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理学_第1页
婴幼儿心理学_第2页
婴幼儿心理学_第3页
婴幼儿心理学_第4页
婴幼儿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婴【幼】儿心理学我国现行通用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儿童期婴儿期(0-1岁)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幼儿早期(1-3岁)幼儿期(3-6岁)学龄期(6、7岁-18岁)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学龄初期(6、7-11、12)学龄中期(11、12-14、15)学龄晚期(14、15-17、18)婴儿期第一节婴儿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婴儿心理学婴儿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婴儿期儿童【0-3岁】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婴儿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心理学学科二学习婴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了解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2、帮助父母和婴儿照料者掌握科学的发展理论,使其能正确的认识婴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3、为早期教育提供婴儿心理学基础。三研究婴儿心理学的方法人的心理是内隐的,但是在人的心理活动中通常伴随有一定的行为、语言、表情,并可能产生一定的物质产品。心理学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间接)了解和研究人的心理。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访问法4、测验法5、活动产品分析第二节婴儿心理的发展一大脑的发育与婴儿心理的发展脑的基本结构1、脑由大脑、小脑、间脑、脑干组成2、大脑由左右两半球构成3、大脑表面覆盖着大脑皮层4、大脑皮层由140亿个左右的神经细胞组成。5、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大脑皮层是人的心理现象最重要的机能结构)(1)顶叶:智力活动、躯体感觉中枢(2)额叶:言语中枢(3)枕叶:视觉中枢(4)颞叶:听觉中枢脑的发育与婴儿心理的发展

大脑的发育出生:350-400g,约占成人脑重的25%6个月:700-800g,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800-900g,约占成人脑重的60%24个月:1050-1150g,约占成人脑重的70-75%36个月:接近成人此后发展变慢15岁达到成人水平神经元的发育胎儿期,神经元的数量就接近成人,约1000-2000亿个出生后,神经元发育的主要任务是形成突触,构建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表明婴儿处于大脑皮层发育的敏感期——刺激很重要)复杂的神经网络的形成是婴儿各种能力产生的生理基础神经元发育的另一重要事实是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大脑皮层的发育大脑皮层是脑的最大、最复杂部位,占整个脑重的85%大脑皮层也是发育最晚的部分,因为它对环境刺激更敏感,更需要环境刺激的支持大脑皮层的5叶中,发育最晚和髓鞘化最晚的是额叶两大脑半球大脑皮层在机能上是不对称的5岁前,大脑皮层可塑性极强,具有代偿功能【注意】大脑容易兴奋,容易疲劳,所以婴儿容易激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能持久。小脑发育晚,所以平衡能力差,动作不协调,走路不稳,容易摔跤。神经髓鞘化逐步完成,所以神经传导易波及临近神经组织,许多动作不精确。二、婴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发展的高速度;2、发展的不均衡性与整体性;

【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3、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三、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凌乱到成体系第三节婴儿认知的发展婴儿感觉和知觉的发生与发展1、基本概念(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反映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冷暖、触压等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身体的平衡、运动,以及机体的饥、渴、疼痛、疲倦等的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等。(2)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空间知觉:反映事物的大小、现状、方位、距离等;时间知觉:年月日时分秒;运动知觉:物体位置变化、运动的速度;社会知觉:对他人、对自己和人际关系感觉和知觉合称感知觉。2感知觉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初的认识过程和活动,感知觉是其它心理活动的基础;(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3婴儿各种感知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儿童一出生就出现各种感觉,知觉也在出生后不久逐渐发生。婴儿视觉的发生、发展视觉的发生对光的察觉---最初的时间在胎儿4-5月。视觉调节---2月以前儿童不能根据物体远近调节焦点,最佳注视距离15-25厘米。4月接近成人视觉调节水平。视觉追随---新生儿已能用眼睛追随物体(90度至180度)。视觉注视时间---1个月时能集中5秒,3月集中7-10分。视觉的发展婴儿的视敏度由低到高的发展着,发展速度逐渐降;视敏度---新生儿的最佳视距在20cm左右,出生后1天的视敏度为20/150,4周为20/60,8周为20/100,5-6个月可达20/20【相当于成人的正常视力】;生后6个月以内是婴儿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这时候出现发育问题会引起视觉丧失;颜色视觉---新生儿就能分辨颜色,出生后第3个月开始区分红、绿两种光刺激,但不稳定,4月比较稳定;4月-8月儿童表现出颜色的偏爱(顺序:红、黄、橙、绿、蓝、白、黑、紫);2-3岁说出部分颜色的名称,3岁儿童还不能认清基本颜色,也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4岁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的细微差别;

