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试题

本试题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K答案》

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

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R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R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R答案』标号。第H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

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K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

1.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体液,②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的位

置是某些管道的切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②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B.营养不良时会造成①蛋白质过少而引起组织水肿

C.血红蛋白、各种激素、尿素部可以在①处找到

D.长期饮用弱碱性水,会使①的pH明显升高

K答案IB

K祥解H据图分析,图示为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血浆、②表示毛细血管

壁、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组织细胞、⑤表示毛细淋巴管或者毛细血管。

【详析】A、②表示毛细血管壁,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

B、营养不良时会造成①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导致组织液

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①血浆中不含血红蛋白,C错误;

D、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即使长期饮用弱碱性水,血浆pH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D错

误。

故选B。

2.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

性增强,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

状态时的15〜20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肌细胞的代谢产物进入内环境,参与体液调节

B.肌肉处于运动状态时,体液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神经调节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经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液,血流量增多利于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

的稳定

D.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K答案HD

K样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

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

调节生命活动。

【详析】A、由“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可知,肌细胞的代谢产物进入内环

境,参与体液调节,A正确;

B、剧烈运动时交感兴奋的同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最终的结果是血流量增加,也

就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血管扩张,而体液调节就是使血管扩张的,

所以在这个情境下体液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神经调节,B正确;

C、血流量增多利于组织液和血浆物质交换,利于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稳定,C

正确;

D、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机体抗利

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D错误。

故选D。

3.某反射弧模式如图所示,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强度、适当持续时间的刺激(S)后,肌肉收

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给予刺激S以前,a处细胞膜上没有Na+、K*进出

B.刺激S可使a处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

C.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细胞之间有3个突触

D.a点与肌肉的距离越近,给予刺激S后肌肉收缩越强

K答案HB

【详析】给予刺激s以前,a处细胞膜为静息电位,而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导致的,A

错误;刺激S可使a处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B正确;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细胞之间

有2个突触,C错误:a点与肌肉的距离不影响刺激后肌肉收缩的强度,D错误。

4.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

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0-q刺激r-0-1

(T'Qf(♦I()-(■I()

abcabcabc

注:图中黑色区域为兴奋部位,灰色阴影区域为损伤部位

A.兴奋传到b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B.静息时,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低于未损伤部位的膜外电位

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K答案HA

K祥解》神经纤维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

电位,产生兴奋时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详析】AB、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但从

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说明c点膜外为负电位,由此推

测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即静息时,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负电位)

低于未损伤部位的膜外电位(正电位),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先发生电位变化,

膜外由正变为负,当传至b点时,a点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由于受损仍为负电

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A错误;B正确;

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内流,产生兴奋,C正确;

D、根据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有电流产生)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

号形式传导,D正确。

故选A。

5.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或细胞,数

字代表激素。研究发现,人体的交感神经在饥饿时也会兴奋,并会在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

腺素,促进细胞C的分泌,抑制细胞B的分泌活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N血糖浓度下降|

—*1c|­►②----------------------

A~~—>|血糖浓度上升|

A.激素①②③⑥均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A、E

B.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B、C细胞属于体液调节

C.口服激素④会导致机体内激素⑤⑥的分泌增加

D.激素①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K答案HD

K祥解H题图中包括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

1、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都在下丘脑。

2、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中都可发挥作用。

3、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

由此可以判断出,图中A是下丘脑,B是胰岛B细胞,C是胰岛A细胞,D是肾上腺,E

是垂体。①是胰岛素,②是胰高血糖素,③是肾上腺素,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⑤是

促甲状腺激素,⑥是甲状腺激素。

【详析】A、血糖调节与垂体无关,所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不会作用于垂体,A错误:

B、去甲肾上腺素是神经递质,作用于B、C细胞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本质是多肽,口服会被消化道内的酶分解,无法发挥作用,C

错误;

D、①是胰岛素,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6.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T3、T4代表两种甲状腺激素,(「)代表血碘水

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碘水平过高一定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B.人在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兴奋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甲癌患者手术切除甲状腺后,TSH和TRH的分泌量均下降

D.调节过程中,T3、T4和TSH能对下丘脑发挥抑制作用

K答案UD

K样解》寒冷环境中,机体感受到冷刺激,所以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

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信号传导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兴奋,再经下丘脑一垂

体一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作用,TRH促进TSH分泌量增加,TSH促进TH分泌量增加。

图中显示的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详析】A、碘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血碘能够进行自身调节,故血碘水平过高

不一定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A错误;

B、人在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兴奋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促进代谢活动,提高神经系

统的兴奋性,B错误;

C、甲癌患者手术切除甲状腺后,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

作用减弱,TSH和TRH的分泌量均上升,C错误;

