”“铃铎”等意象体现了引禅入诗,运用了佛法禅林独特的意象展示;颔联“閒楹雨榻迷蛛网,废井烟沈隐劫灰”体现历史的厚重感以及时间的流逝;尾联“犹传舍利含光怪,铃铎风生夜月哀”引月入诗,营造了一种朦胧的悲哀感。从古至今“月”便是思归的意象,在遥望月亮之时,宇宙的开阔以及个人的渺小便呈现出来。又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又找到了一种超越生命意识的“净空”观。再如《游补陀》:洞口潮音杳霭间,凉风吹月堕梅湾。长空碧蘸琉璃净,试向云边洗钵还。游补陀时表现了作者空明宁静的心境,也营造了孤寂幽凉的气氛。李之世的写景纪游诗都具有丰富的宗教禅林意象如《游圭峰二十首其二玉台寺》、《游圭峰二十首其五观音庵》、《游圭峰其十二嘉树》、《游圭峰二十首其十四借宿禅堂》、《游南华寺其一》、《游南华寺其二》、《游玄妙观阅宣和碑》都表现了诗人将以禅去关照周围的景观,使诗晕染着空灵的色调,这是李之世诗中独特的体现。点石成金,化用诗句李之世在写景纪游诗,善于借用前人诗句表达感情。如《同阮生游琼海》中的“鼓柁遥临黎母江,垂纶欲钓鱼爷井。朝来海气蒸成霞,扶桑高傍岭云赊”。此诗化用了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李之世在琼州教谕时期的怀才不遇的愤慨。又如《过舍弟园馆》:云萝如有恋,入径莽牵衣。献赋不能遇,郊园空掩扉。门惊罗雀静,燕识主人归。犹忆池塘梦,残灯对下帷。李之世的“门惊罗雀静,燕识主人归”与王维的《春中田园》中“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意境相似都表达了时过境迁的惆怅。[8]又如《次陈命美笏斋八景其八渔歌远浦》潮声灂灂泻溪寒,雪里推窗倚槛看。飞鸟不惊人迹绝,青蓑黄笠抱渔竿。此诗化用了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在李之世的渔歌中也表现了孤凄悲凉之情。如《厓山吊古其一》中:“两厓波浪成古今,异代衣冠入草莱”中的“衣冠”是指士大夫,此句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以及士大夫没落,化用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物是人非的厚重的历史感。语言生新,崇尚怪奇之美李之世的写景纪游诗中,有的语言是清新自然,也有的是语言生新,崇尚怪奇之美。但其主要的特点是语言生新,喜用怪韵险字。如《林六引民部招游金鱼池分得六鱼》:澄澄鉴碧沼,潴水贮文鱼。已近清华地,还疑濠濮居。榆杨荫曲榭,荇藻敷周除。信是皇慈洽,曾供睿赏馀。层层翠鬣绕,粲粲锦鳞舒。分沫承天泽,依光接玉渠。春游倾士女,暇燕盛簪裾。蠕动沾灵贶,人禽囿广舆。虹流纷射渚,水赤幻呈书。钩饵相忘处,天渊长晏如。李之世在游历金鱼池时,细致的描摹此地的景观,以赋入诗描绘了“碧沼”“榆杨”“荇藻”等景观,运用叠词“层层”“粲粲”表现了鱼儿游玩的形态生动活泼。此诗运用了怪字险字,让读者初读时不知所云,但在怪奇用字之后便呈现了一幅鱼池中鱼儿生机盎然之态。李之世在纪游诗中,常喜用险字,又如《游阳岩观瀑布》“旋和甘露灌僧顶,忽傍飘风洒客冠。崩崖陡下数千级。石面苔花泫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