婴儿听觉的发生、发展听觉的发生5-6月的胎儿听觉感受器发育成熟。听到1000HZ的声音;新生儿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出生2月后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尤其对母亲的声音感兴趣),以及不同情感的语调;新生儿偏爱听人的声音、柔和的声音、高音调的声音;听觉发展3个月内,婴儿听觉的发展主要是皮层下脑干各级听觉中枢的反射性听觉反应;3个月后,有意义的听觉活动逐渐发展;6个月的婴儿能够敏感地识别母亲的声音;婴儿的听觉阈限逐渐降低【新生儿60分贝,4-6月40-50分贝,7-12月25-40分贝】;儿童辨别声音的细微差别方面的能力一直在增长,5-7岁比4岁时有明显的进步;儿童在12-13岁前,听觉的感受性一直在增长,20岁以后听力开始下降。

婴儿触觉的发生、发展触觉发生无条件的食物反射及无条件的防御反射证明新生儿的触觉反应;4-5月的胎儿已经产生触觉反应;触觉发展口腔的触觉(1岁前);手的触觉(1-2岁)【手的触觉探索活动发展起来后,口腔的触觉探索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很长时间内,口腔的探索是手的触觉探索的补充】视觉指导手的触觉活动重视:要把触觉当作婴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看待,认识触觉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婴儿动觉、痛觉的发展动觉的发展是婴儿的动作越来越精确;儿童痛觉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表现在对痛觉的感受性越来越高;

婴儿知觉能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形状知觉:婴儿早期就能分辨不同的形状;婴儿对物体形状有视觉偏好:

大小知觉:6周婴儿的知觉表现出恒常性【积木实验】;2岁左右的婴儿能根据语言提示区分大小;2-3岁婴儿判别平面图形大小的能力急剧发展;方位知觉:新生儿就具有方向的定位能力;婴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3岁掌握上下方位;

4岁掌握前后方位;