D、T3、T4代表两种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T3、T4和TSH能对下丘脑发

挥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D。

7.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

改变,如图中实线所示,C、W曲线交于S点,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女

fisp

I®K

3:

下丘脑温度(℃)

注:放电频率即单位时间产生的兴奋次数

A.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低于正常值

B.人感染流感病毒后S点左移,干活出汗时S点右移

C.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K答案UD

R祥解1分析曲线图:图示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

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当体温低于

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

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详析】A、根据题目中图像的信息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高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A错误;

B、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偏高,体温高于正常值使点S将右移,B错误;

C、S,点,下丘脑的温度在39度,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应该等

于散热量,C错误;

D、若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酶的活性改变,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D正

确。

故选D。

8.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3个事件:(1)对“非己”的分子标志进行识别;(2)淋巴

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淋巴细胞群;(3)淋巴细胞分化成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不仅参与事件(1),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中也起重要作用

B.事件(1)中只有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来自异体器官中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C.事件(2)中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的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主要由细胞毒性T细

胞分泌

D.事件(3)中记忆细胞再次遇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K答案1A

R祥解H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

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少

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

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

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

后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

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析】A、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有识别作用,能够对“非己”的分子标志进行识

别,即可以参与事件(1),并且在第二道防线即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中也起重要作用,A正

确;

B、异体移植器官相当于抗原,其进入体内后,巨噬细胞吞噬该抗原,可形成抗原MHC复

合体,再将抗原MHC复合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即事件(1)中不是只

有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来自异体器官中的组织相容性抗原,B错误;

C、辅助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提呈的抗原激活后分泌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和

细胞毒性T细胞,使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C错误;

D、事件(3)中记忆细胞再次遇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快速

产生大量的抗体,D错误。

故选Ao

9.为探究赤霉素和生长素对菜心菜墓伸长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促保

作减伸现若终

素作

0制而藁体。始

8长的

+抑,菜有量鱼

生长

有件心没数设

0定生

4)l具条菜素群假

+g液测长

素索的霉种。

0m溶故伸

2(长摸,后赤算鱼

+制藁

度生验理,估条

0差配高菜

1浓误的实较;处长可0

+AL/心5

验g长度式率误素生,9

G正菜藁理

0实m用生浓长错长了

+0为进菜原

少4作藁高伸B生获

的促心的

减〜的菜但纂,和捕

00有菜等

+能2长心,目菜液素法

在长要溶霉均制相

可生菜心素方

OOOOOOOO生主制赤抑例同

7654321尽应长制菜长)

,长其配的至比相

是伸抑;,生

一榔平盘核要卿林一YM伸L度甚的

%的时型至,时/、用

藁误Lg浓弱数天

目度菜甚验/素(

菜错gm定减总2

要浓心弱实0霉为

心Am4一用群

主适菜减预,0〜赤第约

菜20,作种,

其最进用行的1的量

,进为照进该卖

长促作进现在度数

验促度对促占售条条

生有进前实应浓始44

)l实以浓理素物鱼00

g长均促验验时定初11

预可素处长动条xx

m伸素素实实度一的28

(行都长度生的0..

耋长霉式复浓明0鱼BD

度进素生浓的获0

菜生赤正重适说1中

浓前心、和长,素度捕

A在过最,。塘

验菜素素生后长浓所了

AI验通长大误鱼

实霉长和掉生高法获

进实是生更错该

式促赤生素去用较方捕

本要长都D则

正素的的霉,使,同中

、主伸组;,塘,

在长度度赤知不知相

CA差型照确用鱼布

验生浓浓》》】可掉可用条条

误菜对作分"4

实高图去正图o据闭10

定定案解析验心比制C封匀1

本较由与C由根XX

.测.一.答祥。详实菜率,抑选.某均46

%一榔平理太要嬲松一T.【、、、0..

ABCD1K用小B进C长用D出故1在持AC

K答案』B

K祥解U由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总数为

X,据此分析。

【详析】根据题意可知,“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

种群总数为X,则有1000/x=950/(x-1000),计算得出x=2xl",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

为2X104条,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

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C.种群的增长量最大

D.环境容纳量达最大

R答案2C

K祥解2对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K/2值的应用:对于鱼类等有益生物,黄金利用

点,在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捕捞之后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

最快,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

【详析】A.对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而言,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时对应K值时刻而非

K/2左右,A错误;

B.对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而言,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对应K值左右,B错误;

C.对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而言,捕捞之后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

率最快,种群的增长量最大,C正确;