5岁开始发展左右方位:5-7岁掌握自身为标志左右;7-9岁相对混乱左右概念时期;9-11岁灵活掌握左右概念;距离知觉:距离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凸凹程度及远近程度的反应。远近距离知觉:0-3月产生物体逼近的初步反应(闭眼);4-6月产生躲避反应。凸凹知觉:婴儿6月后就能辨别视觉深度,研究表明儿童深度知觉与爬行经验有高相关【视崖实验】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不是通过某一个专门感官进行的;婴儿主要依靠生理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即“生物钟”;幼儿对时间的知觉主要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现象变化;同时还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来对时间定向;6岁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婴儿感知觉的培养(1)创造具有丰富感知觉刺激的的物质生活环境,提供运用多个感官训练的机会。看、听、触、动多种感官结合看:如色彩鲜艳的,挂在床边的玩具(0-6月);人脸是婴儿最感兴趣的图画(床边30厘米挂脸谱或不碎的镜子);听:受压后作响的玩具、生活中的声音、富有变化的嗓音触:各种不同质地做的洋娃娃或动物(但6月下的不能玩绒毛玩具);凹凸塑料或粗糙棉布表面的小球(起按摩作用);每天坚持抚触训练;皮肤温度适应性训练的。动:翻身、爬行、主动操、被动操、跑跳、攀爬等充分的身体运动。户内户外结合熟悉与陌生的环境和物质材料结合)(2)调动各种主客观因素激发儿童的感知兴趣。刺激强度、新异度、对比度、运动度;需要、已有的经验(婴儿爱注意:较大的、色彩鲜艳的、发响的物体;规则的图形、人脸;变化的人声;(3)感觉统合(感统)训练:运用专门的器械和方法,进行看、听、触、动结合的训练。婴儿记忆的发生和发展1、基本概念(1)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2)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认)(3)记忆的种类:瞬时记忆(2秒钟以内)短时记忆(2秒以上,1分钟以内)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甚至终身不忘)(4)记忆的规律(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2、记忆的意义(1)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发展智慧的手段(2)离开了记忆,人就无法进行更高级的心理活动,心理就无法发展。婴儿记忆的发生新生儿期记忆就出现了;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记忆发生的时间【自然条件反射(10天)和人工条件反射(1-3天)】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出生后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3-6月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8个月左右出现工作记忆,即能够把新信息和过去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和比较;1岁后,伴随语言的发展,婴儿开始出现符号表现记忆;1-2岁的婴儿用行动表现出初步的回忆能力;婴儿想象的发生和发展1、基本概念(1)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2)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2、想象的意义2岁后,儿童的想象迅速发展;幼儿期是儿童想象能力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其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重要作用;3、婴儿想象发展的特点(1)新生儿没有想象能力(2)1周岁之前的婴儿尚无想象活动。(3)1-2岁的婴儿只有萌芽状态的想象,他们能够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简单事物反映在自己的游戏中。(4)3岁以前的婴儿想象的内容仍比较简单,一般是他所看到的成人或其他儿童的某个简单行为的重复。婴儿思维的发生和发展1、思维的种类:直觉行动思维(动作思维)-动作直观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形象抽象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概念2、婴儿思维发展的特点(1)0-1岁是婴儿思维的准备期(发展感知觉、积累感知觉经验)(2)1-3岁产生思维的低级形式——直觉行动思维。(3)3岁左右,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具体形象思维。婴儿注意的发展1、基本概念(1)什么是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状态;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的,还常伴有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2)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2、婴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新生儿新生儿出现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新生儿出现选择性注意的萌芽;1岁前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全面的轮廓;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1-3岁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1岁半);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1岁半-2岁);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的支配;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3岁前,注意的时间都很短,注意的事物也不多,2岁后变化较大);第四节婴儿语言的发展婴儿语言的发展阶段(一)前语言期阶段【言语发展的准备阶段】(0-12月)第一阶段----------简单发音阶段(反射性发音)0-3月。1个月以内的儿童未分化的哭声(谢尔曼实验:刺针、捆绑、饥饿、上下抛哭声无分别);1个月的婴儿偶尔吐露ei,ou等非哭叫声音;2个月发出m-ma;3个月出现更多的元音a,e,ou及辅音m,h等。第二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呀呀语)4-8月。发出b,p,d,n,g,k等辅音和a-ba-ba-ba,da-da-da,na-na-na,ma-ma-ma,pa-pa-pa等连续音节。【已经和成人语言中的词很相似,将发展成第一批说出的词】第三阶段---------学话的萌芽阶段9-12月。模仿发音;发生更多声音和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二)单词句时期(岁)特点:用一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在1岁左右能够说出第一批词,通常是指:重要熟悉的人物:爸爸、妈妈、奶奶等会运动的客体:猫猫、车车熟悉的动作:抱抱、拜拜、再见、粑粑熟悉的行为后果:烫、脏、湿、热等【注意】此阶段使用词语有外延缩小和扩大的倾向(三)多词句时期(岁)电报句(岁):妈妈班班、娃娃排排简单句(岁):主谓句(他觉觉了)、主谓宾句(妹妹读书)、简单修饰的主谓宾结构(两个娃娃玩积木、我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复杂句(3岁):几个结构相互连接或相互包容的句子。几个动词性结构连用的连用句:”小红吃完饭就看电视”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老师教我们做游戏”主语和宾语中包含主谓结构的句子:“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就好了“复合句4岁: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联合复句:爸爸排排坐,红红饭饭;吃完饭后,找小华玩了一会,就看电视。主从复句:因为…所以;还…;如果…就.

发音与理解的概略年龄常摸(略)第五节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的含义及其类型(一)婴儿动作和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是指从出生到三岁期间,儿童的各种基本动作有规律地产生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二)婴儿动作的类型1、躯干和四肢的大肌肉粗大动作: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蹲、跑、跳、攀登、平衡等。2、双手的小肌肉精细动作:抓握、双手配合、手眼协调、对捏、搭积木、握笔、翻书、穿扣、折纸、绘画等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婴儿动作动作发展阶段(一)婴儿大动作的发展0-1月抬头1-3月翻身4-6月坐8-9月爬9-11月站1岁走2-3岁跑、跳、攀登、钻、跨位移动作发展使儿童扩大了感知的范围,发展儿童独立性。(二)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手的动作】;手的精细动作:抓、握、摁、拧、摇、压、锤、撕、摔、推、拉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发展:动作混乱阶段(0-3月);无意抚摸阶段(2-3月);无意抓握阶段(3-4月);手眼不协调的抓握;手眼协调的抓握;手动作的发展有助于让儿童了解事物的不同属性,使知觉更具概括性。适合婴儿动作训练的一些游戏0-6月以下:劲部训练(俯卧);翻身训练;手臂、脚蹬训练(悬挂在头部上方手能碰着的玩具;脚能踢蹬发响的玩具;敲打玩具)6-12月爬行训练(滑板车);坐、站训练(学步车);小肌肉动作训练(可拍打、滚动的凸凹球类、简单配容器物体、套叠玩具)12-24月走步、跑步训练(追逐玩);跳训练(跳起取玩具);踢训练(发响、滚动的玩具);扔接训练;拉推训练;(配备:蹬地车、大积木、滑梯、阶梯、攀登架)手掌、手指训练(握力:揉面粉团、手指画、搓纸团;拇指与它指:拾皮球、拿杯子;拇指与食指:捏笔涂鸦、拾细小东西、穿珠子、撕纸)分辨力游戏:镶嵌玩具、搭塔、玩具配套24-36月角色想象游戏:开车、打、做饭、小医生第六节婴儿情绪情感心理的发展什么是情绪情感?