D.对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而言,种群环境容纳量达最大对应K值时刻,D错误。

故选Co

12.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

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

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群落

R答案》A

R祥解U题干分析,L玻璃缸不放螺,做空白对照,M中放入100只螺,则M中藻类数

量变化如图所示为甲藻数量增加,乙藻和丙藻数量减少,甲藻成为优势物种。将M中的螺

全部移入L中,随着时间的变化,甲藻数量减少,乙藻数量先升后降,丙藻数量慢慢上

升,据此答题。

【详析】AB、结合两图可知,在放入螺之前,甲藻数量多,乙藻数量其次,丙藻数量较

少,放入螺之后,甲藻数量减少明显,乙藻其次,丙藻数量增加,说明螺螺捕食藻类的

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且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A正确,B错误;

C、刚引入螺时,因为螺偏好吃甲藻,甲藻数量下降,乙藻竞争压力减少导致其数量上

升。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很可能是甲藻数量太少无法满足螺的食物需求,螺开始大量

捕食乙藻而导致乙藻在峰值之后下降,C错误;

D、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甲、乙、丙藻只是该区域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群

落,D错误。

故选Ao

13.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草原群落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宽大,表面有茸毛

B.不同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C.森林群落植物的花多为风媒花,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

D.荒漠群落植被极度稀疏,动物类型丰富

K答案』B

K祥解』1、荒漠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①分布在极度干旱地区;②年降水量稀少,

且分布不均匀。(2)群落特点: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荒

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2、草原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①分布在半干旱地区;②分布在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

均匀的地区。(2)群落特点: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3)生物与环境的适

应:①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抗抵干旱;②动物:大都具有挖洞

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3、森林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2)群落特点:群落结构

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①动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

多;②植物:阳生植物多居上层,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

色。

【详析】A、草原群落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小,表面有茸毛,A错误:

B、环境影响生物群落的形成,不同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B正确;

C、热带雨林中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很少,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C错误;

D、荒漠植被极度稀疏,动物的栖息地不足和食物条件匮乏,因此动物类型少,D错误。

故选B。

14.研究人员对宿鸭湖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

t-k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营养级同化量未利用分解者分解呼吸量

IV1.420.420.190.81

III?15.0011.9439.31

II3825.371986.70547.001224.00

I23804.423252.002877.0013850.05

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为23804.42t-km2aT

B.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6%

C.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66.25t-km2a”

D.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K答案HC

R祥解力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

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

量+分解者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

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

【详析】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该生态系统第一

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即为23804.42t.km-2.aLA正确;

B、传递效率等于同化量之比,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3825.37-23804.42xl00%«16%,B正确;

C、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第四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散

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故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

=1.42+15+11.94+39.3l=67.67t-km2aLC错误;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据此可推测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的维持需要源源不断的来自

系统外的能量补充,D正确。

故选C。

15.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某种金字塔简图,其中①

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有A—BTD、A—C、A—D三条食物链

B.图1中的D处于图2中的③、④营养级

C.若图1生态系统存在富集现象,则丁中富集物含量最高

D.图2中的金字塔可以表示能量金字塔,但不能表示生物量金字塔

K答案HB

K样解》题图分析,图1中甲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乙是生产者、丙代表各级消费者,

丁代表分解者。图2中①表示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②③④表示消费者,②为第二营养

级,③为第三营养级,④为第四营养级。

【详析】A、根据双向箭头可指向甲的箭头最多,可判断乙为生产者,食物链应该从生产

者乙开始,A错误;

B、乙为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图1中的D可以A为食,也可以B为食,因此D处于图

2中的③(第三营养级)、④(第四营养级)营养级,B正确;

B、图1中丁是分解者,D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富集作用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应

该是D中富集物的含量最高,C错误;

D、图2中的金字塔可以表示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因为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

塔多数情况下是正置的,D错误。

故选B。

1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②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

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③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

能量的循环利用④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原理是一样的,各地均可按相同的模式建设

⑤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⑥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

公园化建设时,需要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K答案XC

K祥解[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

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

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详析】①对垃圾进行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垃圾中的有机物

转化成无机物,进行物质循环,①错误;

②整体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例如园林既能改善生

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②正确;

③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

用,③错误;

④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遵循循环原理,但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实

际条件,因地制宜,不可按相同的模式建设,④错误;

⑤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

制恢复其生态功能,⑤正确;

⑥在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化建设时,由于矿区废弃地土壤条件贫瘠,要选择适应能力强的

植被,即需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⑥正确。②⑤⑥正确,共三项正确。

故选C。

17.下图为啤酒生产过程的简要流程,其中糖化的目的是将麦芽中的淀粉等有机物水解为

小分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酵母菌种

活化

兵萎二二浜-弱一^^^旁小一►煮沸接种一》主发醉—后发酵j过滤一►包装

。制麦②糖化③发酵

A.过程①可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麦种子,使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a—淀粉酶

B.过程②破碎有利于淀粉与a—淀粉酶充分接触,缩短糖化过程的时间

C.过程③的主发酵阶段的初期需要氧气,随后再保持厌氧环境,以便完成酒精的生成

D.发酵过程中要适时往外排气,后发酵时期更应缩短排气时间间隔

K答案』D

"羊解》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

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主发酹结束后,发酵液还不适合饮用,要在低温、密闭的

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这样才能形成潜清、成熟的啤酒。

【详析】A、赤霉素可以解除休眠,促进种子的萌发,所以过程①可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

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的a-淀粉酶,A正确;

B、“糖化的目的是将麦芽中的淀粉等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过程②破碎有利于淀

粉与a-淀粉酶的充分接触,缩短糖化过程所用的时间,B正确;

C、为了提高菌种数量、缩短发酵时间,过程③的主发酵初期应提供氧气,酵母菌在有氧

条件下能快速繁殖,后期保持厌氧环境,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正确;

D、发酵过程中要适时往外排气,后发酵时期由于糖类物质不充足,产生的气体变少,可

以适当延长排气时间间隔,D错误。

故选D。

18.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阿莫西林对细菌的选择作用,首先取少量含细菌的培养液

均匀涂抹在平板上,并将平板均等的分为四个区,然后在1号区放1张不含阿莫西林的圆

形纸片,2、3、4号区放等大的含有阿莫西林的圆形纸片。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12〜

16h(第一代),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的直径。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菌体,接种到液体

培养基中培养,然后取菌液重复上述操作,获得第二代、第三代,并记录每代抑菌圈的直

B.每代都需计算2、3、4区抑菌圈的平均值

C.培养过程中细菌的耐药性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培养过程中抑菌圈越小说明细菌的耐药性越弱

K答案1D

R祥解H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

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

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图中阿莫西林对细菌起选择作用。

【详析】A、细菌耐药性状的出现是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而细菌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是

基因突变,A正确;

B、本实验需要测定2、3、4号区抑菌圈的直径,所以每代都需计算2、3、4区抑菌圈的

平均值,B正确;

C、由于在培养过程中,都加入了阿莫西林,所以具有抗性的个体就存活下来,不具有抗

性的被淘汰,耐药性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

D、培养过程中抑菌圈越大,说明细菌的抗药能力越弱,抑菌圈越小,说明其抗药能力越

强,D错误。

故选D。

19.为给工厂化繁殖脱毒甘薯苗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甘薯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诱导分化苗和脱毒苗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茎尖大小/mm外植体数/个分化苗数/苗脱毒苗数/苗

小于0.32011

0.3〜0.520107

大于0.520134

A.0.3〜0.5mm大小的茎尖最有利于获得抗病毒的植株

B.脱分化过程中应给予充足光照使其进行光合作用

C.培育脱毒苗时依据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

K答案HD

R祥解》1、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

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被称为“激素杠杆”。)

2、诱导愈伤组织应该避光培养,原因是:在有光时往往形成维管组织,而不形成愈伤组

织。

3、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甘薯茎尖大小,因变量是分化苗数/苗和脱毒苗数/苗,无

关变量是外植体数/个。

【详析】A、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0.3〜0.5mm大小的茎尖,脱毒苗数/苗最多,因此有

利于培养脱毒甘薯,不是抗病毒的特性,A错误;

B、脱分化时,愈伤组织的诱导往往需要暗培养,不能给予适宜光照,B错误;

C、培育脱毒苗时依据的原理病毒在植物不同组织中的含量不同和细胞的全能性,C错

误;

D、不同阶段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不同,因此不同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激

素种类和比例应适时调整,D正确。

故选D。

20,下列有关制备抗A抗原单克隆抗体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A抗原免疫后提取的脾B淋巴细胞有多种,但A抗原诱导产生的B淋巴细胞占比增

B.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某些物质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

C.通过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能将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

D.利用ADC治疗癌症利用了单克隆抗体清除癌细胞的特性

K答案1D

K祥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

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

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

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

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

胞。

【详析】A、由于一种抗原只可以诱导一种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小鼠处在多种抗原刺

激下,当用A抗原免疫后提取的多种B淋巴细胞中,A抗原诱导产生的B淋巴细胞占比增

大,A正确;

B、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某些物质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

有利于不同细胞的融合,B正确;

C、通过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可将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再通过抗原抗体杂交原理,可将能

产生抗A抗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C正确;

D、利用ADC治疗癌症是利用了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药物带到癌细胞

处,单克隆抗体不能清除癌细胞,D错误。

故选D。

21.下表为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及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由此推断以下

说法中,错误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