1、情绪情感的含义:

情绪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肯定的体验

满足

主体的需要客体

不能满足

否定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区别

①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独有的。

③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带有环境性;情感既有环境性,又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④从表现角度看,情绪带有冲动性,情感有意识性,始终在意识的控制之下。

2、联系

①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对情绪有巨大反作用。

②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③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表现。

情绪情感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一)情绪情感是婴儿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重要工具;(二)情绪情感对婴儿心理活动具有动机作用;(三)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婴儿的认知活动【中等强度的情绪唤醒水平能使认知活动达到最佳水平,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关系;惧怕和痛苦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型】(四)情绪情感是婴儿进行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五)情绪情感促进婴儿个性形成基于上述对婴儿情绪情感意义的认识,教养者应高度重视婴儿的情感的培养。婴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发展(一)婴儿情绪的发生1、婴儿一出生即有情绪。(如哭、安静、四肢舞动等,是婴儿最原始的情绪反应)2、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已经分化为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消极、不愉快的情绪3、初生情绪具有两个突出特点:(1)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2)是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

婴儿情绪的发展(通过把握不同年龄段婴儿的表情,了解婴儿的内心世界)1、笑的发展(1)第一阶段自发性的笑和诱发性的笑(0-5周,3个月以后逐渐消失)(2)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3)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月以后)

2、哭的发展(1)饥饿的哭(初生时开始)(2)发怒的哭(初生时开始)(3)疼痛的哭(初生时开始)(4)恐惧或惊吓的哭(初生时开始)(5)不称心的哭(初生时开始)(6)招引别人的哭(初生后第三周)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哭的现象会逐渐减少,原因是适应力逐渐增强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婴儿一周岁以内常哭,是正常的事,也有生存、发展上的意义;1-2岁以后的孩子还常哭,大人则要特别注意分清原因,区别对待:一是孩子是否在以此要挟自己,把哭做为一种手段;二是孩子是否有身体不适(婴儿有时突然发生莫名其妙的啼哭或其他不愉快现象,可能是发病的先兆);三是自己是否过于忽视孩子。3、恐惧的发展长期、多次的恐惧只能消极促成儿童形成胆小、怯懦、退缩的个性。婴儿恐惧的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本能的恐惧(初生就有)(大声、高处降落、身体位置突变、疼痛等引起)(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个月左右开始)(与曾经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相联系)(3)怕生(6-8月左右)(对陌生人、陌生或怪样的物体、没有经历过的情况发生警觉、害怕、恐惧等)(4)预测性恐惧(岁—2岁左右)(对黑暗、动物等产生害怕,这些害怕、恐惧情绪的发生常常和家长实施的简单、不良教育影响有关4、压力感第七节婴儿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性概述1、社会性是指个体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2、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2、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社会性的发展是从婴儿期开始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1、亲子关系2、同伴关系3、性别角色4、亲社会行为5、攻击性行为亲子关系的发展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依恋的发展第一阶段:无差别社会性反应的阶段(0-3月)(对人的反应不加区分,无差别)第二阶段:又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3-6月)(对人的反应有差别、有选择,对母亲更偏爱)第三阶段:特殊情感连接阶段(6月-2岁以上)(对母亲的存在特别关切,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与母亲在一起特别高兴,这种情感别人不能代替;同时对陌生人开始怯生——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第四阶段:目标调节的伙伴阶段。(2岁后)(婴儿逐渐认识到母亲也有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婴儿能接受母亲做其他的事或暂时离开)依恋的类型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安全型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婴儿依恋的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如何形成良好依恋?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作出反应;父婴交往和婴儿的健康成长

1父亲是婴儿重要的游戏伙伴(自由选择游戏时,三分之二的婴儿选择父亲为第一游戏伙伴)

2父亲是婴儿积极情感满足的重要源泉。(婴儿与父亲更多地做的是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并且是婴儿最重要的安全依靠)

3父亲是婴儿积极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婴儿与父亲的交往中,通过无意识的模仿、学习,更容易形成独立、自主、坚强、果断、自信、合作、勇敢、开朗等良好的个性品质)4父亲是婴儿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源泉。(如果没有父亲,男孩的男性特征和女孩的女性特征都会受到削弱)5父亲而是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与父亲的交往更有利于扩大婴儿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发展创造能力和对手操作能力等)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是婴儿发展社会交往技能,获得交往策略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婴儿情绪情感、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同伴交往,最早在6个月的婴儿身上看到,相互触摸和观望,通过哭泣对同伴作出回应;

3岁以下的孩子的同伴关系建立在交换游戏物品的基础上;3-4岁儿童的同伴关系更多建立在口头上;4岁后,同伴关系出现更为复杂的和互惠的游戏;2岁以内儿童同伴交往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客体为中心(10月以前),交往是单方面的,一方的社交行为不能引发另一方的反应,注意力指向玩具;第二阶段:简单的相互作用(10月—岁)婴儿发出的社交行为总能得到同伴的回应,包括身体接触、大笑或微笑、发声或说话,给或拿玩具等。第三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岁---3岁)出现了婴儿间合作的游戏、互补或互惠的行为,更喜欢与熟悉的同伴玩多于与母亲玩。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1、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认识性别角色(3-4岁);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性别行为的发生和发展阶段1、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2、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影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1、生物因素2、社会因素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父亲的强化作用更明显】重视双性化教育,特别是在婴儿期,淡化儿童的性别角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发展是有益的。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含义1自我意识就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客体的自我)的认识2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3自我意识在个体社会性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其形成和发展影响着社会性其它方面的发展。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认识的发展(哈特1983)第一阶段对自己行动的认识(9-12月)

9月开始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主观感觉的关系;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动作产生的结果的关系;并且能区分自己与他人动作的区别。第二阶段对自己身体的认识(12-15月)

12月开始渐渐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阿姆斯特丹镜像),15个月才能明确区分自己身体和别人身体的器官。(刘易斯认为15个月是儿童客体我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第三阶段对“我”字认识(15-24月)

具有用语言标示自己的能力,如从了解自己名字到使用代名词“我”“你”

第四阶段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24月后)

儿童开始懂得“我想做”和“我应该做”的区别,做错事后知道脸红害羞。(2)自我评价的发展2-3岁开始出现自我评价,特点如下: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因此成人评价要客观、公正)常常带有主观情绪(过高评价自己和老师)局部评价、外部行为评价、无论据评价较多。(3)、自我调节发展从不能调控自己行为、情绪,受外界刺激和情景特点的制约。发展到能按照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情绪。再发展到能够自觉按自己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情绪。爱说“我自己……”(喜欢自己做事,自己行动)爱说“不,我就不,我偏不”(开始表示自己的主张)第八节婴儿个性的发展基本概念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能力、气质、性格】;个性的特点: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婴儿气质和能力的发气质(一)气质的含义1、气质是关于心理、行为在速度、强度、灵活度方面的动力倾向。2、气质是具有生物遗传性的个体特征(主要与先天遗传的神经活动类型有关)3、气质主要由先天遗传的神经活动类型决定,本身没有优劣好坏之分;气质的可塑性差,比较难以改变。(二)气质的类型和特点典型气质的特点:多血质:活泼、灵活、外向粘液质:安静、迟缓、有耐性胆汁质:反应快、易冲动、难约束抑郁质:敏感、内省、退缩(三)婴儿气质的表现托马斯-切斯观点:

托马斯-切斯(1986)将婴儿情绪行为分离出9个相对稳定的纬度(活动水平、生理节律、注意分散度、趋避性、适应性、注意广度与持久性、反应强度、反应阈限、心境)根据以上纬度的组合,归纳出3种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1)容易抚育型:醒来很愉快,不哭吵,生物机能很有规律,看到生人常微笑,吃到第一次新的食物没有什么困难。(约40%)(2)抚育困难性:一醒来还没有睁开眼睛就哭吵,生物机能没有规律,成人无从掌握他们的饥饿和大小便,一遇到困难就大哭大闹,大发脾气,很难适应新环境。(约10%)(3)发动缓慢型:比较温和,既有好的反应也有坏的反应。不喜欢新的环境,如第一次洗澡、第一次吃到新的食物或第一次见到陌生人,便不高兴、拒绝或哭闹,但是假如再次遇到这些新事物,就会适应。(约15%)其余还有一些婴儿不能明确归入上面任何一类中,兼有几中类型的某些特点。顺应儿童的气质特点,正确实施教养。能力(一)什么是能力1、能力是保证人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2、能力是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二)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从事各种活动都普遍需要具备的能力。(如记忆能力、思维能力)2、特殊能力:从事某些特定的活动需要具备的能力。(如辨色能力、旋律感等)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